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禁軍

“恭喜太保,賀喜太保。”

回到都堂,第一件事不是談公務,而是說起公主懷孕的事。提起這個,張佳木當然是‘春’風滿面,得意極了。

衆人自是一起俯身而拜,恭喜的言詞噴薄而出,善祝善禱,說的張佳木眉開眼笑,極是開心。

“好了,好了。”

他豎起手掌,笑道:“這才幾天,男‘女’尚未知道,恭喜我得子的,暫且不要這麼說,不然的話,將來‘弄’璋成‘弄’瓦,我可就難堪了。”

這自然是說笑,就算是祝禱的人也沒有這種心思,當時人聽聞此事的第一反應當然就是恭祝對方得子,世間習俗百態如此,也沒有什麼可說的。

“幾年啦……”

張佳木倒是很感慨的樣子,想說些什麼,但話到喉嚨,卻又給強嚥了下去。

眼前這些人,算是他心腹中的心腹,頭牌中的頭牌,可以寄託生死,家**子,在當時禮教大防的情形下,可以登堂入室,彼此相見,在當時來說,就是正經的‘性’命之‘交’了。

但到‘脣’邊的話,卻是無論如何也說不出口。

怎麼說?自己並非這個時代的人,靈魂來自後世,與今世的惡少年融合,這纔有了驚才‘豔’‘豔’,‘性’格才智無不爲萬中選一的才智之士,而武力家世亦有可倚之處,幾相融合,再加上運氣,纔有了今時今日的身份地位

可惜,沒得說。

成就再高,再得意,再怎麼無有顧忌,這種話卻也是說不出口的。就算是枕邊人,也是說不得也。

心中略覺遺憾,不過,更多的自然還是得意。幾年時間,從軍餘一路扶搖直上,現在纔是真正的人生得意馬蹄疾,公主再生一子,張家薪火相傳,人生也就沒有什麼遺憾可言了。

不必提現在的人,就算他靈魂有後世的一部份,但家業有子相傳,在腦海裡也實在是一件值得快慰生平的事。

“劉頭兒,新軍制定下來,十總兵也全部有了位子。”‘私’事說完,開始說公務,張佳木看着劉勇,笑道:“可把你摞在幹灘上了,現在是沒着落。要不然,湖廣總兵出缺,就委了你去,成不成?”

錦衣衛官一般當然不能轉外任,雖然有不少錦衣衛的官員加到都督同知、僉事,但在衛中沒準就是個千戶的實職,這些年皇帝又大賣好,武官恩蔭,文官恩蔭,勳臣恩蔭,全他孃的加在錦衣衛裡,在張佳木接事之前,一衛之中指揮以上的不帶俸恩蔭官就有三千多人,帶俸的也有好幾百,尋常一衛有兩千餘軍官,錦衣衛中光是軍官就有五六千人,是普通一衛的幾倍。

這種情形一直沒有改善,明朝是沒有別的渠道授官,什麼恩蔭舉人,納粟爲官都是清朝的玩意兒,明朝可好,一窩蜂都是封錦衣衛官,從開國到亡國,錦衣衛帶俸不帶俸的武官真不知道封了多少!

現在的情形當然是和以前不同,張佳木早就奏明皇帝,錦衣衛職責俱重,形象十分要緊,那些恩蔭官兒,十個有九個都是紈絝,雖然不帶俸祿不理公務,但一身麒麟服一把繡‘春’刀也少不得要給他,招搖過市,實在是影響錦衣衛的形象,如此這般痛陳過後,皇帝好歹允了,不過,恩蔭官還是有的,只是封到旗手衛或是府軍前衛去了。

聖恩如此,十奏十準,張佳木安‘插’幾個錦衣衛的武官出臨外任,當然也不算什麼了。況且,原本以政變之後的格局,張佳木硬要安‘插’自己人任職京營總兵,皇帝也只能同意,他讓一步,皇帝也需得拿出一些東西來安撫,大家彼此退讓,算是合作愉快。

所以現在只要劉勇一聲應下,湖廣總兵官的位子就算是他的了。

“算了,算了。”劉勇笑眯眯的道:“我已經望‘花’甲的人了,名利心沒有那麼重。託太保的福,已經拜伯爵,賜田數百頃,年俸一千一百石,這一世吃穿不盡‘花’銷不玩,子孫後代也能過安閒日子,足了,足了。”

“劉頭兒的意思,不願出外?”

“是的,不願。”

他們之間,說話無須客氣,劉勇很篤定的說將出來,卻又是轉頭和孫錫恩閒話,根本不把此事放在心上。

“既然不願……”張佳木沉‘淫’了一會兒,便是喜笑顏開的道:“有一個新職,大約很合劉頭兒的心意。”

“請太保明示。”

“新任的提督京營廂軍總兵官,如何?”

“哈哈。”劉勇聞言起身,長長一揖,大笑道:“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我就知道……”張佳木也是笑道:“此職非劉頭兒出任不可。適才所謂湖廣總兵一說,只是調笑。”

劉勇白他一眼,撫了撫下巴上‘花’白的鬍鬚,搖頭笑道:“居上位者,豈能如此,不過太保也是偶爾爲之,下官不在意就是了。”

也就是他,能這麼似真似假的說上張佳木兩句了。

所謂的提督廂軍總兵官,自然也是新軍新職。老實說,張佳木現在進行的政務和軍務兩面的改革,有些漢朝制度在裡面,也有些宋朝制度。

比如俸祿制度,吏治,都是師法漢制,而各省的提刑司制度,則是仿的宋制。至於請都察院在各省、府、州縣加設巡按,設立常駐的監察衙‘門’,這是和明制發展純熟的地方有些相似,又有點兒後世的影子。

總之,張佳木自己是覺得,他和張居正那樣的天才相差很遠,儘管後世提起張居正也沒太多好話,制度不行啦,只知道搞錢啊,貪污**啦,反正雖然是千古一相,但被人詬病的地方可也不少。

但那是看人挑擔不吃力

事情只有自己做上頭緒了,才知道其中的煩難之處可有多磨人。一件事情‘交’待下去能有人不走樣的完成,那就是老天開了眼,叫他少費心力。

張居正當年,辦事之難,也不在他之下,而他還手握兵權,實實在在的掌握了特務權,能殺人,關人,抓人,張居正佈置政務得靠自己的‘私’信,想‘弄’誰,得靠馮保。

‘弄’高拱那回,就沒處理好關係,事情暴‘露’,堂堂首輔被人堵在屋裡賭咒發誓的說和自己沒關係,當時狼狽,可見一斑。

張佳木當然不會有此境遇,他便是要殺誰,誰又有什麼法子?

御史張鵬和他過不去,當時張佳木權威根基尚淺,悍然殺之,給這廝背了一夜土布袋,結果如何?

誰也沒有辦法說他什麼,殺了便殺了,皇帝也都只呵呵一笑的事,誰還來和他較真不成

現在更是隻手遮天,除了內閣中進了一個年富,算是‘插’進了一個自己人之外,六部、都察院,新官制下的很多職位都已經進了自己人,一字可以斷送人的身家‘性’命,一字也可以叫人飛黃騰達,權位至此,還有什麼可說?

要做的事,當然也很方便了。

在軍制方面,採取的應是以宋製爲主,添了點後世的東西進去。

比如火、什、隊、營什麼的制度,對應的把總遊擊守備之類的軍官,名稱一律革除,小旗總旗百戶千戶在京營裡也絕跡了,只是千戶以上,涉及到層面太廣,所以從僉事指揮一級的武官名稱,尚且還保留着。

所有的軍職名稱,大半就與後世相同了。

以後世人的習慣來說,還是那般稱呼爽利些。十人一個班,就叫班長,三十人一個排,就叫排長。

以當時冷兵器的條件來說,三十人或一百二十人的連正好可以排成陣勢,指揮起來也沒有什麼不方便。

一個連就算是以前的百戶官,副手就是以前的總旗,試百戶這個尷尬的職位就被取消不要了。

當然,一個現代建制的軍隊會有相應的參謀制度,軍官團制度,軍士制度,後勤、文書檔案收發,軍紀軍法等等輔助的機構,以明軍現在的條件,徹底的改制還有俟時間,暫且只是把做戰部隊的名實相合就已經費了老大的勁了。

至於淘汰下來京營兵,也不能全趕回去吃老米飯。

真正的老弱就一次發給一些補償金,徹底銷除了軍籍,對當時來說,能夠除籍也是一件好事,那些老弱在出營之時,都是歡天喜地,整個京城都是喜氣洋洋……衆人都誇說張佳木仁心德厚,算是又行一大善政。

京營之中,除了軍官,大約能落到好處的也沒有幾個人,雖然關餉比外省及時,也不大剋扣,但上官欺凌,官家的差事做不完,除了不必訓練這一層好處外,普通的營兵也很辛苦。

能夠除籍,當然是一大善政了。只是,幾十年後,提起當年之事,恨的自扇耳光的人,卻也是大有人在。

名實相符,裁撤了不少營頭老弱,整個京營也迅速縮水,下一步,就是徵調覈實各省的強兵入京營了。

比之在外省,能到京城當兵當然也是一件美事,況且,入的是‘精’銳營頭,也改了名號,不叫京營或三大營,也不叫團營,直接便叫“禁軍”,當時的話本流行,大夥卻也知道,禁軍是宋太祖挑的天下‘精’銳,是皇帝腳下的親兵,現在能到京師當禁兵,本身就是一種極高的榮譽了。

第481章 逃脫第323章 編號第569章 推手第220章 縱騎第239章 軍中耆舊第57章 投帖第373章 激越第597章 威風第598章 詢問第628章 所見第32章 人生百味第201章 夜驚第95章 夜行第689章 集團第324章 馭下第534章 聘禮第550章 生民第8章 請君入甕第140章 如何安頓第326章 鹽引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七章 叫陣第245章 開心第397章 撐腰第643章 忠奸第505章 深宅第221章 積善衍慶第102章 太后召見第91章 徐有貞第124章 合流第355章 春茶第380章 羣狼第628章 所見第174章 賜宴第424章 變故再起第555章 郵傳第280章 展望第168章 新氣象第50章 人心難猜第497章 堤壩第233章 瞠目第326章 鹽引第15章 攪動風雲第123章 迎駕第157章 算卦第47章 器材第191章 掄才大典第213章 因禍得福第299章 衝第40章 鬥技第623章 變法第531章 衙門第675章 做主第101章 妙人第618章 祖孫第543章 和買第24章 怒闖東廠第300章 零五章焚香第140章 如何安頓第535章 姐弟第43章 想錢想瘋了第216章 甲胃在身第70章 贈馬第300章 零四章聽政第130章 升官第132章 小人風骨第370章 學校第180章 先發制人第154章 提人第563章 意氣第639章 思想第535章 姐弟第46章 難搞的小隊第38章 投壺第657章 計較第100章 真英傑也第217章 白馬第43章 想錢想瘋了第41章 意外收穫第346章 廷仗第221章 積善衍慶第688章 王增第268章 暗夜第67章 生死由命第148章 大義名份第284章 請罪第38章 投壺第163章 金牌第404章 麥子第545章 離間第69章 太上皇第124章 合流第215章 寒門第661章 流言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一章 狹路相逢第686章 肅清第677章 酒話第535章 姐弟第608章 間子第252章 臣不密第8章 請君入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