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在田間

顧清菡所說的村莊其實並不大,村莊邊上有一片低矮的山峰,山上長着茂密的樟樹和橡樹,這些都是燒炭不可或缺的材料,其實在這方圓百里地內,樟樹都是最常見的樹木,此處生產的樟炭一直也很有名,每年到了冬天,從江陵都會有一批樟炭運送到京城。

山腳下,便是依山而建的幾十戶人家,星星點點,遠處便是大片的耕地,時當黃昏,楊寧卻依舊看到田地裡有農戶在耕田,田地裡的糧食顯然都已經收起來,光禿禿一片。夕陽之下,一望無垠。

“三娘,這都已經深秋了,糧食都收起來,怎地還有人在地裡種田?”楊寧騎馬在顧清菡身邊,忍不住問道。

顧清菡微笑道:“你沒有到過田裡,自然是不知道。糧食收起來之後,農夫將土壤鬆一鬆,等到來年,就更容易種上糧食。”

“原來如此。”

兩人下馬之後,沿着田坎往前走,田裡的農夫並不多,不過瞧見兩個陌生人牽馬走在田邊,都是忍不住往這邊看過來。

“三娘,你老家在江陵什麼地方?”楊寧見顧清菡神情平和地東眺西望,問道:“離這裡遠不遠?”

“不遠。”顧清菡心情似乎很好,“顧家和齊家一樣,在江陵也是世家大戶,兩家在江陵也一直關係極好,便是如今,在江陵的威望也只是次於齊家而已。”

楊寧立刻就明白,當年齊三爺迎娶顧清菡,恐怕也是因爲兩家是世交,更是爲了穩固在江陵這邊的根基,顧清菡言語輕鬆,但楊寧深知顧家的威望只是僅次於齊家,那麼顧家在江陵的勢力一定極爲強悍。

齊家在江陵的威望無與倫比,這無可厚非,畢竟兩代錦衣侯都是大楚國的棟樑,莫說小小江陵,就是整個大楚,能與齊家相提並論的門戶也不會多。

拋去齊家,顧家顯然是江陵最強大的家門。

“齊家的田產家業主要是在江陵北部,也就是荊州城這一片。”顧清菡解釋道:“顧家是在江陵南邊,從荊州城一直往南走,幾十裡地會有一條河,叫做淨月河,多年以前,只要過了河,都是顧家說了算。”

皇權不下縣。

這句古已有之的話楊寧自然早就聽過,也明白其中的意思,在古代地方豪紳的影響力比之皇帝的聖旨其實更有效用,朝廷頒下的各種制度,具體到地方上,地方官員都需要與當地鄉紳協同合作,如果沒有地方鄉紳的支持,官員在當地幾乎是寸步難行。

毫無疑問,無論是齊家還是顧家,早年都屬於江陵的地方鄉紳,在當地擁有極大的話語權。

聽顧清菡的意思,在齊家還沒有發跡之前,齊家與顧家在江陵本地應該是平起平坐,齊家在江陵北部有着極高的影響力,而顧家則是坐鎮江陵以南,不過齊家後來成了大楚的侯爵,顧家自然無法與之相比,不過其在江陵依然是根深蒂固。

楊寧心想顧清菡有如此家世背景,也難怪會被迎娶進侯府,而且又深得太夫人其中,掌管家事。

見得前面的地頭間有一位老漢正坐在田壟上,楊寧上前去,笑道:“老丈,還沒收工啊?”

那老漢其實也早已經注意到楊寧二人,楊寧倒也罷了,可是顧清菡俊秀無比,肌膚白皙嬌嫩,老漢一看便知道這兩人來歷不簡單,笑着回道:“兩位這是要往哪裡去?是否走迷了路?”

他只想這樣兩個人不至於回到田間地頭,應該是走迷了道路。

“是啊,我們往江陵遊歷,走錯了道。”楊寧順嘴道,一邊顧清菡白了楊寧一眼,心想這孩子不但腦子靈光了,這性情也圓滑不少,這胡話是信口而來,自然的很。

“那要往哪裡去?這附近我倒也認得,幫你們指道。”老漢倒也熱情。

楊寧心想顧清菡倒也沒有說錯,這裡民風淳樸,老漢爲人慈和,卻是上前在老漢身邊蹲下,往地裡掃了一眼,問道:“老丈,今年收成不錯吧?地裡的糧食都收起來了?”

“還成。”老漢笑道:“糧食都收起來了,將這地裡翻一番,來年好種糧。”

“糧食收上來,來年可以過一個豐衣足食的好年頭吧?”楊寧笑道:“我聽說你們這裡是錦衣侯的封邑,稅收比其他地方要少許多。”

途中楊寧已經從顧清菡口中知曉,錦衣侯的三千戶封邑,一切稅收俱都是由錦衣侯所控制,在稅收方面,根本不受官府管治。

大楚皇帝對百姓倒也頗施仁政,早些年按照三成的比例收稅,不過近些年戰事頻繁,稅收也漲到了四成,而錦衣侯所屬的三千戶封邑,一直以來都是按照兩成收繳,雷打不動,帝國有封邑的臣子之中,錦衣侯所屬封邑的稅收絕對是最低的。

對錦衣侯來說,錦衣侯府從不是奢華鋪張之地,而且所屬封邑就在故土,土地上耕種的都是本土的父老鄉親,所以錦衣侯以封邑之便,也算是爲本地的鄉親做了一番好事。

老漢只是笑笑,道:“能湊合着過吧。”

顧清菡此時也站在邊上,她冰雪聰明,察言觀色,聽老漢說的勉強,便覺的其中有蹊蹺,聲音柔和問道:“老丈家裡有幾口人啊?”

“兩個兒子,上上下下也有九口人。”老漢臉上帶着笑。

“那家裡有幾畝田?”顧清菡畢竟是女人,不能像楊寧那樣大大方方蹲着,只能站在老漢邊上詢問。

老漢擡手往前面指了指,“我家的田都在這裡,有個八畝薄田。”

顧清菡微微頷首,她對這邊的情況自然是頗有些瞭解,當年先帝賜下的封邑,都是挑選了比較好的田地,封邑三千戶,並非只有每戶一畝田,荊南屬於產糧大區,這裡田地頗多,在這裡的百姓,多的能有個十畝田上下,最少的也能有個四五畝田地。

這老漢家有八畝田,也算是個比較殷實的農家。

“這一畝田一年下來,能打多少糧食?”顧清菡仔細詢問道。

老漢自然不會懷疑顧清菡另有它意,只以爲是這兩個外來人突然來了興趣,解釋道:“這兩年風調雨順,收成不差,我這八畝田,每畝差不多也能有個兩三石糧食。”

楊寧自然曉得,一石糧食相當於後世的六十公斤左右,也就是一百多斤糧食,這老漢一畝田也能產出三百多斤糧食,相較於後世的糧食畝產量來說,區區三百多斤糧食自然是極低,不過在這個時代,因爲農業技術的限制,一畝田能有三百多斤糧食,也已經是極高的產量。

“如此說來,這八畝田,一年下來也能有個二十多石糧食?”顧清菡道:“聽說錦衣侯收繳的是兩成賦稅,你們家裡還能剩下不少,一家老小應該能吃得飽。”

楊寧亦覺得按照正常來說,這老漢一年收成繳掉賦稅,還能有兩千斤糧食,雖說一家九口人數不少,但卻也足夠讓家中人吃飽。

老漢卻是嘆了口氣,道:“若是真的那樣子,還真不愁吃穿。”

“老丈,這話是什麼意思?”楊寧和顧清菡對了個眼色,立刻問道:“難不成不是這樣子?”

老漢只是搖了搖頭,隨即笑道:“不說了,多說也無用,你們要去哪裡?”

顧清菡發現其中有問題,當然不會輕易離開,溫言道:“老丈,看你樣子,難道一年下來,留不住那麼多糧食?”

老漢見她眉清目秀,聲音溫柔,苦笑道:“一年有二十石糧食,當然足夠一家老小吃飽,省着點吃,還有富足,可是......哎,一年下來,真正留下的也不過十石左右,家裡人多,乾飯少吃,多吃粥還能撐過去。”

“絕無可能。”顧清菡柳眉蹙起,“怎麼只能有十石糧食留下?”

那老漢還沒說話,卻聽得遠處傳來敲鑼之聲,楊寧和顧清菡的注意力瞬間被吸引過去,只見到一箇中年村夫一面敲着一面鑼一面大聲叫喊:“姓羅的來了,大夥兒快回村裡,姓羅的來了......!”聲音響亮,遠遠傳開。

本來坐在地上的老漢立時爬起身,抓起了手邊的鋤頭,也不忘向楊寧二人道:“你們先離開村子,這裡不好多留。”也不多言,拎着鋤頭向那敲鑼的人跑去,非但是他,楊寧和顧清菡看見,只見田間地頭正在耕作的村民都是紛紛拿着手中的農具,往那敲鑼的匯攏過去。

“三娘,好像村子裡出了什麼事。”楊寧皺起眉頭,“咱們過去瞧一瞧。”

顧清菡清美的臉上此刻滿是疑慮之色,聽楊寧這般說,立刻點頭道:“咱們去瞧一瞧,姓羅的人又是誰?他們好像都是因爲那姓羅的跑回去。”

只見到一羣農夫聚集在一起,此時都往山腳下的村子跑過去,無論老少,都像是家中着火一樣。

-------------------------------------

ps:第二更十二點左右送上!

第六二七章 天脈第一四二九章 白衣如雪第五九五章 血戰第一三三六章 珠簾第二七六章 洞第四七三章 國色天香第一三三四章 鳳凰入海第八十四章 賬房第七二五章 寰宇圖第一二五一章 冰潭傳音第四八零章 斗酒第二四三章 夢寐以求第九零二章 樂師第一三九二章 血手利刀第四六八章 護體神功第三一五章 窗外的影子第八九九章 幕後真相第六六三章 拉攏第三三九章 卷軸第九八三章 孤島詭秘第三七四章 龍歸大海虎歸山第八九七章 自尋死路第七零二章 血濺觀星臺第一三零六章 早有預謀第九一一章 月下魅影第四九一章 託付第七三六章 殺人者死第三七三章 陷阱重重第一三六肆章 傷離別第一零六一章 再見不識君第四七一章 影鶴山莊第四五七章 技驚四座第一四六肆章 當年第四十章 黑麟第一四五四章 遺憾第一四九章 蛇毒第一三四二章 清白在人間第一三五三章 調虎離山第二八二章 黑鱗旗第兩零六章 抽象畫派第八二八章 夙夜驚心第三九五章 刺喉客第三五一章 紫丁香第一四六六章 拋棄第八六六章 情爲何物?第一五八章 一擲千金第三十六章 三夫人第六五五章 藝樂團第二四五章 金牌第四一八章 夜下旌旗第一零七九章 夜狩第一三一一章 噩耗連連第九八九章 暗助第四九五章 離火燎天第四十三章 鏢毀人亡第一三五零章 夜入袁門第四八二章 生死兩茫茫第二九八章 醜話在先第一一零八章 上邪第一三二四章 殘酷的死亡第九四八章 觀潮年會第一一一一章 恩怨分明第六六六章 尋仇第三四一章 憂心第八二六章 爭執第三八八章 死士第一三六一章 唯絕處顯真情第二三零章 冤家第十章 大人物第一四零七章 長樂第一二五六章 如煙如幻第一三七五章 誰能殺他?第五零八章 水鬼第八七零章 失蹤第一四四九章 碧海噬劍第一二九八章 新君第一四四章 四藝絶士第一六五章 美人如玉第六一二章 曲徑幽珠第一零三六章 溜之大吉第六零八章 夜宴第一二八一章 金蟬脫殼第六六一章 千面狐第一一八八章 滿寶第一一九一章 圍困第一零零四章 十年磨劍第兩一二章 變臉第兩一四章 最後一夜第八三零章 密函第五二七章 地藏卷軸第五一八章 翠德緣第一零四二章 夫人的煩惱第一三八九章 鬼府第六四一章 幕後真相第十三章 牛頭嶺第七章 幽禁第一二九二章 毛骨悚然第五七一章 使團出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