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不同看法

皇上。臣對此事有不同的看張佳木神色安然“一曰着皇帝震怒的時候,也就是他敢這麼直言頂撞了。

“哦,是嗎?”朱祁鎮立刻回過顏色,狐疑地問:“卿有什麼想法,但言無妨。

在一旁的幾個。文臣都用羨慕的眼神看向張佳木,他們雖然備列內閣或是六部,說起來要麼是大學士,要麼是九卿,但論說起來,在皇帝面前還真的不敢這麼犯顏直諫。

便是皇帝身後的那些大太監們也是神色各異,在內廷之中,自然也有大太監敢這麼和皇帝說話,但是當着外廷官員時,他們總是牢記自己皇帝家奴的身份,絕對不敢和皇帝頂嘴,時時刻刻維護着皇帝的權威。

事實也是這樣,宦官的好處就在這裡,皇帝可以非刑處置而不必擔心人說閒話,中官的死活外廷是沒有辦法多嘴的,不管是皇帝用枝還是罰人種菜掏糞,這都是皇帝的家事,再大的宦官也就是皇帝的家奴,和內宮養的趴兒狗的地位是一樣的。

這種地位自然也就是中官做事無比慎重,不管在外廷怎麼囂張,當朝一品在大宦官面前也得自稱門生,但見了皇帝,宦官也就還只是一條狗而已。

人說明朝的宦官爲禍極重,而且權力極大,在某種程度倒可以這樣說,司禮監的權力一天重過一天,從程序上來說,文武百官的奏章先入通政司,然後入司禮監,司禮監批紅之後,再發給內閣,由內閣副署之後,就是正式的公文命令了。到後來,內閣諸相不依附司禮就無可自存。不管是高拱還是張居正,或是周延儒或是溫體仁,無有例外。

不僅如此,大明的宦官還有兵權,從天順年間曹吉祥正式提督三大營。然後劉永誠,汪直,一代代的宦官都執掌兵權,或是出鎮邊關爲監軍,而東廠太監的權力也是越來越重,到後來完全代替了錦衣衛成爲天子的耳目,權力最大的特務頭子。

但大明的太監又完全不同於前唐兩漢,不管手中的權力再重,想誅除就是天子的一句話而已,比起漢代十常侍大禍,唐朝天子拜太監爲乾爹,甚至天子死於太監之手,大明的宦官也就始終是天子養的一條狗而已。

此時這些地位崇高的大宦官們都用羨慕的眼神看向張佳木,不管怎麼樣,他們這樣的純粹的家奴是不能和外臣相比的,雖然張佳木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天子的家臣,但不管怎麼說,皇帝對他總有點對外臣的那種尊重,然後又有對內臣的那種親近,兩邊都佔好,在場的人都是看的眼中冒火,但同時又很好奇,今天這件案子擺明了是蔣安的手下做的太過份了,一縣的知縣畢竟不能和普通的文官相比,說抓就抓,要是置之不理的話,以後隨便哪個宦官都敢帶着人去抓地方官的話,天下騷然,朝綱何在?

現在不少人已經在等着看張佳木的笑話了,這廝寵信太過,當然,大家也承認張佳木有擔當,有能力,手腕心機都是一等一的,誅除了退皋之後,大家對他的狠辣也是頗有警懼了。就算是石亨等人現在也是不敢逼的太緊,畢竟張佳木手中的實力也不是吃素的。但無論如何,在場的人都是想不出來,這個盤張佳木要怎麼翻?

面對衆人意味不同的眼光,張佳木坦然道:“回皇上,臣以爲,奉御擅捕知縣,這當然是錯的,皇上怎麼責罰,那是皇上懲罰家奴,外臣不得與聞。”

這話就先很中聽了,皇帝剛剛雖然發火,但那是在外臣面前不得不做的表示,中官都是天子家奴,國法是從來處置不到內臣的,但皇帝做爲家奴的主人,家奴犯了罪,也就不能不略做表示,但從內心深處來說,皇帝當然還是會向着自己的家奴一點”人同此心,在場的大臣,又有幾個不是如此的呢?

先頭這幾句皇帝雖然覺得中聽,但也只是微微點了點頭,張佳木振作精神,又繼續道:“臣聽說,是青縣知縣無禮在前。中安是殘疾之身沒錯,但中官是爲了伺候皇上才致如此,如果天下臣民都這樣嘲諷中官而安然無事,那麼,還有誰願意進宮來伺候皇上和諸多后妃呢?”

這句話,自然就足以叫皇帝動容了。當然,中官的來源現在還是以罰爲主,自己自願淨身的還不多小但自願入宮已經漸漸成爲趨勢了,因爲只要入宮,最少溫飽是沒有問題了,雖然身體殘疾,但好歹可以活咋。”且入宮者的家族也可以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川

大明不可能一直有用來閹割的犯官家屬。而且也不是年年征伐。沒有那麼多異族十六歲以下的少年用來閹割,而且異族閹割的多半語言不通,更加不提讀書識字了,所以內廷之中,當然還是重犯官的子弟。因爲他們多數受過教育,其次就是直隸附近的自願入宮者。

想想青縣楊奉御的遭遇。如果內廷一點表示沒有,反而支持侮辱宦官的文官,確實是會給不少希圖入宮改變命運的人沉重的打擊,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沒準文官勢力在凌駕於武臣之上的同時,還會凌駕於內臣之上。

到了此時,不僅皇帝爲之動容,開始那些想看着蔣安出笑話,甚至擺出事不關已的大太監們也都醒悟了過來,他們也開始用凌厲的眼神掃向那些臉色難看的文官們。

朱祁鎮已經被張佳木說服了小但他還試圖掙扎一下,他遲疑了一下。又用不確定的口吻向張佳木道:“但不管怎麼說,擅捕一縣知縣,總是大錯。

”“臣以爲”張佳木斷然道:“青縣知縣如果是說楊某橫法地方多爲不法。那麼怎麼做都不是錯。但掀袍亮寶這種行徑,首先就是斯文掃地,內臣服侍內廷忠勤謹慎,難得回鄉一次被橫遭如此之辱,人同此心。豈能甘受?況且,臣覺得一縣知縣如此行徑,也很難說是個好官。”

“臣有話說”。

開口的是新任的內閣學士嶽正,他激動的胸膛起伏,惡狠狠的看向張佳木,眼裡似乎就要噴出火來。

“好,你說吧

皇帝的語氣頗覺無奈,嶽正有清正之名,資歷也是夠了,所以吏部尚書王翱推薦之後,舉朝也無人反對,嶽正也就因此而入閣。但嶽正是無論如何也不夠格在中樞爲官的,他脾氣太過耿直了一些,出言無忌,有時候甚至會叫皇帝難堪,所以一見他要說話,在場的人都是精神一振。知道必定是有好戲看了。

“臣以爲,內臣向來驕縱。青縣知縣必有其理,聖上,兩漢前唐殷鑑不遠”嶽正振奮精神,鬚髮皆張,把宦官之禍從兩漢到唐宋大說特說了一番,這些其實都是老生常談,別的不說,就是眼前這位皇帝,在他第一次當國的時候,寵信的宦官王振私自毀了明太祖立的宦官言政者死的鐵牌,當時皇帝對近在眼前的宦官擅權都沒說什麼,難道幾百上千年前的所謂慘禍反而能打動這位九五至尊?

其實明太祖時期。內臣倒是真的老實。有一個老宦官太祖甚爲喜歡。偶爾言及政務,立刻就被洪武皇帝趕出宮去,讓他回家自己啃老米飯去了。明初時候,內官最少有品級的才六十人。而且還歸於外臣管理。只供灑掃罷了。成祖得國卻是多依賴太監,鄭和等人在軍旅之中效力,南京宮中的太監給成祖通風報信,立下大功,所以在成祖年間就開始用太監做監軍鎮臣,並且可以單獨領大軍出征。到了宣德年間,乾脆就成立內書堂,教小宦官讀書,司禮監批紅也成爲制度。太監的權勢其實不是當今皇帝搞出來,而是他的祖宗一步步弄出來對抗外廷所用,眼前的皇帝又不是讀書讀傻了的書生,嶽正的話,在他耳裡簡直就是清風過耳,不留痕跡。

好不容易等嶽正的話告一段落。張佳木冷然一笑,夷然道:”嶽正所說以臣看來,全是一腔廢話

皇帝雖然很想鼓掌,但還是警告他道:“聯之駕前,卿說話要注意措辭

“是,臣知罪

張佳木躬身認罪。然後又笑道:“臣是說的急了一些,但話是沒錯的。宦官之禍在操持於上,禍亂於下,嶽正總是說這些,那麼請問一個小小奉御,能做出什麼欺下瞞上的舉動來?有一事則說一事,象嶽正這樣攀扯不清,臣不以爲然。”

“難道奉御不法”。嶽正聞言大怒,顧不得御前失禮,大喝道:”不是宦官爲禍的明證嗎?,小

“宦官爲禍。要從法度來看,如果違。也以國法宮規制之張佳木從容道:“象青縣知縣這樣,以人殘疾而辱之,是何道理,是誠何心?。他目視四周。大聲道:”假若有大臣一目盲。或不良於行,或臉有麻子,也是德行有虧,該當被辱?。(未完待續)

第683章 格殺第287章 心腹第197章 場中第55章 底線第280章 展望第29章 重慶公主第81章 大變將起第253章 急遞第308章 沸騰第509章 王增第127章 束手第64章 放賞第375章 創作第412章 欲雪第479章 曹府第59章 相國心思第528章 朝旨第524章 襲殺第40章 鬥技第13章 舊識第380章 羣狼第433章 靈機一動第311章 守業第224章 嶽正第414章 消息第390章 縣衙第22章 亂第636章 銀幣第514章 獎黜第395章 英雄少年第399 十團營第473章 關鍵第253章 急遞第569章 推手第396章 覓封侯第413章 哪一天第551章 玻璃第421章 決斷第186章 見過公公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三章 秘器第101章 妙人第639章 思想第197章 場中第204章 滅火第670章 密會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七十四章第104章 萬宮女第397章 撐腰第561章 制度第499章 定局第385章 驚心動魄第629章 悲劇第624章 變化第126章 敲鐘第217章 白馬第410章 嫉妒第436章 殺賊第124章 合流第339章 不仁第611章 聖恩第436章 殺賊第92章 出隊第207章 收權第310章 不識趣第531章 衙門第199章 意外發現第486章 路遇第671章 論道第24章 怒闖東廠第187章 厚禮第359章 親近第238章 訓誨第54章 拍花子第425章 叔侄第574章 內助第68章 一線之明第507章 仁政第583章 年富第215章 寒門第33章 上任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一章 狹路相逢第34章 用人問題第237章 彭城伯夫人第473章 關鍵第358章 駕臨第677章 酒話第522章 動員第512章 封侯第366章 動身第613章 獄中第476章 轉機第549章 吉兆第264章 收成第433章 靈機一動第125章 奪門第204章 滅火第122章 發動第126章 敲鐘第200章 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