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桃園論世

其實張繡也不知道劉曄這位大才居然在廬江,居然在劉勳手下做事。否則這趟只是楊弘帶着周倉來廬江城行事。

三國演義上不是說曹操早在四年前,也就是公元192年(初平三年)在兗州招攬賢才的時候,劉曄已經被郭嘉推薦給了曹操的嗎?

然後劉曄又推薦了滿寵呂虔給曹操。而現在滿寵和呂虔確實是在曹操手下任職,但爲什麼劉曄這個推薦人沒在曹操手下呢?

張繡對劉曄生平不是十分了解,卻清楚知道關於鬼才郭嘉的生平。畢竟郭嘉的才能,是張繡在三國裡爲數不多的驚羨不已的對象。

郭嘉也是去年冬天才當了曹操的謀士,那他怎麼在四年前向曹操推薦劉曄的?

不過貌似郭嘉在當曹操的軍師祭酒之前,賦閒了六年。那麼,確實可以向當時才當了老闆、求賢若渴的曹操推薦好友劉曄。

劉曄按楊弘的敘述,當時還在淮南成德老家。

因爲劉曄當時做了一件震驚淮南的事情,所以楊弘記憶猶新。

劉曄擺鴻門宴,親自手刃了當時淮南最大的豪強鄭寶。本來是安排手下人做的,不過手下人臨陣退縮,劉曄親自上陣,幹掉了鄭寶。並收服了鄭寶的幾千人馬。

而那個鴻門宴,就是劉曄藉着曹操派來了使者的名義,引誘鄭寶赴宴的。

那麼這麼說,這個使者就是郭嘉舉薦了劉曄之後,曹操派來招攬劉曄的。

不過劉曄和郭嘉當時的感覺應該一樣,都不是十分清楚才當了老闆的曹操什麼脾性。決定等一等,再看看曹老闆人咋樣,有前途沒。

估計到後來看到曹操攻打徐州時屠城的“壯舉”,這兩人更是遲疑了。

舉薦郭嘉的是荀彧,不過荀彧當時是從袁紹手下投奔曹操。見了新老闆,見面禮就是賣了郭嘉。

但不料郭嘉當時也見過了袁紹,覺得天下人所公認的英雄其實名不副實,徒有虛名而已。加上自己還太年輕,才二十一歲。因此決定應該再等等看,便不應荀彧的舉薦。

但同時也不好駁了自己同鄉兼好友的面子,便又把好友劉曄推薦給曹操。

劉曄看人也是挺準的,但是對曹操沒有過多的事蹟可以評價,加上自己在淮南不便去兗州。於是和郭嘉保持了一致,我自己也不去應薦,還是推薦其他人應付一下吧。

於是滿寵和呂虔便被劉曄推薦給曹操,這兩個都是兗州人,自然樂於跟當時在兗州稱雄的曹老闆混。

推薦推薦,原來是推了關於自己的事,舉薦他人。

努力理順了這好幾個人的關係脈絡,張繡也是笑了一下,看來曹老闆在前期也是混的並不是十分如意啊。至少並不像演義裡說的剛出道就人才如雲、光鮮無比。也是一步步積累的人才俊傑。

看來自己其實並不悽慘,至少到自己出道混的也不比曹老闆在前期遜色多少。

聽楊弘說,劉曄後來因爲一些原因,在去年把數千部曲全部交給了劉勳。張繡便更是堅定了決心,親自來廬江城一趟。

……

要聽識世之論?

劉曄沒有推辭,只是做了一個請的手勢。指向後院:“如今三月初春,正是桃花盛開的季節,劉曄請廣武將軍桃園品酒賞花。”

後園桃花燦爛,春光明媚,微風和煦。劉曄命下人搬來早就準備好的佳餚美酒,劉曄、張繡和楊弘三人坐在草亭內。

胡車兒、周倉和裴元紹對賞花沒什麼興趣,所以三人本來打算在後園外邊吃飯。

不過一聽說是桃園,裴元紹、胡車兒和周倉不知道小聲嘀咕商量了什麼,三人便盤腿席地,坐在桃園中距離張繡三人很遠的地方。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敢問先生如何看待如今這天下大勢?”張繡先言道。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劉曄和楊弘聽後都不禁細細品味。張繡這纔想起,這是三國演義的開篇段。現在還沒有這句話呢。

“想不到廣武將軍居然有此見地,原先只當廣武將軍武略超常,沒想到這文韜還有待評價啊!”劉曄說道:“這合久必分,劉曄是懂得的,無非是漢室氣數已盡!此天命也,非普通人力可改。”

張繡和楊弘卻是瞪大了眼珠子。“漢室氣數已盡”這話其他人嘴裡說出來都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但關鍵這話從劉曄嘴裡說了出來,這性質就不一樣了。

因爲這劉曄,乃是正宗的漢室宗親,天下人皆知!他都說漢朝氣數已盡,那還真的讓人得細細考量一番。

劉曄對張繡和楊弘的反應是早就預料到了的:“說的好點,這是天理循環,五運交替。說得不好點,就是俗話裡的風水輪流轉。大漢國祚將近四百年,已經是殊爲不易了。”

“縱然現今不乏心懷漢室,匡扶大漢之人。但國運不可延,天命不可改。廣武將軍,你說呢?”

在別人看來劉曄這是有試探之意,畢竟劉曄作爲漢室宗親,心裡難免有着匡扶漢室的志向。只是可能隱藏的很深,或者是等待一個有志匡扶漢室的主公。

但張繡知道,劉曄方纔說的話都是心裡話,他確實不看好大漢朝廷了,否側,在真正歷史上他怎麼會效力於曹操?怎麼會爲曹魏王朝輔佐過兩任皇帝?

所以張繡只沉吟了一下,便說道:“沒錯,歷史總在前進。妄圖維持現狀,終將被歷史的車輪碾得粉碎。只是這五運交替五德循環之說,張繡不敢苟同。”

劉曄忽然覺得耳目一新,歷史的車輪?

“將軍但說無妨,劉曄從來不是那種冥頑不靈之人。”

“社會的方向總是在曲折中前進,就好像這桃樹。剛種下的時候只是一個樹苗,但卻是一年比一年生長得茁壯。縱然風雨常有,害蟲病災亦有。但只要樹不死,終究是要開枝散葉開花結果的。”

“朝代的興替也是不可避免的。桃樹一年發芽、長葉、開花、結果、成熟、葉落、凋零。來年又是這一番循環,生命不息,循環不止。”

“這就好比朝代興亡,有興起時的生機勃勃,也有發達時的不可一世,也有承平時的平平淡淡,也必定會有凋零時的風雨飄搖。而另一個朝代興起這些又要重來一遍。只要一個民族還存在,這個國家政權交替的循環都不會停止。”

“唯一有別的是,朝代交替的時間不是一成不變的。就好像周朝維持這個循環用了八百年,而秦朝只維持了十五年。大漢,已經很不錯了,四百年國祚,足以傲視夏商。”

“而五德交替之說,看似很有道理,反映了朝代興替的必然,但其實只是各朝皇帝爲了掩天下人耳目,以顯示他們是正統的一個宣傳手段而已。劉先生認爲呢?”

劉曄深點其頭:“廣武將軍所說,正是我朝思夜想所想弄透徹明白的。今日聽將軍點撥,倒是有茅塞頓開之感。”

接着劉曄不禁感嘆道:“是啊,每每朝代興替,天下必定大亂。大亂之後,然後就是大定。大漢由黃巾之亂至今,各地是愈發的不服王化,割據稱雄者比比皆是。這天下雖然還稱作是大漢的天下,但實際已經沒有一片土地是‘王土’。”

“漢室承平已久,朝綱早已不振,民心早已不復;門閥世家早成氣候,士臣大吏心有別思。此時就算是光武帝再世,也未必能再給大漢朝廷續命。”

“只是先有大亂纔有大定。我劉曄並不恨天下稱雄者,只恨不能早日發現明主,助其早日克定天下,救天下萬民於水火。”

張繡這時卻是對劉曄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劉曄可以說是是這個時代相當一部分大賢大能的一個典型代表。

這種人都是大智大能之人,心懷天下,卻並不盲目擇主。他們等待着時機,等待着和自己理念相同的主公,等待着一位有能力結束這亂世的雄才偉主。

比如鬼才郭嘉,又比如臥龍諸葛、鳳雛龐統,都是這種人。他們等待着屬於自己的主公,等待着真正的亂世雄主。

“那麼先生認爲,什麼樣的人算得上明主,算得上英雄?”張繡眼睛直視劉曄,他想知道自己內心深處一直想要的一個答案。

劉曄看了張繡一眼,他在張秀的眼睛中發現了一絲不同尋常,他雖然不知道那代表着什麼,但他知道張繡現在很渴望知道自己的答案。

“請廣武將軍恕劉曄愚鈍,這明主的標準,劉曄實在沒有能力下一個定論。但劉曄卻可以對將軍說一說,如今這世上,那些人一定不是明主!”

“願聞其詳。”

“諸如益州劉璋、荊州劉表,雖然都是漢室宗親,但只是守土之犬耳。一個懦弱無能,一個婦人之仁。”

“幽州公孫瓚、黑山張燕、雍州李傕郭汜、西涼馬騰韓遂,還有徐州呂布,只偏武鬥,輕視法度,不事生產,遲早敗亡。”

“諸如漢中張魯、豫章劉繇、遼東公孫度還有交州士家等輩,要麼勢小力微,要麼胸無大志,要麼偏安一隅,難成大事。”

“現今有實力兼有能力於問鼎者,只有四人。”

“其一,河北袁紹。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滿天下,恩典澤遍中原。這點相信將軍徵淮南的時候已經感受到了。一個小小守城校尉,便可以爲報袁氏數十年前的恩,而使將軍的擒王大計功虧一簣。”

“這還只是袁術而已,那麼現今幾乎全據河北的袁紹,手下文臣武將,其忠烈該又是什麼程度呢?”

“方纔是當今勢力第一的袁紹。而第二位,雖然兵馬不及袁紹,但兵強將勇卻不遜於袁紹,其個人才幹在劉曄看來更是勝於袁紹。且如今佔有大義之名,坐擁兗、豫兩州,實乃不可多得的當世雄主。”

“曹操曹孟德。”張繡替劉曄說出了這個人名,看來,劉曄也是認爲曹操勝袁紹的機率大點。

“然也,”劉曄點了一下頭,繼續說道:“曹孟德雄踞中原腹地,兵精將勇,良臣勇將滿帳。對內修法度,攬賢才,重生產;對外奪地中原,爭雄天下。雖然有四戰之地的風險,但周圍一應諸侯,除了袁紹,都無甚威脅。這遲早是要稱雄中原的。”

第三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八十一章第二百零五章 泰山之戰四第一百八十章 平亂山越第二百六十七章 得人心第二百零八章 小沛無戰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的戰果第二十三章 淮南劉曄楔子第二百九十六章 蛇鼠一窩第二百五十七章 太史之殤第一百四十九章 將卑鄙進行到底第三十五章 抉擇抉擇第三百一十三章第二百九十五章 兩線作戰第二百零九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五十三章 二十等爵第二十四章 桃園論世第六十章 早有預謀第三百零二章 政治犧牲品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韙論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棄城撤軍第九十四章 公侯王臣第十六章 蘄陽二戰第三十五章 抉擇抉擇第二百五十三章 二十等爵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而後立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了賊船第一百零七章 幷州狼騎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了賊船第一百七十九章 二徵曹操第六十七章 攻其不備第八十章 遠交近攻第八十一章 做牛做馬第一百九十六章第二百八十八章 李儒用兵第四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三十六章 雪上加霜第二百一十七章 安天命第一百一十九章 你是誰第二百七十四章 廢儒第一百六十四章 神亭小將第一百二十七章 好好先生第三百一十一章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們不傻第二百七十六章 百年基業第一百零四章 真的英雄第四章 另有隱情第二百零八章 小沛無戰事第五十章 內心成長第三百一十三章第九十六章 姣好的女眷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官渡之戰(上)第七十五章 張繡四大將第三十四章 大意之舉第七十一章 重演歷史?第一百三十一章 當曹操一回第二百三十一章 江夏出兵第一百五十二章 吸取了教訓的孫伯符第五十五章 呂布之死第一百六十二章 亂世奸雄第八章 鬼才出世第六十一章 終極對決第一百五十七章 也被賣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了賊船第二百七十二章 南征交州第八十八章 明漢將軍第五十九章 于禁變節?第二百九十六章 蛇鼠一窩第一百四十三章 鋌而走險第六十四章 折損過半第一百九十九章 棄城撤軍第一百七十八章 建安四年第二百八十章 珠璧聯合第五十五章 呂布之死第一百七十二章 挾持人質第一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三十一章 明槍易躲第二百二十六章 新鮮出爐第三十六章 雪上加霜第二百九十章 錦官城第三百一十八章第一百六十八章 誤會解除第二百四十八章 作案累累第一百九十五章第三百二十五章 灃水之戰(四)第六十八章 攻其不備第五十章 內心成長第二百八十章 珠璧聯合第三百零六章 曹操之變第二百八十章 珠璧聯合第一百九十三章 張繡戰劉備第二百五十四章 戰車衝陣第八十五章 自由的空氣第一百五十五章 肝膽俱裂第四十四章 死亡衝鋒第八十四章 一箭之諾第三十二章 暗箭難防第一百八十三章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第五十九章 于禁變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