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託孤

8萬 網 | | | |

大明弘治十八年五月初七,這一天天氣出奇的炎熱,白天一天火辣辣的太陽炙烤之後,整個北京城都像是着了火,人們乍遇這樣的酷熱,都有些吃不消。

宋楠也熱的夠嗆,早早的離了衙門回家,吃了晚飯後,宋楠和家人在家中院內的大樹下喝茶說話,灑了水的地面上一股股的熱浪依舊撲面,但比白天要好了許多了。

陸青璃挽着宋楠的手臂託着腮,睜着亮晶晶的大眼睛聽宋楠說故事,而葉芳姑則拿着蒲扇坐在一旁輕輕搖曳,替兩人扇風送涼,驅趕偶爾飛來的蚊子。

正說到一出石頭記中賈寶玉和林黛玉林間葬花一節,兩姐妹也正聽得入迷之時,猛聽得靜夜中有嗡嗡之聲傳來,宋楠住口側耳傾聽,陸青璃道:“是鐘鼓樓的鐘聲。”

宋楠一愣,鐘鼓樓夜晚敲鐘做什麼?一般都是白天敲鐘,晚上的鐘聲給人一種不祥的緊張感。

鐘聲悠長不息,像是重錘敲打在心中,讓人心慌意亂;衆百姓也紛紛出門查看,相互詢問發生了何事。

不久之後,宋家宅子前幾匹快馬飛馳而來,夜晚當值的正南坊錦衣衛百戶侯大彪帶着幾名旗官飛馳而至,宋楠聞報趕緊去前院見他,侯大彪滿臉悲慼,一見宋楠便嚎啕起來叫道:“宋千戶,大事不好了,皇上駕崩了。”

宋楠一驚,忙道:“什麼時候的事。”

侯大彪道:“剛纔的鐘聲聽見了麼?是內閣召集羣臣宣佈的消息,牟指揮派人傳達命令,要全體錦衣衛衙門官員旗校立刻全部歸衙,協助各衙門全城戒嚴,大喪期間杜絕一切事端。”

宋楠心頭巨震,大聲下令道:“侯大彪,即刻傳我命令,所有正南坊錦衣衛官校及軍餘全部歸衙,各守所轄坊區,加強戒嚴。”

侯大彪拱手應諾,起身飛馳而去。

葉芳姑和陸青璃趕緊替宋楠更衣,李大牛早已備好馬匹,兩人上馬揮鞭,直奔正南坊衙門而去。

大明朝的天塌了,弘治皇帝朱祐樘一個深受羣臣愛戴,百姓景仰的皇上駕崩了。

時間回溯到五月初六下午戌時,乾清宮的龍榻上,弘治皇帝經過一番劇烈的咳嗽之後吐出了大團大團的血塊,面色白如金紙,幾名太醫院太醫束手無策,惶恐不安。

司禮監大太監王嶽流着淚跪在牀頭,呵斥太醫們趕緊想辦法,而吐血之後的弘治皇帝反倒平靜了下來,待喘息稍定,弘治皇帝用微弱的聲音叫道:“王嶽。”

王嶽趕緊跪爬到朱祐樘的牀前道:“老奴在。”

朱祐樘道:“不要爲難太醫,命中有天數,人力也不可爲之,朕的大限快到了,朕心裡明白。”

王嶽流淚道:“皇上別這麼想,皇上春秋正盛,定會康復起來。”

朱祐樘閉目搖搖手道:“莫寬慰朕,你即刻出宮,召內閣大學士李東陽、劉健、謝遷進宮見朕,朕有話要交代。”

王嶽點頭道:“老奴這便去。”

朱祐樘擺手道:“去吧,朕等着。”

小半個時辰之後,內閣三位大學士面色驚惶的進了乾清宮,李東陽由於太過慌張,在進內房的時候摔了一跤,磕破了頭皮,鮮血直流,但此時早已無暇顧及。

三位大學士齊齊跪倒在牀前行禮,朱祐樘在內侍的幫助下吃力的欠了身子擺手道:“免禮,……快給三位大學士……賜坐。”

內侍端來錦凳,三位大學士欠身坐在牀前,神色悲慼。

朱祐樘指着牀頭的渣鬥道:“王嶽,這勞什子還不拿走麼?朕不想看到自己吐出來的血。”

王嶽趕緊親自將渣鬥拿走,朱祐樘這才喘了口氣,臉上露出微微的笑意,看着面前三位面容悲慼的內閣大學士道:“三位閣老不必悲慼,朕的大限已到,也是人之常情,朕雖是天子,也難逃大限之日。”

李東陽老淚縱橫道:“皇上,臣等無能,竟不能替皇上治癒頑疾,臣等該死。”

劉健謝遷也流淚道:“皇上別說喪氣話,皇上靜下心來好生靜養,臣等遍尋名醫珍藥也要治癒皇上的病。”

朱祐樘微笑道:“三位都是賢達老臣,朕都能看的開你們有什麼看不開的?朕的病是好不了的,不說這些了,朕的時間不多了,有些體己的話兒要和諸位說一說,否則便來不及了。”

李東陽等人知道,皇上這是要下遺詔了,趕緊離座跪倒在地,細細傾聽。

朱祐樘眯着眼睛,目光縹緲虛無看着寢殿頂部不知何處,口中緩緩道:“朕自成化二十三年即父皇之位登臨大寶,到如今已經十八年了,這十八年來,朕不敢說是賢明聖德之君,但也自認兢兢業業勤勉節儉,可算是不負父皇交付給朕的基業了,朕死而無憾。”

李東陽叩頭道:“皇上乃我大明聖君,勤勉克己、待人寬厚,輕薄賦稅、重用賢良、誅殺奸邪;並收復嘉峪關以西廣大土地,無論文治武功,均不輸於歷代明君,天下臣民無不景仰稱頌,您是我大明中興之君。”

朱祐樘笑了,眼中神采閃動,吁了口氣道:“這話從別人口中說出來,朕只能信三成,但從李閣老口中說出來,朕信了九成,你的話甚慰朕心。朕還有很多事沒有時間去辦了,朕心中本有一個大大的藍圖,只可惜老天不給朕時間了,朕遺憾的便是這個。”

寢殿中死一般的寂靜,李東陽和劉健謝遷等人都知道,不管如何挽救其性命,皇上怕是也不能康復了,自三月底以來,皇上便已經不能上朝,也不能處理政務了,這是皇上即位以來從未有過的事情。

皇上勤勉是大家公認的,絕不肯將政務拋在腦後不管;弘治十三年,爲了處理積壓的政務,皇上還開了平臺召見的先河,每日除了早晚朝之外,更是在平臺上特設每日兩次召見臣子奏事的制度,風雨不輟。而一連數月不能處理政務,不能上早朝,這隻能說明皇上實在撐不住了。

弘治緩緩的聲音在大殿中流淌,打破這死一般的寂靜:“朕雖有遺憾,但朕慶幸還有你們這班爲大明江山效忠的賢良之臣,朕去了之後,你們好生的輔佐太子;太子聰慧,但是年齡還小,又好逸樂,諸卿要好好輔佐他,使他擔當起大任,那麼朕死也瞑目了。”

內閣三人嚎啕大哭,以頭搶地,悲痛不已。

弘治擺手道:“李東陽,劉健,謝遷,擬旨吧。”

衆人自然知道是傳位的旨意,含淚起身在龍案上寫下詔書,王嶽捧來玉璽,弘治用顫抖的手握住玉璽,在詔書上鄭重的蓋了上去。

……

北京城陷入一片悲痛之中,皇上駕崩,百姓官員如喪考妣,京城中各處兵馬嚴加警戒,生恐有人乘機作亂。

五月初八凌晨,大行皇帝殯天的消息正式宣佈,內閣同時宣佈遺詔,派人前往各地皇室諸王處報訃音,禮部同時公佈大喪禮儀。

上午巳時,禮部公佈大喪事宜:自聞喪日爲始,不鳴鐘鼓,在京文武官員聞喪素服,烏紗帽纏黑角帶,自明日爲始,俱晨詣思善門外哭臨,退宿於本衙門,不飲酒食肉。

第四日各斬衰詣思善門外朝夕哭臨三日,又朝臨七日各十五舉聲而止,凡入朝及在衙門視事,用布裹紗帽垂帶,素服腰絰麻鞋,退即衰服通,二十七日而除。

……

凡此種種,隆重肅穆,全民哀悼,盡顯哀思悲痛之情。

五月十八日,內閣三位大學士率領文武百官去文華殿迎太子朱厚照即位,立新年號正德,太子朱厚照正式成爲了大明朝的皇上,而此時他才只有十五歲。

皇上駕崩之後的這段時間裡,宋楠累的夠嗆,除了日夜當值巡視警戒之外,還要參加各種寄託哀思的禮儀,大紅的錦服換成了灰白的麻布喪服,所有人的臉上都不準有笑容,甚至說話都不敢高聲。

宋楠直到此刻,才體味到皇家的威嚴所在,一個人死了,天下人都要跟着哭,不管是是否自願,你都必須做出樣子來,這便是權勢,死了的人依舊可以享有權勢。

不過,宋楠心裡倒不是因爲這些而憂慮,不由自主的他便會想到太子殿下,這個沒了父親的少年,現在怎麼樣了呢?

太子即位之後,發佈大赦天下的詔書,百姓雖守喪需二十七日方除,但新皇一旦即位,人心也逐漸的安定了下來,京城也逐漸恢復了平靜。

人們紛紛猜測這位新即位的正德皇帝是個怎麼樣的人,他的即位有會給大明江山帶來什麼?

(感謝譜風塵兄弟的打賞,感謝acxld兄弟的月票。)

第778章 內閣某人的心路歷程第231章 朝堂對決(下)第197章 大勢之趨第691章 初議復套第311章 蒙塵第583章 除臭(續)第64章 入職第188章 各有安排第75章 烤鴨第470章 鬥智鬥勇第262章 堅守第91章 入股第122章 妙手第595章 掩飾第794章 意志薄弱第869章 大結局(二)第130章 賭命第287章 亡羊補牢第607章 退就是進第690章 討價還價(續)第390章 夜泅第805章 爪牙第153章 圈套第707章 一切出於信任第464章 婢女青鸞第24章 夜奔黑山堡第682章 疑問第368章 都以爲是個機會第310章 荒墳草廬第789章 追尋第224章 冰心第778章 內閣某人的心路歷程第594章 大主顧第677章 重逢第585章 新氣象第57章 騷擾游擊戰第127章 籌碼第6章 彼道還彼身第87章 援兵第466章 王府夜宴(上)第753章 大明鎮國公第410章 我有特別的造反理由第558章 公主駕到第120章 難防第702章 激戰第783章 阻撓第431章 燒錢的祖宗第699章 激戰第352章 劉瑾的改革第345章 老實人的嘴臉第717章 窮兇極惡第579章 世間本無容易事第629章 失敗者的印記第469章 王府夜宴(下)第460 酒桌上的葷笑話第220章 初具雛形第395章 恨不生爲鑽地鼠第580 錢不是問題第525章 發動第61章 好處人人爭第783章 阻撓第319章 家庭會議第398章 仁義的天帥第511章 當街杖殺第517章 前有古人第770章 三王子第246章 傻大姐唱歌第795章 信佛只是說說而已第78章 歸案第802章 王爺和土匪的那點事第451章 臨行第126章 線索第127章 籌碼第421章 打獵歸來第786章 意外的投緣第516章 後顧無憂第720章 夜襲第531章 狡兔三窟第460 酒桌上的葷笑話第861章 京城大搏殺(四)第46章 疑鬼又疑神第125章 省視第187章 嗅覺靈敏第131章 換命第476章 不孝之子第823章 戰南昌第867章 真正的遺詔第325章 探望第822章 幡然醒悟第483章 誤入西樓第52章 爲人作嫁衣第627章 君臣豪賭第479章 愚夫毒婦第757章 各有心事第620章 財團第671章 不了了之第462章 攪渾一塘春水第67章 心事第469章 王府夜宴(下)第499章 上元之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