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作案累累

提到張闓做下的另一大案,就還得提起袁術。因爲在討董戰事中刻意保存實力並消耗其他鎮諸侯兵馬,所以在關東聯軍分道揚鑣之後的初期,袁紹袁術兩兄弟的實力可謂是關東諸侯中最強的。

而這兩兄弟也都很有野心,一個在冀州行事並雄心勃勃野望河北之地,而另一個則離開四戰之地南陽,東進汝南潁川欲想一統中原。並且這兩人一開始也都發展的不錯,袁紹不費吹灰之力拿下被譽爲天下糧倉的冀州,而袁術也憑藉着張勳紀靈等大將的鞍前馬後的奮力拼搏以及家族的名聲拿下了大半個豫州,雄視中原各州郡。

按理說,要是袁紹袁術兩兄弟這時候精誠團結,南北呼應,再加上袁氏四世三公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數年之間併吞整個關東之地都不是什麼難事,可是偏偏老袁家祖訓家規裡面的“兄友弟恭”這一條到了袁紹袁術這一代便是被狗吃了,袁紹和袁術兩個親兄弟不僅沒有相互照應共攜前進,反而卻是都在對方即將繼續擴張勢力的時候相互妒忌嫌隙起來,甚至各自拉攏了一票諸侯相互傾軋給對方下絆子捅黑刀起來!

尤其是袁術,在這場兄弟相爭的鬧戲中甚爲積極活躍,拉攏了徐州牧陶謙、幽州公孫瓚以及公孫瓚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兗州刺史單經等等來對付自己的長兄,反正只要是與袁紹交惡有利益衝突的,不管實力強弱距離遠近,袁術一概拉攏組織了起來,甚至就連黑山軍張燕和南匈奴於扶羅部袁術也是將其拉在了自己這邊。

但是有時候人多不一定頂用,一羣豬隊友不如一個神隊友,這句話在二袁相爭中體現的淋漓盡致,相比袁術擁有一衆人支持,袁紹卻是隻能是找自己的發小曹操聯盟。曹操何許人也,袁氏兩兄弟在他心裡早已高低立判,更何況當時曹操纔在兗州起勢,不管怎麼算都是應該幫長子袁紹而不是站在嫡子袁術那邊。

二袁相爭因爲曹操的參與而註定了結果。匡亭一戰,曹操追擊六百餘里,大敗袁術、黑山軍一部、南匈奴於扶羅的聯軍,將袁術支持的朝廷敕封兗州刺史金尚驅逐出境,鞏固穩定了自己的地盤勢力不說,還磨練鑄造出了屬於自己的利器——虎豹騎。

這一戰也逆轉了中原的局勢,汝南潁川黃巾軍再起,袁術也無顏再見家鄉父老,便是轉向進軍淮南,殺了揚州刺史陳溫之後佔據了壽春。

一開始佔據了淮南的袁術也是缺兵少糧根基不穩的,於是在這個時候,袁術又盯上了鄰近的膏腴之地——陳國和廬江郡。

在怎樣兼併陳國和廬江的策略上,袁術聽從了謀士的建議,都是拿糧草問題做文章。

亂世中最重要最需要的是人才,其次則是人口和糧食。糧食實乃一國之命脈,又豈有輕借之理?更何況袁術提出的糧草數額都是相當巨大的,陳王劉寵和時任陳國國相的駱俊以及廬江太守陸康都是不可能借出去的,這就給了袁術一個比較名正言順的理由來對陳國和廬江下手。

當時袁術可是真真正正的缺糧,缺糧自然少兵,不可能同時應付兩線作戰。所以袁術最終對比較難啃的陸康發動了突襲戰,而對自大的陳王劉寵和駱俊用了另一種方式。

所謂另一種方式,其實就是刺殺。關於刺殺劉寵和駱俊的人選,袁術在淮南上下蒐羅了一圈,最終卻是把目光放在了剛來投的張闓身上。

張闓雖然好財,但不貪。當時殺曹嵩的動機更大程度還是因爲陶謙的背後指使,所以最終的結果是張闓殺人劫財,而陶謙睜隻眼閉隻眼放走了張闓。

所以逃竄到淮南之後,張闓也是明白曹嵩的億萬家財自己一個人是獨吞不下的,若是平分給手下的三四百兄弟,那更是會招致無妄之災,與其如此,不如學曹嵩花錢捐官的作法,用這筆財寶的部分來給自己和衆兄弟在淮南新主袁術手下謀個好差事。

張闓的想法實施的很順利,袁術驕奢淫慾,有送上門來的珠寶財貨豈有不笑納之理。再有袁術和陶謙的關係還算親密,大家都是和曹操不對付的一路人,而張闓乃是受了陶謙之命殺了曹嵩又投靠自己的,再想想匡亭自己被曹軍騎兵追殺的狼狽慘狀,更覺解氣!

於是乎袁術便是明目張膽收了張闓爲部下,隨便封其做了一個裨將。

袁術雖然昏庸,但是也懂得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的道理。而張闓做事幹淨利落,自己手下也挑不出更合適的人選,便是決定讓張闓裝作路過陳國,半路伺機刺殺掉陳王劉寵及其國相駱俊。袁氏四世三公,積累經營的關係人脈是普天之下任何一家世族都不可比擬的,所謂的“門生故吏滿天下”可不是吹噓之語,乃是汝南袁氏真真正正存在的影響力!

所以此行也不需要刺殺者有多麼足智多謀兇悍異常,只要做事靠譜,不留後患就好!而只要劉寵和駱俊兩人身死,陳國這塊肥肉自然不費吹灰之力便會掉到袁術的嘴裡。

張闓沒有任何的退路,就像在徐州被陶謙指令卻不能不從那般,只能是召集了自己的部曲,並帶了袁術重金聘請的刺客死士,風塵僕僕便是趕往陳國。

張闓先是以袁術使者的名義佯稱北上,以借道之名帶着數百人進入了陳國。接着便是有劉寵和駱俊所有的日常行程計劃安排被偷偷送上門,於是張闓計算了日期時間並挑了一處合適的野外地點埋伏了刀兵。再製造了和陳王劉寵以及陳相駱俊的半道“偶遇”,在按禮參拜劉寵之時直接刀弩齊發,一股腦搞死了素以勇猛過人聞名的陳王劉寵和陳國的賢能國相駱俊,也將這兩人的親信心腹殺戮殆盡,圓滿的完成了袁術的任務。

在此就不多談張闓刺殺劉寵之事在當時又製造了多大的轟動,我們只需要知道,張闓最後全身而退,又回到了袁術手下。而袁術也沒有做卸磨殺驢殺人滅口的事,因爲袁術當時已經得到玉璽準備稱帝了。都要開國立朝和漢室說拜拜了,還需用在乎承不承認殺劉氏宗室這些事麼?

反正張闓終於是過上了滋潤日子,袁氏提擢他爲裨將,給了個實職,張闓算是進了袁術集團的體制。

шшш ⊕тTk án ⊕¢ ○

當然他的好日子並沒有沒過多久,因爲張繡聞着袁術快蹬腿的味兒已經是從南陽跑了過來,蘄陽三戰,袁術軍潰不成軍,張闓當時留守在壽春,大將陸勉棄城撤往廬江,張闓也隨往。再然後劉勳反叛,內外交困瀕臨絕境的袁耀降了張繡,張闓也是和紀靈張勳一樣從此成爲了張繡軍的一員。

這就是張闓近幾年的輾轉經歷,如今的張闓,身份是楚國的一員無號偏將,乃歸徵東將軍張勳統屬。而張勳實在是手下“蜀中無大將”了,手下衆雜將卻只發現了張闓頗有些小能耐小本事,行事果斷當先,也只好是把張闓用起來,“廖化當先鋒”了。

張闓的往事雖然不堪回首,追究起來甚至還有給張繡招嫌的可能,但是世事就是這般多變,哪怕你昨日多麼威名赫赫不可一世,今天卻有可能就名裂身死,至於後天甚至就不爲世人所談論提及了。溫侯呂布和袁術就是兩個活生生的例子,前一個生前天下之人無不畏懼其無雙神勇,身死卻被一無名小卒提着頭顱指着血跡斑駁的臉道:“嗬,諸位看清楚了,這就是呂奉先那廝的腦袋!”而袁術呢,生前可是榮耀於一身的四世三公袁氏之五世嫡子,嘗過九五至尊的滋味,可是隻過了僅僅這兩三年,卻是幾乎都沒人知道堂堂仲氏皇帝袁公路的墳冢在哪。

張闓這個名字也是這樣,當年先殺曹嵩接着又殺陳王劉寵,轟動一時,揹負天下罵名。可是僅僅過了兩三年,天下人又有誰想的起來張闓這個名字?當然,曹操會記得張闓,但是也只會在將來哪天有需要的時候在提出來,而現在,張繡四十萬楚軍雄視整個南方,國勢僅次於袁氏晉國,曹操怎會在此時同時招惹了南北雙雄?

再者就算重提就是,也是老腔舊調,張繡在淮南和江東殺了那麼多世家宗族,頭上的惡名罵聲早就連結天際了,也是不在意手下有張闓這種“劣跡斑斑”的將領。甚至張繡有時還想,是否讓張闓組織一個楚國的暗殺機構,當然這些還只存在於張繡的腦海,不曾表意。

不過今天以後,張繡就算是真想重用張闓,也是永遠沒有那個可能了。

第二百七十一章 洞房風波第一百七十六章 過河雜事第二百零五章 泰山之戰四第十一章 仲氏皇帝第一百一十六章 明槍暗箭第二百八十四章 壽春留守第二百四十八章 作案累累第五十五章 呂布之死第二百七十一章 洞房風波第二百一十七章 安天命第三百一十一章第八十九章 丹陽賊寇第二百三十九章 邾城之戰第五十八章 最佳良機?第二十三章 淮南劉曄第二百八十一章 袁夫人第八十三章 私兵飛熊第一百六十五章 權慾薰心第一百六十一章 進退兩難第二百九十七章 先入爲主第二百二十七章 彭澤水戰第二百零九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七十八章 建安四年第三百三十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通出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顧陸兩姓第十七章 蘄陽三戰第三百零七章 巡視六郡第二百二十六章 新鮮出爐第三百二十四章 灃水之戰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進退兩難第七十章 淮南將春第九十二章 周郎南渡第五十九章 于禁變節?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沛之戰第十四章 蘄陽大戰第二百二十章 新官渡之戰(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建安四年第二百九十五章 兩線作戰第四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八十一章 袁夫人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鬧洞房第一百五十五章 肝膽俱裂第四十八章 此心微涼第一百七十五章 壽春首惡第二百八十二章 陳宮獻謀第二百九十三章 秦風無衣第一百二十四章 空虛鬆懈第一百六十章 兩全其美第九十六章 姣好的女眷第一百四十八章 後果很嚴重第二百六十七章 得人心第二百四十九章 攻克邾縣第二百四十九章 攻克邾縣第二百八十六章 張武陳孫第二百六十二章第二百七十四章 廢儒第一百零六章 即興演練第二百九十六章 蛇鼠一窩第二百三十九章 邾城之戰第一百八十八章 延津之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作案累累第二百九十二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九十二章 師出同門第一百零八章 鐵騎vs狼騎第一百一十五章 男扮女裝第八十九章 丹陽賊寇第四十八章 此心微涼第二百一十三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七十八章 在一起第九十四章 公侯王臣第一百七十九章 二徵曹操第六十八章 攻其不備第一百九十章 彭城相會第一百六十八章 誤會解除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九十八章 二談呂布之死第九十八章 二談呂布之死第二百六十一章 槍矛對殺第七十五章 張繡四大將第六十八章 攻其不備第五十三章 不停歇的酒宴第五十三章 不停歇的酒宴第七十四章 張繡施政第三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六十四章 折損過半第二百七十二章 南征交州第九十八章 二談呂布之死第二十八章 亂點鴛鴦第一百二十章 弓弦聲響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的戰果第一百六十六章 嫁一賠一第三十二章 暗箭難防第二百零六章 泰山之戰五第一百五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百零六章 即興演練第一百零七章 幷州狼騎第一百零四章 真的英雄第二百三十八章 渡江雜談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官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