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八章 拓跋待客

(謝謝好友愛看書的吃魚醬的兩張月票~~)

孫媚雖是初識男女滋味,可年齡擺在那兒,又存了獲取楊彥寵愛的心思,很快就去了矜持,化被動爲主動,盡享魚水之歡,楊彥也在那飽滿的身體上肆意縱歡,當真是春農一刻值千金啊。

不過對於姚湘和蒲玉,慧娘暫時無意安排與楊彥圓房,楊彥也不着急,反正自家的逃不掉。

因時值年底,朝庭的事務明顯減少,楊彥也放鬆了,連流於家中諸女之間,並帶帶孩子,頗得天倫之樂,只是自打回洛陽之後,就與任皇后斷了聯繫,哪怕他身爲大王,也無法可想。

到了十二月八日,石虎被押解往端陽門,當衆點天燈,按照傳統點法,是把人懸吊起來,渾身裹滿油布,在腳下置一堆薪柴,從下往上烤,最終燒成一人型火炬,殘忍無比。

但楊彥並不願石虎速死,於是仿效董卓,在肚皮上割開一道口子,把浸了油的燈芯插入其中,到底石虎被養的白白胖胖,還真燒起來了,肚皮處一團火苗忽明忽暗,爲防止冬夜寒冷被凍死,又於綁住石虎的木臺四周,遍植火把,提供熱量,每日都有密密麻麻的民衆前來圍觀唾罵。

整整燒足三日,石虎腹中的肥油被燒癟了一大塊,人也奄奄一息了,楊彥才命人把石虎提走,澆灌成水泥跪像。

時光匆匆,已是年後,慕容部有使者到來,向楊彥上表稱臣,並送來了慕容廆的族弟慕容朗,約四十年紀,作爲替罪羊。

楊彥封慕容廆爲遼東公,平北將軍,平州刺史,隨即將慕容朗縛於端陽門外斬首示衆。

也是這一日,諸葛頤一行經過奔波,無驚無險的趕到了東木干城,東木干城位於東木幹山山腳,距離洛陽有三千里之遙。

一月中旬,中原大地已經漸漸回暖,但東木幹山僻處漠北,乾燥寒冷,時常還會毫無徵兆的颳起旋風,剎那間飛砂走石,難以視物,砂土直往口鼻裡灌,極爲艱苦。

沿途所見的牧民,男人不說了,女子不管長相如何,那面孔幾乎都是黑裡透紅,臉上彷彿結了層黑紅色的硬殼,髮髻上多粘有灰土。

而東木干城,雖名之爲城,但因築城時間短,許多地方僅用籬笆圈起來,便算作城牆,內以帳篷居多,只在城中心有一組簡陋的土石屋子,作爲王宮。

諸葛頤忍不住道:“難怪自春秋戰國時起,北方遊牧不遺餘力,南下侵攏,老夫算是明白了,此處的確險惡,不宜久居,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聖人果不誆我!”

一名僕役道:“郎主,數百年間,北方遊牧被中原王朝殺了一撥又一撥,卻如韮葉般,割了一茬長一茬,怎麼都殺之不絕,但願此次郎主立下不世奇功,誘拓跋氏入幷州,以便大王清滅北方禍患!”

諸葛頤點了點頭,正待開口,卻見兩名拓跋氏族人快步而來,於是作了個噤聲的手勢。

因代表明國出使,諸葛頤也不隱藏行跡,在距離東木幹兩百里以南被巡哨發現,當即表明身份,出示文書印鑑,當地拓跋部大人不敢怠慢,飛報東木幹,並派軍護送,沿途好吃好喝,照料的無微不至。

惟氏接到飛報,着人把諸葛頤請入王宮正殿。

所謂正殿,只是一間面積較大的平頂土石屋子,殿首高踞拓跋紇那,身後位置,端坐着惟氏,約四十上下的年紀,皮膚潔白,富有光澤,容顏美豔,帶有一絲英氣,面容冷厲,不怒自威。

左右下首分列拓跋氏諸大人,依中原形制,面前擺着几案,可那坐姿不敢恭維,有人盤膝而坐,弓腰駝背,雙手交叉握足,無意識的摳着腳巴,又莫名其妙把手指放嘴裡唆唆,還有人屁股底下坐着個小馬紮,兩條胳膊擱在几上,探頭打量着諸葛頤呢。

諸葛頤冷冷一笑。

諸葛氏雖大不如前,卻好歹風光過,諸葛亮、諸葛謹、諸葛恪,誰不是一方權臣?這類家族,最是講究行走坐姿,而諸葛頤本人在經學上也有着相當深厚的功底,即便楊彥見着這類老夫子,也是循規蹈矩,不敢有絲毫失禮,生怕被背後恥笑,如今見着這幕,哪還了得?

‘索頭畢竟是索頭!’

諸葛頤心下鄙夷,況且身爲明國使臣,惟氏與拓跋紇那應該出殿相迎,可這母子倆大大冽冽的高踞上首,原本他對誘拓跋氏主力入幷州剿殺還有點愧疚,此時卻只望殺盡這些褥毛飲血之輩,於是左手節杖一挺,右手國書高高托起,昂首邁步踏入大殿。

行至殿心,諸葛頤傲然道:“大明使節諸葛頤受大王命,前來拓跋氏宣敕!”

“放肆!”

殿中諸人紛紛色變,有些拓跋部大人甚至按耐不住的破口大罵,拓跋紇那焦急的望向惟氏,連打眼色。

惟氏擺了擺手,止住席下衆人,問道:“明國使臣,我代國並非明國藩籬,何來宣敕一說?”

諸葛頤眼珠微眯,他嗅出了一絲非同尋常的味道。

按常理來說,拓跋紇那被釋放,必然提起關中之戰,拓跋氏只要稍微有些眼力,都不至於得罪明國,更何況拓跋氏既能向晉室稱藩,亦能嚮明國稱藩,卻偏偏擺出了一副踞傲的姿態,其中必有問題。

諸葛頤不認爲拓跋氏會莽撞至此,那只有一種可能,漫天要價,擺出一副寧死不屈的樣子,再根據自己的應對落地還錢,儘可能的討要好處。

實際上也是如此,拓跋紇那領殘兵敗將回東木干城之後,與惟氏說起經過,惟氏就料定,明庭早晚遣使勸降,因此纔有瞭如上的虛張聲勢。

“呵!”

諸葛頤輕笑一聲:“我大明一統天下,指日可待,拓跋氏之主此時不降,還待何時?難道非得我大軍馬踏東木幹方纔醒悟?恐彼時,悔之晚矣!“

“大膽!”

當場就有人拍案而起,大怒道:“好大的狗膽,我族雖有受挫,卻仍有控弦之士十萬,豈容南人輕辱?來人,架起油鍋,把這老狗烹了!”

諸葛頤夷然不懼,一手持節,一手託着敕書,冷冷笑着!

講真話,當初他在郯城爲王邃府下主簿之時,還打過楊彥的主意呢,這種場面根本嚇不倒他,只讓他更加鄙夷,胡虜來來去去,也就這套了。

惟氏再度擺了擺手:“明國使臣,你代表明國不遠千里而來,便是爲了羞辱我部?”

諸葛頤擡眼望了過去。

拓跋部在當時仍處於原始社會末期的部落酋長制階段,保留着母系風俗,族酋傳承不是父子相繼,而是兄終弟及,弟報兄嫂,以母系爲財產繼承象徵。

部落之間通婚,往往是男子嫁往女家,女子留在本部,雖經數百年發展,拓跋部也逐漸壯大,但除了拓跋本部,其餘支族仍未脫離母系之風。

具體到惟氏,本是前酋長拓跋猗迤正室,拓跋猗迤死後,傳位給親弟拓跋猗盧,她也隨之下嫁給拓跋猗盧,後拓跋猗盧死於討伐親子之戰,拓跋部大亂,血腥爭鬥,拓跋鬱律繼代王位。

因自家子嗣沒能成爲代主,惟氏心有芥蒂,遂於晉太興四年(公元321年),發動政變殺死拓跋鬱律,立子拓跋賀傉爲代王,拓跋賀傉死,又立次子拓跋紇那。

由此可見,惟氏是個厲害而又強勢的女人,甚至羯趙索性稱呼代國爲女國。

諸葛頤略一躬身:“素聞惟夫人大名,今見之,果爲女中豪傑,老夫失敬了。”說着,手中絹冊前舉,又道:“老夫奉我大王之命,出使東木干城,帶來敕書一封!”

“呈上來!”

惟氏向左右示意。

諸葛也沒堅持宣讀,任人取走,平攤於惟氏身前的几案上,拓跋紇那不發一言,顯然很畏懼惟氏。

惟氏不動聲色的看着,突然面色一寒,哼道:“讓我代國去王號,降爲代公,向你明國稱臣,呵,明國雖勢大,風頭一時無兩,但我代國僻處漠北,難道你家大王還能引軍前來?更何況我拓跋氏世爲晉臣,今晉尚在,豈能改投別家?”

這話明顯底氣不足,諸葛頤呵呵一笑:“惟夫人英明果敢,非是不明事理之輩,老夫奉勸一句,晚降不如早降,還是莫要抱有僥倖爲好。”

這話很不好聽,席中諸人紛紛現出了怒容,惟氏卻面色平靜,目光清澈,盯着諸葛頤,似乎在等待下文。

諸葛頤又道:“拓跋部四分五裂,各部大人不聽號令,老夫臨行前,大王特告之,若拓跋部之主誠心歸附,可助他平定內亂!”

頓時,殿內有了的嗡嗡聲,衆人交頭接耳,有人竟現出了喜色,其實對於在座的很多人,降明本不算什麼,中原王朝強大,異族稱臣並不丟臉。

只有個別人,如親近賀蘭氏的大人面色都很不自然,賀蘭氏支持被惟氏殺死的拓跋鬱律,其子拓跋翳槐與拓跋什翼健藏身於賀蘭部中。

惟氏的面色也稍有緩和,點點頭道:“晉室偏安一隅,明國勢如破竹,隱有中土正朔之相,既承上天誥命,明王又是一番好意,我代國若是拒絕未免不近人情,但何須去代王號?”

第七零三章 逃亡日漸第五七一章 淒涼生活第五十章 郯城去不得第八三三章 雙喜臨門第四五一章 指點明路第五二零章 沈充之死第七三三章 天降洪福第七八四章 不請自來第五十六章 林中設伏第七九二章 打破終生制第一九零章 以雪自喻第六一五章 錢鳳歸降第一八八章 赴沈充宴第一九九章 騎兵決戰第五五零章 屠各朗第四一五章 拜堂成親第一五四章 創造機會第五六六章 喪心病狂第七一九章 不詳之物第七九四章 慕容不至第八四九章 庾亮來訪第六四五章 山谷難出第一六七章 魏文晉宣第七六七章 喪心病狂第九十三章 蕭氏賠禮第四三九章 兵發濮陽第四八三章 不甘寂寞第三四九章 身不由己第四零七章 司馬紹的蛻變第五七六章 強作硬氣第六一三章 鷸蚌相爭第六七二章 內訌第二一四章 逼出沈充第一八八章 赴沈充宴第四六三章 討逆檄文第八三五章 南下建康第六零三章 逆轉劣勢第二二四章 沈充垮了第六六五章 錢糧何來第六九四章 李雄發飆第四八三章 不甘寂寞第四十四章 雞蛋麪膜第六三七章 皆大歡喜第七一五章 生擒石虎第六六八章 戰後總結第五八二章 回洛陽第三零二章 酒肉招待第七零七章 石虎總攻第四五九章 冬去春來第三四二章 獻容獻策第六五五章 發酒瘋第七三四章 扔入大海第三八三章 重武器對決第五零八章 舌戰顧陸第八三二章 荀崧病危第二七二章 道名正一第四七八章 楚公第一六九章 追贈沈勁第六四三章 將計就計第二五五章 荀華有了第七十三章 印象惡劣第六九九章 畫風突變第三八零章 密會慕容皝第三四五章 文工營第一四七章 去琅琊第二八七章 攻破周家第七三零章 江東亂局第二四九章 無後爲大第七五零章 絆馬索第五四六章 爭分奪秒第六十三章 楊郎油第二五零章 開往建康第一八六章 趕赴氶城第五六八章 合縱聯橫第一二四章 劉遐出城第四八八章 再赴郯城第四三五章 誤殺祖約第五八一章 枉凝眉第六二六章 李雄敗逃第三八八章 營伎第九十九章 再回鹽市第三四八章 先登攻城第六一三章 鷸蚌相爭第一四四章 王彭之的潔癖第六八七章 夜襲客舍第三十二章 分頭行事第五二六章 江袁娛樂第五三七章 重敘婚約第十二章 以身相報第四三二章 楊彥兵至第四六三章 討逆檄文第四三三章 騎兵戰法第一四五章 借東風第十六章 拒爲門客第四二三章 大獲全勝第七十一章 皇帝議楊彥第二六一章 兩枚鐵球第五十一章 逃向沂蒙山第一零六章 前路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