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劉備之德

琅琊郡治開陽三面環水,端的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城池。臧霸手下泰山軍能戰之士亦足有四萬之數,面對來犯的三萬關羽軍,怎麼說也不會是處於下風那一方,但是不知道爲何,在關羽軍剛剛抵進琅琊國境,臧霸軍便是聞風而退,一退便是數百里,竟然是直接退出了琅琊國,往西北方向撤回了泰山郡老家。

臧霸這一退,可不僅僅是丟掉了琅琊國,連帶着琅琊國北邊的東莞郡,以及西邊屬於曹軍控制的城陽郡,亦是拱手相讓。

看到臧霸軍屁都不放一個便裹挾着所有的糧草輜重跑了,劉備軍笑納了琅琊國和東莞郡之餘,亦是絲毫不掩對曹軍的輕蔑,一時之間有關於曹軍跑的似兔子之類的嘲諷之言流遍了徐州軍大營。

於是,兩軍還未正式開打,劉備軍卻是已經完成了初步的目標,即一統徐州六郡。不僅如此,隸屬於青州的城陽郡諸縣在聽聞乃是劉皇叔的軍隊來了,卻是紛紛降了關羽軍。

要知道之前的城陽郡乃是曹軍和青州袁紹軍隊的爭奪之地,城陽郡諸縣在曹軍撤離之後,並不選擇袁氏獻城,反而捨近求遠的選擇了投誠關羽軍,卻是給了劉備一個意外地驚喜。

不過細細想來城陽郡吏民的選擇倒也不是沒有原因,城陽郡乃是去年曹操才從琅琊郡析地分出的一個新郡,之前和琅琊國是一起從屬徐州治下的。而在這之前劉備可是主事徐州了一段時期。

在劉備治理下,徐州雖然沒有變得民富地強,但是卻杜絕了匪患,亦沒有強敵入侵造成兵亂。徐州在那段時期保持了相當的安寧平靜。而這相對於同時期周圍其他州郡的黃巾餘孽匪寇肆虐和層出不窮的天災地禍,以及不息的刀兵亂戰,卻是好得不能再好。因而此時城陽郡吏民的選擇有其根據可循,倒也不奇怪。

眼睜睜看着垂涎已久的城陽郡這塊肉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飛了,青州袁軍卻是沒有絲毫的忿怒。甚至相反的,主事青州的青州刺史袁譚,卻是令駐紮在城陽郡的袁軍撤出城陽郡境,將其他幾座原本屬於袁軍控制下的城陽郡城邑白白送給了劉備軍!

身爲袁紹長子的袁譚此舉自然不是敗家。事實上袁譚本人也是劉備劉皇叔仁德厚名之下的欽敬景仰者之一,歷史上正因爲有袁譚的明保暗護,劉備在袁紹連折文丑顏良二將之後卻是能全身從河北而退。再者如今的劉備乃是響應袁氏的討逆號召而伐曹的,劉袁兩家此時更應該精誠合作纔是,豈能因爲數座城池而有所嫌隙?

再者,城陽郡北鄰北海國,而劉備在北海國因爲當年援救孔融之事亦有一定名望。袁譚此舉,卻是極大的順合了北海國和城陽郡兩郡吏民之心,對於袁譚自身在青州的威望亦是有一定幫助。

連得三郡之地,劉備不再掩飾手下軍隊的數目,先從七萬兵馬先分出一萬來分別駐防到琅琊、東莞、城陽三個郡國,又休整數日,亦是不再隱瞞自己率軍親征的事實,在中軍立起劉字大纛,領着餘下的六萬徐州軍朝着泰山郡進發而來。

而在北海的袁譚聽聞北上的這支徐州軍的主將並非關羽而是劉備本人,當即大喜過望。不僅立即從自己手下劃出一支兵馬去泰山郡助戰劉備,而且將先前在青州所爲黃河官渡前線籌集的糧草全數送往劉備軍處充作軍需,甚至還積極聚兵點將,預備親自披掛率軍去助攻劉備軍。

做這些倒不是袁譚本人有多麼大度,而是在當下的現實情況,給劉備派軍助戰且倒貼糧草卻是袁譚最好的選擇。

世人將袁紹治下的冀、並、青、幽四州稱之爲河北四州,但是其實這四州中的青州嚴格來說不算河北之地。因爲黃河以北纔算河北,而這青州的大部分郡縣和主要城邑卻都在黃河以南。之所以把青州有河北之地這一說,還是怨黃河自身的頻繁改道。

在三國以前黃河曾有過多次改道,尤其是在西漢曾有一段時期黃河大規模改道匯入淮河入海,史稱奪淮入海又或者黃河奪淮,是以在那一段時期,青州甚至整個徐州都被稱爲河北。因而當下人們籠統將青州劃到河北並稱也是有所根據的。

青州的大部分地區都位於黃河以南,曹操早期依靠青州兵起家,青州的部分地區也是老曹最早的地盤。然而有着吞吐天下之志的曹操卻是將戰略重心放在了豫州兗州等中原腹地,在中原四處攻城略地的風生水起,而對於與中原有泰山之隔的青州戰略性放棄。因而最早全據青州的,卻是崛起於河北的袁氏集團。

而袁氏集團佔領青州也不是很早就佔領的。事實上袁紹的戰略重心在於一統燕趙之地。只是河北的對手太少且都不難纏,諸如公孫瓚和張燕之輩都沒有根本性的威脅,不像曹操在中原東西南北四面八方都是強勁的敵手,一個不慎就是慘敗顛覆裸身奔逃的結果。

早早定下了河北基本局勢的袁紹在建安元年,也就是大前年,袁紹派出袁譚出任平原相,兼領青州都督。身爲袁紹的長子,袁譚自然有着其可以調動的資源。於是很容易拉起了人馬,先是擊敗了沒有後臺的田楷,又是率軍圍攻只有文治而無武功的青州刺史兼北海國相孔融,最終打得孔融夜逃出城,其家人俱被俘。

袁譚輕鬆無比地平定青州的時候,袁曹兩大集團還尚處於關係的融洽期,兩家你好我也好,曹操便順勢表奏獻帝任袁譚爲青州刺史。由是在袁紹徹底解決公孫瓚這塊心頭病之前,袁氏集團仍對曹操集團表示着友好。

眼下袁曹關係破裂,尤其是官渡之戰的爆發,袁曹兩大集團終於是爆發了全面的戰爭。外甥高幹奉袁紹之命,率領幷州軍在河內河東郡開展西戰線,而在青州的長子袁譚,則有着統領青州軍開闢東戰線的使命。

不過自家的事情自己清楚,青州本乃古齊國之地,地腴民衆,但卻也是東漢末年以來經受黃巾起義等兵亂破壞程度最爲嚴重的地區,沒有之一!較爲有名的例子便是讓曹操鳥槍換大炮一鳴驚人的所謂“收降青州百萬黃巾軍”,以及爆出了太史慈這位當世猛將的“管亥圍北海之戰”。

青州的衰敗很嚴重的,甚至一度成爲了各種被排擠人士的集中地。孔融早年可是在朝廷做官的,但因直言卻是被髮配到了北海國爲相。劉備也是一個例子,在不爲世人所重視常被輕蔑的那段時期,劉備也是被派到了平原當官。

是故今日的青州,卻是一片殘破的山河。袁譚主事青州兩年有餘,亦是沒有多大作爲。麾下兵馬雖然也不少了,但是精兵都爲袁紹所徵調去參加官渡決戰了,剩下的歪瓜裂棗實在是不堪大用。

是以臧霸被曹操委以重任爲兗州徐州的邊防大都督以來,以原泰山軍和部分郡縣兵爲主幹的臧霸部曹軍,依靠着泰山之險卻是一直佔據着與袁譚軍相爭的上風從不吃虧。倘若不是劉備佔據了徐州並出兵北上,說不得在官渡之戰決出勝負之前,袁譚是要被臧霸吊打的。

那麼,既然僅憑藉自己的力量邁不過臧霸這道坎,那還不如協同劉備去攻打泰山郡,去襲擾官渡曹軍主力的側翼。反正到最後最大的獲利者還是袁氏集團,他劉備僅憑一個羸弱的徐州和半個兗州也改變不了以後天下江山一半姓袁的事實,到時候哪怕袁紹立馬廢黜漢帝改朝換代,劉備張繡劉表之流加起來到時候也翻不了天!

再說說糧草的事情,當下名義上雖然袁軍主力的糧草由冀州幽州幷州青州四州共同籌集,但是實質上因爲各州情況不同,支撐着袁軍糧草後勤的,主要還是“戶口百萬,地豐民富”的有着“天下糧倉”之稱的冀州,以及盛產各種糧食作物的幽州。而至於地瘠民貧的幷州,能夠自己吃飽已經是不錯了。

如今的青州雖然還能貢獻部分糧食,但是比重實在不多。而且因爲地處黃河以南,過黃河經河北再轉運到黎陽官渡地區代價實在太大。與其如此還不如就地運用,反正運到哪兒不是吃,都是爲了打曹軍,沒那麼多講究。

不得不說袁譚這些舉措難免有些爭功之嫌。袁紹三個成年的兒子,袁譚老大,但是受袁紹喜愛平常。二子袁熙更是沒甚突出點,而且性格不爲袁紹所喜,於是被派往沒什麼緊要的幽州做刺史。而唯有三子袁尚,生來具有袁紹之風,甚得袁紹喜愛,經常留侍身邊處理軍政要務。

此番袁曹官渡決戰,袁尚亦是替父鎮守袁氏集團根基所在的冀州。袁譚可以預料得到的是,官渡之戰取勝之後,一直偏愛袁尚的袁紹勢必將頭功記在袁尚身上。說起來畢竟袁軍主力每日作戰吃的軍糧和一應輜重軍需,大部分都是袁尚從冀州徵調而來。甚至袁熙在幽州調度糧草的功勞,亦會被轉到袁尚身上,畢竟袁熙在袁氏集團中向來沒什麼存在感。

如此一來,袁譚就尷尬了。身爲袁紹長子,而且還在外出任重職,到頭來卻不論在作戰或者是後勤保障都沒有什麼建樹和立功,世子之位怕是愈行愈遠啊!

第二百一十六章 盡人事第二百九十章 錦官城第三十七章 無言侍女第二百一十九章 新官渡之戰(中)第一百七十九章 二徵曹操第一百九十三章 張繡戰劉備第四十七章 打蛇七寸第八十二章 毒士鬼才第二百一十四章 賠了天子又折兵第一百零四章 真的英雄第七十五章 張繡四大將第一百五十二章 吸取了教訓的孫伯符第二百三十五章 楚韓相爭第一百七十九章 二徵曹操第二百五十五章 孫氏虎門第一百八十四章 衣帶詔第十八章 喪家之犬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邁昏聵第一百零四章 真的英雄第二百三十章 吳下阿蒙第一百一十五章 男扮女裝第六十七章 攻其不備第二百九十六章 蛇鼠一窩第八十三章 私兵飛熊第三百二十章 楚國老兵第三百零八章第二百三十五章 楚韓相爭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們不傻第二百二十章 新官渡之戰(下)第四十三章 慘烈攻城第三章 文和亂武第五章 賈詡謀心第一百八十八章 延津之戰第八十八章 明漢將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腥風血雨第三百三十三章 關羽第一百八十七章 白馬之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進退兩難第一百零四章 真的英雄第一百章 子嗣之於社稷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官渡之戰(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按耐不住第三百零七章 巡視六郡第三十四章 大意之舉第一百九十章 彭城相會第一百六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二百七十一章 洞房風波第八章 鬼才出世第七十四章 張繡施政第三百一十六章 漢王劉協第一百九十二章 師出同門第四十四章 死亡衝鋒第四十九章 右手刺客第一百四十二章 亡國太子第二百五十三章 二十等爵第二百三十三章 釜鼎之論第三百一十章第七十二章 類似的歷史第二百七十六章 百年基業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沛之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江夏出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借船伐吳第三百一十八章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個小毛孩第一百五十五章 肝膽俱裂第九十一章 丹陽小山賊第二百零九章 暗流涌動第八十九章 丹陽賊寇第九十七章 呂布之女第七十二章 類似的歷史第一百一十章 你來我往第三百一十八章第十章 收無賴耍流氓第二百一十六章 盡人事第四十三章 慘烈攻城第一百零二章 嚴父慈母第三十四章 大意之舉第五十章 內心成長第八十七章 查無此人第三百二十六章 灃水之戰(五)第三百整章 李異事敗第三百二十五章 灃水之戰(四)第一百四十八章 後果很嚴重第一百章 子嗣之於社稷第一百八十三章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第二百七十一章 洞房風波第三百零六章 曹操之變第一百五十七章 也被賣了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心爲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一百九十二章 師出同門第一百一十七章 浩蕩糧船第二百四十八章 作案累累第二百二十四章 分封諸侯第一百五十九章 祥和與肅穆第三百零七章 巡視六郡第一百零五章 涇縣雙雄第一百九十六章第二百三十三章 釜鼎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