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囊中之物

李異雖然帶兵打仗的本事稀爛,但是搞山頭頭團團夥夥的很有一套。縱使黃石灘一戰也折損了半數親信手下,但現在手下仍能聚起二十餘名將領。

這二十餘名將領,下至統領百人的屯長,上至將軍之列的裨將,皆是李異昔日爲都尉時的伍長什長,皆是爲李異一手所拔擢,充任在各營各部,平日只唯李異馬首是鞍。

此刻李異將有事發之難,這二十餘名軍官也是個個憂心不已,皆是早早齊聚太守府,七嘴八舌互相辯駁亂成一團。

李異適時出現,而衆人仍未停止吵鬧,李異本就心煩,當下發火道:“亂吵嚷什麼,再給本都督亂吵,誰今晚就去滾出城外去江岸輪值巡夜!”

衆人頓時噤聲,李異解開自己的佩劍,扔在案几上,一屁股坐在席子上:“來跟本都督說說,你們都吵出個什麼結果?”

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卻是一時沒人敢站上前說話,李異更是煩躁,一把將案几上除了自己佩劍之外的書簡燭臺東西什物全都掃下地,罵道:“一羣酒囊飯袋,剛纔吵得那麼厲害,這會兒怎地沒一個人敢站出來說句話?”

“末將以爲……”終於是有一人站出身來,在衆人跟前跪地稟手道:“末將以爲,誤報軍情之事過於重大,而……”

李異見他吞吞吐吐,忽的將自己佩劍拔出鞘來,一把插在案几上,怒道:“此間並無外人,皆爲兄弟,汝有何言只管直說,若是再像個婆娘一般拖拖拉拉,可別怪此劍不認人!”

“末將以爲,誤報軍情之事太過重大;而主公性情無常,喜怒無端,再加上主公身旁早有人對將軍你坐上江州都督之位頗有微詞,若是主公回城會重責於都督你!”

這一人說罷,便有人挺身站出補充道:“沒錯,都督你最是瞭解主公,若是主公於成都得勝還師倒還好說,頂多暫時貶斥都督你。但如今主公敗於張任嚴顏東州兵之手,必然心中羞惱,都督你還是早作打算的好!”

李異:“做打算?主公已在城外,爾等且說說,此刻還能作何打算?”

“依末將之見,趙氏已然大勢所去,都督此時若是再爲其效命,實是不智之舉。”那名原本跪在地上請言的將領此刻突然站起身來,往李異跟前邊走便說道。

“楚國劃江自守,雄霸南方;兵甲數十萬,勇將以百計數;文臣謀士更是數不勝數,天下名士賢才早已趨之若鶩。且楚王張繡唯纔是舉,忌豪恨富;將軍早年出身低微卑賤,但文武雙全以至江州都督之位,想必若是都督以江州城投效楚王,楚王必然重用都督!”

“縱使甘興霸先入爲上,但將軍亦可在其下謀得江州副都督一職。到時候雖說降了半級,但將軍位列楚國干將之列,與今時今日爲趙韙麾下列將相比則不可同日而語!”這將領說着說着,便已是走到了李異跟前。

“閉嘴!”李異忽然面怒起身,拔出劍指在這名將領脖間,喝道:“爲將者,當以忠侍奉君王,汝是要陷我於不忠不義之人乎?”

撲通!卻是這人又是一聲跪下,叫聲道:“末將乃都督一手提攜,當以考慮都督之事爲先!末將一片赤誠之心,望都督明鑑深思!”

這員將領的話說出了在場大多數人的心聲,這個大堂內的二十幾個人,都是李異的心腹親信,李異若是風光,那他們就能吃香喝辣爲非作歹;而若是李異一朝勢倒,那他們則如過街老鼠一般,就算趙韙追究黃石灘戰敗之責沒有牽連到他們,今後他們的處境也將是趙韙麾下諸將校最不受待見的。

此刻有人敢於發聲,又於其他諸人利益切身相關,便又是有數人站出來跪於地上請命道:“都督深思啊!”

“今乃羣雄割據、諸王爭霸之亂世,趙韙老賊以十萬帶甲之士攻打不到三萬守軍的成都,竟是大敗而歸。此等之人,哪裡有攻略天下之雄姿,哪裡又配得上都督效以死命?而都督文武兼備,又握有江州一城之地,就該應了那句話,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

“爲將者當然以忠侍君,但趙韙老賊哪裡有資格擔得上君主之名。其名位不過是蜀國區區一徵東將軍而已,哪裡能以主公之名自處。而都督若要彰顯忠義,當效忠於一國之君,此刻便是應該當機立斷,擇蜀王與楚王一人事之。”

“是啊都督,江州城內尚有五千兵馬,只要都督一句話,便皆爲都督所用。都督若是不願背上背主之名,亦可以派人通報張任嚴顏,爲我蜀國之主劉璋撥亂反正!以張繡或是趙韙如今之兵力,吾等只需閉門自守,皆不足以短期被攻破。只待張任嚴顏等率軍前來,便可裡外開花……”

……

李異手中舉着的佩劍緩緩放下,臉上故作痛楚糾結之色,最終還是道:“汝等……所言有理!”

……

當夜,三名騎手自江州城而出,直奔江邊覓得一小船,棄馬划船過江,登岸後直奔楚軍大營。

此時已經夜半,這三人尋得楚軍巡邏隊,舉手通報,於是被卸下佩劍等隨身武器,押入楚軍大營。

楚軍值夜的乃是陸遜,得到巡營士卒報告,陸遜親出察看,那三人領頭者見來人打扮乃是楚軍將軍,當即表明身份,告曰江州都督密使,求見張繡獻上文書。

陸遜便命士卒遍搜這三人全身上下,並無藏匿武器,也找到了那份文書。陸遜拆開觀看,色變之餘,便是帶着這三人去見張繡。

張繡此時早已睡下,宿衛營帳的胡車兒見是張繡平素寵愛的幹侄兒陸遜求見,倒也乾脆,放陸遜帶那名密使進入議事大帳,並去叫醒張繡。

張繡睡覺倒也不沉,被武威營親衛半夜叫醒也不發脾氣,只問何事。稍微梳洗收拾一下,便是隻穿便衣腰帶佩劍到議事大帳,見到陸遜長話短說,看完文書並不露聲色,一邊派人去叫李儒過來,一邊詢問那密使幾個問題,再確定一遍其是否假冒僞充。

李儒不多時便是趕了過來,張繡和陸遜此時也差不多問完了想問的問題,便是命人將這密使帶下去招待。

李儒眼辣,一眼便知是江州城來人。並不需解釋,張繡直接將李異的親筆文書扔給李儒讓其細看。

時值十二月下旬,巴蜀雖然位於南方,但夜間也較爲寒冷。帳內已有親衛生好炭火,三人便是圍坐在火爐邊商討起來。

張繡大半夜只在一衆隨軍謀士中傳喚李儒一人入帳,其意已然很清楚。也不等張繡開口問計,李儒很快便思索出了對策。

“前幾日趙韙派使者來見大王,意思是想求和。而大王當日並未表明態度,次日則敷衍一番遣回使者。怕是大王憂心趙韙在巴地樹大根深,留其則恐有後患。”

“而今李異在趙韙大軍已經回師的情況下暗自派人聯繫大王,要臨陣投向我大楚,雖然顯得突然了一些,但若細思,倒也不可置之不理。”

“李異所書,滿篇歌頌大王之言,顛倒黑白,將其背忠之舉說得好似是棄暗投明,全是堂而皇之之辭。倒全如甘興霸甘將軍所評,此人狡詐膽小,貪利諂媚,毫無忠膽,不可深信重用。”

“此人定是覺得趙韙勢頹,又懼怕趙韙入城之後追責於他,才臨時決定投誠於大王。這對於大王來說,倒是一個解決趙韙和拿下江州的好機會。”

陸遜:“按李先生所說,我們似是應該相信這李異有投誠之心?”

李儒搖頭:“這李異雖有歸順之心,但不可輕信全信。”

“若如這信上所言,明日李異在城上發三道狼煙爲號,於趙韙回城時在城內發難,並且放開江防讓我軍渡江與其共同夾攻趙韙麾下兵馬。那依陸郎之見,明日我軍至少要渡江多少兵馬纔夠消滅忠於趙韙的兵馬?”

李儒現在雖然在張繡手下並無正式的官職品秩,但常侍張繡幕府之中;而陸遜是張繡喜愛的幹侄兒,平日李儒也常親近陸遜,故喚陸遜爲陸郎。

陸遜思索片刻,便是直言道:“至少需五千兵馬!”

李儒點了點頭:“這五千兵馬渡江後,與李異內外夾擊必能出其不意大破趙韙軍。但如果要是這其中李異使詐,或是這些都是趙韙老賊的詭計,那我軍這五千兵馬則會背水一戰,有全軍覆滅之危!”

陸遜緊皺眉頭:“的確如此,若是這李異是詐降,則會置我軍於險境!”

“但自古以來,敵將有私通請降者,皆需細心甄別判斷。若是判對,則取勝只在旦夕之間耳,若是判錯,輕則損兵折將,重則戰局崩壞。”

“眼下我軍軍力不足,江州又險地重疊易守難攻,若是趙韙率部入城鞏固城防江防,我軍攻下此城的機率十不足一。與其遠征而來無功而返,不如兵行險着,成則可一舉拿下江州!”

“侄兒斗膽請命,願率一軍明日渡江,爲叔父拿下江州!若有差錯,侄兒願死戰謝罪!”陸遜似是認定李異投誠是真,毅然決然向張繡稟手請戰道。

古代的男女都早熟,漢代的早婚現象更是普遍,男子大多數十四歲到十八歲就結婚生娃了。陸遜已經快十八歲了,早已不復少年稚氣,渾身更多的是熱血青年該有的英氣勃發。

“儒也同陸郎一樣,信這李異投誠是真!”李儒淡笑一聲道:“但並不必陸郎捨命冒險,這江州城已是吾王囊中物也!”

第五十四章 高順其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誤會解除第九十五章 叔叔抱過你第三百一十章第一百七十三章 氣急敗壞第二百零八章 小沛無戰事第三百六十四章第二百九十八章 驚弓之鳥第一百五十二章 吸取了教訓的孫伯符第八十章 遠交近攻第一百六十五章 權慾薰心第一百七十七章 第三隻手第五十九章 于禁變節?第一百九十五章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鬧洞房第三百二十章 楚國老兵第三百零二章 政治犧牲品第二百一十七章 安天命第一百六十六章 嫁一賠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強掠桑女第二百五十章 甘寧相投第八十七章 查無此人第二百一十二章 碭山之悟第八十九章 丹陽賊寇第二百五十四章 戰車衝陣第八十六章 無名侍衛第五十四章 高順其人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官渡之戰(上)第十四章 蘄陽大戰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韙論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家宴第三十八章 蘄陽會戰第十六章 蘄陽二戰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邁昏聵第一百八十七章 白馬之戰第一百一十章 你來我往第五十五章 呂布之死第二百九十五章 兩線作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張繡戰劉備第二百九十二章 陰差陽錯第二百七十四章 廢儒第二十一章 人禍天災第五十二章 重回歷史軌道?第三百二十一章 樂進VS劉鐵嗓第三十九章 兵不厭詐第一百一十三章 馬背藏香第二百九十章 錦官城第五十章 內心成長第四十二章 再繡下限第三百一十七章 交州士家第二百三十五章 楚韓相爭第一百二十章 弓弦聲響第八十八章 明漢將軍第一百一十六章 明槍暗箭第一百八十二章 白疊子第三百三十三章 關羽第八十五章 自由的空氣第二百五十四章 戰車衝陣第一百三十八章 按耐不住第一百五十三章 註定的戰局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漢棟樑第二百九十四章 萬劫不復第七十九章 一時豪傑第三十六章 雪上加霜第五十九章 于禁變節?第三百一十四章第六十五章 輕功冒進第三百二十五章 灃水之戰(四)第四章 另有隱情第三百零九章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沛之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出走許都第二百七十八章 在一起第一百七十八章 建安四年第二百五十五章 孫氏虎門第六章 守門之犬第二百六十七章 得人心第二十章 人才濟濟第二百七十三章 廢鄉老第三十章 一夢驚魂第三百零五章 倉亭之戰第五十六章 曹操和曹軍的瘋狂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三十一章 明槍易躲第一百五十七章 也被賣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二百五十七章 太史之殤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鬧洞房第一百七十六章 過河雜事第一百零一章 呂布之殤第三百二十三章 灃水之戰(二)第七十二章 類似的歷史第二十七章 兵不血刃第一百七十九章 二徵曹操第一百八十九章 文丑之敗第二百零九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九十八章 驚弓之鳥第七十一章 重演歷史?第七十二章 類似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