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太后心機

雖然聶皇后很爲燕國公府擔心,但實際上,銘仁宮的談判沒什麼波折,甚至可以說是一帆風順。

城陽王妃是這麼跟蘇太后說的:“太后爲了長興長公主殿下的事情,與陛下置氣已經兩年有餘,儘管陛下依然對您孝順非常,然而陛下當年既然能夠罔顧胞姐之死,可見陛下是個有主意的人!即使太后與陛下乃是親生母子,如果繼續與陛下冷淡下去,對太后、對蘇家,恐怕都將不利啊!”

“皇帝雖然心狠,總也不可能說拿哀家這個親孃怎麼樣。”蘇太后起初不以爲意,“至於說蘇家,皇帝如果對蘇家有情義,又怎麼會看着阿虛把少歌都趕回了青州?嬸母向來聰慧,該知道哀家現在根本沒什麼求着皇帝的地方,又何必勉強自己,去討好他?”

“太后自己當然沒什麼求着皇帝的地方。”城陽王妃一笑道,“但聞說太后欲從蘇家爲長興長公主挑選嗣子?”

蘇太后皺起眉,明白她的意思:蘇太后自己確實不怕肅泰帝,有她護着,肅泰帝也不會不給長興長公主的嗣子面子,問題是,她都是早就做了祖母的人了,又能替長興長公主撫養嗣子多久呢?

到時候自己撒手而去,撇下女兒的嗣子,一個不好,豈非就要代自己承受肅泰帝的不喜?

至於說乾脆不替長興長公主過繼嗣子了,那也不可能。

蘇太后跟肅泰帝冷戰這麼久,主要還不是氣惱肅泰帝的忤逆,主要是心疼女兒一輩子爲了弟弟犧牲、卻連個善終的結果都沒有得到——讓她看着女兒身後孤苦無依,她是絕對做不到的!

這麼着,她還非向肅泰帝低頭,或者委婉點說,要改變對肅泰帝的冷淡態度了?

蘇太后臉色難看起來:“嬸母到底想說什麼?”

“太后是長輩,還是陛下的生身之母。”城陽王妃微笑着,“縱然要心疼陛下,總也要有個緣故。不然不但傳出去會引起有心人嘀咕,陛下知道了,沒準也會多想。太后說是不是?”

“嬸母是七竅玲瓏心。”蘇太后哼了一聲,“有話直言就好,何必作弄哀家呢?”

——當她聽不出來城陽王妃話中的挑撥之意嗎?

所謂“傳出去會引起有心人嘀咕”,還能說是指有人會背地裡嘲笑太后作爲長輩,到底也只能對肅泰帝低頭;而“陛下會多想”,卻是比較直白的暗示,以肅泰帝的城府,說不準要疑心是不是蘇家悄悄遞了什麼消息進宮,是以蘇太后纔會忽然對他轉了臉色呢!

不過蘇太后雖然不喜歡城陽王妃說的這番話,卻也不得不承認,城陽王妃都說到了她擔心的地方。

作爲生身之母,現在也是名義上的嬸母,而且也認爲自己責怪肅泰帝理所當然,蘇太后即使想跟肅泰帝緩和關係,但維持了兩年多的距離了,這叫她怎麼可能說親切就親切呢?沒個合適的理由,太后是真的下不了這個臺的。

何況肅泰帝對世家門閥的疑心,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即使是嫡親外家蘇家,這位年少的皇帝也是防備重重——蘇太后只要想一想,自己明明是爲了女兒未來嗣子的前途,對他態度軟和下來,結果他卻懷疑這個懷疑那個……真是想不吐血都不行!

“這不是現在看到現成的機會,來給你提個醒麼?”城陽王妃安然一笑,開門見山道,“這會外頭到處都在說皇后的不是,你也曉得陛下素來看重皇后——你站出去替皇后說幾句話,既顯得做長輩的寬容慈愛,又叫帝后都感激在心,臺階不就有了?”

蘇太后臉色頓時難看起來,不悅的冷哼:“嬸母這話說的也太好聽了吧?阿虛媳婦跟皇后的私交也不是什麼秘密,明明是爲了皇后來的,口口聲聲倒彷彿是替哀家考慮一樣了!這麼着,哀家替你們辦了事兒,還得領你們情。回頭你們到了皇后跟前,少不得再表一番功勞——這是把哀家跟皇后孃兒兩個當傻子了嗎?”

太后還有句更生氣的話委實說不出口:她怎麼說也是肅泰帝的親孃,現在難道竟要靠討好肅泰帝的皇后,才能跟兒子和解?!

這換了哪個當親孃的都不能忍好不好!

“你這話說的,倒彷彿我們故意算計你一樣了。”城陽王妃卻仍舊笑着,“但你想想,你平時就沒管過皇后死活,這點裡裡外外都清楚得很。忽然親自發話維護皇后,那跟你直接對陛下低頭有什麼兩樣呢?今兒個我帶阿虛媳婦來走這一趟,完了你再去疼皇后——固然皇后要記我們的好,然而也沒人覺得你撐不住了只好對晚輩低頭,是也不是?”

慢悠悠道,“好歹是個太后,太失.身份的舉動做了,你就算不怕內外嘲笑,自己捫心想想,咽得下這口氣嗎?”

蘇太后被氣笑了:“照嬸母這麼說,哀家這會去替皇后說話,難道就咽得下這口氣?”

“這件事情你遲早要表態的。”城陽王妃放緩了語氣,“現在朝臣已經把矛頭直接對準了皇后——如果結果不能讓他們滿意的話,你信不信他們下一步一準是把事情鬧到你跟前,要你這個宗室長輩,關心一下陛下的子嗣問題?畢竟誰叫太皇太后跟晉國這些人都不在了,眼下宗室裡能跟陛下說這些的除了你還有誰?”

王妃端起茶水抿了口,繼續道,“到那時候你要怎麼表態?贊成那些人的諫議?這兩年你都沒過問過後宮之事,難爲別人一起鬨,你倒是老老實實給他們當幌子,去跟皇后結仇?雖然你沒必要怕皇后,這個皇后也沒什麼好讓人懼怕的,然而你一個太后,這麼輕易的被幾個臣子利用,說出去也太掉價了吧?”

“什麼都不說?你不說的話,那起子上表的人會幫你說啊——太后娘娘對陛下的子嗣問題閉口不言,這說明了什麼?很顯然太后也對皇后生不出孩子還要霸着陛下很不滿意,只不過太后出身名門涵養好,故而矜持着不肯明言罷了!又或者,說你沒能力影響到陛下,只能不作聲了!”

城陽王妃說到這兒,看着臉色鐵青的蘇太后,輕笑出聲,“你最後基本還是選擇幫皇后說話,既然如此,何必等那些人來逼你呢?順着我跟阿虛媳婦今兒個進宮來的這一趟,把態度給表了,對大家都好,不是嗎?”

蘇太后轉過頭來瞪着她,半晌纔要笑不笑道:“嬸母佔了大頭的便宜,自然樂見其成!然而哀家出力最多,獲利最小,憑什麼?”

“你還想要什麼?”城陽王妃聞言,頗有些失笑的看着她,“太過份的可不行,這個我得給你先說好了!”

“長興往後的嗣子,我打算給他跟皇帝要個爵位。”蘇太后乾脆的說道,“雖然皇帝肯定會答應——但爵位也是有高有低的!”

城陽王妃思索了會,說道:“頂多侯爵,公爵太高了,就算阿虛幫忙說話,陛下十有八.九也不會答應的!何況蘇家現在已經有一個侯爵一個伯爵外加兩位郡主,噢,還有你這個太后。縱然記到了長興名下,終究也是蘇氏血脈,要沒意外,那孩子終歸還是會跟蘇家走近的。盛極必衰的道理,你應該懂!”

蘇太后苦澀一笑:“做孃的,誰不希望把好東西都給兒女呢?只可惜長興去得那樣早,嗣子再好也不是她親生的,說到底,哀家也不過是怕她身後無人,在地下也是冷冷清清的沒人管罷了!”

“陛下也是你的骨血。”提到喪女之痛,城陽王妃也唏噓起來,嘆道,“他的孩子,也是你的孫輩。往後想開了,不妨養一個到膝下,兩個孩子也能熱鬧點。”

又說,“你總比我好了,我孃家早就沒了人,想給我那幾個早逝的孩子過繼嗣子,也不知道去哪找呢?虧得還有阿虛一家子,不然我也早就下去尋我爹孃妹妹,哪還耐煩賴在這世上?”

說到這些不開心的事情,無論蘇太后還是城陽王妃都沒了心情,見已經達成協議,也就散了。

宋宜笑雖然是這場談判的促成者,卻從頭到尾沒能插上一句話。

直到告退時,蘇太后忽然直勾勾的盯了她一會,淡淡道了句:“皇后雖然沒什麼靈巧的心思,倒是好運道!”

“是皇后娘娘宅心仁厚。”宋宜笑笑得端莊,“否則太后娘娘何以這麼快就點頭?說到底也是因爲心疼皇后娘娘不是嗎?”

蘇太后沒有正面回答這句話,只彷彿自語似的道:“懂事又心善的孩子,終歸多招人疼些。”

說完這兩句話,太后也沒有繼續留她們的意思,宋宜笑自然就陪城陽王妃離開了。

出宮的路上,城陽王妃不知道爲什麼,一直很沉默。

快到宮門口了,她才幽幽道:“儀水當年也是懂事又心善,可惜她的運道,比當今皇后差太遠了。”

單純的聶舞櫻趕上了一羣欣賞且願意回饋她的寬容善良的人,爲什麼自己的女兒儀水郡主,偏偏遇見了恩將仇報的晉國大長公主?

原本這兩年因爲帶曾外孫,瞧着已經走出往事的城陽王妃,眉宇之間,再次浮上了陰鬱。

畢竟,聶舞櫻是晉國大長公主的親生女兒。

此時此刻,很難不讓城陽王妃心理失衡。

宋宜笑看得清楚,心裡一個“

咯噔”,忙道:“娘雖然不在了,但您方纔還說呢,您還有夫君,有清越,有清世,我這個外孫媳婦縱然不夠賢惠,然而您也沒嫌棄過不是?”

——聶皇后雖然有人護着,但她到現在都沒有生育的指望呢,儀水郡主好歹留了個兒子下來,讓你現在有曾外孫抱不是嗎?

語畢見城陽王妃臉色緩和了幾分,宋宜笑卻仍舊不敢完全放下心來,生怕這位外祖母再次生出“弄死這個好運的晉國女兒,給我可憐的儀水報仇雪恨”的心思,複意有所指道,“我道今兒個根本不用我開口,只管跟着您呢,沒想到方纔都要走了,太后娘娘倒主動跟我搭了話!”

——請注意重點,太后主動!聶皇后心善、運氣好的這個話題,可是太后主動挑起來的!

蘇太后今天從都到尾都沒理會過站在城陽王妃身後的宋宜笑,怎麼看到她們走了忽然出這個聲呢?難道真的只是單純的爲了感慨一下聶皇后嗎?

城陽王妃聽了出來,眼睛微眯,默然片刻,才啞然失笑:“太小看太后了,差點被她擺了一道,要不是你提醒,我都沒發現!”

蘇太后顯然是故意那麼說的,目的就是爲了讓宋宜笑說出“皇后心善好運招人疼”這類話,委婉的提醒城陽王妃,當年心善不在聶皇后之下的儀水郡主,卻是落到了什麼樣的悲慘下場?

當然蘇太后的目的並不是爲了引城陽王妃對付聶皇后,畢竟宋宜笑在側——宋宜笑可是專門說服了城陽王妃走這一趟的,若發現城陽王妃起了這樣的心思,哪能不設法打消掉——太后多半是有點氣不過今兒個一直被城陽王妃壓着氣勢,小小的報復一把,也是彰顯一下她這個太后雖然是城陽王妃的晚輩,卻也不是好惹得罷了!

其實以城陽王妃的城府,這麼淺顯的計謀不該看不出來的。

說到底,是因爲她到現在都對儀水郡主之死,未能完全釋懷,所以稍微受到此類刺激,都會立刻陷入陰暗的情緒裡去,從而導致失去原本該有的敏銳。

但也說明,城陽王妃已經有點放下了——在兩年前那會,完全沉浸在報仇裡的城陽王妃,猶如一張緊繃的弓弦,即使那時候提到儀水郡主,她心裡的情緒比現在要激烈得多,但那時候的城陽王妃,卻是非常警覺的。

現在會出現這種失誤,可見這兩年的含飴弄孫,到底讓她轉移了不少心思,人一鬆弛,又是上了年紀的老人,難免就會出現疏忽大意了。

宋宜笑在心裡分析着這位外祖母,面上則露出一個溫柔的笑靨:“外祖母是舉重若輕,沒把這些當回事呢!不然,我們這些晚輩,哪有本事在您面前玩心眼?就拿今兒這件事情來說吧,要不是您肯走這一遭啊,我估計在太后跟前也就能起個頭,接下來不被太后趕出銘仁宮就不錯了!”

她這番話可不全是奉承,想到從蘇太后入手,爲聶皇后緩和局面這個法子之後,宋宜笑之所以特意花功夫說服城陽王妃走這趟,就是因爲她知道,自己的輩分跟身份,很難說服蘇太后。

即使把太后說服了,估計太后心裡也不會舒服。

畢竟誰會喜歡一個年紀輕輕的晚輩上門來教訓自己呢?

但城陽王妃就不一樣了,她是蘇太后的夫家嬸母,論到孃家輩分,也是跟老冀國公同時代的人。

蘇太后即使自恃太后之尊,不至於對城陽王妃誠惶誠恐,然而聽城陽王妃幾句重話,總也不至於翻臉記恨。

“我啊也不過是仗着輩分罷了!”城陽王妃輕笑了一聲,這短短片刻,看起來卻已經調整好了心態,緩聲道,“早些年,太后還沒出閣那會,大家都在帝都住着,彼此向來有來往——要是論親戚的話,那會太后還要喚我聲表姨母呢!老冀國公之妻,是我沒出五服的表姐。咱們六閥之間,早些年其實只要仔細論起來,都是親戚。太后說起來也算是我看着長大的,我這把年紀,跟她說話自然就很隨意了。”

宋宜笑露出好奇之色,放柔了語氣:“六閥之間早些年都是親戚嗎?我自幼在衡山王府長大,這些都不知道呢!不知道我那祖父,與您可也是親戚?”

祖孫兩個邊問邊走,待到出了宮,上了馬車時,已經是其樂融融——宋宜笑一邊請教着不會影響到城陽王妃心情的往事,一邊悄然瞥了眼漸漸落在身後的皇城,心道:“也不知道這次能替皇后爭取多少時間?但望事情能夠儘快出現轉機纔好!”

【說下結文,現在在往結局寫,之後有番外,正文裡沒來得及填的坑會在番外裡寫。】

(本章完)

第三百零一章 西福宮的喪禮第二百二十七章 拒婚第五百六十三章 奪宮第一百十五章 夫妻一體第三百八十三章 一朝天子一朝人第五十一章 表哥這麼說,卻置姨母姨父於何地?第二百二十章 姨祖母怎麼會不理你?第五百五十章 宮廷夜半第一百十七章 好女兒,你要跟我說良心?要上架了第二百八十九章 婆媳第一百三十八章 說好的妯娌撕架呢?!宋盧氏(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離家出走第一百七十七章 報仇,纔剛剛開始呢!第二百四十四章 芝琴出閣第二百五十七章 撲朔迷離第二百五十七章 撲朔迷離第三百二十五章 芝琴有喜,錦薰許人第四百七十三章 簡家往事(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塵埃落定第五百八十九章 士農工商第三百十六章 臥榻安胎第二百三十一章 蘇少歌定親第五百十二章 差點被忘記的聖壽節第六十九章 霞光霧月環第十章 他該不會想滅口吧?!說好的第一百章 謀殺親夫之後!第五十章 我好像連個荷包都沒有吧?第二百六十七章 皇帝的要求第三百八十四章 拍案而起!第四十五章 姨娘生得就是上不了檯面!第三百十九章 生產第一百六十章 原來已視他爲依靠第九十九章 就這麼結案了?今天的更新番茄牛肉麪第十章 他該不會想滅口吧?!第四百四十八章 封口令(下)第四百二十二章 欽差之選第三百十七章 顧韶的算計(上)第二百十六章 唯一的機會第三百八十二章 舊賬重提第三百九十六章 守孝的算計第六百十二章 成全第二百六十章 真相(下)第二百十一章 杏榜第六十四章 命犯黃蓮第四百三十七章 合作與除服第四十九章 這親,要怎麼個提法?第三百十七章 顧韶的算計(上)第五百四十章 爲母之心第二百九十八章 內情(上)第二百章 這樣行事豈不是唐突了表妹?第五百二十六章 臣權與皇權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蘇少歌前世(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回帝都關於加更第一百十四章 縱然驚豔天地,終究難掩窮途末路!第二百八十七章 太子妃的懷疑第五百二十八章 昏厥第四百五十五章 意外第五十五章 懿旨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蘇少歌定親第九章 駙馬怎會不疼您?第二百二十六章 盧氏醒悟剛剛明天就要上架了!第三百零一章 西福宮的喪禮第三百三十六章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方方完結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虛白的懷疑傍晚寫的不滿意第一百七十九章 她真正想害的,不是阿虛媳...第四章 母女見面第二百十四章 踩着一個個女子上位?第八十七章 婆婆的喜好第二百二十七章 拒婚第三百九十七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六十八章 疲倦淚流滿面啊晉國&儀水&簡離邈(一)第六百零三章 斡旋(中)第四百二十七章 線索出現第四百六十七章 邵王妃之死,昔年母子之議第四百零九章 炎涼第七十七章 你不高興,我就高興了!第三十三章 暗流洶涌第二百七十五章 父子情深第四十章 他真是太歹毒了!第二百二十九章 袁雪萼出閣第三十二章 這宴,怕是有些麻煩第四百九十一章 皇后與樑國公第一百八十一章 婆媳密談第二百九十八章 內情(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果斷與優柔第一百六十三章 春節第三百八十九章 蘇伯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