【110】靜心隨念

衆人一路沿着一條狹窄的山道,往小村的方向走去。

轉過山頭,眼前豁然開朗。

山谷內的土地被整飭得極爲平整,此時入秋,麥田金穗垂垂,迎風蕩起一片麥浪。

麥田中,六七個農人正收割糧食。遠端房舍儼然,碧池成片,修竹與桑林延伸於房前屋後。

路之兩旁,左側竹林,右側麥田。

竹林外,古道旁,豎立一座竹子方亭。

亭旁有一道流水潺潺的小溪.隔岸溪旁是一座隨水彎曲的小崗,景色清優雅。

橫眉上斧刻刀削一般寫着兩個大字“儒林”。

清風徐來,竹葉沙沙,溪水潺潺,令人精神颯爽,之前身體上的疲累和精神上的燥火,剎那煙消雲散,身心一時俱輕。

好一片山野村色。

衆人深吸一口氣,俱都放鬆下來。

如此令人悠然忘返的田野美景,令人慵懶下來,實在提不起廝殺興趣,很難讓人相信這樣的環境裡會有着大煞風景的陰謀詭計。

孫坤在竹亭內坐了下來,接着又倒在椅子上,呵呵笑道:“這裡舒服,嚴靜流竟然找了這麼個好地方,難怪不願踏足江湖。”

“儒林。”封清巖看着橫眉,淡淡道:“以竹林爲儒林,足見嚴大家胸襟。”

“二師伯,不過是片林子,何以見人胸襟?”陸雲明詫異問道。

封清巖呵呵一笑,轉頭看向孫克儉,道:“這裡有位儒學大師,你有這樣的問題,何不虛心請教?”

陸雲明連忙深拱一禮。

孫克儉面帶和煦微笑,拍了拍陸雲明的小腦袋,答道:“儒家所學,首在修身,之後便是齊家、治國、平天下,前者爲內聖,後者爲外王。而內聖之道,說白了就是讓儒門學子成爲一個君子。竹,便是君子。”

衆小發出“噢”的一聲,但追尋的目光依舊緊盯着孫克儉。

孫克儉接着道:“竹有七德:

身形挺直,寧折不彎;是曰正直。

雖有竹節,卻不止步;是曰奮進。

外直中空,襟懷若谷;是曰虛懷。

有花不開,素面朝天;是曰質樸。

超然獨立,頂天立地;是曰卓爾。

雖曰卓爾,卻不似鬆;是曰善羣。

載文傳世,任勞任怨;是曰擔當。

有此七德,故爲‘君子’。這也是嚴靜流畢生寫照。”

衆人聞聽,盡皆拜服。

陸雲萱晃盪着小腦袋,道:“看來這嚴大家倒是不錯,可惜他不會教徒弟,不但儒林學院一片歪風邪氣,就連他親自教出來的徒弟,也是混賬一個。”

“雲萱。”賀清竹輕聲呵斥,“不得無禮。”

陸雲萱歪了歪腦袋,低聲嘀咕了句“本來就是嘛”。

孫克儉嘆息一聲,道:“我所認識的嚴靜流,絕非如此低能之輩,但現實卻是令人失望,希望這次見面,能瞭解一下根究吧。”

這時,小崗之後,傳來一陣悠揚的笛聲。

叮鈴鈴,牛蹄踏踏,鈴鐺清脆,衆人擡頭望去,小崗處峰迴路轉,現出一個騎牛小童,寬大的水牛背上,樣貌六歲左右的小童怡然自得,吹奏着簡單歡快的笛音。

大水牛緩步到了小亭旁邊,牧童也放下了竹笛,看着一干陌生人笑道:“請問諸位貴客,是來見我家靜流師父的嗎?”

聲音清朗乾脆,思維清晰,那小牧童竟然有着超乎年齡的懂事和成熟。

衆人不禁大樂。

孫坤上前一步,嚷道:“小童子,是嚴靜流讓你來接我們的嗎?”

小童鄭重點頭,在牛背上深深一禮,恭敬道:“晚輩秦牧青,奉靜流師父之命,特來迎接。幾位前輩,請隨晚輩走吧。”

說完掉轉牛頭,向着來時的方向走去。

衆人緊隨其後,過了小崗之後,山道蜿蜓向上,兩旁古木成蔭,繁華茂盛,一派悠然。

轉了一個彎後,一座蒼苔斑剝的牌樓出現眼前,粗壯蒼勁的樹幹,濃綠蔭密的常青葉.掩映着刻了“靜心隨念”四個大字的牌樓,組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卷。

至此衆人內心一片祥和,拋開一切煩惱顧慮。

看着“靜心隨念”四個大字,衆人皆露出了悟欽佩之色。

孫克儉長吸一口氣,淡淡道:“此心不動,隨機而動。心如明鏡,隨感而應,無物不照。”

此乃儒家心學至理——世人皆有念頭,皆有野心,爲不使執念綁架身心,便要將一顆心當做明鏡一般,清清明明,任何事物都可以照見,等它們去了也不留下任何痕跡。

這樣人就可以清晰有條理地處理任何事件,而不爲慾望和情感所拖累。

封清巖呵呵一笑,又道:“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

此乃道家莊子名言,又何嘗不是洗滌身心的名言。

妙秀雙手合十,附和道:“道須通流,何以卻滯?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爲自縛。”

妙秀以佛家禪學應和,說得也是同樣道理。

三人分別以釋道儒三家之言,同時解釋這“靜心隨念”四字之意,頗有相得益彰之妙。

言罷,三人對視大笑,狀態歡暢。

經過牌樓,路左豁然開朗,一潭清水橫直前方,後面林木裡隱見小屋房舍,溪水由其中緩流出來。

最外間,一棵參天巨大的槐樹之下,有一座西面垂席的小小學堂,稚嫩的朗朗讀書聲,從學堂中傳了出來——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一個身披儒袍、頭帶儒冠的老者,正手捧聖賢之書,爲衆學子讀經釋義。

遠遠望去,那老者生得出身量極高,肩寬腰窄,兩條腿長而筆挺,竟有種把他直撐上雲端的氣勢和風度。

衆人繞過潭水,朝那學堂走去。

意外地暢通無阻,不但沒有人出來攔阻,連人影也見不到半個。

小路隨溪而去,十多所陳設簡陋、但卻一塵不染的靜室,倚着溪流的形勢,隨溪流兩岸曲折散分,高低有序,給人一種自然舒素的協調感覺,另有小平橋聯繫兩岸,環境之美,比華麗的皇宮令人心曠神怡。

待到學堂之前,那老者終於講解完畢,緩緩回頭。

這一刻,衆人終於看到了名聞天下的儒學大宗師,儒林學院的院長——嚴靜流。

【137】江山如畫【144】連鎖反應【400】勝在局外【110】以一敵三【108】劍神故去【251】首戰勝利【183】大甩大賣【389】心有疑惑【173】無念禪師120 山中探訪【677】日照凌雲【015】武會青雲(四)【048】陸家山村【181】兩處來援【152】求生死鬥【071】夏侯家訓【031】藉機立威【268】亂上加亂【241】卑鄙無恥【661】殺了乾淨【153】血戰正酣【197】魔門截殺【044】月夜桂香【169】逍遙御風【043】識破真身【045】黃沙蛐蛐【018】王府夜宴【233】夜半抄家【100】聯絡順利【174】無恥要挾111 三刀之約【060】禍不單行【046】青級武學【041】會無好會【217】平分秋色【288】無恥之女【068】接頭暗號【464】神功傾城【144】月下琴箏【527】人質寶兒【161】暫離連雲【055】火邪逞威【235】嶺南危機【104】劍蕩羣魔【332】轉移視線【055】劍傲羣雄【031】夜襲客船【061】聖火潰滅【154】化血魔池【010】各方雲集(四)【009】探知計劃【069】血腥屠魔【057】徹夜長談【475】誅邪之策【066】棲霞後山【013】師門往事【466】至尊龍劍【021】小心謹慎【121】異獸大戰【335】勢若雷霆110 雙刀之戰【314】投鼠忌器【086】謝府初會【011】劍氣如月【125】突逢大變【574】勾結買通【062】癡情糾葛【079】以火克金【257】腳踢老賊【679】突破屏障【129】反守爲攻【190】英雄夜宴(十六)【253】八強產生【179】無雙退避【192】關鍵消息【126】佔據上風【105】魔功爐鼎【395】離火焚天【185】英雄夜宴(十)【120】避難山澗【676】二月初二【444】邪佛現身【436】偉大願景【199】力劈首敵【507】神醫功成【253】上門討教【006】魔鬥【502】刀退妖婦【235】師徒之戰【022】許久不見【105】不怕事大【024】宴席救美【118】紫薇聖君【148】再換神功【212】大勝風雲【244】一招之敵【016】武會青雲(五)【059】回馬一槍【006】北森分舵【153】誤入龍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