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絲毫不懼

“明槍”和“暗箭”兩部死士,共計三十人。或扮作江邊漁民,或扮作孫策軍部卒,偷渡滲透到孫策軍紮營附近,三人一組,潛伏等待合適的時機。

孫策向來尊重鄉民,其軍也一貫嚴格奉行與民秋毫無犯的作風。在收穫了良好的民心反饋的同時,也給自己埋藏下了一個要命的隱患。

比如那些扮作漁民鄉民的張繡死士,雖然有部分人樣貌與江南本地人大相徑庭,但是巡邏監哨的孫策軍士卒從來沒有仔細盤問過這些身形魁梧高健,偶爾還眼露兇光的大漢。偶爾遇上幾次極其平常隨意的盤查,也都可以矇混過關,絕對受不到任何刁難。

當然,孫策軍的熟視無睹也和近些年江南地區涌入大批北方難民流民有關。

另一些扮作孫策軍部卒的人其實更輕鬆。孫策麾下武將衆多,而每一名將領手下都有其各自的部曲,少則數百,多則數千。而且不同歸屬的部卒往往服飾衣甲有所差別,兵器也大爲相異。這就給了渾水摸魚者們一個可趁之隙。

在孫策軍中,互不統屬的各部將部卒之間,並不存在監檢身份一說。畢竟統有部曲的將領實質上都是平級的,軍制銜位雖然存在着高低差別,但是相互之間並不存在歸屬和統領指揮關係,所有部衆都歸孫策直屬指揮或由孫策親自任命的都督指揮。

這其中的意思就是,哪怕你手下有五千部衆,我麾下只有三百部曲。但是能夠指揮我的也只有孫策將軍一人而已,你是絕對沒有權限指揮我的,除非你被孫策將軍任爲統領一軍的大都督。

這就是江東獨特的軍隊體系。於是歷史上出現許貢三門客化成孫策軍士兵能接近孫策身邊行刺的事情也就不足爲奇了。

張繡派出了三十名精銳中的精銳執行行刺任務,三人一組,也就是分成十組行動。最後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有一組化裝成孫策軍元老韓當部卒的張繡死士,在廬山山麓逛悠碰運氣的時候終於碰上了孫策本人。

不要問張繡軍的死士怎麼認得出就是孫策的。暫且不說孫策本人的年齡樣貌特徵實在很容易描述和辨認,實際上孫策的樣貌其實很容易看到。比如孫策軍初入柴桑的時候,勢必要出榜安民。而孫策本人每次攻陷一城,卻是有親自騎着高頭大馬巡視城池安撫百姓的習慣的。

通過細作掌握了大量切實情況的張繡最後對孫策的評價是這樣的:“不作秀就不會死!”

張繡堅信,所有的意外都是由必然性的事件組成的。

這就是張繡行刺孫策的始末。

既然目前確保了孫策是必死無疑的,那張繡南征的勝利可以說就有了根本性的保證。除非張繡自己突然感染上了狂犬病病毒,並比孫策提前發病死亡。

拋開這些不切實際的可能,張繡以爲,現在江東孫氏的命運還能走多遠,完全取決於孫策本人體內的狂犬病病毒潛伏多長時間。

是一般的半個月到三個月,還是一年之內,對於張繡來說都無所謂了,完全可以消耗的起。

畢竟張繡還有不懼孫策的江東主力軍的第三要因。

那就是紀靈和橋蕤麾下的四萬淮南軍。

當初聚集在廬江郡的可是有張遼、紀靈和張勳的十二萬張繡軍。張繡和張遼領着四萬雍涼軍渡江征討江東,廬江郡還剩下了八萬軍隊。其作用就是一方面保守廬江郡,防範孫策軍狗急跳牆渡江北上攻打淮南,也防備江夏郡的黃祖來襲。另一方面就是牽制孫策的江東軍主力,使其不能分兵回師,只能全軍徐徐而退。

在張繡的廬江郡太守劉曄的縝密佈防下,紀靈和張勳的八萬淮南軍將整個廬江郡防護的嚴嚴實實。還有在張繡特遣的使者魯肅魯子敬的積極斡旋下,荊州襄陽方面和江夏太守黃祖都同意了與張繡軍的臨時性友好結盟條約,襄陽劉表方面調集荊北軍主力南下鎮壓長沙太守張羨的叛亂,黃祖則配合張繡軍一起牽制孫策軍使其不能輕舉妄動。

但是牽制始終只是牽制,不是阻擊狙擊什麼的,不能徹底攔住孫策和他的江東子弟兵回師江東的決心和步伐。

在孫策的率領下,江東軍拋下了一切重型軍械裝備。包括那些由江東的能工巧匠製作的、由大型船隻轉運到柴桑的攻堅器械,大型弩車投石機什麼的。

這些攻堅器械、弩車投石車本都是給黃祖和他的西陵城以及劉表派來的五千長矛手準備的。現在,只能隨便丟棄在柴桑碼頭,隨時準備燒燬或沉入江湖。

孫策回師以後,佔領柴桑的是黃祖軍。在這裡不得不說黃祖一句,硬仗不行,順風戰打得還是挺溜的。得到孫策遇襲傷重、張繡軍暗度陳倉釜底抽薪了江東的消息後,黃祖立馬在西陵糾集了江夏郡的所有水陸軍隊。一看到孫策軍有撤軍回師的跡象,黃祖立刻領着主力軍隊踏上了長江南岸的土地。等到孫策軍剛開始撤退,便揮軍拿下了長江中游重鎮柴桑。

柴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赤壁之戰時孫權親自坐鎮柴桑便能看出來其戰略地位。黃祖拿下柴桑,這意味着他掌控了長江中下游的咽喉門戶,荊州從此可以不必太過擔心來自江東的威脅。

當然,黃祖拿下柴桑也是冒着極大的風險的。江夏軍主力離開了西陵渡江南下,意味着荊北完全向張繡軍敞開了門戶。不過黃祖更料定的是——張繡是絕不會冒不起荊州和江東兩線開戰的風險的。

事實上黃祖賭對了,張繡雖然走之前要求過紀靈和張勳擇機拿下柴桑重鎮,但是現在也只能說一聲計劃趕不上變化了。

不過看在江夏郡水師賣力追殺江東水軍、黃祖親自領軍追在孫策軍主力背後的份上,紀靈和張勳也只能臉上裝着笑去給黃祖送上祝賀。

一時之間,淮南軍和江夏軍之間幾乎達到了親密無間的地步。黃祖主動承擔被孫策軍殺個回馬槍的風險,紀靈則領着本部四萬淮南軍,在長江北岸跟着南岸孫策軍東行的步伐,背後策應和隨時準備支援黃祖軍。

這種態勢下,儘管孫策可以完爆紀靈和黃祖任意一人,但是此刻孫策軍卻是不敢有絲毫率軍反攻的想法。不僅是因爲絕大多數江東將士救鄉心切,更是因爲孫策本人沒有把握一次性解決紀靈和黃祖兩人的狼狽爲奸。

畢竟江夏軍和紀靈軍合計兵馬數量遠超孫策的六萬兵馬,而且紀靈軍後面還有隨時可以支援的張勳部四萬兵馬。孫策要是有以六萬不能久戰之士打贏十餘萬大軍的能力和把握,還不如當初直接北攻淮南,拿下淮南去和袁曹爭鼎中原呢。

於是就這麼一路憋屈的走回江東地面,原本一個來月走完的陸路,最後居然走了將近兩個月!

好在最後黃祖攻下彭澤之後,江夏軍就不再尾隨江東軍。剩下的紀靈軍威懾性大大下降,江東軍的行軍速度大大加快,在山林多雨地帶終於走出了正常速度,還攻破了張繡統治下的丹陽郡陵陽地區,逼近了涇縣,只要攻下丹陽前郡治宛陵城,就算回援成功了。

因爲如果張繡不傻的話,肯定令一路與孫策軍隔江平行東進的紀靈軍四萬兵馬從歷陽南渡,從牛渚灘登陸加入張繡的南征大軍。

事實上,張繡也確實是這樣安排的。紀靈軍並不具備主動攻擊孫策主力的實力,之能一路眼巴巴看着孫策回師。不過到了歷陽的話,可以南渡與張繡親率的兩萬大軍會和。張繡面對孫策率主力回師而絲毫不懼的底氣就在於此。

孫策軍現在急需做的,就是在紀靈軍南渡與張繡軍會和之前拿下宛陵城,取得一塊立足之地,也保證短期的糧草無虞。

聽說就在這幾天,那個不久前燒殺搶掠了秣陵六城的丹陽郡兵回防了宛陵城。聽說丹陽郡兵數量不少,而且丹陽兵還自詡精兵,不知道在我江東子弟兵面前,能擋幾天呢。

對了,張繡任命的丹陽都尉聽說叫什麼祖郞,那不是以前的涇縣大帥祖郞麼,怎麼會成爲張繡的走狗幫兇,還搖身一變成爲了統軍過萬的一方大將。

不過再怎麼變,祖郞也擺脫不了山賊巨寇的出身和尿性。他的涇縣大帥名聲再響,也不過是一介賊寇而已,何以與討逆將軍爲敵?

誰都沒有想到的是,孫策親率的六萬江東子弟,還未與張繡交戰,卻正是先在祖郞的手下吃了一個大癟。

孫策軍打下了陵陽的戰報遞到張繡手上的時候,孫策已經揮師拿下了涇縣。再等到張繡率軍趕到丹陽郡境的時候,孫策軍已經抵達了宛陵城下。

從丹陽郡邊境趕往宛陵,還需十來日。這十餘日來每日張繡都能接到祖郞的戰報。前幾日祖郞在戰報中倒是不緩不急的,上面也較爲詳細的記載了攻城戰中己方的傷亡和對孫策軍的殲敵情況。不過從第四日開始,也許是打探到了張繡即將率軍來援的消息,祖郞在戰報中每天更多的是提到己方的傷亡情況,對於孫策軍情況卻多是一筆帶過。

終於,在第八日,祖郞連續派人送來了兩封戰報。其中一封還帶着血跡,也不知是祖郞還是孫策士卒的。其中的大意是,宛陵城最多守過今天,江東軍將多兵衆,晚間也有勇將率領部卒掠城,一天到晚輪換不停的蟻附攻城。而祖郞手下的丹陽精兵和嫡系部衆基本上已經全部趴在了宛陵城牆上,已經是再經不起任何一波大規模的攻城了。

依照祖郞的描述,宛陵城上萬守軍在江東軍衆多武將的強攻猛襲之下僅僅八天內已經傷亡過半。當然祖郞也不是沒有斬獲,不說殺傷了多少江東士卒,卻是射殺了一名孫策的親信大將徐琨。

第九日,張繡軍一整天沒有接到任何來自祖郞的例行戰報。派往宛陵的幾波斥候哨騎也是無一人返回。

第五十八章 最佳良機?第二百九十章 錦官城第二百九十三章 秦風無衣第一百七十八章 建安四年第七十七章 位極人臣第一百零六章 即興演練第一百一十二章 後生可畏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鴿子第三百二十九章 中領軍第三十二章 暗箭難防第八十八章 明漢將軍第三百二十一章 樂進VS劉鐵嗓第七十章 淮南將春第一百六十四章 神亭小將第二十六章 竊聽風雲第一百一十六章 明槍暗箭第二十三章 淮南劉曄第五十四章 高順其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誘敵之計第二百七十六章 百年基業第三十五章 抉擇抉擇第十九章 初主淮南第二百二十六章 新鮮出爐第一百五十五章 肝膽俱裂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片白帆第一百九十七章 強掠桑女第一百九十九章 棄城撤軍第十九章 初主淮南第三十七章 無言侍女第二百二十一章 兩敗俱傷第一百七十二章 挾持人質第一百七十二章 挾持人質第九十七章 呂布之女第二百三十九章 邾城之戰第二百九十九章 囊中之物第一百四十五章 言之鑿鑿第一百六十二章 亂世奸雄第七十六章 八缺五的上將衆第二百五十章 甘寧相投第三百二十章 楚國老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男扮女裝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起大落第一百一十九章 你是誰第三十五章 抉擇抉擇第十二章 細陽會盟第二百八十七章 的盧馬第二百五十章 甘寧相投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韙論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出走許都第二百七十四章 廢儒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寧舉薦第一百零三章 虎步天下第八十五章 自由的空氣第一百五十五章 肝膽俱裂第二百五十九章 陷陣銳步第一百五十六章 皆大歡喜第二百零五章 泰山之戰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在一起第四十七章 打蛇七寸第一百七十一章 毒士癖好第二百八十四章 壽春留守第二十四章 桃園論世第一百零一章 呂布之殤第六十章 早有預謀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了賊船第二百五十章 甘寧相投第二百八十七章 的盧馬第二百一十四章 賠了天子又折兵第三十章 一夢驚魂第二百一十五章 荀彧坑爹第一百一十三章 馬背藏香第三十章 一夢驚魂第二百一十五章 荀彧坑爹第一百八十章 平亂山越第二百三十九章 邾城之戰第二十七章 兵不血刃第二百五十五章 孫氏虎門第一百五十五章 肝膽俱裂第一百八十章 平亂山越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鬧洞房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片白帆第九十二章 周郎南渡第二百七十八章 在一起第三百零三章 許攸投曹第三百三十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八章 蘄陽會戰第五十九章 于禁變節?第五十六章 曹操和曹軍的瘋狂第二百九十九章 囊中之物第五十一章 可以避免的慘敗第二十二章 宛城小將第一百八十九章 文丑之敗第二十四章 桃園論世第二百二十章 新官渡之戰(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主攻佯攻楔子第一百五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沛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