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改刻的會同通寶古錢

這時季凡拿起瓶子經過比較,細心的他終於發現了它們之間的不同之處。堆花小瓶的釉是一種天青色,釉層略厚於那幾件高仿品,它有一種白粉狀的東西懸浮釉表,這種“病釉”現象仿品是很難模仿的;而那幾件贗品的青白色略偏向湖綠,釉層表面經腐蝕後有一種很細小的麻點,釉層缺少真品特有的那種“精神”。再從胎質看,堆花小瓶的胎非常乾燥,不緊密,白中略灰,有一種經過幾百年後纔可能白的蒼老感,而那幾件高仿品的胎表經濃酸腐蝕後留下乾澀的一層灰白,初看似乎與前者相像,細看還是能看出兩者的區別。

爲了試試販子的眼力,季凡故意也問了一下其中一件的價格,報出的價格居然比剛纔那件真品還高,顯然這位老兄不是裝傻就是真的把它們也當成了真出土,季凡於是偷偷一笑,揚長而去。

一件白釉內府銘瓷瓶進入了季凡的視線,瓶高近三十公分,小口卷脣,鼓腹,圈足內未施釉,手工拉壞輪痕明顯,通體施白釉,肩上用褐鐵料行書“內府”款。

季凡心裡十分清楚,古瓷上書“內府”款者,有元代孔雀藍釉梅瓶、元代磁州窯系白地黑彩梅瓶、明代景德鎮青花書“內府”款梅瓶等物,此瓶從胎質、形制、釉色等方面分析,應是元代時北方磁州窯系的產品,用心盛放酒類,此瓶堪稱可圈可點之物。一問價,賣主張口要了五十萬,看得出他也是門清的行家。此瓶雖好,一萬塊以下倒可以考慮。面對獅子大開口的賣主,季凡搖搖頭戀戀不捨地放下瓷瓶。

鬼市裡倒不乏讓人眼前爲之一亮的精品,一個明代象牙雕人物,已經變成黃玉一樣的顏色,光潤可愛,人物寬袍大袖,神情怡然自得,線條流暢生動,讓人百看不厭。

一幅清代唐卡《釋迦牟尼》,唐卡是西藏特有的宗教畫,繪製極爲複雜,顏料全爲天然礦植物原料,色澤豔麗,經久不退,具有濃郁的雪域風格。這幅唐卡背景爲天藍色,顏色鮮豔,造型精美,堪稱西藏唐卡的優秀代表。

還有一隻清代的放鶴圖竹雕筆筒,顏色深紅,刀工嫺熟,立體感很強。不過這幾件精美的東西要價之高,也讓季凡咋舌不已。

季凡轉了半天,看到的東西不是價格高得離譜,就是難以入眼的貨色。眼看天色就要放亮,看來今天註定是一無所獲要空手而歸了。

一個無人問津有些冷落的地攤上雜亂地散放着一堆銅錢,有的還帶着“青瑩霞翠”般美感的鏽色。季凡隨意翻揀之下無意之中在這堆大多爲“崇寧通寶”、“至通元寶”、“政和通寶”、“宣和通寶”等北宋時期常見的古錢中發現了一枚“會同通寶”,這段時間閱讀了大量古玩收藏類書籍的季凡知道“會同通寶”是遼早期的錢幣。

中國古錢幣源遠流長,品種紛繁,具有很高的收藏與投資價值。一般初涉古錢集藏領域的古幣愛好者,大多認爲古錢幣越古越好,越古價值越高,其實這陷入了古錢收藏的誤區。

年代久遠的古錢的確較爲珍貴,然而,並不是所有年代越古老的古錢幣都是越值錢的,年代較近的古錢裡也不乏價格十分昂貴的。

距今2300年前的戰國時代燕國貨幣“明刀”,年代可謂久遠且品相上乘,然而由於鑄量可觀,至今仍時有出土,且動輒成百上千枚,市場價格僅爲六七十元一枚,而2000年前的漢“五銖錢”、1000多年前的唐“開元通寶”及北宋“宣和通寶”,其價格之低,簡直令人難以置信——錢幣市場裡幾角錢即可買上一枚。

但同樣年代的古錢,有些售價之高卻同樣令人匪夷所思,戰國時的“三孔布幣”,售價高達6萬元一枚,且有價無貨。

西漢末年王莽所鑄的“壯泉四十”,也絕不會低於2、5萬元一枚出手。即使僅100多年前問世的清代錢幣,不少品種也高達上萬元,如“祺祥重寶”、太國天國起義時所鑄的“天國通寶”等。

古錢幣價值何以會有如此天壤之別呢?主要原因還在於古錢幣的存世量的多寡。歷史上有些朝代比較強盛,數十年甚至幾百年發行單一品種的錢幣,故這類古錢的數量就十分巨大,多得驚人。

而有些短命王朝剛試鑄了一些樣幣即被改朝換代,這類古錢的數量自然就很少。“物以稀爲貴”這條原則尤其適用於古錢收藏。

遼早期主要是用宋錢,而遼錢的鑄造實際上是一種政治目的,是象徵性的鑄錢。儘管遼錢的數量少,但是每一個年號都鑄,這樣在中國貨幣史上,這枚錢幣就有可能解釋一段歷史,所以遼錢的價值和其他版別的珍品有一樣的意義。可以這樣說,遼代早期的錢幣存世極少,發現的每一枚都是價值不菲的珍品。

“會同通寶”是遼代早期的錢幣,它更是隻在古錢譜上記載過名字,但從未聽說過被發現,眼前的這枚“會同通寶”會是真品嗎?

這枚古錢倒是明顯有遼錢的氣息,只是“會同”的“同”字右邊有一點壓傷,引起了季凡的懷疑,這不會是改刻的吧?改刻是古錢造假高手慣用的手法之一。一般是將一枚同時代的普通古錢上的文字改刻成別的字,以假亂真,炮製出珍稀古錢。季凡認爲,這枚“會同通寶”如果是改刻,最有可能利用比較常見的遼代中期錢幣“重熙通寶”,將“重熙”二字改刻成“會同”。

季凡真想好好鑑定一下這枚“會同通寶”的真僞,可是在攤主虎視眈眈之下他不敢輕舉妄動。一旦被攤主發現他對這枚錢幣產生了濃厚興趣,再想低價買進那可是難上加難。

想到這兒他很隨意地把那枚珍貴的“會同通寶”直接扔進了錢堆裡,此舉大大出乎攤主的意料之外,令他大失所望。他瞧見季凡剛纔關注入神的樣子肯定是相中了這枚錢幣,本打算狠狠斬他一刀,現在看來是沒戲了。

“你這錢幣是論斤賣還是一槍打全部包了?”季凡漫不在乎地衝着攤主發問道。攤主一聽當時有點哭笑不得,古錢買賣都是以枚爲單位的,這老兄倒是大手筆,張口就要連鍋端。不過好在自己這堆錢幣裡也沒有什麼值錢的貨色,他給的價格如果到位也未嘗不可。

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師與菜鳥的差距第九十五章 爆炸性的拍賣新聞第二百二十九章 別開生面的表演第一百五十六章 共商發展大計第二百零六章 無聲的原料爭奪戰第三十二章 借筆識得的錢幣珍品第一百八十章 躇躕滿志第二百六十八章 低調的投資公司第二百零七章 做精做強的營銷策略第二百三十章 旗艦店開業大吉第七十三章 貌似不存在的玉圍棋第八十六章 紫檀木燈柱第二十一章 雞血石印章第一百二十九章 小日本的如意算盤第一百三十一章 毀於刀斧之下的神龕第一百三十二章 頗具爭議的想法第二百零九章 模特公司的內幕第一百一十五 意料之中的鑑定結果第六十五章 瘋狂的賭石第二百零七章 做精做強的營銷策略七十九章 大廈將傾的永和地產第二百三十九章 鏽跡斑斑的彩繪花卉鏡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富比拍賣會第一百七十四章 極品寶石藍色調第九十章 與美女的尷尬獨處第一百零二章 網上發貼解疑第一百八十二章 由仿製瓷得到的啓發第二十一章 雞血石印章第二百零九章 模特公司的內幕第二十三章 帶衝的明鬥彩卷葉紋瓶第八十章 鬆蔭仙女玉牌第一百九十八章 例行公事的鑑寶大會第四十六章 好心換來的回報第九十四章 瞞天過海的汝窯青瓷第七章 元青花桃竹紋梅瓶第二十一章 雞血石印章第二百一十五章 壟斷麻侖土資源第二百七十章 破釜沉舟的韓總第九十四章 瞞天過海的汝窯青瓷第一百二十九章 小日本的如意算盤第一百五十八章 紫玉光墨錠第二百六十六章 在股市裡大做文章第二百零八章 與模特公司的合作第二百五十七章 王室御用茶具競標第一百二十章 出自鄱陽湖底的水撈瓷第一百三十章 聯合抵制日本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購模特公司第二百二十七章 銀鏨花寶盒第一百二十四章 尋訪瓷都景德鎮第五十五章 韓總的賞寶大會第一百零六章 治病救人要緊第二百七十二章 龍興杯世界圍棋大賽第四十九章 傳說中的魚腦凍碎石硯第二百二十八章 福山壽海龍紋瓶第九十九章 令人憂心的瓷器現狀第一百四十六章 矇騙小日本的的仿製品第一百零二章 網上發貼解疑第一百二十五章 讓人跑得快的瓷器店第一百七十三章 初具規模的瓷廠第二百五十七章 王室御用茶具競標第一百六十六章 緩衝的學問第二百二十一章 寓意深刻的禮物歷史上最傑出的督陶官第一百二十九章 小日本的如意算盤第一百二十八章 精於瓷道的酒色之徒第三十四章 勞力士也能貶值第二百七十章 破釜沉舟的韓總第一百四十一章 皇家定點採購單位第九十一章 空穴來風的拍賣傳聞第八十二章 破爛不堪的太師椅第六十六章 一刀窮一刀富第二百二十四章 會同阿聯酋大使第二百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即將到來歷史悠久的瓷器發展史第一百七十七章 造神計劃第一百六十七章 脾氣古怪的青花大王第一百五十三章 柏圖斯紅酒第九十三章 巧作陪襯的影青瓷碗第一百零七章 專收破磚頭的磚癡第七章 元青花桃竹紋梅瓶第一百一十四章 畫蛇添足的書款第一百一十五 意料之中的鑑定結果第一百二十九章 小日本的如意算盤第一百七十章 敘利亞尋青第三十二章 借筆識得的錢幣珍品第六十四章 這邊風景賭好第三十章 鬼市淘寶第二百三十章 旗艦店開業大吉第一百七十二章 來之不易的青料第九十五章 爆炸性的拍賣新聞第三十一章 改刻的會同通寶古錢第二十七章 四道溝淘寶第五十年九章 潛伏的危機第一百一十章 歷盡磨難的瓷器第一百九十章 迫在眉睫的任務第二百三十二章 與美女訪談第八十六章 紫檀木燈柱第二百六十九章 屠虎計劃第二十三章 帶衝的明鬥彩卷葉紋瓶第一百零七章 專收破磚頭的磚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