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後果很嚴重

惹惱了小霸王,後果可是很嚴重的。

當時的袁術,還只是佔據了淮南的一部分,廬江郡還未納入袁公路的統治範圍。

窮兵黷武帶來的最大惡果就是糧草難以爲繼,於是袁術很快打起了民豐糧足的廬江郡的主意,最後袁術以陸康不借給他三萬斛糧草爲由頭,與陸康開戰,大舉出兵攻打廬江郡。

陸康兵馬比袁術少,只能據守城池。好在陸康是個相當有能力的人,爲任廬江太守也深得民心,士民上下都願意幫助陸康守城。這種情況下,袁術軍雖然包圍了廬江郡城,但是卻很長時間都沒有攻打下來。

陸康到底手腕和能力有多強呢?看看廬江士民有擁戴他到了什麼程度就知道了。

廬江郡城被包圍的時候,陸康手下有相當一部分士卒放假或者外出。但是在知道太守被圍城攻打的消息的時候,那些不在城內的士卒卻都冒着生命危險,趁夜爬城回來幫助守城!

久戰不下,袁術也只好考慮臨陣換將。

這時候,孫策跳出來了。

實話說,陸康不親自招待主動來訪的孫策,這件事情看似是陸康不對,但其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畢竟陸康可是一郡太守,平時要處理的軍政事務很多。另外陸康還被朝廷封爲了忠義將軍,秩達兩千石,已經與九卿同級。身份和地位放在那裡,哪有興趣見一個家世沒落了的少年子弟。

換句話說,孫策自己想要陸康親自接見他,就相當於現代要一個省部級的實權高官親自招待我們。

哪怕孫策自己的父親孫堅生前也算得上一個省部級高官,但是那是在孫堅“生前”,當時的孫策,只是一個死了爹的官二代。

哪怕這個官二代是一個很有本事的官二代,但是如果要深究陸康孫策兩人孰對孰錯,我們只能說陸康當時沒有做對,但是也沒做錯什麼。但是孫策的反應,卻是確實有些太過自我和過火了。

而且再深入分析的話,陸康不親自招待孫策也許是有陸康自己的原因的。

陸康年輕時便有“義烈”之名,被揚州刺史舉薦爲“茂才”而出仕。在靈帝時期歷任縣郡兩級並曾入朝爲官,並因敢諫稱名於朝堂之上,最後因爲廬江郡有巨賊大寇之亂,臨危受命爲廬江太守。

陸康到任之後賞罰分明,很快擊破了賊寇主力。又通過樹立恩信,收降了賊寇殘部。等到靈帝崩薨,獻帝繼位,天下大亂羣雄割據,陸康冒險派孝廉進貢朝廷,由是被朝廷加封爲忠義將軍。

要知道,獻帝繼位之後,討伐董卓的關東聯軍中以袁紹爲首的相當一部分諸侯並不是承認董卓奉立的漢獻帝的正統地位。陸康派使者進京朝見,可是冒着暴露自己政治立場樹立強敵的巨大風險的。

陸康的政治立場很簡單,就是單純的忠於漢室。

那麼這就可以從主觀因素解釋爲什麼陸康不與孫策見面了。

因爲孫策的父親,江東猛虎孫堅背有私藏漢室國器傳國玉璽之嫌名!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陸康當時沒有趕孫策出門,而是派了自己的主薄去招待孫策,我感覺已經是極大的寬容了。

雖然孫策踊躍攻打陸康,最終也打下了廬江。但是陸康前前後後卻一共堅守了兩年多!

一開始袁術和陸康開戰的時候,陸康便將自己的幼子陸績以及外孫陸遜送回了吳縣老家。自己還有大兒子都留了下來。因爲陸氏這一代因爲陸康而顯赫,陸氏本宗族人多在廬江。孫策破城的時候,陸康雖然只是被俘,但是整個陸氏本宗卻是被殺了一半多!

而且破城之後僅僅一個多月,陸康便病逝了。

之所以不能殺陸康,那是因爲陸康有“忠義”之名。至於爲什麼守城作戰了兩年多都健健康康的,破城之後僅僅一個月就“病逝”,這些就必須去問袁術和孫策本人了。

陸康幼子陸績其實也是很有名的,有“懷橘陸郎”之典故,也是以忠孝之道揚名的。

還有陸遜與其子陸抗,父子兩也是兢兢戰戰爲孫吳效盡了力。

一直到孫吳末期,陸氏俊傑也都是最忠於孫吳的江東氏族之一。

當然,孫策平定江東之後,到孫權繼位的時候,陸氏還要想立足於江東的話,只能選擇死忠於孫氏。

但是如果有張繡這個攪屎棍存在的話,陸氏無疑不多了一個選擇。

陸遜被送回吳縣的時候年僅十二歲,叔輩的陸績比他年紀還小,整個江東陸氏從陸康被包圍那一刻,就依靠於一個十二歲的少年支撐門戶了。

今年陸遜也不過十六歲,連弱冠之年都沒到。但是年幼喪父,年少便掌家有着諸多不尋常經歷的陸遜卻是比同齡人成熟多了。張繡和陸遜一番交談之後,張繡一時竟然生出了自己和陸遜心理年齡貌似差不多大的感覺。

這也不能怪張繡。雖然張繡現在的身軀是三十歲的身軀,但是張繡穿越之前不過只是一個連社會都沒經歷過的剛畢業大學生,雖然歷經穿越以來這兩年起伏不定的磨鍊,心理年齡也不過剛剛符合身體年齡。

陸遜雖然不知道爲什麼張繡點名要留下吳縣陸氏,但是看見張繡一副對他異常喜歡而且不加絲毫掩飾的神色,陸遜心中多少卻是明白了一點什麼,雖然疑惑仍比明白的部分更多!

畢竟整個吳縣除過顧氏,就只保全下了陸氏這一家世家大族。其餘的,只要是世家豪族,不論破城的時候有沒有從西門逃掉,張繡軍仍是沒有放過一人!

是的,張繡破城的時候,雖然放開了西門,讓吳縣士民有一個逃生的門路。但是這並不代表張繡放過了那些最後放下武器逃命的世家豪族。

事實上,張繡攻城的時候將自己的騎兵埋伏在了吳縣西門附近。西門大批涌出逃命避戰的吳縣士民之後,張繡軍騎兵當即亮身,卻不是立即屠殺,而是將這些人驅趕一直往西驅趕。

一直把數量多達五六萬的難民驅趕到了太湖湖畔,張繡軍的騎兵這才一邊設置了封鎖線,一邊搜查其中的世家士族宗族豪強。

搜查的辦法也很簡單,就是將檢舉告發制與連坐制結合起來。先將數萬難民打亂,然後隨機劃分成一千人一組,讓他們自己推出其中的世家豪族。若是推不出來或者是隻推出很少的一兩個人,這一千人都得裝麻袋丟太湖餵魚。

最後的結果是,卻是沒有一組難民享受張繡軍的福利!

這個辦法其實還是老毒士想出來的。說實話老毒士這一次還心懷仁慈了一點,用“大網撒魚,漏過小魚”的辦法,饒恕了那些平日對鄉民頗有恩待聲名口碑很好的世家士族和宗族豪強。

說回來,張繡之所以再三權衡之後願意留下吳縣顧氏,正是考慮到了顧氏在吳郡下層民衆中聲名很好的原因。

顧氏的聲名好,可不是那種靠威望或蠱惑得來的聲名。顧氏卻是確確實實以“厚道”著稱於江東。

就拿顧雍自己來說,雖然擔任的是曲阿縣令,在調度選用糧草輜重上有着其他家族不能企及的特權。但是顧雍卻從來沒有特殊對待過自家產出的糧草軍備,一切都是公平公正公開來選擇糧草軍備的來源。爲官幾乎也從不爲自家宗族謀利,也不特別照顧本族子弟。確確實實做到了任人唯賢、對事不對人!

中國有家風之說,顧氏的家風相比其他大族很特殊。到了顧雍手裡更是發展到了要求苛刻的地步。這也讓顧氏子弟相比其他世家豪族子弟更加爭氣,更加具備自食其力的意識。

只想憑自身才能出位的顧氏子弟從來沒有欺侮平民百姓的習慣,相反他們一直沒有脫離最底層,一直是吳郡四大家族乃至江東世家豪族中行事最爲低調不出衆的一個。“顧厚”之名,就來於此。顧氏之所以比其他世家大姓延續繁盛更久的原因也在於此。

這種世族,並不足以成爲張繡政權的對立面。所以張繡最後決定容下顧雍和顧氏。

當然,張繡並不知道,歷史上顧雍低調的程度令人歎爲觀止!顧雍開始爲孫權所重用的時候,顧雍自己卻是從來沒有像族人提起自己升遷的事情。一直到又一次撞上了本族子弟,顧氏宗族這才知道顧雍官位已經極爲顯赫!

不管怎麼說,張繡現在做出了一個正確事情。

有了舒邵的強硬和顧雍的溫厚,吳郡自然不用張繡再操心後院起火的可能。

另外有了陸遜這樣一位早熟俊傑,更重要還有毒士賈詡和鬼才郭嘉襄助,張繡怎麼感覺在智略謀劃上面,自己都完爆孫策一方。

這只是張繡面對孫策主力回師卻十分安心的第一個原因。

張繡之所以感覺勝券在握還有另外兩個原因。先說張繡自己感覺最重要最有決定性的那一個吧。

張繡知道,孫策自己已經離死期不遠了。

雖然自己派出的刺客彷彿重演了歷史,到最後只是重傷了孫策卻未造成致命性傷害,但是張繡在確認孫策受傷的之後,卻直接斷定孫策已經必死無疑了!

因爲,張繡在刺客所使的兵刃上,淬了無解的劇毒!

第三十六章 雪上加霜第一百六十一章 進退兩難第三百一十四章第二十三章 淮南劉曄第一百八十七章 白馬之戰第七十三章 淮南之春第二百九十二章 陰差陽錯第二百五十八章 軍法森嚴第二十六章 竊聽風雲第一百九十六章第一百七十二章 挾持人質第三百一十章第一百六十四章 神亭小將第二十三章 淮南劉曄第一百零七章 幷州狼騎第三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零一章 呂布之殤第三百二十一章 樂進VS劉鐵嗓第一百七十二章 挾持人質第三百二十六章 灃水之戰(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個小毛孩第一百五十七章 也被賣了第一百零九章 似乎無懸念第二百三十三章 釜鼎之論第二百一十二章 碭山之悟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心爲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建安四年第一百零二章 嚴父慈母第二百七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零一章 呂布之殤第一百二十二章 志在天下第五十七章 暴風雨的前奏第一百一十五章 男扮女裝第八十四章 一箭之諾第一百零二章 嚴父慈母第二百九十六章 蛇鼠一窩第三百二十四章 灃水之戰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建安四年第四十五章 絕對實力第二百七十六章 百年基業第十一章 仲氏皇帝第九十四章 公侯王臣第三百一十章第二百二十六章 新鮮出爐第一百七十一章 毒士癖好第四十三章 慘烈攻城第二百九十四章 萬劫不復第三百三十一章 北門失守第二百零二章 泰山之戰一第五十四章 高順其人第二百六十二章第八十七章 查無此人第一百五十九章 祥和與肅穆第二百一十四章 賠了天子又折兵第一百七十八章 建安四年第一百四十章 宋憲大敗第八十九章 丹陽賊寇第三百零二章 政治犧牲品第六十七章 攻其不備第一百八十九章 文丑之敗第一百四十六章 臨陣倒戈第二百七十九章 家宴第一百九十五章第一百二十一章 借船伐吳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韙論戰第一百七十七章 第三隻手第二百六十六章 風起第七十三章 淮南之春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沛之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一百九十三章 張繡戰劉備第一百零一章 呂布之殤第一百九十七章 強掠桑女第八十八章 明漢將軍第二百三十九章 邾城之戰第七十九章 一時豪傑第二十六章 竊聽風雲第一百一十四章 哭笑不得楔子第八十六章 無名侍衛第五章 賈詡謀心第二百七十三章 廢鄉老第一百七十一章 毒士癖好第三百零一章 江州都督第十六章 蘄陽二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寧舉薦第七十八章 三國第一義士第二百零九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二十章 弓弦聲響第三百零一章 江州都督第一百九十四章 主攻佯攻第三百二十八章 治世能臣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寧舉薦第二百五十二章 圍城打援第一百九十五章第一百四十章 宋憲大敗第二百二十四章 分封諸侯第三百零九章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韙論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你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