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內閣之怒(上)

京師,內閣值房。

寧波之亂的奏報,是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到京師,放到了幾位閣臣的面前。隨着袁宗皋的病故,整個內閣又回到了嘉靖進京前的局面,嘉靖天子新近下旨,準備起用老臣費宏遞補入閣,不過人還沒到,眼下的朝政還是楊廷和等四人負責管理。

自洪武立國以來,倭寇就時有發生,不過也只是荼毒沿海村鎮,能打到縣一級,就已經是了不得的大事。像是這次,對於寧波這種重鎮的洗劫,卻是極爲少有,讓幾位閣臣頗有些覺得面上無光。

當初武宗在位時,固然有窮兵黷武之嫌,但是國朝在軍事上,還算有拿的出手的業績。新君登基以來,先是壬午之亂,北虜賊圍了京師。剛到了第二年,東南又出了這麼大的問題,任是誰也不會高興。

毛紀手中託着一份下面上來的奏摺,頗有些無可奈何道:“換年號?這人是怎麼想的,難道東南的問題,是換個年號就能解決的?還有這個,彈劾楊承祖攜妻妾祭海神,觸怒神聖,故有倭寇之亂。老夫雖然也不喜歡這個人,但是用這種罪名,實在是太過荒唐了。”

“荒唐,比這更荒唐的,也許還會有。”楊廷和也頗有些氣憤的指着眼前的幾份奏摺,這次寧波事件,已被大多數言官定性爲爭貢。

畢竟天朝上國,如果說是被一羣倭寇殺進寧波,斬了提舉太監,又大肆燒殺後從容而去,面子實在沒地方放。說成爭貢,至少可以證明,這些人從態度上還是親近大明的,只是由於下面辦事人員出了問題,加上貢使自己的錯誤,纔有了這種慘劇,可以保全一下顏面。

只有先保全了顏面,才能讓其他各國使節不至於小看大明,更不能讓人產生一種新君登基後,諸事皆不如前的想法,那樣不光是嘉靖,就是內閣也沒臉做人。

如果賴恩不死,這口鍋肯定是要扣在他頭上,但是現在他人已經死了,不但不好降罪,多半還要敘個功勞。這口鍋他不背,就得找個別人背,現在下面已經有人開始爲追究誰的責任開始了爭論。,楊承祖雖然不是浙江本地官員,但卻是天子寵臣,又主持祭海。祭來祭去,祭出了爭貢,自然就有人把火力對準了他。

楊廷和搖搖頭“金舜舉做了本兵,都察院就有點不成樣子,簡直是亂彈琴。現在不是忙着處置誰,或是撇清的時候,而是該做事。倭寇於寧波燒殺一番,又乘船離去,焉知不會復來?若是再來上一次,又有多少軍民要受害?前者寧藩之亂,已令東南大受荼毒,其患未止,倭寇復來,我大明百姓當真多災多難。眼下依老夫之見,不是要懲辦誰,而是要想一想,該怎麼防範倭寇!喬希大曾任南京兵部,這東南軍事,他是最清楚的洋,可是他現在卻一語不發,什麼都不肯說,厚齋公,此事你怎麼看?”

在四人中,樑儲曾經隨駕徵寧王,到過南京,於東南兵備算是有資格發言的。他苦笑一聲,“喬希大的苦衷,老朽也能略知一二,他不是不肯說,而是不知道該說什麼。當初先帝南下時,看到東南的軍情,是氣的要殺人的。以南京四十九衛而論,額兵近三十萬,現在的實兵卻連十萬都沒有。那還是天子檢閱,從附近搜刮了大批青壯,現在的實兵怕是隻有五萬吧。若是戰,也要有可戰之兵才行。可是這無軍可用的局面,也不是他喬希大能做的了主,他又該說什麼。”

他又一指手中奏摺“至於彈劾寧紹兵備道、台州兵備道束手不救的本章,我也要說一句。他們在其位,被彈劾乃至被處罰,也是理所當然。可是他們,也冤枉的很啊。他們手上,怕是也沒兵可用,不是不救,而是有心無力啊。”

幾位閣臣全都沒了話,東南沒有多少機動兵力這事,在寧王之亂時就已經露出過端倪,否則也不至於天子親征。但是身爲閣臣,如果只是把問題丟給天子,並不提供解決方法,那未免太過失職。即使是無兵可用的前提下,也得討論出個方案,把問題盡最大能力的化解。

蔣冕道:“兵科給事中夏言上了份奏摺,倒是有些意思,他說倭寇之亂起於市舶,建議朝廷關閉寧波、泉州二市舶司,只留廣州市舶司一處。同時於東南嚴格禁海,民間造海船一律處斬,或許在眼下而論,這確實是個辦法。”

大明本來就有海禁,從制度上,這個禁令沒被廢除。與路引制度一樣,現在禁海只停留在制度層面,沒有真正去落實。夏言的意見,就是把這個制度落實下去,像洪武初年一樣,實現片帆不許下海,斷絕大明與海外的貿易。

倭寇雖然名爲倭,實際上漢人的數字遠多於倭人,乃至於現在連佛郎機人都一樣算做了倭的範圍。夏言的建議關閉市舶司,終止大明對外貿易,禁止製造海船,也就是讓倭寇失去兵力上的來源,屬於釜底抽薪的辦法。沒了這些人爲匪或者與外界勾結,單純的倭人,連路都不認識,也成不了太大的禍患,這差不多是當下朝廷上的共識,無非就是怎麼處理帶路者的意見不能統一。

歸根到底,大明目前還是一個以自給型經濟爲主的農業國家,市舶司負責的朝貢貿易,又是賠錢買臉的勾當。泉州市舶司負責對琉球朝貢,一個小國的朝貢,不管是政治還是經濟上,都不該專門設立一個衙門來做。

至於寧波市舶,既然倭人敢殺人放火,劫掠寧波,那麼對其實施絕貢之罰,終止朝貢貿易,也是天經地義。既然朝貢貿易終止了,市舶也就沒必要保持,這算是在政治、經濟上做出的一種態度。擺出這種態度,就是讓倭人自己處置兇手,逼迫日本向大明認錯投降。

再加上市舶司向來是宦官做主,現在罷免各地鎮守中官,把市舶司一併廢除,讓老百姓安心種田,從教化的層面看,也是個不錯的思路。

“夏言?他這奏摺有點味道,倭寇之患始於市舶?這個說法,我已經不是第一次看到了。”楊廷和把夏言的奏摺看了幾次,隨手放在一邊“不久前,顧任公、朱繼卿、陳慶堯三公拜訪過我,也說過類似的言語,倒是不謀而合,不謀而合啊。”

他說的這三人,都是當今大明文壇的宿儒,也是東南名門望族的成名才俊。楊廷和既是當朝首輔,也是文壇宗師,與這些名儒往來也是尋常之事,不過他們所說的見解和夏言類似,這就是說,夏言這份奏摺,很可能是出自他人授意,並非自己的真正見解。

“夏言是江西人,後來在京裡任職,既沒在浙江爲官,也沒在市舶司任過實務。卻能一口咬定,倭患始於市舶,至少是失於孟浪。老夫知道他善於雄辯,性情剛直,做個言官倒是很合適,今日看來,做實務,他還是不成。”

“元輔,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倭國葺爾小邦,敢蔑視我天朝大國威儀,殺官劫府,罪惡滔天。立即着禮部發文,嚴責倭人之過,命其束元兇禍首來京論罪。一日不能遞解人犯進京,一日倭國不許朝貢,與其絕貢之罰!不過市舶司依舊保留,海禁麼,那是東南地方官的事,朝廷就不要多管了。同時,東南各地,練兵自保,我倒要看看,小小的倭人,是否真能讓朝廷對他們退讓!”

第209章 局中局(十一)第981章 金風玉露(一)第1068章 刺殺(下)第392章 攻與防(二)第190章 暗訪(七)第974章 關注(下)第788章 復仇之師第608章 糾察第271章 護鳳(九)第49章 鬧衙門(三)第1091章 我花發時百花殺(上)第579章 舊時恩·今日難(二)第635章 成親(中)第856章 出發第660章 大婚前夕(下)第175章 奪龍記(四)第42章 青梅竹馬(二)第164章 不平寨第1054章 軟硬兼施(下)第182章 盜香(二)第585章 一人得道第402章 攻與防(十二)第360章 成名(三)第540章 功高計毒(八)第278章 生死與共(六)第809章 深水區第469章 帝師(四)第862章 餌兵第1040章 春來我不先開口第238章 急風驟雨(七)第490章 重遇至尊·天下無主(四)第20章 公事公辦第913章 撐腰第264章 護鳳(二)第682章 大宴(上)第618章 殿後(下)第1013章 以退爲進第712章 打壓大內第845章 羊入虎口(二)第612章 大鬧兵部(上)第376章 手段(九)第628章 生死鬥(上)第301章 血夜(七)第446章 刺(八)第741章 內閣之怒(下)第48章 鬧衙門(二)第529章 立後(上)第646章 夫妻同心第243章 圖窮匕見(三)八十二章 壞消息第133章 玉鳳生瑕第491章 重遇至尊·天下無主(五)第952章 火燒慈慶宮第672章 謀算東南(上)第143章 穩定後院第1084章 投名狀(下)第93章 身退第979章 振聾發聵(中)第329章 走馬上任(三)第388章 亂起(七)第810章 後院失火第841章 殺威棒(下)第939章 蛛絲馬跡第158章 心動(一)第73章 合縱(上)第1040章 春來我不先開口第1008章 公議第567章 聯手(一)第191章 暗訪(八)第852章 結親(下)第972章 堂會(四)第686章 楊記(下)六百八十四章 楊記上第940章 算帳(一)第320章 初抵安陸(二)第256章 贈刀第421章 衝冠一怒(七)第1050章 送女進宮第279章 生死與共(七)第668章 風雪殺人夜(下)第12章 結拜第590章 名位大過天第59章 討銀(五)第435章 最後一搏(十二)第269章 護鳳(七)第378章 手段(十一)第721章 鬼門開(二)第120章 城下之盟第635章 成親(中)第415章 衝冠一怒(一)第62章 討銀(八)第193章 暗訪(十)第643章 糧商(上)第996章 金山銀海(二)第799章 永壽建功(上)第70章 大案第736章 撐腰(上)第114章 夜戰(三)第328章 走馬上任(二)第361章 成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