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緩衝的學問

“既然大家都表態了,那我也多少意思點,我出五百萬!”一直默不作聲的候寶忠終於說話了。

季凡聽到這個數額時,臉上的喜悅變成了驚訝,馬超羣、許傳堯、陳子奇這次能伸出援助之手,他一點也不感到意外,因爲他們三位或多或少曾經得到過自己的幫助,可以說與自己私交甚篤。這個候寶忠則不然,自己與他沒有什麼過多交往,他居然能拿出錢,而且一拿就是五百萬,這可實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候哥,這可使不得。”

“老弟見外了不是,你這不是厚此薄彼嗎?憑什麼你可以接受他們三個的錢,卻不接受老候我的錢呢!莫非老弟擔心老候的錢來路不明啊!老馬他可瞭解我,這錢是我憑本事在股市面上賺來的,絕對乾淨得很。”候寶忠說道。

“候哥,其實我不是這個意思。”季凡辨解道。

“老弟,別看老候我是個大老粗,但我一向看人很準。雖然我們交往時日不多,但我看得出你是個做大事的人,而且對於錢財這些身外之物看得很淡,這十分難得啊!你也知道老候我就喜歡玩瓷器,可是以前我花了幾百萬,卻買來一堆假貨。這五百萬也甭說借了,就當是我給瓷廠的投資吧!瓷廠生產出瓷器,你給哥哥我挑兩件象樣的瓷器就行了。“老候這個主意不錯,我們哥幾個的錢都算給瓷廠投資了,你小子可要上心點,給我們好好管理着,年底哥幾個還等着你給我們分紅利發紅包呢!”馬超羣哈哈大笑說道。

“好啊,這下不管大小,我也成了股東了,哪天有機會咱得到景德鎮瓷廠看看去。”許傳堯說道。

這原本是借錢,現在竟然變成投資了,季凡興奮之餘。又平添了幾許憂慮。看來瓷廠真要好好下一番功夫,不然自己虧損也就罷了。如果連累哥幾個也跟着受損失,良心上也過意不去啊!

“親兄弟明算帳,既然大家對我如此信任,我看就形成了正式的協議,另外爲了加強資金管理,還要派一個專職會計到景德鎮負責財務工作。”季凡思索片刻說道。

“有道理,大家明天上午到我公司,具體敲定下協議,至於會計。大家可以推薦,如果沒有合適的人選,我公司倒是有一位老會計,他曾經在國營企業工作過,爲人老成穩重,而業務嫺熟,經驗豐富。s我看他可以勝任這項工作。”馬超羣的這個提議被大家一致通過。

資金的問題迎刃而解,令季凡長出了一口氣,興沖沖地回到了家中,及時向大家公佈了這個好消息。接着又給程漢章掛了個電話,把瓷廠的事大致向他做了簡要介紹,程漢章聽完他的介紹後,沒做表態,只是約他明天中午當面詳談。

這一趟離開家十多天,小別勝新婚,晚上與蘇晚亭又是一頓纏綿。

吃過早晚。季凡打扮整齊準時來到華信拍賣行,大家聚集後,經過一番商議,最後議定,季凡出資五千六百三十萬、候寶忠五百萬、馬超羣三百萬、許傳堯五十萬、陳子奇二十萬,合計總投資額爲六千五百萬。

馬超羣四人的八百七十萬即刻打入龍興瓷皇有限公司的帳戶,季凡前期購買地皮、委託山東硅化院研製瓷土,以及流動資金算在一起共計五千五百萬已經到位,剩餘地那一百三十萬將在五月末之前到位。

接下來驗資、簽訂協議、進行公證後,大家對馬超羣推薦的老會計馮繼才比較滿意。會計人選算是正式通過。

“老弟,我們幾位都是外行,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大攤子事,不便過多參與,瓷廠那邊地事情就拜託你了。”臨別前馬超羣的囑咐令季凡深感肩上責任的重大。和大家打過招呼後。他急匆匆來到闊別已久的典當行。

大廳裡的幾位典當行正緊張忙碌着,程漢章看到他的身影。衝着他點了點頭,“我這裡有個顧客,你稍等片刻。”很快程漢章就處理完手頭的工作,“走,到我辦公室吧!”季凡隨他上樓,一路上不時和公司老同事打着招呼。

程漢睿智的眼神凝視着季凡,“景德鎮那邊進展不太順利,是不是壓力很大呀?”

季凡有些愧疚地點了點頭,“弟子有負師父所託,讓您老人家失望了。”

“寶劍鋒自磨礫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自從你來到公司以來,一直過於順利,未曾經歷什麼坎坷,這對你來說,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從現在的情形來看,你犯了大多數年輕人地通病,就是過於追求完美,太急於求成了。這次有朋友幫你渡過難關,,可再次你就不一定會有這麼好的運氣了。”

程漢章的一番話如當頭棒喝,敲打在季凡的心田。

“我記得1996年,人們在阿根廷著名的安第斯山上發現了一塊重達30噸的青金玉石。這麼大一塊完整的青金玉石可是非常罕見,驚奇之餘,人們挖空心思,想盡一切辦法用了一個多月地時間,將這塊玉石挪到了臨近下山的地方卻傻眼了。只見距山下將近500米、約70坡度的斜坡上亂石嶙峋,大型牽引、起重設備根本無法運上山頂,若讓玉石自由滾下山去,勢必會摔得粉身碎骨,失去它價值連城的價值。

人們無奈之下請來了搬運專家邁。卡迪爾,他認真測量、計算了玉石滾落的路線、觸點後,人們焦急地問用什麼設備可以玉石完整無缺地弄下山,他說出兩個字,讓人們大爲驚異:棉花。

卡迪爾首先讓人們找來一噸多舊棉被,將玉石裡三層外三層綁裹起來,然後在玉石滾落的觸點都綁上了廢輪胎,最後撬動玉石讓它順坡滾下。玉石由於有了棉被、輪胎的緩衝,結果毫髮無損地跌落到山下。”說到這兒,程漢章擡頭略帶深意地注視着季凡說道,“其實我們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又何嘗不是如此,剛對剛、硬對硬常常事倍功半,若在思維、行爲上也加些可供緩衝的棉被、輪胎,結果就會變成光潔亮麗的美玉。”

“師傅地這番教侮,弟子定當銘記在心,時刻引以爲戒,不敢忘懷。”季凡誠懇地說道。

瓷窯順利地完工了,峻工那天,易長風高興地帶領季凡等人到現場參觀。巡視了一圈,季凡對柴窯非常滿意,“易老,這陣子辛苦您老了。如今我們瓷廠的各個生產車間、辦公大樓馬上也要開始破土動工了,我想請您作爲公司的代表,全權負責工程的質檢工作,不知您老是否願意接受啊?”

“難得老闆對我信任有加,我一定竭盡全力做好這項工作。”易長風高興地說道。

季凡鄭重其事地把工地上的事情交給了易長風處理,而他自己則和唐俊在住處忙着研製起元青花進一步所要進行的問題。

“元青花白中泛青,其釉色青翠欲滴,堪稱典雅素靜的人間瑰寶,它以釉色的鈷藍着色力強,花紋明澈、素雅、耐用,而深受海內外收藏人士的廣泛喜愛。可是說起來,令我們中國人感到慚愧的是它居然是外國人發現並予以確認地。”唐俊感慨地說道。

“不錯,元青花是典型的牆裡開花牆外香。”季凡淡淡一笑附合道。這些日子他對元青花可是下了一番功夫進行研究,仔細拜讀過英國學者霍布遜所著的《明以前的青花瓷》以及美國學者約翰。波普的《14世紀青花瓷器:伊斯坦布爾託布卡普宮博物館所藏地一組中國瓷器》與《阿德比爾收藏地中國瓷器》這幾部著作的季凡,對於元青花地發現並不陌生。

1929年的一天,北京城琉璃廠的古董店迎來了一位客人。此人名叫吳賚熙,是個旅居英國的華裔古玩商,這次他帶來了一對青花雲龍象耳瓶。本來這對青花瓷瓶是供奉於北京城外智化寺中,吳賚熙花錢買通了寺院裡的和尚,偷偷從寺院裡盜出的。

這對瓷瓶非常精美,而且品相完好。其中一隻瓶子的頸部蕉葉紋空白處書有六行六十二字的青花楷書題記:信州路玉山縣順誠鄉德教裡荊唐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拾香爐,花瓶一副,祈保全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星源祖殿胡淨一元帥打供。”

可是,吳賚熙走遍了整個琉璃廠的古玩店卻無一家敢買。原因是紀年款識上寫着“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即1351年4月,按照年代推算應該是元順帝時期。而在清朝末年的古玩商中流傳着這麼一句話:“元無青花,此乃國史之定論也!”

吳賚熙一氣之下,乾脆將這對不被人看好的青花瓷瓶帶到英國,並賣給了一個叫大維德的人,此人是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伯西瓦爾。大維德中國美術館的館長。不久,英國學者霍布遜見到了這對瓷瓶,他是一位著名的中國古代陶學家,他認定這是中國明代以前生產的瓷器,可是沒有引起世人的關注,直到美國人波普以這件青花瓷爲標準器,對照伊朗及土耳其博物館所收藏的中國其他青花瓷器進行了深入的類比研究,這纔開啓了人們對元青花的認識和研究,中國人對元青花的認知也由此開始。

第九十五章 爆炸性的拍賣新聞第一百四十四章 令人神往的查幹湖冬捕第一百二十六章 封都引來的爭論第一百章 魅力無窮的單色釉瓷器第二百零七章 做精做強的營銷策略第二百三十六章 雙贏的合作方式第一百二十二章 漏寶的明器第一百三十章 聯合抵制日本人第八十三章 青白玉圍棋第一百一十三章 六國五味的香料第六十二章 無法確認年代的水牛雕第一百零三章 西北向北的求購第七十章 臨危受命的見習典當師第一百一十三章 六國五味的香料第二百六十三章 與韓笑石的較量II第二百三十章 旗艦店開業大吉第四十八章 沉入海底的思茅古茶第二百四十一章 請高人指點迷津第一百五十五章 終於和諧了第二百三十章 旗艦店開業大吉第一百九十三章 打造自己的品牌第二百六十七章 陶瓷秩序專項整治行動第二百二十一章 寓意深刻的禮物第二百零三章 大膽的創意和構想第九十一章 空穴來風的拍賣傳聞第七十七章 不明出處的青瓷碎片第一百一十九章 古老的綿竹年畫雕版第九十七章 博物院的強勢介入第二百六十二章 與韓笑石的較量第一百五十五章 終於和諧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令人鬱悶的打眼第九十八章 收購還是捐贈第二百三十五章 景德鎮的形象工程第一百五十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一百三十二章 頗具爭議的想法第二百一十四章 邁向成功的第一步第五十六章 犀牛皮製成的古畫第二百二十一章 寓意深刻的禮物第一百七十八章 福禍相倚第一百六十五章 資金出現缺口第六十八章 出乎意料的拍賣結果第二百零七章 做精做強的營銷策略第一百三十七章 潘家園尋夢第二百五十章 全球巡迴展第二百七十一章 與虎謀皮第一百五十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二百一十七章 飽受非議的中國瓷器第二百五十九章 贊助大師杯賽事第八十七章 三進四道溝第二百五十章 全球巡迴展第二百六十二章 與韓笑石的較量第四章 黑白博奕之道第七十七章 不明出處的青瓷碎片第二百零五章 無孔不入的高仿第二百七十一章 與虎謀皮第二百一十章 以其之道還制其人之身第四十五章 品嚐伊甸園的青蘋果第二十章 《好太古碑》法帖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失敗而告終的初窯第二百一十九章 接連不斷的瓷器精品第一百八十六章 高風險的瓷器第二十八章 十八居士的白釉瓷罐第二百四十八章 風光的背後第五十八章 油畫惹來的煩惱第五十章 千金猴王硯的由來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富比拍賣會第二百五十章 全球巡迴展第二百六十二章 與韓笑石的較量第一百九十一章 玉圍棋引起的紛爭第一百四十七章 仿古浮雕山水瓶第一百一十八章 男人之間的決鬥第十六章 死當和空當第三十五章 唯名是論的瓷器第二百五十三章 景德鎮陶瓷文化之旅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穎別緻的荷葉青瓷第二百一十九章 接連不斷的瓷器精品第二百七十四章 北京棋院之行第五十五章 韓總的賞寶大會第八十七章 三進四道溝第二十七章 四道溝淘寶第一百七十五章 唯纔是用第八十章 鬆蔭仙女玉牌第二十二章 似隸似楷的凡體字第八十二章 破爛不堪的太師椅第二百四十章 意料之外的金獎第四十五章 品嚐伊甸園的青蘋果第二十六章 三月不知肉味的素包第六十二章 無法確認年代的水牛雕第二百五十七章 王室御用茶具競標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失敗而告終的初窯第七十六章 精心改制的遼金雙魚鏡第九十一章 空穴來風的拍賣傳聞第一百一十七章 德化窯瓷塑羅漢佛像第一百零八章 苦中取樂的藏家第一百一十一章 備受推崇的清三代精瓷第二百一十章 以其之道還制其人之身第一百六十二章 高嶺土與麻侖土第一百五十九章 清沽美酒經瓶第一百一十六章 金鑲玉修復古籍法第九十六章 頗具爭議的碎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