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陳院長把一個U盤交給季凡,“季總,我已經將這份報告的全部內容及相關數據資料都考到這個盤裡面了,你看現在是不是將剩下的二百萬研製費用也一併結清了?”

季凡淡然一笑說道:“陳院長,錢不成問題,不過在這之前,還有兩個細節還需要確認。”

陳院長鄒着眉頭緊張地問道,“不知是哪兩個細節,還請季凡給予明示?”

“麻侖土的配方是我由出資委託貴院研製的,毫無疑問這個配方的使用權應由我獨家享用,我不想見到別人手裡也掌握着這配方。”

聽到這裡陳院長不由鬆了口氣,“季總,我們硅化院之所以能夠在國內瓷土研究領域佔據一席之地,並受到業界人士的稱道,憑藉的不光是一流的技術,更重要的是注重誠信,講究信譽至上。

爲客戶保守秘密,這是我們院裡始終堅持和恪守的基本原則,關於這一點你大可放心好了。季總,請你接着說第二點。”

“耳聽是虛,眼見爲實。對於這配方是否如報告中所描述的如此神奇,我需要通過燒製進行檢驗,只要屬實我會馬上將那筆款子匯過來的。”

“理應如此,季凡的這個要求合情合理,正好院裡用來做實驗的樣土還有一些,你可以帶回去直接進行燒製,只是不知你需要多長時間?”

“那就以十天爲限吧!”季凡說道。

陳院長叫來兩人擡了一箱樣土搬到了季凡寶馬車的後備箱。

“振海,咱們打道回府。”季凡高興地說道。

“季總,看樣子這次回來一切進展很順利吧?”厲振海一邊開車,一邊好奇地問道。

“還好總算是不虛此行。滿載而歸。”季凡說道。

“季總,你在這裡一呆就是十來天,就是爲了箱子裝着的這些瓷土吧?想必它們一定是價值不菲吧?”

“這瓷土的出現對我們公司來講可謂是意義深遠,瓷廠由於沒有合適地瓷土,現在正面臨着停產的境地,有了它瓷土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季凡說道。

“這是什麼瓷土啊?”

“這種瓷土古時取自麻侖山,因此命名爲麻侖土。在元朝時它是由官府統一控制出售的,因此又被稱爲官土。當時出售每百斤麻侖土值銀七分。”

“想不到這瓷土竟然是這些值錢。”厲振海感慨道。

季凡打開車載音響,聽着裡面傳來的薩克斯管吹奏的回家那首輕鬆舒緩的樂曲,他微閉上雙眼陷入沉思中。

正如厲振海所言,這麻侖土的價值自然是不言而喻。撫州高嶺土被齊玉民等人壟斷這件事仍然歷歷在目,也給他敲響了警鐘。爲了避免重蹈覆轍,再次發生類似事情,最好地辦法就是將這五處瓷土礦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回到公司以後,季凡立即把林楓叫到自己的辦公室。

“林總監,現在有一項重要任務交給你。”季凡說着把列着組成麻侖土的五處瓷土礦的名單交給他。

林楓大致瀏覽了下名單。見到這五處瓷土礦分佈於三個不同的省份。雖然不解其意,但他沒有開口詢問,而是擡頭注視着季凡等待下文。

“你立即動身爭取在一週之內查清楚這些礦山的第一手資料,爲公司全面收購這些礦山做準備。”

“收購礦山?季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收購是不是有些太倉促了?”

“只要儲量可觀,產量穩定,即使多花些錢也是值得的。”

“一週之內要跑遍三省五礦,時間有些緊啊。我只好分成五個小組同步進行了。”林楓說着拿着名單急匆匆地離開了辦公室。

從硅化院帶回地樣土已經交給了唐俊,此時唐俊正呆在坯坊裡,全神貫注地投入到修坯中。頭髮花白地黃師傅手持板刀,按照他的指點修整瓷坯的外壁和足圈。

“黃師傅,你從事利坯多年,你感覺這瓷土品質如何?”季凡謙遜地問道。

黃師傅擡起頭,疑惑不解地回答道,“原來是季總啊!不瞞你說,我在瓷廠幹了這麼多年。還是頭一次見到這樣的瓷土。你看它手感沉重,而且顆粒大。雜質多。

不過最令人驚奇的是這泥料拉力之強倒是非常罕見,你看它拉得這麼薄都不變形,這瓶子的上半部和內部根本不需要修整。

本來我們景德鎮製坯這行是三分拉坯,七分修坯。可這件瓷坯卻正好相反,它是七分拉坯,三分製坯。

如果以後廠裡都用這種瓷土製坯的話,那利坯的速度可快了許多。

至於它究竟是好是壞,我也說不好,只有燒製出窯以後,才能見出分曉。”

在他地精雕細琢之下,瓷坯完美地呈現在季凡和唐俊面前,這是一隻撇口、細頸、垂腹的玉壺春瓶,此瓶的口沿和脖頸都線條流暢,外型圓潤,不落刀痕。

“老唐,這瓷土耐高溫,而且不易變形,最適宜燒製那些高頸大罐、高足杯、扁壺、大盤等形制碩大地大器,你怎麼不燒啊?”季凡開口問道。

“季總,這是樣土,我怕萬一燒製失誤,那就失去檢驗的意義了。”唐俊說道。

回到畫坊,唐俊調製好青花料,拿起雞頭筆屏住呼吸,開始在這件瓷坯上做畫。

也不知什麼時候才能達到象唐俊這樣下筆鬆馳而又老到、圓勁、飄逸灑脫的境界啊?

看着他筆意自由流暢而又不失古拙凝重,深知在青花瓷上繪畫難度極高的季凡不禁被他精湛的畫技所深深吸引住。

唐俊的青花繪畫技法顯然是借鑑了書畫用筆,棱角分明的中鋒運筆顯得剛健有力,同時也強調了筆地變化,在點、線之中有抑揚頓挫,顯得有力量、有節奏,用筆也很到位。

幾株小草、幾片竹葉、幾叢松針形態生動,韻味十足。高大地大樹和矮小的芭蕉樹倒也相映成趣,大樹下部地主幹無不被山石或洞石遮住而隱去,芭蕉樹同樣只見有葉而不見樹幹,飽含抽象化的藝術手法。

“恭喜你老唐,看來最近你這青花瓷繪畫技法又有進步,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啦!”季凡說道。

“季總,你現在誇我還爲時尚早,只有等到出窯時才能印證你的結論是否正確。”唐俊謙遜地說道。

幾天後,在易長風清脆悅耳的開窯聲中,一窯新燒製的瓷器準時出窯了,公司步入正軌以後,隔三岔五出窯,人們對此早已經習慣,認爲這只不過是一次例行公事的出窯罷了,因此人們都忙於手頭的工作,出窯時除了窯上的工人,只有季凡、唐俊兩人在場旁觀。

雖然場面顯得有些冷清,但是季凡卻深知這可是關係到龍興瓷皇今後是否能夠發展壯大的關鍵時刻,他臉色凝重地注視着窯室方向。

首先出窯的自然仍是高溫色釉瓷,本來志不在此的季凡看到幾件製作精美的明黃色瓷器時,眼前不禁爲之一亮。

黃釉在古時是皇家控制最爲嚴格的一種釉色,金黃是至尊之色,由於黃與皇同音,因此在明清兩代黃釉只有皇家才能使用。

眼前這幾件瓷器遍施黃釉,釉面瑩潤,色澤如雞油般嬌豔動人,呈色穩定,堪稱精品,高溫色釉的研製竟然也有所突破,這個好消息令季凡喜出望外。

不過今天他最關心的還是那件玉壺春瓶究竟燒製得如何,當唐俊將裝着那件瓷器的匣鉢揭開時,他有些迫不及待地拿起它,近距離地對它審視。

這件瓷器胎質潔淨、釉色滋潤,呈現出白中泛青的光澤,給人一種高雅嫺靜的感覺,底足露胎處有一圈深淺不一的火石紅,青花髮色濃豔,佈局嚴謹,紋飾構圖豐滿,層次繁密,主次協調。

“沒錯,老唐,你看這白中閃青的釉色,還有底足這由於含鐵而形成的火石紅,這都是麻侖土所具有的明顯特徵。”季凡高興地說道,“如果說這麻侖土是元青花的骨骼和血肉,蘇麻離青料和透明釉是它的衣裳,畫工的紋飾神韻是元青花的靈魂。那麼如今我們終於擁有這麻侖土,成功可以說是近在咫尺啊!”

“季總,這件瓷器燒製得非常成功,看樣子該是燒製大器的時候了。”唐俊異常興奮地說道。

第五十四章 仿製的宣德爐第二百一十六章 大有潛力可挖的消費市場第一百三十九章 晚清瓷器精品第三十七章 再訪四道溝第一百零二章 網上發貼解疑第一百四十七章 仿古浮雕山水瓶第一百九十七章 素肌玉骨的冬青釉第一百四十九章 付出代價慘重的羸家第一百五十三章 柏圖斯紅酒第一百八十四章 引人注目的開業典禮第一百零三章 西北向北的求購歷史悠久的瓷器發展史第七十二章 奇怪的合背古錢幣第一百九十二章 玉圍棋引起的紛爭II第四十一章 被看好的成長股油畫第二百七十二章 龍興杯世界圍棋大賽第二百四十一章 請高人指點迷津第六十七章 福祿壽翡翠第三十七章 再訪四道溝第一百五十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瓷都景德鎮第一百三十二章 頗具爭議的想法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師與菜鳥的差距第二百七十章 破釜沉舟的韓總第一百四十九章 付出代價慘重的羸家第一百零八章 苦中取樂的藏家第十三章 真假難辨的玉壺春瓶簽約感言歷史上最傑出的督陶官第一百九十章 迫在眉睫的任務第七十五章 高仿的青花人物紋花觚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師與菜鳥的差距第一百七十五章 唯纔是用第一百三十七章 潘家園尋夢第二百零七章 做精做強的營銷策略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富比拍賣會第一百六十三章 難以尋覓的瓷土第二十五章 用照片作廣告的碎瓷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失敗而告終的初窯第一百三十三章 紫口鐵足的哥窯瓷第六十五章 瘋狂的賭石第一百一十五 意料之中的鑑定結果第二百一十七章 飽受非議的中國瓷器第二百一十八章 迪拜的瓷器專賣店第二百三十八章 蓮水注犀角杯第一百四十章 龍鳳紋花形玉佩第二十七章 四道溝淘寶第二百五十七章 王室御用茶具競標第八十九章 患難之際見真情第一百一十四章 畫蛇添足的書款第七十四章 喜憂參半的拍賣結果第二百三十三章 弘揚民族陶瓷文化第一百三十四章 千年陰沉木第六十六章 一刀窮一刀富瓷都景德鎮第二百二十二章 無價的象耳瓶第二百零一章 雪花藍釉瓷器第二百五十九章 贊助大師杯賽事第一百零六章 治病救人要緊第一百三十章 聯合抵制日本人第一百零二章 網上發貼解疑第二百六十四章 令人生疑的如意第一百二十三章 令人鬱悶的打眼第八十三章 青白玉圍棋第一百七十四章 極品寶石藍色調第一百三十六章 條件苛刻的賣主第二百二十八章 福山壽海龍紋瓶第一百五十二章 把樁師傅與柴窯第七章 元青花桃竹紋梅瓶第一百零八章 苦中取樂的藏家第六十章 紫光花園的新住戶第九十章 與美女的尷尬獨處第一百五十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二百五十四章 英倫半島的慈善晚宴第二百一十七章 飽受非議的中國瓷器第二百零一章 雪花藍釉瓷器第二百六十四章 令人生疑的如意第二章 點石成金的試金石第一百四十六章 矇騙小日本的的仿製品第二章 點石成金的試金石第一百一十一章 備受推崇的清三代精瓷第一百六十九章 貴人出手相助第一百四十四章 令人神往的查幹湖冬捕第二百三十一章 《無限風光在險峰》青花瓷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穎別緻的荷葉青瓷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失敗而告終的初窯第九十四章 瞞天過海的汝窯青瓷第一百九十章 迫在眉睫的任務第二百六十二章 與韓笑石的較量第六十二章 無法確認年代的水牛雕第一百一十六章 金鑲玉修復古籍法第一百六十章 不同尋常的富貴白頭瓷第六十一章 皇家專用的金磚第一百四十七章 仿古浮雕山水瓶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狼入侵景德鎮第一百六十六章 緩衝的學問第十五章 “黑漆背”博局鏡第一百八十一章 7501主席瓷第二百零七章 做精做強的營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