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欺君之罪

在天啓皇帝看來,這些翰林們個個抨擊張靜一,分明是有私心的。

這種情況,天啓皇帝見得多了。

不過現在大家都言之鑿鑿,而天啓皇帝心裡是沒底的。

他也很清楚,張靜一是個武官,而且年紀還小,治理一方,肯定會有很多的毛病。

大臣們想要挑刺,實在太容易不過了。

現在大家羣情激憤,天啓皇帝也覺得無可奈何。

大明到了這個時候,其實皇帝能幹的事不多,只是表面上一言九鼎而已,如若不然,天啓皇帝也不會放縱魏忠賢直接開整。

可是像當初魏忠賢與東林們直接對抗,甚至直接採取最暴力的手段,這種事,幹一次就已被天下人罵的狗血淋頭,畢竟……即便是天啓皇帝也心知肚明,這天下人的人心在東林,而不在他和魏忠賢。

爭取人心這樣的事,無論是皇帝還是閹黨,都是菜雞。

如若不然,外頭各種關於嘲諷皇帝的流言,又是從何而起呢?

人們提到當初那些與魏忠賢對抗,最終慘死的大臣,哪一個不是爲之唏噓。

現在……又重現了,只是這一次,目標變成了一個區區的百戶。

皇帝越是不退讓,這樣的對抗情緒就越會蔓延,張靜一便越會成爲衆矢之的。

這一點,天啓皇帝非常的清楚。

可是……當有人站出來的時候,天啓皇帝顯得很詫異。

因爲站出來的乃是孫承宗。

這是天啓皇帝最敬重的人。

而且和天啓皇帝身邊的那些人不一樣,孫承宗這個人,性格剛烈,天下人提起他,就沒有不佩服的,即便是清流,也斷然不好說他的壞話。

說穿了,就是孫承宗有公信力。

衆人此時便見孫承宗徐徐踱步走到了文華殿殿中。

孫承宗先朝天啓皇帝行了個禮,道:“老臣……見過陛下。”

天啓皇帝露出了微笑:“孫師傅免禮。”

孫承宗頷首,隨即道:“老臣只是一介布衣,在此喧譁,實在萬死。”

“哪裡的話。”天啓皇帝道:“孫師傅爲朕授業解惑,當初又出鎮遼東,何來布衣之說?朕一直蒙受孫師傅教誨,今日孫師傅來見,朕的心裡不知有多高興!這文華殿,本就是宣講之地,孫師傅不知有什麼話想說?”

孫承宗道:“方纔老臣聽殿中諸公,紛紛都說張百戶清平坊的種種劣跡,說什麼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老臣對此,不敢苟同。”

“這……”那侍讀楊嫺臉色一沉,這不是打他的耳光嗎?

可偏偏,即便是魏忠賢站出來了,他也敢據理力爭,大不了就罷官嘛,到時候還落一個與閹黨勢不兩立的美名。

可孫承宗直接上場,他卻有一種如鯁在喉的感覺,想要說點什麼,卻又擔心遭受反噬。

畢竟,你楊嫺算什麼清流。

人孫承宗纔是根正苗紅的清流,人家做噴子的時候,你還沒出生呢。

“這樣說來,他們都在誆騙朕?”天啓皇帝心裡詫異。

此時,他真有點糊塗了,孫師傅到底站哪一邊的啊,想當初,孫師傅不是一直厭惡廠衛的嗎?

孫承宗此時則是正色道:“老臣也不知這是否欺君,只知臣進京師以來,在清平坊的所見所聞。這清平坊……到底如何治理,老臣初來乍到,當然也不瞭解內情,可要說張百戶凌虐百姓,老臣是斷然不敢認同的。在老臣看來,張百戶治民,自然有其有手,倒是頗有一些供人效仿之處。”

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了。

那楊嫺已經瞠目結舌。

可孫承宗壓根就懶得理會他,而是繼續對天啓皇帝道:“臣在地方上,也見過不少的父母官,這些父母官,人浮於事,說起凌虐百姓,張百戶距離他們還差得遠呢。”

楊嫺繃着臉,忍不住道:“孫……孫公……話不可亂說。”

許多翰林也有些不服氣了。

孫公,你是初來乍到,怎麼了解真實的情況呢?一定是被廠衛這些人給騙了。

孫承宗露出微笑。

他淡淡道:“我不過一介布衣,當然不敢亂說。”

呼……

看來,孫承宗或許只是先揚後抑,接下來該批評張百戶了。

只見孫承宗又慢悠悠地道:“孫某說話,當然是要負責的,今日在這文華殿上,孫某擲地有聲,就當說一句:清平坊那兒,若是生靈塗炭,我孫承宗……願爲千秋罪人,此言當同欺君,該凌遲處死!”

“……”

楊嫺聽到這裡,已如晴天霹靂一般,腦子暈乎乎的,接連後退兩步,臉色慘然。

話說到這個份上,已經不是打臉了。

能把孫承宗逼到說這番話,用這樣的信用和身家性命來給那張百戶背書,誰還敢質疑?

這孫承宗……確實是個狠人,還是老樣子,屬於那種你別惹我,大家都沒事,你惹我,這官我不幹了,拜拜了您嘞。

當初對付魏忠賢如此,對着這些翰林,也是這般。

楊嫺此時已清楚,到了這個地步,自己若是還嘴硬,這不但是直接和孫承宗對抗,而且下一步,他就該和孫承宗一樣,大家來打個賭,我楊嫺若是說錯了,天誅地滅。

可偏偏,他乃侍讀,不敢賭。

那麼接下來……既然自己錯了。

這又是什麼?

臉色慘然的楊嫺,竟是啪的一下子,軟綿綿地癱在了地上,言辭懇切地道:“陛下,臣方纔出言多有不遜,死罪。”

既然錯了,那麼就涉嫌欺君了,當然是乖乖請罪了。

當然,下一次我還敢。

天啓皇帝聽罷,已是心花怒放,他實在無法理解,張靜一居然會得到孫承宗的認可。

要知道,他的這個孫師傅可挑剔得很呢。

天啓皇帝驟然眉飛色舞道:“指鹿爲馬,有失大臣之體,今日朕且饒了你,只是再有下次,敢胡言亂語,朕決不輕饒。至於張卿家,張卿家歷來是朕的肱骨,難道朕好不容易有個腹心之臣,你們也容不下嗎?成日的痛責他,這是什麼道理呢?看來……張靜一治民有方,朕果然沒有看錯人。至於你……楊嫺,虧得你爲翰林侍讀,朕雖饒你死罪,可活罪難逃!便貶去地方,做縣令吧,你不是喜歡做一方父母,對治民很有心得嗎?那在地方上,好好愛民。”

楊嫺開始聽皇帝說饒你一次,心裡便鬆了口氣。

可現在聽陛下竟說……要將他外放,幾乎要昏厥過去。

他可是侍讀啊,侍讀屬於翰林清貴,是正六品官。

表面上,尋常縣令乃是七品,而侍讀是六品,可這二者的待遇,卻是千差萬別,縣令遠離中樞,現在是縣令,以後可能一輩子都是縣令。

可翰林侍讀就顯然不一樣了,翰林院屬於內閣的備份,今日是正六品,可能過幾年,就是五品、四品,再過幾年,可能就成爲侍郎、尚書了,即便是將來入閣拜相,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這夠狠的了。

這哪裡是貶官,這是直接一擼到底啊。

楊嫺一臉慘然,想要說點什麼,卻是有苦難言。

其他翰林,都噤若寒蟬起來,此時也不敢多說話了。

天啓皇帝對衆人的反應都很滿意,於是故意冷哼道:“你們要記住此次教訓,切切不可重蹈楊嫺的覆轍了!好啦,都退下吧。”

說着,心情一下子舒暢了的天啓皇帝,歡天喜地的對孫承宗道:“孫師傅,朕已候你多時,你陪朕去西苑說說話吧。”

孫承宗自是從善如流地行禮道:“臣遵旨。”

魏忠賢則一直詫異地看着孫承宗。

其實這些翰林們鬧事,魏忠賢是早就見識過了的,當初這些人,可沒少針對他魏忠賢,不過自從剷除了東林之後,這些翰林倒也對他忌諱莫深起來。

現在這些人跑去針對張靜一,魏忠賢不過是看戲一般的態度,甚至心裡是樂見其成的,你們隨便撕,咱只看戲。

可哪裡想到,孫承宗一出現,居然就拿自己的身家性命還有半生的清名來給張靜一作保。

這就令魏忠賢的心裡不免有了懷疑。

他們之間……莫不是……

這樣一想,魏忠賢便不禁警惕起來。

衆臣散去。

天啓皇帝也起駕,孫承宗則隨皇帝至西苑。

魏忠賢自然回他的司禮監。

至於陛下和孫承宗到底在西苑談了什麼,卻是沒有人知道。

以至於魏忠賢也打探不到。

不過很快,天啓皇帝親自下了條子送到了司禮監。

對於孫承宗的安排,居然不是立即出鎮遼東。而是拜太子太保、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

入閣了。

雖然屬於新閣臣,資歷當然遠遠比不上黃立極。

但是依着孫承宗的資歷,這內閣其實早就有他的一席之地,甚至不客氣的說,原本黃立極的位置,本就是給孫承宗留的,只不過當初孫承宗負氣辭官,這才便宜了黃立極而已。

可現在……孫承宗突然進入內閣,緊接着,羣臣無不稱頌。

顯然……天下的格局有所改變了。

而且……也符合了朝野內外的期待。

畢竟……這一屆內閣的大學士……實在有點拿不出手。

第五百四十二章:生殺奪予第二百二十章:神器現世第七百零二章:萬死啊第七百七十六章:天下大勢第五百五十八章:真相在此第四百六十四章:加官進爵第六百二十二章:與皇帝共治第四百八十四章:往死裡整第六百一十八章:我即王法第三百三十四章:殺殺殺第三百零九章:起死回生第五百三十一章:不堪一擊第二百六十九章:中興之主第三百二十七章:個個該殺第二十四章:見駕第六百二十三章:殺手鐗出世第五百六十一章:李家團滅第一百二十七章:請陛下恩准第四百五十四章:鄭伯克段於鄢第一百八十章:不敢奉詔第二百六十九章:中興之主第三十九章:購地第六十三章:入宮第七百一十章:寶藏第六百零八章:京城 京城!第五百六十四章:動搖國本第六百九十九章:一家人要整整齊齊第四百三十五章:格殺勿論第四百七十六章:天塌下來了第五百二十七章:原來是他第六百零七章:乾綱在握第六百九十六章:死無葬身之地第六百四十三章:斬盡殺絕也無可厚非第三百五十八章:無道昏君第一百八十六章:報捷第六百三十一章:血盟第二百六十五章:效法太祖高皇帝第五百五十一章:千古奇功第二百七十九章:天威難測第一百一十九章:升官第六百九十五章:穩操勝券第一百九十九章:欽犯歸案第三百一十九章:死無葬身之地第四百九十五章:紫禁城風雲第二百四十章:超級大地主第七百零三章:一網打盡第一百七十章:新世界第七百二十四章:如之奈何第六百四十五章:動手第一百二十章:恩准第三百一十一章:幕後黑手抓住了第二百六十四章:朕的銀子這麼好拿第六百五十二章:暴漲第一百九十章:萬歲第六百五十六章:喜從天降第二百一十五章:碾壓第二百零五章:大功於朝第七百六十一章:繁榮第一百一十九章:升官第六百五十六章:喜從天降第四百五十六章:一羣廢物第二百八十八章:朕反對這件事第一百五十三章:名列第一第四百七十二章:國喪第四百六十二章:第一次金融危機第五百四十九章:信王覲見第十三章:日月可鑑第三百二十七章:個個該殺第二十三章:救駕第四百六十章:殺第八十一章:不堪一擊第五百五十四章:雙喜臨門第三百三十八章:撒豆成兵第一百七十四章:犁庭掃穴第九十三章:救治第一百一十八章:大治之世第七百五十七章:開拓第一百四十七章:皇子第六百三十七章:仁政第五百七十四章:王業不偏安第二百五十六章:奉旨回京第四百四十九章:殺戮第七十一章:點石成金第四百八十章:成仁取義第一百二十九章:譏貪小利者第五百四十二章:生殺奪予第一百九十四章:賞賜第七百二十三章:敵襲第四百七十六章:天塌下來了第二百二十五章:上達天聽第一百九十六章:恩准第二百九十二章:誅三族第五百七十三章:大決戰第四百九十三章:登基第三百八十二章:護駕有大功第五百八十一章:流寇入城第四百三十七章:斬盡殺絕第四十五章: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二百七十章:動用大殺器第五百零四章:冊封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