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紫玉光墨錠

牆角有個制壎的歲月滄桑的老藝人支了個地攤,上面整齊地擺放着各式各樣的壎。由於少有人光顧他的攤位,他手裡拿着工具正專心致志地製作壎。他精神矍鑠,臉上表情嚴峻,一絲不苟地往壎上面畫畫,他那埋頭於工作的姿態令季凡頗爲感動,此時看似毫不起眼的壎在他的手中彷彿有了靈性,被他的畫筆賦予了生命。

很快一隻壎製作完成了,老藝人當場吹起了樂曲,壎的聲音古樸醇厚、低沉悲壯,曲子透出濃濃的蒼涼之感;阿房宮的熊熊大火,秦二世而亡的悲壯,西涼軍的馬蹄踏破了未央宮的巍峨,安祿山的鐵騎踏破了大明宮的繁榮,而朱升的獻策成就了現在西安這座古城完整明代城牆的驕傲,卻只兩代就被廢棄的無奈。

在這裡,你可以放下一切世俗的紛擾,靜心感受這條街濃郁的文化氣息。隨便走進一家湖筆專賣的店鋪,老闆會非常熱情地向你介紹,你可以聽到很多關於毛筆製作的工藝故事,也會見識到手筆“尖、齊、圓、健”的四德。季凡驚訝地發現沒有顧客光臨時,他們會伏案用自家的毛筆練字,閒適專注的樣子絲毫讓人察覺不到他們身上有商人的痕跡。更有年長的老闆乾脆直接將書桌放在店鋪外面,即興揮毫書就,引來路人駐足觀看。雄健豪邁、古拙直率的筆意令季凡亦不禁爲之側目,如果不是時間緊迫,季凡真想停下來當場與之切磋交流。

筆雨墨花,翰墨飄香。面對着這製作上乘的畫筆,季凡豈能輕易錯過,在精心挑選了幾支湖筆後,季凡三人來到了一家專門出售筆墨紙硯文房四寶的店鋪內,店鋪內擺放的形態各異的墨錠令季凡不由爲之一振。

民國收藏大家趙汝珍曾在《古玩指南》一書中對古墨做過詳細的記載。季凡對古墨的由來並不陌生。墨作爲古今書畫家至愛的風雅之物,伴隨書畫而誕生,早在西周時期古人就從燃燒地松木中成功地提取並製作出了墨。

隋唐五代時,造墨達到興盛時期。工藝水平也日漸爐火純青。唐代國力強盛,文化經濟繁榮,再加之唐太宗酷愛王羲之書法,書畫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繁榮,從而推動了制墨技術的不斷提高,由適用墨向工藝觀賞墨發展。造墨技法、款識、墨模雕刻都精緻典雅。涌現出一大批制墨名家。奚超、奚廷父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唐朝末年,奚氏父子倆爲躲避戰亂,舉家來到安徽歙州定居,將制墨技術也帶到這裡。他們看到歙州古鬆茂密,於是就利用松煙製造出堅如玉、紋如犀,光潔而細膩地墨,深受南唐後主李煜喜愛,他任命奚廷爲墨務官,專造貢墨。並賜國姓爲李,並將“龍尾山硯,澄心堂紙,李廷墨”稱爲“三者爲天下冠”。於是“李廷墨”流傳千餘年,久負盛名。到宋宣和年間,更有“黃金或得,李墨難求”之譽。其墨錠以防腐、防蟲、久貯不變的特點,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睞。

由於南唐後主的聖恩,讓徽墨名揚天下,明清時期。制墨工藝得到進一步發展,徽墨獨步天下,高手雲集。明代將造墨工藝推上新的臺階。程君房的“漆煙”制墨法、方於魯地“九玄三極墨”,均爲後人稱之爲“前無古人”的首創。清代流行的“集錦墨”,則是明人汪中山所創始。清代的曹素功、汪近聖、汪節庵、胡開文四大家的崛起,將制墨技術發揮到極致,成爲徽墨生產的領軍人物,世代相傳,精品層出不窮,深受朝野、帝王、文人雅士喜愛。制墨工藝達到歷史上的空前盛世,觀賞墨、彩墨、藥墨,形式多樣,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墨分五色,神韻天成。採用點菸、和料、杵搗、制墨、晾墨、銼邊、洗水、填金、刻模等十一道工序製作而成的徽墨爲傳承歷史文化。保存藝術作品譜寫了光輝地篇章。是中國文人畫匠藝術作品傳承載體。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利用墨色的濃、淡、幹、溼、枯等變化,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傳世佳作和藝術瑰寶。

這家店裡的墨錠造型別致,上面雕刻着燙金的龍鳳、飛禽走獸、人物故事、歷史典故、花鳥草蟲、山川風物、名勝古蹟的圖案,或書或刻,草、行、隸、篆、楷各體的詩詞銘句,圖文並茂,充滿詩情畫意。

在店裡轉了半天,當季凡看到一塊殘缺不全的墨錠時眼前不由一亮。爲了不引起老闆的注意,他先是裝模作樣地打聽了幾塊墨錠的價格後,這才神態自若地拿起那半塊墨錠,墨上雕着金剛圖案,並書有“紫玉光藝粟齋”六字,此墨望去紫光浮動,聞之芬芳馥郁,審之細膩瑩潤,烏黑錚亮,“湛湛如小兒睛”。他心中大喜:這可是清代制墨名家曹素功所制地“紫玉光”!

說起曹素功和他的“紫玉光”,藏墨者無人不曉。曹素功是清代四大制墨名家之首,素來享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的美譽。曹素功生產的“千秋光、紫玉光、天瑞”等名貴墨,成爲徽墨之冠。他製作的“黃山風景墨”以三十六峰爲主題,作通景圖案,並按山勢地位的高低,劃分三十六錠墨,每錠正面是山峰圖案,背面刻有吟詠黃山詩句。此外,曹素功製作的“青麟髓”,也是墨中極品,全套十五種,分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四款。

當然,曹素功最爲得意的還是“紫玉光”。相傳康熙南巡時,曹素功曾向其進墨,康熙帝見其色澤如玉、紫光浮動、芬芳馥郁,當即龍顏大悅,御筆親題“紫玉光”三字。從此,曹素功與“紫玉光”聲名遠揚。曹素功經營地墨莊名爲“藝粟齋”,其所制“紫玉光”,色澤如漆,黝黑之中泛紫光,芳香撲鼻,墨跡不腐,歷來爲古墨收藏者所青睞。

“這墨錠怎麼只有一半呀?”季凡鄒着眉頭裝做不經意的樣子問道,“多少錢啊?”

“您居然相中了這塊墨錠,老闆果然好眼力。您別看它只是半塊,它可是大有來頭的,在過去它是作爲貢品專業做給皇帝御用的……”店主微微一笑有板有眼地說道,“這墨錠名叫紫玉光,想當年在大清朝的時候,它可是名列十八款徽墨之

季凡一聽店主這話,心裡不由一沉,人家門清地很啊!看來這次想矇混過關是不太可能了,果然店主張口就要了兩萬。

“這麼一塊黑不溜球地墨塊居然要兩萬塊?你不會是在說夢話吧!”易明俊使勁白了店主一眼說道。

“這位小兄弟此言差矣!你看它雕刻精美,細膩瑩潤,色澤如玉、清香四溢,實乃徽墨中之極品啊!我這個價格已經很公道了。”店主見季凡身着得體,估計是個有錢的主。於是他不慌不忙地說道。

古墨收藏如今已成爲收藏界獨立地一個藝術門類,特別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着拍賣場上不斷看漲的行情,古墨收藏逐漸升溫,成爲收藏界的熱捧對象。1996年春季北京瀚海藝術品公司拍賣一錠清乾隆御製天府永藏墨以60萬元成交,清乾隆御題西湖十景詩彩墨55萬元,清乾隆御製七香圖墨39萬元,清康熙八大家墨8錠30萬元,清乾隆御製來儀、雲龍墨4錠22萬元,清嘉慶黃山圖墨3萬元,光緒御製棉花圖墨2盒錠7萬元。古墨行情看漲,一路飆升,已成爲藏家熱捧的高雅藝術品。特別是以曹素功爲首的清四大制墨名家所製作的貢墨,已成爲各大藏館的稀世珍寶。

季凡仔細審視了下,墨錠確實不錯,不過這價格可要好好斟酌,想到這兒,他裝做不太滿意地說道,“這墨錠看起來還行,美中不足的是隻有一半啊?老闆它要是全品相的話,我出雙倍的價格也願意接受。品相再好,它也只是個殘器,真是令人棄之不捨,食之無味啊!”

季凡一語道破,正好說中了店主的要害。這塊墨錠他收上來也有些日子,就因爲它殘缺不全,很多人看過後都無可奈何地放棄了,他巴不得早點賣出去,想到這兒他口氣鬆了下來說道,“看來老闆也是個行家,我看這樣好了,再減去五千,算你一萬五千塊好了。”

“還是有點太高,我最多隻能出高五千塊!”季凡神態自若地說道。

“老闆,你這個價有點低得離譜啊!實不相瞞,五千塊我收都收不來啊!”店主誇張地說道,“你再給加點。”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季凡最後以五千塊買下了這半塊紫玉光。“季先生,我可真有點搞不懂,你幹嘛花這麼高價買這麼一塊墨錠啊!而且它還是破爛不堪的。”易明俊憤憤不平地說道,“要我說別說五千,就是五十塊都不值。”

“明俊,這你可有點看走眼。”對於這塊墨錠的真正價值略有所知的唐俊笑嘻嘻地說道,“你別看它毫不起眼,它可是過去專門獻給皇帝使用的貢墨啊!”

“老唐說的有道理,如今這種貢墨搶手得很,我想如果不是由於它過於殘破的話,它也不可能落地我手上,我估計早就被別人搶走了。”

第七十三章 貌似不存在的玉圍棋第四十六章 好心換來的回報第二百零九章 模特公司的內幕第二百三十八章 蓮水注犀角杯第一百四十二章 西方人眼中的瓷器第二十四章 尋訪修瓷高手第八十九章 患難之際見真情第二百五十二章 法國朋友的盛情第二百七十三章 龍興杯世界圍棋大賽II第十一章 紫光花園別墅第一百九十七章 素肌玉骨的冬青釉第二百五十五章 綠色環保品牌第一百九十一章 玉圍棋引起的紛爭第三十五章 唯名是論的瓷器第一百三十二章 頗具爭議的想法第一百九十章 迫在眉睫的任務第一百五十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二百五十三章 景德鎮陶瓷文化之旅第二百五十九章 贊助大師杯賽事第二十九章 看似普通的拍品第二百二十章 明目張膽地送禮第二百三十四章 王者青料第二百一十章 以其之道還制其人之身第一百七十三章 初具規模的瓷廠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師與菜鳥的差距第一百四十四章 令人神往的查幹湖冬捕第八章 古玩市場的菜鳥第一百三十二章 頗具爭議的想法第十二章 與美女相進午餐第九十八章 收購還是捐贈第二百一十五章 壟斷麻侖土資源第九十三章 巧作陪襯的影青瓷碗前言 失落的傳國玉璽第八十九章 患難之際見真情第九十八章 收購還是捐贈第八十六章 紫檀木燈柱第一百八十三章 與市長大人的交談第五十章 千金猴王硯的由來第二十四章 尋訪修瓷高手第六十三章 神仙難斷寸玉第三十章 鬼市淘寶第一百三十一章 毀於刀斧之下的神龕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師與菜鳥的差距第二百六十章 巨無霸版本的高足杯第二百一十七章 飽受非議的中國瓷器歷史悠久的瓷器發展史第一百一十三章 六國五味的香料第九十章 與美女的尷尬獨處第一百四十二章 西方人眼中的瓷器第五十八章 油畫惹來的煩惱第一百七十一章 沙漠遇險第二百零一章 雪花藍釉瓷器第二百四十六章 蘇富比拍賣會II第二百二十四章 會同阿聯酋大使第一百九十三章 打造自己的品牌第一百七十七章 造神計劃第一百六十六章 緩衝的學問第三十一章 改刻的會同通寶古錢第一百六十章 不同尋常的富貴白頭瓷第二百章 公平交易還是挖牆角第四十六章 好心換來的回報第二百六十九章 屠虎計劃第二十章 《好太古碑》法帖第一百六十四章 都是麻侖惹的禍第一百四十五章 拍賣前的準備工作第一百三十五章 最具檔次的拍賣第一百八十一章 7501主席瓷第二百零六章 無聲的原料爭奪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購模特公司第一百四十七章 仿古浮雕山水瓶第六十六章 一刀窮一刀富流動的藝術——碑帖書法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穎別緻的荷葉青瓷第十六章 死當和空當第一百一十三章 六國五味的香料第三十一章 改刻的會同通寶古錢第二百三十六章 雙贏的合作方式第一百六十二章 高嶺土與麻侖土第一百零三章 西北向北的求購第一百零四章 身首分離的博山爐第二百六十七章 陶瓷秩序專項整治行動第一百零一章 買櫝還珠的畫像磚第二百六十六章 在股市裡大做文章第五十四章 仿製的宣德爐第一百二十三章 令人鬱悶的打眼第二百六十章 巨無霸版本的高足杯第二百三十三章 弘揚民族陶瓷文化第二百零二章 第一筆訂單第一百四十六章 矇騙小日本的的仿製品第八十章 鬆蔭仙女玉牌第二百零七章 做精做強的營銷策略第一百三十一章 毀於刀斧之下的神龕第三章 絕版的榧木棋盤第二百五十九章 贊助大師杯賽事第二百三十五章 景德鎮的形象工程第一百四十六章 矇騙小日本的的仿製品第二十一章 雞血石印章第一百八十二章 由仿製瓷得到的啓發第一百三十八章 抓着我心就是好窯第一百七十三章 初具規模的瓷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