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許攸獻策

許攸見了曹操,當即一針見血指出魏軍早已兵疲糧盡。而曹操並不以爲意,面不改色仍以誠接待許攸,許攸感懷,當即是獻計給曹操,授以大破晉軍之法。

曹操毫不懷疑,當夜便是出兵,親率虎豹騎等精銳騎兵星夜突襲鄴城。

次日袁紹便是得知了許攸投曹的消息,正在惱怒,探子便是急報曹操率魏軍精騎直奔鄴城而去。

袁紹忙升起帥帳議事,謀士沮授和逢紀皆是認爲魏軍已是強弩之末,突襲鄴城之舉不過是瀕死一搏,此時不宜動用主力。而鄴城有審配率精兵鎮守,要派援軍的話只需派呂曠呂翔率部救援便好。

但郭圖卻明顯對沮授和逢紀的說法嗤之以鼻,更是大貶審配,說鄴城至關重要,而審配素無大戰經驗,用兵上定然不敵曹操,理應派兩員以上大將率精兵去馳援。

沮授和逢紀據理力爭,言明鄴城城堅池深,審配雖在軍事上尚無建樹,但卻是兢兢業業守成有餘,鄴城一時無危。且鄴城距倉亭並不近,就算曹操日夜兼程,也需要一些時日才能攻城。我軍應趁曹操離營之際,全力攻打魏軍大營。只要攻破魏軍大營,則曹操麾下的騎兵就算再能征善戰,也不過一羣喪家之犬。

辛評此時站出聲援郭圖,提醒袁紹斥候只是探明瞭魏軍所出爲虎豹騎等精騎,雖然曹操的魏王大纛在其中,但並不能探查清楚清曹操是否真的在其中。若是曹操只是虛晃一槍,貿然出兵攻打魏營則恐中曹操奸計。

郭圖更進一步進言:許攸投曹不過是因爲家人在鄴城被捕,而之所以曹操突然冒險向鄴城用兵,則應該是許攸慫恿的結果。所以鄴城必須救,許攸家人也應派人傳訊問斬!

袁紹心底還是更擔憂鄴城有失。且不說鄴城是袁軍的大本營和晉國的國都,袁紹的一家老小全在鄴城裡,心裡憂慮妻妾和幼子有失的袁紹總怕有個閃失。

於是袁紹決定採用郭圖辛評之言,而且袁紹自己也在想不論曹操是否親率虎豹騎出擊,魏營中精騎盡出已是事實。此時的穩妥之法便是派大將率一半精兵從背後包抄魏軍精騎,另一半精兵留守大營防備曹軍突襲,則萬無一失!

不得不說袁紹偶爾腦子還是會閃光的,這一回若是如此用計,讓顏良文丑或是張郃高覽率一半精兵去包抄夾擊曹操的話,則曹操十有八九會敗於袁紹之手,但是最後,袁紹卻是決定讓三子袁尚爲主將,大將顏良爲副將,率部去追擊曹操。

戰場的情勢便因袁紹這回的臨時擇將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袁紹也是沒有多想。三子袁尚平日最像自己,又頗有勇力智謀。而回救鄴城於公是保國都不失,袁尚這個自己身邊的唯一一子便是理應身先士卒作爲表率。於私,袁尚的弟弟妹妹母親親族都在鄴城,由他去救也更省心一些。

而文丑顏良二人武冠全軍,單論勇武袁曹兩軍還沒人能勝過文、顏二人的,有文丑作爲副將,再怎麼也能保證三子袁尚無虞。

於是當日,袁尚與文丑率萬餘晉軍精騎,浩浩蕩蕩出營,直奔鄴城方向而去。

走到半路,袁尚便是覺得文丑資歷太老,指揮起來多有不便,便是讓文丑率五千精騎走別路去追魏軍。分兵之後也好相互照應,若有魏軍埋伏,則派信騎聯絡。

又是行了一日,文丑那邊便是率先發現了魏軍騎兵。這一部騎兵不是虎豹騎,大多是重騎,也許是落在最後面的魏軍騎兵,爲首魏將是夏侯惇。文丑二話不多說,直接率輕騎上去幹,夏侯惇打不過文丑,麾下重騎人馬又少,也沒逃掉,被晉軍騎兵包了了餃子。

此時徐晃率一部騎兵衝入陣中,救出夏侯惇,但兵馬損失慘重。徐晃負責殿後,卻仍然是打不過文丑,是真的打不過,可不是詐敗,於是也是敗逃。

文丑哪裡肯放過這個機會,便是窮追不捨,徐晃和夏侯惇兩人輪番殿後,也是沒能擋住文丑,被殺得節節敗退。

此時另一邊袁尚的情況,卻是和文丑這邊正好相反。

曹操親率虎豹騎當道迎住袁尚,袁尚果真是繼承了其父之風,正對一代雄主曹操在氣勢上絲毫不落下風。面對驍勇之名傳遍中原南北的虎豹騎也是並不畏懼,便是派部將呂翔出馬挑戰。

袁尚是有底氣的,他麾下有五千精騎,胯下戰馬全是二兄袁熙從幽燕之地送來的良馬,武器盔甲也俱是精鐵打造,且全數由自己親手訓練,用訓練有素四字形容絕不爲過。而這邊曹操的虎豹騎近幾年歷經數次大戰,已是減員到了不到兩千之數,且戰馬良莠不齊,盔甲也久未休整。

呂翔打不過曹洪,這點袁尚早已料到。但是曹洪並不算魏軍中的一流猛將,袁尚有信心在呂翔消耗曹洪三四十回合之後,自己上陣擊敗曹洪。

呂翔不敵曹洪,終於是敗下陣來,曹操抓住機會,揮軍掩殺過去。這邊袁尚亦是針尖對麥芒,親自率部向前衝殺。臨衝鋒之前還留了心眼,派出信騎去聯絡文丑部。

袁尚麾下這五千精騎訓練有素是沒問題的,但是袁尚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在戰場上並不是訓練得越好就越有戰鬥力,戰場經驗和鬥志往往是更重要的因素。而恰恰在這兩點上,袁尚這五千精騎拍馬也是趕不上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虎豹騎。

所以儘管數量是魏軍的兩倍,儘管袁尚自己身先士卒,也是難以接受雙方騎兵觸碰之後的戰果。

本來應對氣力不足的曹洪,袁尚有很大希望取勝,但瞥到呂翔呂曠兩人也是沒能幹掉曹操的虎豹騎督統曹純,自己身邊的己方騎兵也越戰越少,全軍盡顯頹勢,袁尚心裡便是沉不住氣了,出招稍顯混亂,堪堪和曹洪打了個平手。

曹操亦是沒有想到袁尚及其麾下騎兵如此耐打,旁邊許攸及時建言要曹操速戰速決,曹操便是親自出馬,直入戰團。

晉軍騎兵還是人衆,兩軍混成一團廝殺開來,也有不少晉軍騎兵想趁亂襲擊曹操,卻都被許褚當場格殺。袁尚也是覺得不對勁了,一看曹操身邊一粗壯大漢直衝自己而來,當即是料想到了虎癡兒許褚,便是急忙閃身退出戰團。

戰場上不進則敗。袁尚抽身退避,許褚便是大喊袁尚敗了,袁尚敗了,偏偏袁尚不敢一人跟曹洪許褚二人對打,只是退往己方人多的地方。於是虎豹騎士氣愈盛,晉軍漸漸吃不住,袁尚見佔不到便宜,只好率部撤退。

曹操此行的目的就是爲了袁尚,哪裡能讓袁尚輕鬆跑掉,率領虎豹騎窮追不捨。而這邊袁尚也自恃有文丑爲援軍,不肯派兵殿後擺脫魏軍,讓魏軍一直跟在屁股後面。

無奈曹操這回是吃了秤砣一般,就是死死咬着袁尚不放。袁尚到底還是年輕沉不住氣,便是率軍調轉馬頭與魏軍大戰,仍是不能取勝,自己還差點被許褚一刀劈中。

袁尚也不氣餒,率敗軍找了處山頭據守。曹操在山下也不急於進攻,只是圍住山包,另派人去收攏馬匹。

袁尚在山上左等右等就是等不來文丑,急的是團團轉。騎兵不比步卒,需要大量的清水供戰馬引用,不然隔一天就只能當步卒用了。晉軍騎兵所攜的清水今天一個下午便是用光了,好歹夜色降臨,魏軍也是騎兵,不便上山進攻,袁尚便想捱過今晚等明早文丑來援。

這邊曹操卻是拿捏不住那邊徐晃夏侯惇是否拖得住文丑,便是不計代價,命許褚半夜率虎豹騎騎兵步行上山偷襲晉軍。

袁尚早聽自己爹天天罵曹操詭計多端,但是自己卻是頭次碰上。半夜並未有太多防備,等魏軍殺上山來袁尚頓時慌亂不已,晉軍不敵魏軍被殺散,袁尚糊里糊塗殺出一條路,率數十親騎往北奔逃。

其實晉軍損失並不多,能騎上馬的人大多都殺出包圍,而大多數虎豹騎騎兵沒騎馬,根本攔不住。只有最後許攸辨認出袁尚來,曹操便是命親將曹仁率一百虎豹騎,一名騎兵配三匹戰馬,死追袁尚。

天亮的時候,文丑終於是率部趕到,找到了呂翔呂曠率領的敗兵,卻偏偏找不到袁尚。而且曹操及麾下的虎豹騎也沒了蹤影。

文丑和呂翔呂曠私下一合計,魏軍精騎加起來不過三四千之數,文丑已是把夏侯惇和徐晃部殺的不剩百騎,袁尚也至少拼掉了不下四五百虎豹騎,那曹操現在手下所剩不過千八百騎兵,這點人馬哪裡夠去偷襲鄴城。於是也不往鄴城追了,先派信騎去通報袁紹,接着便是分兵三路去尋袁尚。

袁尚此時被曹純追的沒了脾氣,怎麼也甩不掉這一百騎兵,打吧人數不佔優,自己也沒把握幹掉曹純。跑吧人家一人三匹馬,自己只有一人一匹。

雖說袁尚及其親騎所乘戰馬都是烏丸鮮卑進獻來的上等好馬,但是也架不住曹純那邊死命鞭抽戰馬狂追的追法,累死一匹戰馬就換一匹,就是加速開到最大,根本不顧戰馬死活。

期間袁尚還想派人去找附近援兵,但是曹純麾下不乏騎射能手,敢跑出去一個晉軍騎兵便有兩個虎豹騎去追,基本不用多大功夫自己派出的信騎就被射死了。

眼看再徒勞派人不過是徒給曹純增加可換的馬匹,袁尚也就只好老老實實一路狂奔逃命了。反正這片兒都是袁家的地盤,只要找到城池躲避就沒事兒了。

第一百零五章 涇縣雙雄第一百五十章 絲毫不懼第一百三十五章 考慮全面第二百七十七章 回家嘍第四十八章 此心微涼第二百八十三章 傳業授道第二百八十六章 張武陳孫第一百三十九章 吳郡紈絝第三十八章 蘄陽會戰第五十四章 高順其人第十一章 仲氏皇帝第四十九章 右手刺客第一百章 子嗣之於社稷第二百一十一章 出走許都第十一章 仲氏皇帝第三百二十七章 灃水之戰(六)第八十一章 做牛做馬第二百四十六章 江表虎臣第五十二章 重回歷史軌道?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了賊船第二百二十章 新官渡之戰(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治世能臣第一百七十一章 毒士癖好第一百九十六章第七十四章 張繡施政第二百一十章 許都事變第一百二十五章 知書達理第一百九十四章 主攻佯攻第二百一十六章 盡人事第二十章 人才濟濟第一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一百八十章 平亂山越第一百八十三章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第二百三十八章 渡江雜談第二百零三章 泰山之戰二第二十二章 宛城小將第二百三十五章 楚韓相爭第三百二十七章 灃水之戰(六)第二百五十七章 太史之殤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而後立第二百三十八章 渡江雜談第一百九十九章 棄城撤軍第三百二十六章 灃水之戰(五)第一百二十二章 志在天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也被賣了第二百六十二章第二百二十六章 新鮮出爐第二百六十六章 風起第八十二章 毒士鬼才第三百零三章 許攸投曹第二百八十七章 的盧馬第一百四十四章 鋌而走險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輔流民第四十三章 慘烈攻城第三百零九章第二百一十九章 新官渡之戰(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馬背藏香第三百零一章 江州都督第三百一十八章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內稱義第二百九十三章 秦風無衣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起大落第二百九十四章 萬劫不復第二百三十二章 張紘歸來第一百一十四章 哭笑不得第二十一章 人禍天災第五十六章 曹操和曹軍的瘋狂第一百零六章 即興演練第二百七十六章 百年基業第一百二十章 弓弦聲響第二百八十一章 袁夫人第三百二十四章 灃水之戰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漢棟樑第二十三章 淮南劉曄第四十八章 此心微涼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二百二十五章 禪國封邦第四十三章 慘烈攻城第三百零二章 政治犧牲品第二百六十六章 風起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虎離山第三十七章 無言侍女第三百二十六章 灃水之戰(五)第三百三十三章 關羽第二百八十四章 壽春留守第三百三十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吸取了教訓的孫伯符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個小毛孩第一百零四章 真的英雄第一百章 子嗣之於社稷第二百一十章 許都事變第一百七十六章 過河雜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猿臂神射第一百五十章 絲毫不懼第一百二十章 弓弦聲響第二百五十七章 太史之殤第一百一十二章 後生可畏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虎離山第二十七章 兵不血刃第一百四十七章 顧陸兩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