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襄王

“現在不必說這個。”李瞎子很沉穩的道:“我們見過老伯爺,又見了王增一面,他倒挺客氣,和咱們先閒談了一會,然後才聊起公務。別的事情,他倒也沒有多說什麼,只誇說你辦事很得力,京城內外都很安靜。不過,說到後來,他話鋒一轉,卻是說西城這裡有一夥人很是難纏,攆也不是,不管也不是,總之,他說的含糊其辭,也沒有明說,但咱們哥兒倆是什麼人?哪要他多說,他這麼一點,咱們就明白這裡頭必定有貓膩。”

“是,”餘佳接口道:“查幾個賭坊,還不是小菜一碟?只是王增這廝說話雲山霧罩的,咱們也根本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所以才耽擱了幾天。”

這兩人可以說是錦衣衛裡最出類拔萃的幾個人之一了,要說起來,能力能和他們比肩的根本也沒有幾人。

要說辦事狠辣,滴水不露,孫錫恩是把好手。打架鬥狠,兇猛廝殺,黃二是個好樣的人才。其餘王超、譚青等輩,也是辦事縝密的好手。

至於武藝強悍,長槍大馬的廝殺,當然數任怨等人。

辦事細密周到,劉勇和年錫之都是一類人,統馭力強,遇事爭先,薛祥等人也是難得的人才。

但江湖勾當,人心陰謀詭道這種事,李瞎子認第二,整個錦衣衛沒有人敢認第一。

這兩人就憑着語焉不詳的幾句話,就能把底細給查出來,不能不說,這就是難得的本事,換了人,一定就做不到。

曹翼就自忖自己做不到,當下便只是向着這兩人拱一拱手,示以敬佩,然後才道:“那麼,到底查出來什麼了?”

“是襄王派來的暗探,也是襄王的心腹護衛。”

“什麼?”

曹翼聞言大驚,幾乎就要跳將起來。

看眼前這兩人的臉色,絕對不是開玩笑,於是曹翼亦是神色凝重,想了再想,便道:“是一樁極麻煩的事”

“對了”

“大人爲了襄王承認太上覆位,當初可下了不小的功夫,現在因爲曹石之變,襄王就算沒有窺探神器,但天下人如果知道他派人入京,暗中查探,或是皇上又或是太后知道了,不知道該怎麼處?”

“怎麼處,可真是爲難。”曹翼苦笑道:“太后說起來是最大了,但其實也就是和襄王平輩,襄王是她嫡親的小叔子,對晚輩可以用的言詞,對襄王可是全不管用,怎麼處?怎麼處法,都是大明一大丑事,足可動搖根基的一大丑事”

要知道,這麼大的一個帝國,在建立之初也不能全靠武力,還要有一定的大義基礎。朱元璋的北伐檄文就是一篇難得的佳作,此文一出,不管徐達和常遇春打的順不順,基本上,明朝得天下就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無它,得大義耳。

而維持王朝的統治就更不能靠純粹的武力,露n理和道德才是鞏固國家的基礎。秦朝倒是想靠純粹的武力和律令來治國,但很快就崩潰了。以當時中國的道路和通信情形,用儒家學說的露n理和宗族的力量來統治纔是不二選擇。

既然如此選擇,那麼統治者就不能不講道德,無論如何,臉上要塗一層粉纔算好看。

襄王地位特殊,仁宗子嗣之中,只有他和宣宗、皇三子越王都是當初的張皇后親出的嫡子,而現在宣宗逝世都二十多年了,越靖王也早就薨逝,無子,國除。

剩下在世的親王,只有他和二哥鄭王,但鄭王並非嫡出,且老邁昏庸,根本無人把這個庶出的親王放在心上。

襄王就不同了,仁宗嫡子,當年的張皇后所嫡出,這是出身大宗嫡子,是一條別人難及的身份光環罩在身上。而此親王又以仁德愛民著稱,朱氏諸親王,開國時還象個樣子,比如燕王、遼王、寧王、周王等諸王,都各有特色,有的能征善戰,有的博覽羣書,也有的仁厚愛民,百年之下,當年諸王已經死絕,現在的均是二代或是三代甚至是第四代第五代了,養於深宮,哪裡知道民間稼穡艱難?於是奢華無度,甚至是殘暴兇狠,唯知自己享樂而殘民以逞,如襄王這般不兼併,或是少兼併,而偶發善心,善待儒生的親王,自然就會使舉國上下交口稱頌,以爲是難得的賢王了。

正統元年,宣宗皇帝崩逝。當時的皇太子,也就是當今皇帝尚是黃口小兒,根本不能理政治民。而明朝又沒有垂簾的傳統,所以當時的太皇太后,也就是襄王生母有意召襄王入京,繼承帝位。以張後的能力,手腕,權術,如果堅持此事,襄王即位並非沒有可能。

而幸得當時三楊猶存,是永樂和仁宣年間的名臣,就算是張後也要賣幾分面子。在三楊的反對下,此議遂寢,太皇太后雖愛自己嫡出的幼子,卻也不能不爲了大局。

而到了正統十四年,皇帝被擒之後,就有不少官員建議由襄王北上即位,由此引發了不小的風潮。

至於皇帝復辟,景泰退位,當時皇帝一意要殺王文和于謙,而最終誅殺了大學士王文,其原因也就是有王文要傳召襄王即位的傳言。

此事對皇帝來說也絕非不可能,他自己孟浪失國,太子被廢,景泰無子,是謂大宗無人繼嗣,而襄王是仁宗嫡子,論資格和名望都足夠了,有此傳言,是要掘他復位的根。由此皇帝深恨王文于謙二人,若不是張佳木一意營救,于謙也是必死無疑了。

“這算是鬧的哪一齣啊?”

曹翼苦笑一通,不過,緊接着又想起來,眼前這兩人是什麼角色,想必都打聽了出來確切的消息,問清楚之後,再來決定怎麼做。

“當然是因爲曹吉祥和石亨這兩個死鬼”這一次是餘佳出來回答,他氣哼哼的道:“沒事造什麼謠言,什麼仁宗皇帝是被弒殺的,宣廟其實是太宗之子,所以仁宗把他打發到南京,預備將來廢立。但仁廟身邊的人全是太宗安排,也都是宣廟的人,所以跡象一露,仁廟即位才七個月,就被毒殺了。因着此事,張皇后心中也報愧,覺得宣廟之後不該爲君,所以正統元年的時候,纔想召襄王入繼大統。”

“這些話,不論真假,是當時要給廢立皇上造輿論,曹石二人,哪裡能安什麼好心了?”

“可襄王並不明白,或者是說,聽聞這等事後,是個人也會動心?聽說襄王年紀雖然不小,身子骨倒還硬朗?”

“他哪兒大了?王伯爺都八十多了,襄王是永樂四年生人,才五十一歲,說起來,還算是在壯年咧。”

“這麼說,”曹翼齜牙咧嘴的道:“這位王爺是靜極思動了。景泰元年,大家都說要立他,太后把襄國金符都取回後宮了,後來還是立了景泰皇上,但襄王辭謝的表章沒幾天就到京城了,大家都說他是賢王,知道輕重。”

“哼”李瞎子冷哼一聲,冷笑道:“當時的情形,國不可一日無君,就算襄王長而賢,但當時景泰皇上也是成年,也素有賢名,又在京城裡頭,原本就是備位副儲,防着出事用的。大夥兒再想立他,可也先就在附近,襄陽還遠在湖廣,怎麼立他?此老識趣,憑白就博得一個賢名,聽說當今皇上在後宮看到當年辭謝的表章,也直誇叔父賢德,你們想想,他是聰明不聰明?”

這般誅心而論,也是李瞎子一向的作風,餘佳和曹翼聽了無話,只一笑便罷。

但笑過之後,卻又是苦惱。

襄王可不比普通親郡王,當初大明太祖分封諸王時,每王都給三護衛,雖不能臨土治民,但有軍權

象燕王和遼王這樣的塞王,麾下軍隊還遠不止三護衛這麼多。

後來建文削藩逼反燕王,削藩的志向卻是被燕王繼承下來。畢竟,不管是親是疏,身爲帝王,是絕不會願意臥榻之側,卻有他人酣睡的。經過永樂削藩,普天之下的親王都再無護衛,要麼自己敬獻歸還國家,要麼就被削奪。

明初時,親王雖不理政務,但幾個塞王要練兵治軍,還要定時奉旨北上,帶着寶鈔北上打擊蒙古,勝則大賞諸軍,好不快活威風。

可惜到了現在,不能理會政務,也不能管軍,二王不能相見,出城要奉旨纔可,生生把一羣親藩子弟養成了一羣羣的豬

但襄王不同,素有賢名,而且皇帝因爲感激他幾次辭讓帝位,覺得這位叔王賢德,所以特別下旨,發還了襄王的三護衛。

得此旨意,襄王也未辭謝,現在襄陽城中,這位親王有自己的三衛兵馬,萬一激出事來,瞬間可反,整個湖廣到河南一帶,就會立時大亂起來

有此顧慮,自然也就是投鼠忌器,到了這會兒,曹翼才恨恨的道:“王增真不是東西,這般燙手的事,就這麼推給咱們”

他倒是冤枉了王增,王增倒是勇於任事的,只是王驥知道此事非同小可,知道王增還拿不下來,便授意叫王增推給錦衣衛來處置,至於如何處置,卻要看看再說。

第81章 大變將起第636章 銀幣第505章 深宅第275章 出操第280章 一未來第178章 明朝的情報員第590章 驚雷第550章 生民第422章 風雷起第530章 大格局第394章 又一年第306章 巧遇第206章 站隊第696章 屏息第27章 暗箭難防第523章 潛入第297章 翻第257章 虛與委蛇第665章 農桑第230章 不同看法第234章 道別第23章 面聖第8章 請君入甕第117章 獵狐第7章 百戶威風第192章 連鎖第614章 規則第502章 宮保第481章 逃脫第199章 意外發現第264章 收成第102章 太后召見第196章 進場第261章 行樂第550章 生民第80章 會客第696章 屏息第555章 郵傳第220章 縱騎第325章 星光第198章 世家子弟第357章 三線第224章 嶽正第655章 艱難第415章 曹福來第306章 巧遇第49章 兩面小旗第613章 獄中第75章 石彪第593章 賑濟第387章 明白第486章 路遇第528章 朝旨第653章 編制第125章 奪門第271章 營嘯第594章 仁德第569章 推手第374章 族誅第165章 徐府第482章 西朝房第32章 人生百味第163章 金牌第175章 提醒第343章 韃子第654章 威壓第42章 請教頭第391章 收服第398 兩心第244章 說礦第175章 提醒第96章 面聖第493章 羅網第588章 通風第683章 格殺第388章 約定第322章 絕密第425章 叔侄第6章 開荒任務第617章 酒樓第137章 東宮復位第637章 銀本第345章 大人到第350章 世家第693章 底氣第15章 攪動風雲第179章 土地第396章 覓封侯第394章 又一年第688章 王增第360章 邊患第477章 慘事第694章 詔旨第1章 倒黴差使第118章 麗影第675章 做主第265章 生而知之第250章 內閣第100章 真英傑也第351章 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