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章 隆中對

荊湖卷 347章 隆中對

347章隆中對

秦林回到會仙客棧,天色已經擦黑,陸遠志、牛大力當着衆位親兵校尉和丫環僕役是什麼也沒說,悶頭把晚飯吃了,走進堂屋正房就開始替自家長官抱屈:

“奶奶的,那馮邦寧頂不是個東西,仗着做太監的老伯弄個都督,還敢笑咱家長官娶徐大小姐——胖爺倒要問問,他算哪根蔥?”

“恩公替朝廷破了許多大案,立下汗馬功勞,才做個指揮僉事,狗日的有個閹人伯父就做指揮同知……而且那姓曹的鎮撫也壞透了,弄間四面漏風的北屋給咱們。我看吶,整個衙門裡頭只有劉都督態度很好,笑眯眯的和長官說話,一點兒不拿架子,定是個好官。”

“劉都督不錯,就是性格軟了點,由着那姓馮的妄自尊大!”

秦林聽着陸遠志和牛大力兩個的議論,撇撇嘴不以爲然。

劉守有是何等人物,八面玲瓏長袖善舞,嘉靖年間的名臣之後,現在銜頭已升到了左都督,加了太子太傅,牢牢掌握着整個錦衣衛體系,豈是軟弱柔懦之輩?

老狐狸玩借刀殺人之計,一句“一時瑜亮”就給馮邦寧和秦林的敵意火上添油,比起飛揚跋扈的馮邦寧,劉守有隻怕還更加陰險狠辣呢!

奶奶的!秦林暗罵:老子前有虎、後有狼,這錦衣堂上官看來也不是舒舒服服就能坐穩的。

“浪裡格朗,浪裡格朗,”徐文長翹着二郎腿,拿根筷子敲擊着茶碗,搖頭晃腦不知哼着什麼曲子。

秦林眼睛眯了起來,忽然把桌子一拍:“老瘋子有什麼話就明說,莫要敬酒不吃吃罰酒,惹毛了本官,把你捆得結結實實,面前擺十壇即墨老酒,偏生一滴不叫你嘗,看饞不饞死你!”

徐文長趕緊丟了筷子,誠惶誠恐的作揖:“萬萬不可,長官做這等事,比殺了老頭子還要刻毒哩。長官要問什麼,老頭子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秦林呵呵大笑,“京中各方波譎雲詭,各方勢力犬牙交錯,本官初入帝都,正要徐先生指點迷津。”

目前站在大明朝局之巔的有四個人,慈聖李太后,萬曆小皇帝,首輔張居正,司禮監掌印馮保,四方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共同決定着大明朝局的方向,但相互之間又存在着矛盾:

李太后與萬曆乃母子至親,可秦漢以降兩千年來,太后與皇帝爭奪最高權力的還少嗎?

張居正與馮保結爲,但內閣與司禮監的權力爭鬥貫穿大明朝始終,這兩位又豈能獨善其身?

萬曆帝呼張居正爲先生而不名,以師禮相待,然而張居正大權在握、乾綱獨斷,年紀漸增的萬曆就甘心永遠做一個對老師言聽計從的好學生?

上層的權力鬥爭之外,又有次一層的傾軋:

司禮監秉筆二張作爲曾經的萬曆帝伴讀,天然親近小皇帝而和馮保貌合神離,同時二張之間又互相爭權奪利。

錦衣都督劉守有高舉緊跟張居正,向來廠衛一體,便爲提督東廠的馮保所不喜,馮邦寧便是馮保打進錦衣衛系統的一顆釘子。

如此錯綜複雜的局勢,置身其間的秦林該如何自處?

“左右逢源,若即若離!”徐文長八個字擲地有聲。

哦?秦林眉頭一挑,若有所思。

徐文長昏花的老眼裡,剎那間精光四射:“目前的局勢,便是萬曆皇爺一天比一天長大,而李太后、馮保、張相爺三位卻年紀日增,咱大明朝自洪武爺取消中書省,不再設丞相,就從來沒有相權壓倒皇權的,所以張相爺只要不謀朝篡位,他獨掌朝綱的局面就總有一天會結束!

所以現在局勢未明、勝負未分,長官不論倒向哪一邊都會受到另外三個方向的傾軋,殊爲不智,只有韜光養晦,結好各派,但絕不徹底倒向其中一方,才就明哲保身、徐圖將來!”

我靠!秦林一句“公真乃吾之蕭何、張良”就到嘴邊了,想了想還是別讓徐老瘋子太得意,又吞了回去。

秦林雖不太清楚這段歷史,也知道大概走向,徐文長的分析完全絲絲入扣。

現在倒向張居正,固然可以迅速飛黃騰達,但難逃將來必然的清算,恐怕最好的結局就是被閒置起來,和今天看到的錦衣衛衙門裡面,那個前任首輔高拱提拔起來的洪指揮一個下場。

投向萬曆皇帝、司禮監二張或者新政反對派呢?估計明天就要面臨張居正和馮保的聯手絞殺,這幾年就回家啃老米飯吧,等將來塵埃落定,權力蛋糕被新貴們瓜分完畢,誰還想得起你這個倒黴蛋?到那時候能啃點別人吃剩下的殘渣剩飯,就算是天恩高厚了!

“不過……”秦林思忖着,故意問道:“左右逢源、若即若離,那不就是牆頭草兩邊倒嗎?”

“所以除了剛纔那八個字,老頭子接下來還有八個字要送給秦長官,”徐文長笑眯眯的,用手指頭沾着茶水在桌面上又寫了八個字:

固本培元,自成一派!

秦林眼睛一下子睜開,瞳仁變得賊亮賊亮,映着蠟燭的火光,眼睛裡火苗一閃一閃。

徐文長乾笑,山羊鬍子一抖一抖的,昏黃的老眼從來沒有現在這麼亮:

“長官海外有金小妖這一支奇兵,南京有魏國公、懷遠侯爲奧援,手上捏着都察院耿定向、耿定力的命門,浙江巡按御史、杭州提督市舶黃太監、東廠浙江霍領班也是長官的班底,再加上女醫館走後院路線收集各家顯貴的情報……

長官自己審陰斷陽、洞徹幽冥的本事,關鍵時刻各方都得倚重,若能借此爲進身之階,得掌南北鎮撫司其中之一,那就更不可限量了!實力將不亞於劉守有、張誠等輩,到那時便是內閣首輔、司禮監掌印這等大權在握的高人,如果想動動長官,也得多掂量掂量!”

好!秦林伸手把桌子上的字跡擦去,桀桀的笑起來:“就如徐先生所言,本官來做一回牆頭草。不過有實力的牆頭草就不再是牆頭草,就算不是參天大樹,也是生滿刺的荊棘枝條,誰要敢伸手來拔,扎他滿手血!”

左右逢源、若即若離、固本培元、自成一派,陸遠志和牛大力咀嚼着這十六個字,只覺回味無窮,也是頭一次發覺徐老瘋子頗有點世外高人的味道了。

“嘖嘖,怎麼和《英烈傳》裡面劉伯溫替洪武爺寫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一個味兒?”陸胖子眨巴眨巴小眼睛:“敢情咱家長官從街上撿了個老瘋子,現在居然變成了神機妙算的劉伯溫?”

“不可胡說!我可不是劉伯溫,”徐文長虎着臉教訓胖子,說罷又若有所思的看看秦林。

說徐文長是劉伯溫最多隻是謬讚,拿秦林比太祖洪武爺,那可就有點僭越了。

搖曳的燭光之下,秦林微笑一如平常……

第二天一早,秦林換上一身官服就要去相府拜會張居正,卻被徐文長攔下了,老傢伙笑得格外猥瑣:“逢三六九日早朝,今天正是朝會之期,張相爺已進宮去了,秦長官這時候去相府,敢是趁着相爺不在,要去偷香竊玉麼?”

秦林臉色一紅,他還真不知道大明朝的朝儀規矩,這次嘛也實在不好先見張紫萱,他是做好打算要先拜見張居正,再想辦法和張紫萱見面的。

徐文長見狀摸着鬍子賊笑:前頭是走女兒路線,由張紫萱引薦才進入張居正法眼;現而今又轉過來走丈人路線,先搞定相爺,再和張小姐慢慢搓磨?

咱秦長官身上究竟是桃花運還是桃花劫,連精研周易的徐大名士也摸不清了。

等到將近中午,算算張居正差不多該下朝回家了,秦林才帶着陸遠志、牛大力兩個跟班出發去相府。

張居正的相府在東華門外燈市口大紗帽衚衕,天上神仙府、人間宰相衙,且不說亭臺樓閣之華麗直追紫禁城、池沼樹木之清雅尤甚御花園,單單那朱漆大門上用的銅釘有碗口大,亮晃晃的耀花人眼,門口站着一羣如狼似虎的錦衣校尉,又有十來名青衣小帽的驕僕,排場極大。

衆所周知,萬曆皇帝以師禮待張居正,慈聖李太后則張口就是“但憑張先生處置”,賞賜各項儀制直追帝王,連親王才能穿的五爪坐蟒袍也賞賜了,他府邸的煊赫也就可想而知。

俗話說宰相家人七品官,那驕僕眼睛都是望着天上的,陸遠志把秦林寫好的大紅全貼拿去投,人家見只是個錦衣指揮僉事,那真是眼皮子都不夾他一下。

“咦,那不是秦長官嗎?”刁世貴和華得官裝病沒去衙門輪值,在街上逛到這裡,一眼就看到了秦林傻不隆冬的站在相府外頭喝風。

兩個老油子立馬擠眉弄眼的壞笑,故意走近了行庭參:“秦指揮安好。您這是……要見遊七太爺呢,還是姚八太爺?小的們和姚八太爺還有點交情,要不,小的替長官疏通疏通?”

373章 算死草1072章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229章 意外之喜842章 一滴水一世界1059章 誰給誰交待九十六章 大獲成功208章 劉一儒的小算盤743章 錢之惑914章 坑了這個坑那個363章 怕你不倒黴1026章 恭喜發財164章 非比尋常的腳印657章 秦一槍468章 前倨後恭122章 照夜玉獅子1015章 大獲全勝846章 採生遺毒551章 威高震主838章 似是而非344章 堂上官到任三十三章 腹黑男的逆襲365章 四處走訪536章 李建方的野望718章 容嬤嬤的野望969章 訟棍出馬965章 坑死丫的401章 厚禮相贈1091章 長袖善舞828章 忠心耿耿九十五章 辨血追蹤368章 完璧歸趙1109章 野無遺賢252章 逼上梁山299章 血船浮屍223章 三英會207章 犯罪升級724章 命不久矣二十六章 寶劍贈英雄987章 收復失地1118章 爭霸新大陸838章 似是而非280章 午夜緝兇389章 鋸頭驗傷218章 人贓俱獲1124章 督師的竹槓梆梆梆389章 鋸頭驗傷286章 小強死得好慘288章 救星到了193章 順藤摸瓜第3章 蘄蛇1083章 生死關頭829章 海公斷案1142章 打開金鎖走蛟龍542章 捷報頻傳463章 拉郎配141章 飛騎求援1000章 危危可及636章 胃下垂288章 救星到了996章 欽差駕到789章 請戰692章 反詩與反賊五十七章 偕美同歸1018章 驅狼吞虎880章 天道好還122章 照夜玉獅子660章 爲將軍牽馬801章 江陵300章 屍首也漂沒一零二章 收之桑榆622章 兩洋霸主367章 你傷害了我1108章 搶班奪權675章 買一送一351章 語驚四座542章 捷報頻傳376章 兌現承諾546章 隱藏十年的真相258章 張居正的權衡700章 智擒荀長風164章 非比尋常的腳印484章 自在法630章 兩個活寶891章 皇貴妃710章 意料之外297章 栽贓陷害805章 秦左使866章 斷袖之癖490章 長公主的託付747章 綠毛屍417章 長官請丫洗桑拿391章 浩然正氣454章 絕貢之罰456章 象拔的怨念1081章 爲我分憂169章 庫銀被劫1033章 倒打一耙839章 畏罪自殺877章 恭候多時639章 宣撫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