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盡人事

要是給三國的boss人物排一下名,那麼曹操和劉備兩人絕對妥妥的位列前三甲。

所以若是想要在這三國亂世混的長久一些,不斷削弱曹操和劉備的力量限制其發展纔是上策。而事實上張繡一直以來明裡暗裡都是這麼做的。看眼下張繡手下的文臣武將的組成就知道了,張遼李通是從曹操手中奪過來的,也趕在劉關張三人之前拐騙了周倉和廖化,而且因爲張繡自立的緣故,賈詡劉曄此時也沒有身處曹氏陣營,善於謀劃的陳宮也被保全。

張繡存在的意義並不止這些,相比歷史上此時曹操集團已經一統中原,如今的曹氏集團僅僅是控制了兗州豫州半個中原,其實力相比歷史上相差甚遠,不再構成對張繡的絕對威脅。

而劉備呢,歷史上的劉備在重新割據徐州之後便迅速被曹操的絕對力量擊潰,自個一人去了河北寄袁紹籬下,兩個兄弟也暫時散夥了,關羽降漢不降曹,張飛則打家劫舍扮假縣令。相比之下如今劉備卻是穩坐了徐州,在這黃河南北雙雄決戰官渡之際更是混的風生水起,看起來張繡貌似並沒有提防劉備的異軍突起,但實質上,讓劉備割據徐州卻也是張繡一番深層次的考量。

縱容劉備做大的第一個原因,便是張繡仍在心底深深忌憚着曹操的實力。這位三國第一奸雄是絕不能輕視的人物,稍一個不注意便有可能被其生吞活剝。而張繡卻也相信,在劉備的內心對曹操也是這麼想的。

是故只要曹操的威脅一天不去,張繡都相信劉備是不會做出對付自己的事情的。這就是當初張繡派遣張遼高順領軍協助劉備防守徐州的原因。

縱容劉備做大的第二個原因,就比較深了。畢竟是過來人,張繡清楚劉備是條潛龍,在合適的機會絕對會一飛沖天,再製就很難了。於是與削弱限制曹操的策略不同,張繡決定將眼界尚爲放開放遠的劉備放生在中原,只要劉備能在中原立住腳,那他就不會亂跑。只要給他點希望,那他就暫時想不到劉景升劉季玉等人,如此一來荊州和益州就和他沒什麼關係了。

可以說,自從壽春兵變自己襲取了江東以來,天下的局勢已經都在張繡的把握之中了,現在所要做的,不過是積攢實力尋覓一個或是幾個能夠成事的機會而已。

眼下,便是有這麼一個機會擺在張繡眼前。自從兩天半前張繡得知這個機會以來,張繡就知道自己身上的名位大統的束縛終於可以解除了,不僅如此,自己甚至還可以做主全天下人的聲名地位,成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

只是這個機會還沒抓到手裡,張繡卻是先有了一種憂慮,而這個憂慮來自於荀彧的決定。

荀彧這是昏了頭了還是怎麼了,居然要放棄曹操而幫劉協做事?一個乳臭未乾的毛小子,加上一羣纏了裹腳布的死腦筋漢室舊臣,沒有地盤沒有兵馬沒有錢糧,能成什麼事?

不說別的,你這一反水,我整個計劃卻是被你打亂了。曹操能在官渡撐半年多時間,可是都靠你在後面調度救濟,換別人鎮守後方曹操可能早在數月之前便敗了,然而就在此刻官渡之戰即將決出生死的緊要時刻,你居然扔了許都那一大撂子事跟着劉協瞎跑。曹操的實力本就被我削弱的不足歷史上的六成,雖然說因爲提早一年南下袁紹的實力也比之歷史略有不足,但雙方力量的懸殊仍只比歷史上的更大,你這是想曹操一敗塗地的節奏啊。

或許是看出來張繡的神色有了異變,荀彧突然開口道:“曹公之事,荀某已經盡人事了,剩下的,還是按天命吧!”

去你妹的盡人事安天命!張繡差一點罵出聲來,曹操一旦撐不住戰敗,劉備和孫權絕對會和袁紹眉來眼去,劉景升那軟骨頭更不用說不背後捅一刀都是好的。到時候自個就是袁氏一統天下最大的眼中釘了。

呼~

張繡長長吐納幾次,努力使自己平靜下來,再看向荀彧,仍是難掩心頭的忿怒,一時將頭別過,心中恨恨道:早知就把劉備的衣帶詔截留下來送到官渡給曹操看,提前知會駐守在許都曹軍將領斬了董承等人,然後聯盟曹氏,提兵北上會和曹仁夏侯淵等人直接一起揍劉備,瑪德把老子騙到徐州到最後只是給你打個佯攻和幌子,還讓一個沒什麼演技的張翼德噁心了我一整個月!

嘶~

張繡忽然於忿怒之中想到了另一種可能,再看向荀彧,再次琢磨了荀彧“盡人事,安於天命”的自白,卻是恍然大悟!

想透了一點的張繡轉過臉,低聲問荀彧:“曹~曹公那邊,已經到了……極限?”

荀彧默不作聲,只是微微點了點頭:“許都的糧草已經都不夠運糧的民夫一路吃的了,吾留於許昌與不留許昌,又有何區別?縱使才高八斗通曉機略,不能憑空變出糧食,此刻也枉然!”

張繡驚詫了,卻也明悟了。不說其他,原來是曹軍的糧草已經到了極限哦不,恐怕是早已經過了極限吧!此刻縱使你再能,沒有飯吃屁用都不頂,因爲你連屁都放不出來,荀彧的處境便是如此。

許都所謂的政務,都是因爲天子在許昌的緣故,而眼下董承等護持着劉協出走了許昌,那便再不復所謂的有處理政務之事了。所謂軍務,所謂無糧不成軍,或許在平常糧食的重要性還沒有那麼至關重要,但此刻便是凸顯無遺了,沒有糧草就招不了新兵組織不了援軍,即所有的軍務處理了也無用。

至於民政事務,這些倒不用荀彧去管,曹操手下的內政人才不少,程昱董昭陳羣鍾繇杜畿等人足以處理各州郡的事務,倒不用荀彧操心。

如此一來,彷彿荀彧此時存在於許都的作用也就只能給官渡曹軍寫寫激勵信了,還不能寫的太頻繁,畢竟送信還要靠人靠馬,而人和馬都是要消耗糧食的。

想到這裡,張繡算是有點理解荀彧爲何此刻一副淡然從容的神情了,並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是無可奈何只能放開了。

盡人事,安天命!

貌似對於荀彧而言只能這樣了,但對於張繡來說呢。

你荀文若倒是看得開走得了,畢竟你只是個臣子。對於我們這些老闆而言,公司集團直到沒垮前那一秒還都得將血淚咽在肚子裡撐着,破產了打工的想跳槽就跳了,我們卻是東山難再起!

想到這裡,張繡卻是不再想和荀彧胡扯,也不想問他如何設計瞞天過海了,直接扯嗓子向荀彧身後的“曹軍糧隊”喊聲道:“陛下,鎮東將軍張文錦請求召見,還請陛下速速出面,荒山野嶺又身處敵境,本將軍可是要爲陛下安危負責的啊!”

張繡這番話一說,是個人都確定張繡這是要帶走天子了,不過這也是預料之中的事,誰不想挾天子以令諸侯呢?

寂靜的糧隊仍然沒人迴應,張繡也不等了,招手便欲指揮部下上前搜查,或許是看見張繡不耐煩了,一輛距離張繡不是很遠的糧車後終於一個民夫打扮的青年探出了頭,一邊慢騰騰往出走一邊揮手道:“張將軍且慢!”

看到那青年的一瞬間張繡瞳孔緊縮,昔日在董卓手下,自個可是擔任過一段時期的宮廷禁衛。後來長安變亂,自己叔父和董承楊奉乃是最早護持劉協東歸的一批人,只是很快因爲自己叔父和董承楊奉等人不合,而董承楊奉合力排擠自己叔父,於是便分道揚鑣。

那段時間自己可是沒少見劉協,眼下不過過去了兩三年,記憶裡自然還是十分熟悉的。是故自這青年一露頭,張繡便是直接認出來此人正是當今的大漢天子——劉協。

不禁是劉協,還有董承這老東西,伏完伏國丈,也是陪在劉協左右出來了,這下好,舊愁新恨這下得好好算了。

決然地揮下手,兩千輕騎旋即聽令向前,荀彧和董承當即色變,而劉協和伏國丈也是一驚,不明張繡意欲何爲。

倒是昭信將軍吳子蘭當機立斷,立刻喝令暗地埋伏在靠近張繡的糧車背後的十餘名弓弩手向張繡射箭,千鈞一髮之際倒是荀彧喝止士卒不準放箭,那些士卒並不完全是吳子蘭手下部卒,因而手搭在弓弦上你看我我看我並未第一時間放箭。

這邊張繡對糧隊中的弓弩手早有提防,但不過區區三百老弱病殘而已,張繡有信心避箭驅馬殺入人羣之中,如狼似虎肆虐一番。

百米之外的兩千騎兵捲起了陣陣飛塵急速靠近,吳子蘭焦急萬分,卻又不敢頂撞荀彧,只好將目光投向劉協,希望天子作出絕地反擊的決定。

大難臨頭,劉協反而鎮定了下來,看了前方荀彧的背影一眼,劉協毅然擡聲喝令道:“都不許動!”

第一百五十九章 祥和與肅穆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而後立第十一章 仲氏皇帝第一百六十八章 誤會解除第一百四十八章 後果很嚴重第七十二章 類似的歷史第五十七章 暴風雨的前奏第十二章 細陽會盟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而後立第二百九十章 錦官城第二百零六章 泰山之戰五第二百六十章 拉開序幕第一百三十八章 按耐不住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的戰果第二百八十四章 壽春留守第三百二十一章 樂進VS劉鐵嗓第七十二章 類似的歷史第一百一十五章 男扮女裝第一百七十三章 氣急敗壞第二百九十二章 陰差陽錯第七十三章 淮南之春第三十一章 明槍易躲第一百四十七章 顧陸兩姓第二百二十五章 禪國封邦第二十一章 人禍天災第八十六章 無名侍衛第十四章 蘄陽大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槍矛對殺第五十九章 于禁變節?第三百零三章 許攸投曹第三百一十章第五十六章 曹操和曹軍的瘋狂第三十二章 暗箭難防第一百四十章 宋憲大敗第一百四十九章 將卑鄙進行到底第三百零五章 倉亭之戰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邁昏聵第一百章 子嗣之於社稷第四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三十八章 按耐不住第九十二章 周郎南渡第二百二十五章 禪國封邦第三百一十六章 漢王劉協第二百一十九章 新官渡之戰(中)第一百九十四章 主攻佯攻第二百一十九章 新官渡之戰(中)第四十九章 右手刺客第七十五章 張繡四大將第一百四十二章 亡國太子第三十七章 無言侍女第二百八十八章 李儒用兵第二百五十一章 西陵大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李儒第六十三章 亂世奸雄第二十一章 人禍天災第七十二章 類似的歷史第一百二十九章 自下而上第二十七章 兵不血刃第一百四十四章 軍功爵與廉政第五章 賈詡謀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毒士癖好第二百九十二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九十六章第二百六十六章 風起第七十九章 一時豪傑第一百一十一章 猿臂神射第七十章 淮南將春第一百七十五章 壽春首惡第二百七十一章 洞房風波第二百七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零九章第二百七十二章 南征交州第二百一十六章 盡人事第一百六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一百七十章 今是昨非第三百零八章楔子第一百零九章 似乎無懸念第一百一十九章 你是誰第二百七十七章 回家嘍第二百七十九章 家宴第一百一十四章 哭笑不得第三百一十六章 漢王劉協第十九章 初主淮南第一百零四章 真的英雄第一百七十六章 過河雜事第九十九章 溫侯隕落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鬧洞房第七十二章 類似的歷史第二百八十八章 李儒用兵第十二章 細陽會盟第一百二十五章 知書達理第十三章 唯有死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安天命第三百二十一章 樂進VS劉鐵嗓第二百零四章 泰山之戰三第八十八章 明漢將軍第二百九十章 錦官城第三十二章 暗箭難防第二十六章 竊聽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