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入營

與李賢相揖而別之後,韓雍在五六個侍從儀衛的簇擁下,騎馬趕向張佳木所在的一處京營營房駐地。

京營最盛時,沒有五十萬也差不離,因爲就是負責京城防禦,所以營房全部修築在城中,韓雍所去的,是在東城最爲廣闊,佔地達數百畝的一處大校場。這裡,原本是五軍營的中軍大營,五軍營亦是當初三大營里人數最多的一個營,在城中有大小兩校場,教練四十八衛卒,後改北京爲京師,增至七十二衛,永年八年,將七十二衛步騎軍分爲中軍、左右掖、左右哨,稱爲五軍營。

五軍營下,又細分爲圍子手營、幼官舍人營、殫忠營、效義營等營。

五軍營極盛時,擁衆過三十萬,實力龐大,每年還有從河南、山東等來的班操軍十六萬人,就是靠着這強盛無比的軍隊,大明太宗五次掃平沙漠,雖然沒有逮着蒙古人決戰,勞民傷財,但無論如何,當年的兵威極盛,使得蒙古人根本就不敢一戰,亦是事實。

今日卻是雨打風吹,當年風流已經不復存在了。

所謂的五軍營在名冊上還有三十萬人,但分爲“老家”和團營兩個部份。

老家裡留下來的,全是老弱病殘,約摸還有十餘萬人,這些人,給大戶勳戚站班守更,或是做些雜役,要不然,就是無所事事,軍餉已經不足謀生,所以自己還需做些營生來自謀生路,不然,恐會餓死。

軍心以散,說是還有十餘萬人,恐怕一旦集合,幾萬人都不可得了。

況且,當年皇帝出征討伐也先,把三大營的精壯全部帶走,後來一役全折在土木堡,然後于謙守北京城,又把三大營老家裡能拉出來當兵的給蒐羅出幾萬人出來,留下來的,恐怕更是爬也爬不動的廢人了。

今日張佳木前來沙汰的,當然不是這些等於無用的三大營老家裡的老弱病殘,今日會聚在大校上的足有兩萬餘官兵,不是老弱病殘,卻都是當初于謙挑出來的團營精壯。

十年前的精壯,到現在究竟如何,便是韓雍也極爲好奇。

到得大校場門前,先入眼的便是成千上百身着錦袍的錦衣衛。

韓雍大爲皺眉,不過,也是沒有辦法。錦衣衛在事變中不僅沒有被削弱,而且是更加的強大起來了。

物資傾斜,加上張佳木這個國朝權臣,重臣在背後撐腰,錦衣衛的重建計劃在事變後不到十年就開始了。

現在的錦衣衛已經正式分爲文武兩部分。文職部份人數被削減,整個城中文職分爲幾個部門,而不是象以前那樣,只在各千戶所裡有一些幫辦文墨事物的文書幫辦。現在的錦衣衛文職有專門的幾個局,全部的文職人員都彙集在其中,各地的分衛亦有總部各局派駐的分局幫辦,整個文職系統的人數也是確定下來,五六個文職局連京師帶地方,一共有八千餘人。

當然,現在除了京師的三千來人之外,京師之外的文職人員還在繼續招募之中,畢竟,不是一下子就能把架子搭起來的。

有錢,有權,還需一些時間。

錦衣衛在各地的場地都選擇好了,大量的銀子撥出去,選址蓋房,建訓練的校場、箭道,武庫,文職和武職並居一處,還有家屬居住的區域。

每一個錦衣衛分衛,都將以鉗制之勢,壓制相當大的一個區域。

去掉文職人員,武職人員的數量就更多了。

緹騎的人數將會提升到三萬人,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一透露出來,就叫很多人都喘不過氣來。純粹的騎兵隊伍,大明邊軍在極盛時有超過十萬人,現在估算,最多也就幾萬人的騎兵,至於精銳,那可真說不準了。

萬曆年間,因軍功在百年間唯一封伯爵的李成樑,就是靠着貪污軍餉養活了幾萬人的精銳騎兵,然後用這些騎兵不停的立下戰功,遼鎮因之而成爲當時大明最強大的軍鎮,爲明朝東北和內蒙方向保住了幾十年的太平。

現在的張佳木,在權勢和金錢上比李成樑要強過許多,他的緹騎計劃,當然更有可能實現。對這一點而言,感受到威脅的尚且不是那些騷擾大明邊境的北虜,相反,卻是和張佳木一起位列朝綱之中的文官們。

這真是絕大的諷刺。

至於緹騎之外的武職錦衣衛,按照計劃將擴充到十萬人以上。

光是京師,內衛就要擴充到三萬人以上,至於保密局的擴充則主要在外省進行,初步的人數計劃,則也是在五萬人以上。

現在京城之中,已經招了數千人入錦衣衛自己的營房和校場開始入職訓練,在很多有心人的眼裡和耳朵裡,錦衣衛訓練的聲響是多麼的叫人心悸,害怕

現在京營校場之外,居然是大量的錦衣衛在戒備,站班,警衛,韓雍一看,心中自然已經是極爲不是滋味了。

“這將如何得了?”

他在心中默默想道:“京營盡付此人,錦衣衛在京城有五六萬人,再加上數萬人的幼軍……唉,但願國家儘快恢復元氣,不能將國柄盡付於此一人之手啊”

帶着這種擔憂,韓雍面無表情的到達轅門。

內裡已經早就開始挑選甄別,在守門的錦衣衛軍官通報之後,裡頭傳下話來:“太保請韓大人即刻就進去。”

雖未有大官來迎,不過態度還算是叫韓雍能接受。當下略整了一下衣冠,便在錦衣衛中軍官的導引之下,騎馬昂然直入。

人一滿萬,真真是無邊無際。從轅門往裡初看時還不覺得怎麼樣,越往裡頭去,將旗和軍旗就越多,雖不是遮天蔽日,但也是迎風招展,叫人看的眼花繚亂,一般的人,根本分不清是什麼旗幟。

韓雍是帶過兵的人,一眼看過就知道,什麼是遊擊旗、參將旗、副將旗、什麼是信號旗、什麼是豹尾旗,當然,最要緊的還是豎立在校場中央的寫着“三軍司命”字樣的丈六高的總兵官大旗。

一路向着總兵旗下過去,那裡當然也就是閱兵臺的所在,看向兩邊,韓雍倒也覺得滿意。刀明槍亮,鎧甲鮮亮鮮明,人皆站立筆直,昂然受閱的樣子,見之便知道是精銳中的精銳。

京營兵馬雖然十餘年沒有出戰,但畢竟是經歷過土木之變和京城防禦戰,所以看起來還蠻象個樣子。

到了將臺,總兵旗自然是範廣。這個老將已經五十出頭,在遼東立下了赫赫戰功,在也先打到北京城下時,他和石亨一起出城禦敵,憑着弓馬騎射的超強本領,也憑着愛兵如子的將帥風範,在京城一役時立下過汗馬功勞。

接着八年的京營副總兵,更是清廉勤慎,因爲他,石亨也很受掣肘,有不少事都不能自專而行,若不是此人,于謙要按住蠢蠢欲動的石亨,也就真的是太爲難了。

天順復辟,若不是張佳木,此人恐怕也早就被石亨所害,活不到今天了。

現在看來,京營之中能鎮的住,威望夠,能力也夠,文武雙方都能接受的總兵官人選,怕也只有此人一人了。

郭登能力倒是夠,但人脈太差。孫繼宗人脈倒是夠,但能力威望又太差了。

算來算去,此人倒真的是最適合的人選。

有念於此,韓雍也是默然心驚,張佳木的政治折衝的本領,還有這種用人之道,藏人數年再用之的隱忍,哪一條都叫人覺得心術深如大海,真叫人膽戰心驚。

“御史來了,請,請上來。”

範廣遠遠看到韓雍,他倒也知道此人,當年葉宗留之亂險有擴大之憂,還好此人手腕心智都很強勁,帶兵的本事也很了得,短短時間,指揮數萬官兵把葉宗留之亂給平定了。

此經一役,韓雍也算是進入了武官們的視野。畢竟,京營還是武臣們統領,但外省已經是以文官爲主了。

“謝過總兵官。”

範廣已經授給侯爵,位高權重,不是韓雍一個四品文官可以分庭抗禮的。所以,韓雍只能拿出對李賢都沒有的鄭重的態度,給範廣恭謹的行禮。

這種地位上的差距和文武的分別,令得韓雍心情不快,眼前情形,真的是叫他極外的不歡喜,也是格外的壓抑。

上臺之後,自然一眼就瞧到了站在範廣身側的張佳木。

對張佳木,韓雍和普通的文官一樣,怕多於敬,畏懼多於尊重,當下既然見了,自然也不敢拿大,上前幾步,躬身道:“下官見過太保。”

“御史也是奉聖意而來,就不必多禮了。”張佳木的態度一如既往的溫和平靜,似乎多大的事也不會使他動容。

一個武官,有這種溫潤如玉的態度,叫人覺得如沐春風,但越是這樣,身在他身邊的文官卻是越發的害怕。

“是,下官來給太保添亂了。”韓雍努力的想講一個笑話,不過自己也覺得和好笑太不沾邊,說完之後,便是自己板着臉站到了一邊。

“嗯,今天怕是要有亂子瞧了。”張佳木不以爲意,用很隨意的口吻向着他道:“韓大人來的真好,這一次本官就請韓大人好好瞧一場大熱鬧。”

第233章 瞠目第561章 制度第332章 嘉善第220章 縱騎第516章 報效第39章 比試第625章 雄心第226章 風水輪流轉第657章 計較第634章 說獄第234章 道別第574章 內助第43章 想錢想瘋了第386章 謊言第388章 約定第280章 展望第661章 流言第512章 封侯第338章 同年第375章 創作第176章 手腕心機第621章 加薪第500章 贏家第548章 分府第625章 雄心第366章 動身第102章 太后召見第9章 赴宴第298章 火起第五卷權傾天下第五百八十七章第66章 急變第18章 內鬼第666章 東宮第310章 不識趣第616章 鎮撫第246章 勸慰第178章 明朝的情報員第483章 反了第622章 改制第392章 潛伏第94章 斷手第525章 闖宴第434章 第三條路第580章 學堂第277章 索駕帖第352章 權力第46章 難搞的小隊第16章 楊大老爺第21章 拼命!第377章 閣老第476章 轉機第578章 風車第686章 肅清第373章 激越第599章 操守第145章 升座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三章 秘器第571章 家國第1章 倒黴差使第597章 威風第228章 痛快第590章 驚雷第275章 出操第12章 靖遠伯第168章 新氣象第503章 狂悖第580章 學堂第172章 結納第633章 傾心第9章 赴宴第678章 奔馬第490章 舌戰第491章 消息第66章 急變第43章 想錢想瘋了第490章 舌戰第225章 成全第41章 意外收穫第480章 知兵事第239章 軍中耆舊第586章 光祿寺第473章 關鍵第416章 過門第140章 如何安頓第586章 光祿寺第140章 如何安頓第152章 人心第603章 文思院第255章 納悶第568章 對坐第98章 長安少年第585章 亂麻第389章 暗樁第656章 關節第343章 韃子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七章 叫陣第39章 比試第五卷權傾天下第五百八十七章第696章 屏息第381章 太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