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接班人問題 (4)

“楊大人,該洋人乃傳教士,於我天朝懷柔遠人之事,不甚知情。只是我天朝若要引進這西洋火炮,他可充任中間之人。”

“一邊傳教,一邊做買賣,你們的天主允許這樣做嗎?”楊漣語帶嘲諷,不待洋人回答,又向身邊的皇嫡子朱由檢詢問道,“二殿下,你看呢?”

“此事原是楊師傅即可定奪。”朱由檢沉吟着,“不過關涉夷務,還是先請旨爲上。”

“那就請旨。”楊漣說着,轉身就走。

“楊大人!”熊廷弼喊道,“這炮到底要是不要?”楊漣站住,又走了回來,卻不理熊廷弼,他走到西洋人面前問:“這一門炮如何到了京師?”

“這,這……”西洋人又用眼神向徐光啓求援。

徐光啓卻是實話實說:“幾番軍火買賣,弄不到朝廷批文,俱以私人名義,結果都讓駐守江南的錦衣衛給扣留了。這一門炮是我偷運進京,就爲給楊大人鑑賞。”

楊漣點點頭,忽然深深地瞅着西洋人的紅鬍子,瞅得西洋人不自在起來。

“請問這位洋先生,你西洋男人的鬍子都是紅的嗎?”

“不是不是……”西洋人連連否認。

楊漣卻一指那門炮:“此炮就叫紅夷大炮。”

炮聲又響,卻是“禮炮”,連發九響。京師首善書院的會講堂內,書案上供奉着孔子排位,香菸繚繞。楊漣和皇嫡子朱由檢,皆布衣方巾,一派儒家風範,率領着衆人向孔子排位三拜九叩。炮聲停息,叩拜完畢,衆人起身。

“京師乃首善之區。”楊漣轉身,面對衆儒,肅然道,“故我江南東林書院在京師之分院名爲首善書院,凡我書院諸賢,俱尊我東林學派之創始人、國學泰斗顧憲成先生爲領袖。楊漣以內閣大學士,忝爲首善書院掌門,亦將遵我東林之學規,發揚我東林之真精神。然我東林之真精神究竟何也?”楊漣停頓一下,衆人洗耳恭聽。

“這真精神,顧憲成先生已爲我首善書院送來了,請看。”楊漣仰首而視,只見香案上空兩側,絹帛如瀑布般瀉下,正是: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碩大的字體,莊重的隸書,頂天立地。衆人一片讚歎聲。

“我東林學人,多爲在朝官員,然官不拘大小,位不在高下,一入東林,俱爲士子,布衣方巾,倫理天下。我等身上之服,‘布衣’二字,乃太祖洪武皇帝所命名,穿之在身,要我大明士人不忘百姓疾苦;我等頭上所戴,‘方巾’二字,亦乃太祖洪武皇帝所親手裁定,國初服此,取四方平定之意,今日服此,更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東林學人自是責無旁貸。所有這些……”楊漣指向對聯,“無不被我東林先生所言及。故今日會講之題,便是東林先生所書此聯。諸位請坐。”

楊漣剛剛坐到主講位上,魏公公的喊聲傳來:“陛下駕到!”

衆人立刻起身,原地垂首侍立。楊漣瞅向朱由檢,皇嫡子微微搖頭,他也沒想到。

魏公公先行進入會講堂,側立一旁恭候,皇帝朱常洛走了進來,衆人皆跪:“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起來,都起來。”朱常洛親手扶起楊漣,“楊漣,朕今日高興,到你這兒溜達溜達。”

“陛下非常恩遇,書院蓬蓽生輝。”

朱常洛看到了對聯,但在門口看不清,不禁一面仰頭看着,一面朝後退着。剛剛站起的書院諸賢又要跪下。

“不要多禮嘍。楊漣,朕聽說一進你這書院,就是朝廷百官,也都沒大沒小,怎麼朕來了,還是這麼多規矩?”

“百官不拘大小,陛下卻是不在此例。”楊漣微笑道。

“這爲什麼?朕做夢都想跟你們來一回沒大沒小。”

“陛下就是陛下。”

朱常洛終於退到了可以看清整個對聯的地方,看着,沉吟着。衆人都偷偷地瞅着皇帝的表情。朱常洛忽然擊掌。

“好!對仗工整,言簡意賅。”

“陛下慧眼識珠。”楊漣道。

“不過,這風聲啊,雨聲啊,說的是自然之事呢,還是世道人心?”

衆人一驚,都瞅向楊漣。

“依臣的理解,”楊漣道,“這風聲雨聲與讀書聲交織在一起,那就是自然之聲,所謂天籟齊鳴,正是讀書人追尋的天人合一之境。然這風聲雨聲倘若與下聯的家事國事天下事交織在一起,那就是指世道人心,正如我東林先生所言:‘官輦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邊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無取焉。’”朱常洛點點頭,再仰視對聯。

“家事國事天下事,對朕來說,這家事就是國事,可這天下事難道不再是朕的國事嗎?”

“國初以往,元人當國,遠追唐宋,國人亦不過知曉周邊數國。然今日方知,天下之大,非我所知,以往所知者,不過坐井觀天。”楊漣一指那西洋人,“就說今日蒞臨我書院的這位西洋儒士,其所學所知,便非我國人所學所知,令人大開眼界。”

朱常洛瞅向西洋人。已經落座的西洋人站了起來,頷首道:“陛下好。”朱常洛微微點頭,朝主位走去。

“今日書院開講,何等題目?”

“正是東林先生這副對聯。”楊漣道。

“不過二十二字,你剛纔都講完了,還講什麼?”

“請陛下命題。”

朱常洛卻擺擺手:“不啦不啦,朕是來散心的,不是來開科取士。”說着,竟朝外走去。

“恭送陛下。”衆人皆跪。朱常洛卻一轉身:“怎麼,趕我走啊?”衆人聽了一怔,朱常洛卻像個慈祥長者一般笑了。

“楊漣,你這會講堂,朕看過了,朕還想看看你這書院的庭園。”

“臣榮幸之至。”

書院庭園,小橋流水,丘山瘦石,亦有書卷之氣,但瘦石之間,閃動着錦衣衛身影。

“陛下,書院儒雅之地,豈容兵火之氣?”楊漣有些不滿。

“楊漣啊,這兵火之氣不是朕帶來的,你錯怪朕嘍……”朱常洛嘿嘿笑着,招了招手,身邊的魏公公也趕緊跟着招手。

先是幾個宮女,然後便看到奶孃懷抱着三皇子朱由校被簇擁而來,讓楊漣最吃驚的,是在奶孃身後一段距離,是帶刀護衛的楊天石。

“天石啊,你過來。”皇帝親切地招呼着。楊天石大步而至。

“給陛下請安,給父親請安。”

“楊漣啊,你有個好兒子。朕讓他進宮,帶刀侍衛。”

“陛下恩寵。但願犬子移孝爲忠。”

“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個朕不操心。來,楊漣,看看朕的小兒子。”

奶孃抱着朱由校已經近前,嬰兒綢裳錦裹,露出細嫩的臉蛋,令人疼愛。朱常洛輕輕撫摸着兒子的小手、臉蛋,無限慈愛。

“龍生龍,鳳生鳳,陛下真是好福氣。”楊漣道。

“你真這麼想?”皇帝微笑着側臉瞅向楊漣。

“是。陛下盛年得子,天下皆賀。”

朱常洛輕輕擺了擺手,楊天石、奶孃等退下了。朱常洛在一塊橫石前欲坐,魏公公將手中的蒲團麻利地墊在了皇帝的屁股下。朱常洛手拍拍一側的橫石。

“楊漣,坐。”

“臣不敢。”

“朕就討厭這些個規矩,坐。”

“謝陛下。”楊漣坐到了朱常洛身邊。

“其實呀,你剛纔讓朕擬題會講,朕還真是擬了個題目,可當着外人,想想還是算了。你不同。楊家三代俱爲朝廷首輔,保我一姓江山,朕早就拿你當做一家人嘍。”

“陛下恩重如山,楊家碧血丹心,盡忠報國。不知陛下所擬何題?”

朱常洛一擺手,魏公公把一條摺疊着的黃綢遞到他手上,皇帝轉而將黃綢放到楊漣手中說:“自己看吧。”

楊漣展開黃綢,題目赫然在目:《立嫡立長辯》。楊漣一驚,整衣而跪:“陛下,此題重如泰山,臣不敢辯,亦不能辯。”

“瞧你瞧你,又來了,起來起來。卻是爲何啊?”朱常洛有意問道。

楊漣長跪不起,肅然奏陳:“陛下,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此乃我大明帝國傳國之本,祖宗典章制度俱在,無可更改。陛下奉天承運,既有東宮所出之皇嫡子,自是天命有歸,陛下貴爲天子,自當順天應命。皇嫡子盛年,當立則立,今日不立,明日不立,終有一日,勢必要立,此陛下立儲之必然。請陛下明察。”

“照你的意思,朕的太子,定要冊立嫡子?”

“這不是臣一己私意,乃祖宗之法意,天下之公意。”

“楊漣,朕今日對你實說了吧,朕既不要立嫡,也不想立長。”

“那陛下要立什麼?”楊漣驚訝萬分。

“朕要立賢。朕要賢者當國,這總符合天下之公意吧?”

“陛下可是要把大明帝國交與旁姓之人?”楊漣道。

“胡說!大明王朝乃朱姓之家天下,朕爲何要讓與旁姓之人?”

“臣懂了。陛下立賢之意,不過認爲皇嫡子並非賢者,皇長子亦並非賢者,所以不立。那臣便只有妄自猜測,陛下的意思,只有今日剛剛出生的三殿下才是賢者,所以陛下內心想立的,就是三殿下。”

“楊漣啊,你總算明白了朕的意思。”朱常洛終於露出了笑容。

“請陛下恕罪,臣敢問陛下,陛下何以知道剛剛出生的三殿下必是賢者?”楊漣問道。皇帝立刻語塞,但還是像個賭氣的父親一般。

“朕是他父皇,朕就是知道。你,你剛纔也看到了嘛,校兒,這孩子很可愛嘛……”

“難道三殿下的哭聲比別個皇子剛剛出生時更動聽?”

“你……”

“難道三殿下的笑聲比別個剛剛出生時的皇子更怡人?”

“楊漣,你敢……”

“還是三殿下之生母最是陛下所恩寵,陛下乃愛母及子?”

“楊漣,你竟敢謗君嗎?”朱常洛憤怒了。

“陛下一己之私意,不足代表天下之公意。”

“天下乃朕的天下,朕的私意便是天下公意。”皇帝吼道。

“然陛下一人之私意,不足以統治一人之天下。”

朱常洛忽地站起,走向一邊。楊漣也慢慢站了起來,走向皇帝的一側。皇帝的語調中竟然有了悲音:“朕一國之君,難道立個太子也不能自主嗎?”

“不能!”楊漣斬釘截鐵,“陛下是國君,必以社稷爲重。”

“朕還是家長,是父親,朕也有私心,有偏心,像天下所有父親一樣!朕也要愛自己所當愛,立自己所願立,這不行嗎?”

“除非陛下不再稱‘朕’。”

“你說什麼?”

“陛下決不能將自己等同於一般百姓。陛下是家長,但陛下乃國家之家長,不是一般百姓家之家長。故陛下一旦國柄在手,便已有國無家。我華夏國史數千年,‘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千古不易,故稱國本。凡推翻此國本者,必是‘奪位’之君。陛下,如今三殿下剛剛出生,陛下便要讓他背上‘奪位’之名嗎?且此例一開,人人自以爲賢者,紛做‘奪位’之想,我大明帝國豈不國無寧日?請陛下明察!”楊漣所言,字字句句,擲地有聲,但卻顯然大拂皇帝的意思。朱常洛深深地注視着楊漣。

“朕這一趟算是白來了!”朱常洛說着,拂袖而去。

“恭送陛下。”楊漣在皇帝身後跪下了。

朱常洛猛然轉回身,顏色肅然:“楊漣,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那紅鬍子綠眼睛的洋人,朕見不得!命錦衣衛將其驅逐出境,永不許返!朕得到探報,所謂東林學人,實乃東林黨人,講習之餘,諷議朝政,裁量人物,朝中有派,朝外有黨,實乃朝野不安定之源。讀書人聚在一起,不以學問爲本,卻要諷議朝政,這叫沒事找事,還要朝廷何用?風聲雨聲讀書聲,在朕聽來,聲聲皆不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依朕之見,不過多管閒事!楊漣,沒事找事,會出大事!你好自爲之!”

言罷,朱常洛負氣而去。跟在皇帝身邊的鄭貴妃懷抱着嬰兒隨君而去,她面龐清麗,猶如聖母……侍衛在側的楊天石竟看得呆了,他腦海中浮現出客印月懷抱嬰兒的情景……

楊漣還沒見過兒子如此呆呆傻傻的樣子,他喚道:“天石……”

楊天石猛然一驚,立刻跟上皇帝一行。

楊漣嘆了口氣。

第二十四章 死島死士 (1)第二十五章 卓吾先生 (3)第二十九章 敢有歌吟動地哀 (1)第七章 情深非骨肉 (1)第十九章 花自飄零水自流 (3)第十八章 奪嫡 (2)第六章 奉聖夫人奉聖宮 (2)第十八章 奪嫡 (1)第十二章 國之大事惟祀與戎 (2)第十二章 國之大事惟祀與戎 (2)第二十七章 東林劫難 (1)第二十三章 驚夢 (2)第三章 錦衣衛之功能 (3)第十六章 梃擊案 (3)第二十七章 東林劫難 (3)第十二章 國之大事惟祀與戎 (3)第二章 血濺深宮 (1)第二十五章 卓吾先生 (3)第一章 接班人問題 (1)第十一章 魏忠賢出世 (2)第二十一章 民變 (3)第十七章 弒君 (1)第八章 陽光雨露布衣家 (2)第二十七章 東林劫難 (3)第十五章 生生死死憑誰斷 (2)第五章 問世間情是何物 (3)第二章 血濺深宮 (1)第五章 問世間情是何物 (3)第一章 接班人問題 (3)第八章 陽光雨露布衣家 (2)第十六章 梃擊案 (3)第二十七章 東林劫難 (1)第五章 問世間情是何物 (2)第二十二章 三傑聚會 (3)第十四章 觀虜典兵 (1)第二十三章 驚夢 (1)第二章 血濺深宮 (3)第二十九章 敢有歌吟動地哀 (1)第九章 先下手爲強 (1)第一章 接班人問題 (4)第十章 冥冥中自有天意 (3)第七章 情深非骨肉 (1)第二章 血濺深宮 (3)第二十五章 卓吾先生 (2)第二十四章 死島死士 (1)第二十六章 冷血殺手 (3)第四章 天石印月 (3)第二十二章 三傑聚會 (3)第四章 天石印月 (1)第四章 天石印月 (1)第十三章 魏忠賢進宮 (3)第十七章 弒君 (2)第三章 錦衣衛之功能 (2)第二十四章 死島死士 (1)第十二章 國之大事惟祀與戎 (3)第十一章 魏忠賢出世 (3)第二十八章 皇兄皇弟 (3)第十二章 國之大事惟祀與戎 (1)第二章 血濺深宮 (2)第十八章 奪嫡 (2)第十八章 奪嫡 (2)第十七章 弒君 (2)第二十九章 敢有歌吟動地哀 (2)第二十七章 東林劫難 (3)第二十五章 卓吾先生 (2)第二十一章 民變 (3)第二十四章 死島死士 (4)第十三章 魏忠賢進宮 (2)第十五章 生生死死憑誰斷 (2)第八章 陽光雨露布衣家 (2)第二十八章 皇兄皇弟 (2)第二十一章 民變 (1)第一章 接班人問題 (1)第六章 奉聖夫人奉聖宮 (3)第二十七章 東林劫難 (1)第八章 陽光雨露布衣家 (1)第六章 奉聖夫人奉聖宮 (3)第五章 問世間情是何物 (2)第十三章 魏忠賢進宮 (1)第十四章 觀虜典兵 (1)第九章 先下手爲強 (3)第三章 錦衣衛之功能 (2)第十章 冥冥中自有天意 (1)第二十二章 三傑聚會 (2)第十章 冥冥中自有天意 (1)第十章 冥冥中自有天意 (1)第十九章 花自飄零水自流 (1)第三章 錦衣衛之功能 (1)第十六章 梃擊案 (3)第二十一章 民變 (1)第一章 接班人問題 (2)第三章 錦衣衛之功能 (3)第十三章 魏忠賢進宮 (3)第二章 血濺深宮 (2)第二十六章 冷血殺手 (1)第十七章 弒君 (3)第二十一章 民變 (2)第二十七章 東林劫難 (2)第二十九章 敢有歌吟動地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