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家宴

張繡口中的劉氏小兒自然是指入楚爲質的劉琮,這段時間是由楚國鴻臚寺的官員負責安置照看。不知爲何,張繡第一次見劉琮的時候便是對這小孩很有好感,又覺得這小孩尚年幼便離開了父母血親,不免想到了自己不在身邊的一對兒女,於是對小劉琮在壽春的吃穿用度仍舊像其在韓國時一樣撥付,派專門的官員和衛隊照顧守護。

而今夜家宴主要是因爲慶賀自己一對兒女歸家,便也是想起了孤單單一人的小劉琮,便是早就吩咐袁胤派人去接。至於小劉琮和自己一對兒女在襄陽的童小玩伴之情,張繡卻是毫不知情的。不過這些情況他待會就知道了。

張繡最終還是沒與袁瀾單獨呆一起多長時間,只是談了幾句話,呂伶便是很快湊了過來,一臉純真的要張繡介紹袁瀾給她認識。對於不解風情的呂伶妹妹張繡卻是毫無脾氣,只得先給袁瀾介紹她的小嫂子,讓兩人相熟相識。

等袁耀辦完事回來急急忙忙從張繡和袁瀾兩人之間拉走呂伶,宴席卻也已正式開始。張繡也只好放袁瀾去袁家人那邊坐着,自己回到鄒氏旁邊看自己的便宜兒子和寶貝女兒。

衆人坐定,袁耀偷偷低聲問呂伶:“我妹妹剛纔和王兄呆一塊多久?兩人聊了什麼?王兄心情如何?”

還有一件事應當贅述一下,當日袁耀與呂伶成婚,張繡除了一份不薄的錢帛珠寶當做賀禮之外,還送了這對新人一份大禮:詔封呂伶爲楚國的丹陽公主!

下邳一役,呂布徹底喪失了爭雄天下的雄心,於是與相救於他的張繡杯酒結爲異性兄弟,將麾下部曲盡拜付張繡。時至今日張繡亦有照顧呂布妻女的義務責任。更別說他本就對呂伶很有好感,這裡的好感自然是把呂伶當做妹妹的好感,呂伶亦是同樣感受。

張繡既然已經是一國之君,如今行事也不必低調隱晦,乾脆大方認了呂伶做乾妹妹,封號丹陽公主,是爲楚國第一位郡公主。

而至於袁耀,張繡就順理成章擢升其爲駙馬都尉。值得一提的是,公主之婿爲駙馬的慣例此時還未有,但也基本是從這一時期開始,有了公主之婿爲駙馬的常理。

歷史上的駙馬都尉亦作副馬都尉,職掌帝王副車,而奉車都尉掌正車。換句話說駙馬都尉一開始乃是奉車都尉的副職。直到三國魏晉時期,曹魏何晏娶金鄉公主爲妻,授官駙馬都尉。晉滅吳主將杜預娶晉宣帝之女安陸公主,王濟娶晉文帝(司馬昭)之女常山公主,都授駙馬都尉。從此纔開始將駙馬當做公主之婿的專用虛銜來使用。

而目前,張繡只是使何晏被授駙馬都尉的先例提前發生了而已。並正式更名副馬都尉爲駙馬都尉,舊稱不再沿用。

呂伶成爲楚國的丹陽公主,而袁耀也終於被提拔升用,可以隨侍張繡左右,任職駙馬都尉。但奉車都尉的正職並無人擔任,是故袁耀以駙馬都尉之職暫代行奉車都尉職責。現在袁耀稱呼張繡,於禮稱王上或大王,但於家宴私見可稱王兄。

“沒在一起多久啊!鄒嬸母也很喜歡小姑子呢,方纔小姑子剛下來,叔父就有事匆忙離開,我就趕緊去認識一下小姑子,我倆還沒說上幾句話呢,你就回來了!”自從結了婚入了洞房之後,原本總是嬌怯的呂伶性格卻是開朗了許多,一天是比一天更歡快活躍愛笑。

聞言袁耀卻是氣不打一處來,呂伶很敏感,發現自己夫婿的神情變化,馬上也是變了神態,縮了縮脖子小聲問:“我……我又錯了麼?”

袁耀毫不客氣給了呂伶一個白眼,卻是拿這個嬌憐惹人疼的小寶貝沒絲毫辦法,只得長唉一聲道:“沒錯沒錯,我的大小姐你做什麼都對!”

那邊袁胤也很快回來,還是牽着小劉琮的手回來的。小劉琮來了壽春也是很少外出見生人,袁胤正欲向衆人介紹這位劉表的二公子,卻是聽見一聲高叫:“爹地!”

這都亂叫什麼!

衆人看去,卻是小張泉抓着張繡的手臂不放,邊拽邊叫道:“爹,快放了劉琮!”

張繡有點懵圈,第一反應便是去看袁瀾,袁瀾此時已經起身向衆人微微行了一禮,微微低頭,用不大但所有人都能聽清的聲音說:“泉公子於荊襄拜師龐德公,而琮公子於其後亦師從龐公。”

提起龐德公,在場大多數人還是有所耳聞的。如此一位博學高德的當世大才,做任何人的師傅都是完全勝任的。也難怪劉表會讓最喜愛的二兒子去拜龐德公爲師。

倒是鄒氏不問世事,問旁人龐德公是誰。張繡給她解釋道:“國士之才,世之大隱之士!”

那邊小劉琮更是吃驚。他是根本不知道張泉張若的真實身份的,也根本沒想到會在入質壽春之後,在楚國丞相府、楚君張繡身邊以如此方式見到自己最好的兩個玩伴!

驚詫歸驚詫,小劉琮卻是極爲識禮的,趕緊是用才學會的禮數去拜張繡及一衆大人。

衆人見劉琮年歲雖小,但於大人間不慌不亂且禮數週全,衆人皆是稱讚。鄒氏見狀也不僅笑道:“此子知禮有性,莫不是龐德公教導的功勞?”

小劉琮拜回道:“恩師與我知書達理之道,但也有父母教誨之勞。”

聽小劉琮言語中不忘自己父母,衆人更是動容。鄒氏更是滿意,一邊摸着小張泉的頭一邊道:“難得聰慧孝禮,泉兒與汝爲學伴,泉兒你諸事可得多學學人家。”

小張泉頓時有些不高興,此時袁瀾卻是拉着小劉琮入座同一席。劉琮對袁瀾也不生疏,叫了一聲瀾姐姐便乖乖跟着入座。

對於禮制,張繡也大有革新之勢。廢儒的一方面便是消除男尊女卑的觀念。事實上男尊女卑的觀念提出於春秋儒學興盛期,又在東漢班昭作《女誡》七篇系統地歸列女子的行爲綱常,但時至三國,男尊女卑的觀念還未徹底植根於整個社會和民族。此時的寡婦仍可自由再婚,女方可以主動決定與男方的結合與離異,婚姻諸事還沒有太多限制,還算是兩性的婚姻!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曹操與其原配丁夫人的事蹟,成爲三國時期女權意識的代表。曹操偶爾的荒淫間接致死長子曹昂,於是丁夫人憤而與曹離異。再後來曹操數次主動請再婚,均爲拒絕。

所以既然此時女權還未徹底喪失,張繡想要扭轉男尊女卑這種畸形觀念也不是沒有可能。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雖然不大可能使得男女平等,但至少能爲女性爭取一些基本的權利,也算是張繡的貢獻了。

是故張繡廢除舊禮,以身作則。君臣會宴,皆可攜帶女眷。女眷也不須避開男人設立帷幔另開一席,皆可隨侍夫婿左右,同坐一席共享一案。

今天的家宴亦是如此,鄒夫人與張繡共坐一席共用一案,賈詡與賈夫人一案,袁耀與呂伶同席,袁胤與其妻一席,最後是袁瀾獨自一人,正好是讓小劉琮坐來一起。

而堂上張泉虎頭一轉,趁着鄒氏和張繡一個不注意,便是掙開來跑下來,坐在了袁瀾旁與劉琮一起。鄒夫人佯作發怒,卻是惹得小張泉給她扮了個鬼臉。小張若也是左轉右扭,看了半天小劉琮和哥哥,最後還是乖乖呆在了鄒氏懷裡。

對於禮制,張繡也大有革新之勢。廢儒的一方面便是消除男尊女卑的觀念。事實上男尊女卑的觀念提出於春秋儒學興盛期,又在東漢班昭作《女誡》七篇系統地歸列女子的行爲綱常,但時至三國,男尊女卑的觀念還未徹底植根於整個社會和民族。此時的寡婦仍可自由再婚,女方可以主動決定與男方的結合與離異,婚姻諸事還沒有太多限制,還算是兩性的婚姻!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曹操與其原配丁夫人的事蹟,成爲三國時期女權意識的代表。曹操偶爾的荒淫間接致死長子曹昂,於是丁夫人憤而與曹離異。再後來曹操數次主動請再婚,均爲拒絕。

所以既然此時女權還未徹底喪失,張繡想要扭轉男尊女卑這種畸形觀念也不是沒有可能。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雖然不大可能使得男女平等,但至少能爲女性爭取一些基本的權利,也算是張繡的貢獻了。

是故張繡廢除舊禮,以身作則。君臣會宴,皆可攜帶女眷。女眷也不須避開男人設立帷幔另開一席,皆可隨侍夫婿左右,同坐一席共享一案。

今天的家宴亦是如此,鄒夫人與張繡共坐一席共用一案,賈詡與賈夫人一案,袁耀與呂伶同席,袁胤與其妻一席,最後是袁瀾獨自一人,正好是讓小劉琮坐來一起。

而堂上張泉虎頭一轉,趁着鄒氏和張繡一個不注意,便是掙開來跑下來,坐在了袁瀾旁與劉琮一起。鄒夫人佯作發怒,卻是惹得小張泉給她扮了個鬼臉。小張若也是左轉右扭,看了半天小劉琮和哥哥,最後還是乖乖呆在了鄒氏懷裡。

第二百八十八章 李儒用兵第三百二十五章 灃水之戰(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志在天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白疊子第八十四章 一箭之諾第六十八章 攻其不備第二百零九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九十四章 萬劫不復第八十八章 明漢將軍第三十二章 暗箭難防第三百零一章 江州都督第一百七十章 今是昨非第五十七章 暴風雨的前奏第一百二十九章 自下而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分封諸侯第二十五章 廬江事變第七十六章 八缺五的上將衆第一百七十一章 毒士癖好第一百五十九章 祥和與肅穆第一百六十五章 權慾薰心第二百一十三章 狹路相逢第七十一章 重演歷史?第八十八章 明漢將軍第三百零五章 倉亭之戰第八十章 遠交近攻第一百三十九章 吳郡紈絝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韙論戰第二百零六章 泰山之戰五第三十一章 明槍易躲第三十八章 蘄陽會戰第二百五十五章 孫氏虎門第九十二章 周郎南渡第二百八十六章 張武陳孫第三百整章 李異事敗第六十七章 攻其不備第二十六章 竊聽風雲第三十九章 兵不厭詐第一百二十五章 知書達理第三十六章 雪上加霜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虎離山第八章 鬼才出世第三百三十三章 關羽第一百七十八章 建安四年第一百六十四章 神亭小將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輔流民第一百章 子嗣之於社稷第二十二章 宛城小將第二百七十六章 百年基業第二百五十一章 西陵大戰第三十七章 無言侍女第三百三十二章 李儒第一百九十四章 主攻佯攻第一百九十四章 主攻佯攻第一百五十章 絲毫不懼第六十章 早有預謀第三百二十五章 灃水之戰(四)第一百七十章 今是昨非第五章 賈詡謀心第二百零二章 泰山之戰一第六十一章 終極對決第六十六章 哀兵必勝第二十六章 竊聽風雲第九十六章 姣好的女眷第三十六章 雪上加霜第二章 軍有逃卒第三百零六章 曹操之變第四十七章 打蛇七寸第六十章 早有預謀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通出戰第二十章 人才濟濟第二百一十一章 出走許都第一百四十七章 顧陸兩姓第一百七十五章 壽春首惡第二百七十一章 洞房風波第二百六十八章 顛龍倒鳳第一百零三章 虎步天下第五十一章 可以避免的慘敗第三百一十二章第二百九十三章 秦風無衣第一百二十九章 自下而上第二百五十八章 軍法森嚴第八十六章 無名侍衛第九十八章 二談呂布之死第一百九十章 彭城相會第一百二十一章 借船伐吳第三百三十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李儒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們不傻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心爲上第三百整章 李異事敗第二百零九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的戰果第二十一章 人禍天災第二百九十五章 兩線作戰第二百八十四章 壽春留守第一百三十三章 腥風血雨第八十一章 做牛做馬第三百二十六章 灃水之戰(五)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寧舉薦第三百一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