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8章 萍兒的當面質問
楊若晴依然是喬裝,萍兒洗去了臉上的易容,恢復了原貌,楊若晴以同村婦人的身份陪萍兒到了顧家。
“親家母,這天寒地凍的你怎麼有空過來了?若是捎個信,讓你女婿志華去接你啊!”
顧母熱情的把萍兒和楊若晴招呼進堂屋落座,吩咐丫鬟泡茶,拿點心來招呼。
萍兒淺淺一笑,“你客氣了,志華唸書那麼忙,怎麼忍心讓他分神?再說我跟同村的姐妹一塊兒來縣城買年貨,就順道過來打聲招呼。”
顧母連連點頭,將茶親自捧到萍兒手裡,又招呼楊若晴喝茶。
楊若晴接過茶笑了笑,安靜的坐在一旁,將主場讓給萍兒。
萍兒喝了一口茶,擡頭看了眼四下,問:“親家公和志華呢?他們不在家麼?”
顧母道:“大閨女家來客人請飯,大女婿個把時辰前過來把志華爹給接過去吃酒去了,志華在後院書房看書,我讓丫鬟去把他喊過來?”
萍兒點頭:“好啊,那就喊過來吧,我剛好有幾句話要當面問他。”
萍兒喝了一口茶,淡淡的笑。
她吩咐身邊一個丫鬟去後院喊顧志華過來。
顧母半邊身子離了椅子,萍兒卻是穩穩坐在那裡沒有要起來的意思。
顧母接着道:“我隱瞞那三樁婚事,是沒有半點惡意的。畢竟那三樁都沒有成,自然也用不着在你們這真正的親家面前提,這不是膈應人麼?”
“回夫人話,公子不在書房中,聽後院灑掃的僕婦說半個時辰前公子得到同窗送來的邀請函,好像是去赴一個詩會去了。”
顧母便擺擺手打發了那丫鬟,轉身跟萍兒這一臉歉笑。
顧母見萍兒的態度不冷不熱,便接着誇讚花花如何如何的大方得體,賢惠端莊。
這些話擱在前幾天聽到,萍兒肯定心裡歡喜,對顧母也甚是感激。
聽到這話,顧母又重新坐了回來,笑容滿面的道:“什麼事兒,你問。”
顧母的臉色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了。
萍兒繼續道:“還有之前咱兩家議親的時候,我明明白白問過你,志華如此優秀爲何二十出頭還沒有成親?你當時是怎麼回答我的?你說他一心念書,無心婚事!”
萍兒喝着茶,跟顧母這有一搭沒一搭的拉着家常。
可現在,萍兒聽得心不在焉,甚至心裡冷笑。
顧母目光閃爍着,臉上賠着笑。
丫鬟搖搖頭。
顧母笑着點頭:“誒,還是親家母會體諒人,那什麼,我家這邊婚房以及婚房裡的一應傢俱都已齊全,親家母,我帶你去後院看看好麼?”
顧母道:“今個二十,還有六天我的好媳婦兒花花就要進門了,我這幾日真是樂得睡不着覺,就盼着能再快一些就好了,媳婦進了門,家裡就熱鬧了,我身邊也有人陪我說貼心話。”
“再說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一家養女百家求,我和志華爹是託媒人去給他尋過親事,可你家花花在遇到志華之前,不也是跟別的男子相過親麼?”
“照你的意思,是在提醒我,咱們兩家在議親之前都各自跟別人議過親,所以烏龜不要笑王八,誰都別挑剔誰,是這個意思麼?”萍兒問。
顧母知道萍兒這是惱火了,於是換了語氣笑着道:“親家母你多心了,我哪有那個意思?不過是跟你這掏心挖肺的說實在話,咱都是當爹媽的,兒女的婚事是咱心頭的石頭啊!”
“這趟來縣城,聽到一些關於你們顧家的話兒,我就想問一句,之前你兒子顧志華明明說過三門親,第一門是望海縣馬秀才的閨女,第二門是白巖鎮保長家的侄女,第三門是縣城開米糧鋪子的陳員外家的獨女,尤其是陳員外家那門親事只有幾天就要成了,爲何突然又黃了?”
“我們志華自己真的是無心婚事,這三樁婚事說白了是我和他爹私下給他尋的,之所以不能成,說到底還是志華跟那三家的姑娘都沒緣分,如今大傑這根紅線一拉,志華見到了花花,立馬就有了想要成家的打算,這就是緣分啊!”
“所以親家母,外面那些人嚼舌頭根子的話,你不要信,咱兩家兒女有緣,我第一眼見到花花就喜歡,等到孩子們成了親咱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別被外人給挑撥了關係纔好。”
萍兒微微蹙眉,不爲所動。
顧母漸漸的也就不說了,大家面對面的喝茶,吃點心,堂屋裡的氣氛突然就有點尷尬,幸好這時候先前去後院喊顧志華的那個丫鬟回來了。
“親家母,婚房不急着看,有件事原本我想當面問顧志華,既然他‘剛巧”不在家,那我問你也一樣。”
顧母一副驚訝的樣子,又問那丫鬟:“他可說幾時回來?”
萍兒放下手裡的茶碗,擺擺手:“不必了,他們年輕人有他們年輕人的交際,不用去打攪。”
“親家母,你多心了,我承認之前我瞞了那三門婚事,是我的不對。在這裡我先代我們顧家,給你們賠個不是。”
萍兒被顧母這話給氣到了,但面上依舊是看不出端倪,只是眼神更加清冷。
“親家母,你看看今個真是不巧了,他竟然還被同窗給喊出去了,要不,我派人去外面把他找回來?”
顧母愣了下,眼神裡掠過一絲不自然,隨即又恢復如常。
萍兒也揚起脣角:“對,一家人不說兩家話,那親家母,聽聞你有個孀居的外甥女寄住在家裡?既然都是親戚那就叫出來我瞧瞧可好?免得往後在大街上遇到都不認得。”
聽到萍兒點名要見外甥女,顧母的神色顯然有點不自然。
“哎,說起我那外甥女,真是個可憐的命,三歲上就沒了娘,我那姐夫是個忘恩負義的,娶了新婦,那孩子就遭了殃。”
“我把她接到我家來養,跟我家兩個丫頭一塊兒長大,當做自己的親閨女疼呢,好不容易給她置辦了嫁妝嫁出去,偏生姑爺是個短命的,帶着一個四歲大的兒子守寡,還被夫家人算計趕出來了,實在沒轍我們只好接回來,給他們母子一口吃的,全當是行善積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