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形勢危急

五月初,賦閒在家已然近半年之久的徐光祚重新出山,成爲率軍抵抗韃子入侵的領軍大都督。這一次徐光祚再不像劉六劉七起義之時的那般掉以輕心,他知道這還是定國公府最後的機會,他不惜忍痛割愛,將兒子徐延德排除在領軍將領之外。

這麼多年下來,徐光祚總算明白了個道理,與其讓兒子跟着自己混功勞,還不如自己立下功勞讓兒子坐享其成來的安穩,兒子一旦隨軍出征,免不了要出些差錯,到時候反倒不可收拾。

徐光祚接受了外廷的建議,召集了楊一清、仇鉞、神英等西北諸將爲副手,集結了陝西數十州府近十萬兵力挺進鎮番涼州一帶。

實際上,在徐光祚領軍出發之前,三邊總制楊一清便已經集結了兩萬多兵馬抵達涼州。在大軍到來的七八天時間裡,利用涼州城防的堅固阻擊韃靼大軍的步伐,雖然傷亡慘重,但是沒讓韃子大軍攻破涼州。

徐光祚率大軍抵達之後,雙方近二十萬兵馬圍繞着涼州西北的廟兒堡、水磨關、北城堡、新城堡等寨堡等戰略要地展開了拉鋸戰;五月初旬到中旬十餘日時間,雙方交戰三十多次;一時間祁連山北麓戰火連天,不得安寧。

進入五月下旬,雙方同時偃旗息鼓休戰;禿猛可率七萬韃子兵馬退守永昌衛休整;而付出數萬傷亡的明軍也不得不進行休整。在這一連串的戰役之中,總體而言還是明軍吃了虧;韃子兵馬無論從戰力還是火器裝備上都高出明軍衛所官兵組成的大軍一籌。本來徐光祚是打算據守涼州鎮番一線不打算主動出擊的,但是面對韃子的火炮轟炸,守城不是長久之計,被迫無奈之下才選擇與之野戰。

但總體而言,韃子氣勢洶洶南下的陣勢受阻,便已經達到了戰略目的,朝廷上下都相信,只要形勢能這麼發展下去,韃子兵遲早會灰溜溜的撤走,因爲明軍耗得起,但韃子耗不起。韃子兵的補給和兵源遠遠不如大明來的快捷和豐富。

事實也正是如此,被一座殘破的涼州城橫亙在南下的道路上無法寸進,禿猛可極爲惱火,但他又不能不顧一切的猛攻涼州,因爲他手頭的兵馬確實有限。

他的手頭總共只有二十萬不到的兵力,這一次出征便帶了十萬兵馬,還有五萬兵馬擺在大青山南麓察哈爾前旗要地,保持着對宣府大同一線的壓力,另外的五萬兵馬留在草原上,由次子烏魯斯伯羅特統率;這五萬兵馬是不能輕易調動的,他的帳下二十三個部落首領中不乏有胸懷異志之輩,草原上發生過多次大汗領軍出征後院着火的事例,他不得不防。留着這五萬兵馬便是看着那些部落首領,免得後院起火。

然而如今的形勢卻逼得把禿猛可不得不考慮一下動用這五萬兵馬的問題,在和大兒子圖魯博羅特密商之後,把禿猛可確定了自己的目標;自己考慮的過於樂觀,本以爲十萬韃靼騎兵可以長驅直入打出一片天地來,但現在則必須要調整戰略目標;滅大明看來是空想,但勞師動衆,損失了三萬兵馬,花費了大筆錢銀採購火器軍備,幾年來的謀劃都不能白費,一旦此戰敗歸,自己這個達延汗恐怕也就沒了威信,手下桀驁的部族首領們也會蠢蠢欲動,草原上.將陷入內亂之中。

所以,這一戰必須要打出成果來,那些鉅額的戰備花費要逼得大明朝廷買單,那就必須打的他們議和,割地、賠銀子、賠糧食、賠布匹、賠女人等等;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則必須押上手頭的一切。

明確了這一點,把禿猛可立刻命長子圖魯博羅特攜自己的金刀和手諭回韃靼國,圖魯和烏魯斯兩位王子拿着諭旨,提着金刀,率着五萬兵馬在草原大大小小各部落兜了一圈,金刀下砍殺了七八名不願遵命的首領,最後迴歸王庭之時,五萬兵馬變成了八萬,多的三萬人便是從各部落首領帳下攫取以及拉青壯牧民從軍而來。

這已經是能做到的極致了,不到百萬之衆的韃靼國百姓中,壯年男子基本上都已從軍。

這八萬人留下兩萬維持草原上的安寧,剩下六萬兵馬經甘肅鎮洞開的南下大門,只用了四五天便盡數趕到涼州前線。

涼州的大明兵馬混不知情,還以爲對面和自己保持兵力均勢,渾不知對方的兵馬已經多出了一倍。而且關鍵時候,徐光祚犯了昏招,在把禿猛可下令次子烏魯斯率兩萬兵馬迂迴到鎮番衛以北,做出側翼強攻鎮番衛的態勢的時候,徐光祚沒有做正確的判斷,下令分兵一萬增援鎮番衛,以免鎮番衛被攻破,導致側翼受敵。

徐光祚根本就沒考慮到,如果韃子兵馬能直接從鎮番衛突破,又何必要執着於進攻涼州,無非是因爲鎮番衛雖和東面的寧夏鎮一樣孤懸在外,但其地理位置卻是易守難攻的。多山多沙漠的地形不說,光是鎮番衛左近的六壩堡、黑山關、野豬嶺、青松堡等十幾處險要的堡壘,便足可以組成戰略縱深防禦體系,層層守禦的情況下,可以將韃子拖入大雪紛飛的寒冬時節。

徐光祚這麼容易便上當,讓把禿猛可樂不可支,涼州一萬兵馬離去增員之後,當天夜裡,十三萬韃子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強攻涼州,在上百門大炮的轟擊之下,涼州城頭火光沖天,爆炸聲響徹天地。

衆明軍將士拼死守城,卻不敵密密麻麻漫山遍野的韃子兵,兩倍於己的兵力,火力強勁的火器壓制,善於騎射的遠程弓箭射擊,讓依託在城頭防守的明軍士兵無法立足;到天明時,八萬大軍死傷了三萬多,韃子兵仍舊如潮水一般源源不斷;雖然韃子兵的死傷不少於明軍,但他們這不要命的架勢已經說明了拿下涼州的決心。

在徐光祚如土色的面容中,楊一清做出了最正確的選擇,他建議徐光祚放棄涼州,因爲若是城破之後,將和韃子轉入巷戰,到那時這剩下的五萬多人也難倖免,這個損失是絕對不能承受的;更重要的是,大軍覆滅帶來的後果便是韃子往東南挺進將無所阻擋,後方調集兵馬都來不及,西北的一大半兵馬已經集結在這裡了。

徐光祚已經沒了主意,呆呆的默然不語,楊一清長嘆一聲,和衆將領商議留下一人率五千兵馬拖住韃子兵,給其他人率軍撤退爭取時間,誰都知道這留下的一人和五千兵馬很難活命,最後仇鉞主動出列願意擔此重任,衆人苦勸不聽,只得含淚拜別,簇擁着半癡呆狀的徐光祚率軍撤退。

六月初七日,涼州宣佈告破,涼州之戰,十萬明軍僅餘一半,其餘全部戰死,徐光祚率四萬殘兵退守水屯堡、古浪鎮、石峽關一帶;另有鎮番衛兩萬餘明軍被韃子掐斷和內陸聯繫,孤懸在外。好在番鎮衛易守難攻,倒成了鉗制韃子大軍無憂南下的一股力量,逼得把禿猛可先調轉槍口拿下番鎮,給明軍爭取了調集的時間。

涼州大敗的消息讓朝野上下一片驚呼,正德在乾清宮中聽到消息之後昏厥了過去,這是他作爲一國之君第一次因爲國事而擔憂昏厥。傻子都知道,涼州的大敗意味着什麼,意味着西北門戶洞開,戰火很快就要蔓延到陝西山西一帶,離京城也就咫尺之遙了。

沒有人料到這個結果,要說常寧之敗還是因爲準備不足的話,這一次徐光祚可是兵精糧足準備充分,手下也是強將雲集,但居然被打成落花流水。據說徐光祚受刺激過度,已經不能言語,不能處理軍務了。

緊急召開的朝臣會議上,正德咬牙切齒的下達了免職令,將徐光祚的大都督之職除去,口中神經質般的當着衆大臣的面竟然發出咒罵之詞,極爲失態。

大臣們也無暇去顧忌皇上的失態,現在的時局已經到了不允許他們再多管閒事的時候,免了徐光祚固然是必須的,但西北的時局誰來收拾,這個爛攤子交給誰來收拾,成了最大的問題。

在人選敲定之前,陸完不得不親自前往西北收拾殘局,他心裡是一點底也沒有,但他不得不去,徐光祚是他點名推薦的,現在搞成這樣,他已經罪責難逃。現在沒到算賬的時候,這時候他若能在西北稍微扭轉一下形勢,將來還有些說話的餘地。

第869章 大結局(二)第403章 戰前會議第638章 揚名之日第640章 重塑第69章 巡坊第589章 針鋒相對第103章 棒子第820章 守仁顯身手第130章 賭命第692章 出征第139章 赴任第515章 欲迎還拒第768章 無力迴天第639章 送鍾第507章 陰謀顯現第192章 明月橋頭第367章 難辭其咎第827章 小九九第456章 羣賢畢至第293章 提拔第717章 窮兇極惡第334章 關鍵人物第362章 遲來一步第745章 暫時休戰第261章 滅頂之災第814章 老狐第303章 夜鬥第753章 順水推舟第755章 皇嗣之憂第809章 謠言第391章 覆舟第136章 雪夜第219章 共識第797章 肥餌第44章 人急智自生第759章 此物舉世無雙第630章 天乾物燥第720章 夜襲第410章 我有特別的造反理由第610章 火拼在即第628章 規則的漏洞第608章 全是算計第84章 郡主第863章 意外第470章 鬥智鬥勇第286章 加官進爵第191章 抄了他們的老窩第307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607章 退就是進第358章 刻不容緩第309章 賠禮第743章 又丟了一個第284章 回京第99章 損友第816章 守仁受命第239章 轟殺第412章 饒你奸似鬼第707章 一切出於信任第773章 無法預料的結局第537章 內亂第22章 請君入我甕(中)第150章 酒膽第31章 不搶待何時第485章 共臥第590章 大婚之禮第494章 春花何在第635章 窮追不捨第569章 告別第612章 隱憂第314章 人渣第427章 歸來第640章 重塑第77章 緝兇第214章 覆地翻天第27章 蚍蜉撼大樹(上)第808章 誤入泉州第287章 亡羊補牢第477章 有所發現第832章 相悅無論貴賤第615章 入夥第649章 弱點第768章 無力迴天第804章 上鉤的魚兒第759章 相約第851章 闖寢殿第697章 新仇舊恨第94章 約談第709章 人禍第691章 初議復套第848章 三月初三第236章 內有蹊蹺第409章 披風貴如命第37章 撥霧見蔽雲第352章 劉瑾的改革第845章 生死誰人憐第274章 奪馬第430章 青璃有了新發明第608章 全是算計第617章 大賣第761章 布龍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