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晚清瓷器精品

程漢章送給自己的那本《鑑玉》對遼金時代的玉器做了詳盡的記載:遼金玉器從其所反映的文化特徵而言,包含了契丹族女真族的特色的民族文化、中原的漢文化、佛教文化和西

亞文化四個方面。

契丹、女真族的特色民族文化的作品有佩飾類、圓雕類。佩件方面有三角形的花卉件,如表現出民族代表性的凌霄花,鶻啄天鵝紋佩,山林獸紋佩,鬆鹿紋的帶板,荷魚形佩。圓

雕的動物有熊、天鵝、大雁、蟾蜍、猴子等。

第二,中原的漢文化特色的作品有玉帶,帶圓足的碗和玉杯,以及植物花卉飛禽走獸中的鴛鴦、荷蓮、龍鳳、綬帶鳥、蝴蝶、兔子、烏龜、鱖魚等紋飾造型。

第三方面是具有西亞文化特色的玉器,如倭角形的海棠花式杯。有的是和田玉材料製作而成,也有用水晶材料和瑪瑙材料製成的那種倭角形的海棠花式杯或碗,還有具有異國情調的孔雀和獅子等作品。

第四方面是淵源於佛教的造型,如飛天、摩羯、海螺、塔、金剛杵、等等。

遼金時代的玉器工藝,材質以青玉、白玉爲主,也有瑪瑙、水晶、琥珀製品。但又因材施工,琢治方法各不相同,如瑪瑙器件在琢出器型後,加以拋光即成,不加任何紋飾,以其所具有的天然紋理取勝。

水晶製品也當如此,以水晶琢治圓雕動物小墜飾時,多以寬深的陰刻線勾勒動物的形體輪廓。因此遼金的瑪瑙、水晶製品的琢治,就工藝而言,相對比較簡單。

對於這件瑪瑙碗,季凡心中頗爲嘉許,他暗中向許傳堯使了個眼色,意思是東西還不錯。許傳堯自然是心領會,“老闆,你那碗怎賣的?”

攤主是個又黑又瘦的老頭。他擡起頭咧嘴笑了,一笑之下,露出滿口有些焦黃而又參差不齊的大板牙,“這位老闆,你真有眼力。這件瑪瑙碗說起來可是大有來頭啊!它是當年大遼國南院大王蕭銃所用之物,這碗上面精美老到的雕工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名家手筆,你如果誠心想要二十萬你拿去。”

季凡聽到二十萬地報價,再瞧着老頭臉上露出的神秘莫測的笑容,心想看來這是碰到行家了。果然接下來任憑許傳堯極盡侃價之能事,這老頭一口咬定十五萬的高價就是不肯鬆口。東西雖然不錯,但它根本不值這個價啊!

Wωω ▪tt kan ▪c○

季凡只好無奈地衝着許傳堯搖了搖頭,乾脆選擇了放棄。讓一心做着發財美夢的許傳堯說不出地鬱悶。

“許少。淘寶這種事是講究運氣,強求不得的。”季凡拍了拍他肩膀說道。瓷器作爲古玩收藏中的大項。隨着如今用瓷玩瓷藏瓷的人越來越多,瓷器大行其道,精通瓷器的發燒友自然以古董爲最愛。動輒上百萬甚至千萬的傳世之寶曆來是拍賣會上的亮點,而能淘古瓷碎片同樣讓資金並不雄厚的玩家品嚐到收藏地樂趣。

這潘家園地攤上地古玩同樣是以瓷器居多,正如劉麗雅所言,儘管攤主聽得是天花亂墜,但賊光四溢的仿品和贗品令季凡望而生畏。

一個地攤上有一件賞瓶。品相很不錯。賞瓶爲雍正朝最新出現地一種造型,作賞賜之用。

這件賞瓶整體紋飾遍佈全身。金色畫口邊線,口沿爲一組如意雲頭紋,頸部側面飾雙獅耳,前後兩個開窗繪人物,腹部爲前後兩個大的開窗,繪畫戰將故事人物或戲劇故事人物。在開窗之間的空間繪有萬花裝飾,整體佈局密而有序,層次清晰。

此瓶從裝飾風格、彩色地應用和描繪來分析,具有晚清道光時期的彩瓷的鮮明特點,而且瓷瓶上“慎德堂”堂名款還是非常少見的直款式樣,讓季凡平靜不波的心裡泛起陣陣漣綺。

晚清官窯瓷器一般指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和宣統時期地官窯瓷器,在中國陶瓷史上這個時期地瓷器一般很少有人提及,因爲無論從瓷器的造型、顏色、紋飾、品種、數量以及製作工藝等方面都不能與鼎盛時期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相比,但是晚清官窯瓷器有它很強的歷史性,實際上它見證了中國陶瓷史從興盛到衰落的一個過程。

相比“清三代”瓷器,晚清時期的官窯瓷器種類較多、存世量亦較大,可供選擇的餘地亦較大,這同時也讓投資者需要把握精品策略,像清宣統礬紅留白竹紋碗在拍賣市場上並不少見,但是價格卻相差不少,在今年太平洋的秋拍上,一對礬紅留白竹紋碗的成交價也只有7480元。

對於晚清官窯,除了要關注紀年款瓷器,如“大清年制”的款識之外,還要關注堂名款的瓷器,如“慎德堂”、“大雅齋”等。與紀年款的官窯瓷器相比,堂名款的官窯雖然少了幾分“龍鳳呈祥”的雍容,卻多了幾分自然質樸的情趣。值得注意的是署“慎德堂”瓷的道光官窯中,一般以“慎德堂制”款爲多見,而這件瓷器卻爲“慎德堂”直款式樣,非常少見,這無疑也大大提升了其身價。

“老闆,你這瓶子怎賣的?”季凡先是拿起一隻民國產的蒜頭瓶隨口問了下價,接着又問了下另一隻祭紅釉梅瓶的價格,然後這才裝着不滿意的樣子指着那隻賞瓶問道。

“三萬塊。”老闆看着季凡一副舉棋不定的樣子猶豫了半天開價道。

“唉,一個朋友搬家,也不知送什麼禮物好。這幾個瓶子看樣子都挺不錯的,你們說到底選哪個作禮物好一些呢!”季凡向馬超羣等人問道。

馬超羣等人聽他這麼說,憋不住直想笑,這小子倒滿會演戲,心裡這麼想,可嘴上仍舊配合地說道,“這我們可說不好,還是你自己拿主意吧!”劉麗雅則是一臉茫然地望着他,心想他這是唱得哪一齣啊!

“嘻嘻,這位先生一看就是有身份的大老闆,象你如果送禮,我建議你還是送這件賞瓶比較適合你的身份,這件賞瓶與蒜頭瓶、梅瓶相比,顯得更大氣一些,更有品味。”攤主極力向季凡推薦三件瓷瓶中最貴的那件賞瓶。

“東西看着確實不錯,可你這價格有點太高,我有點承受不起啊!”季凡故意裝做一副爲難的樣子說道,“如果你能便宜點,我倒是可以考慮一下。”

“我看你也是個痛快人,我看這樣好了,二萬五你拿去如何?”

“這個價格還是太高。”季凡搖着頭說道。

“那你說個價如何呀?”

“要我說,我只能出到五千塊。”

“老闆,你仔細瞧瞧,這可是開門到代的道光官窯出產的瓷器啊,雖然說這晚清的瓷器沒法與清三代的瓷器相比,可你給的這個價太離譜了。”攤主苦着臉說道,“我再給你讓五千,二萬總可以了吧,這大冷天我在外面站着也挺不容易的,你怎麼也得讓我多少賺點吧!”

“七千。”季凡若無其事地說道。

“最低一萬五。”攤主咬咬牙說道。

“八千。”

“算我服了你,我今天還沒開張,一萬塊再也不能低了。”攤主猶豫了片刻,下定決心說道。

“那好吧!”季凡很勉強地說道,“許秘書,付錢。”

許傳堯一聽,鼻子差點沒氣歪了,我老許什麼時候成你秘書了,他站在那裡愣沒動彈。

“許秘書,我說話難道你沒聽見嗎?”季凡略帶深意地瞪了他一眼說道。

許傳堯這才如夢方醒,這件瓷器想必又撿到漏了,他動作迅速地掏出錢付給攤主。

“許少,這件賞瓶正如剛纔那個攤主所說,它是清道光年間官窯產的瓷器,象這種“慎德堂”、“大雅齋”都是晚清官窯瓷器中比較著名的堂名款,按照時下晚清官窯瓷器的價格大致在一萬塊左右,而且由於它還是非常少見的“慎德堂”直款式樣,因此尤顯珍貴,我估計它賣個四五萬塊應該不成問題,許少,你花一萬塊,至少能賺三四萬塊,你應該怎麼謝我呀?”走出很遠,季凡這纔打趣地說道。

“兄弟,你這招指東打西,真是令我佩服之至。”馬超羣伸出大拇指誇獎道。

許傳堯臉上樂開了花,非常大方地說道,“中午我作東,北京城的大館子隨你挑。”

“大夥記住了,這可是他親口答應的。我聽說御膳齋的滿漢全席相當不錯,一會兒咱們也去嚐嚐皇帝老兒常吃的東西。”季凡哈哈大笑說道。

滿漢全席一桌下來花上個幾萬塊那可是家常便飯,許傳堯小聲嘀咕道,“你小子可夠黑的。”

由於今天小有斬獲,許傳堯興致頗高,不停地瞧瞧這兒,看看那兒,來到一個地攤前,他看到一把五彩龍鳳紋執壺,他感覺不錯,於是伸手拎了起來。

古玩這行有句話叫做“有樑不提,有把不端”,可許傳堯根本不懂這個規矩,他伸手直接抓住執壺的把手就拎了起來,季凡見此情景忍不住大聲喊道:“許少,小心!”

第二百一十二章 陷入停產的困境第二百五十八章 席捲英倫的塞拉同第一百章 魅力無窮的單色釉瓷器第九十九章 令人憂心的瓷器現狀第一百零三章 西北向北的求購第一百七十章 敘利亞尋青第一百三十二章 頗具爭議的想法第一百六十四章 都是麻侖惹的禍第二十七章 四道溝淘寶第九十一章 空穴來風的拍賣傳聞第一百一十七章 德化窯瓷塑羅漢佛像第二百二十二章 無價的象耳瓶第七十三章 貌似不存在的玉圍棋第十章詭異的球形閃電第一百三十八章 抓着我心就是好窯第二百章 公平交易還是挖牆角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同凡響的捐贈者第一百三十九章 晚清瓷器精品第八十一章 紅木架子牀第五十年九章 潛伏的危機第一百八十四章 引人注目的開業典禮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購模特公司第一百四十五章 拍賣前的準備工作第二百六十章 巨無霸版本的高足杯第一百一十五 意料之中的鑑定結果第七十五章 高仿的青花人物紋花觚第一百四十七章 仿古浮雕山水瓶第一百一十九章 古老的綿竹年畫雕版第二百六十一章 英國傳來的佳音第一百八十七章 青分五色的分水法第二百四十三章 現代版元青花第一百六十七章 脾氣古怪的青花大王第一百零三章 西北向北的求購第二十七章 四道溝淘寶第九十六章 頗具爭議的碎瓷第二百一十四章 邁向成功的第一步第一百九十六章 寶石藍青花第九十五章 爆炸性的拍賣新聞第五十三章 八旗子弟的金漆木雕櫃第二十六章 三月不知肉味的素包第一百六十一章 誠聘把樁師傅第八十章 鬆蔭仙女玉牌第一百四十八章 異軍突出的神奇小子第四十章 白領麗人的煩惱第一百六十九章 貴人出手相助第一百一十三章 六國五味的香料第一百二十六章 封都引來的爭論第一百三十九章 晚清瓷器精品第二百三十三章 弘揚民族陶瓷文化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失敗而告終的初窯第八十八章 接連不斷的變故宋代在中國瓷器發展的重要地位第二百六十六章 在股市裡大做文章第一百三十五章 最具檔次的拍賣第二百一十八章 迪拜的瓷器專賣店第二百五十一章 與哈洛德百貨合作紙上得來終覺淺 第一章 龍紋重環玉佩第二百七十三章 龍興杯世界圍棋大賽II第七十四章 喜憂參半的拍賣結果第一百四十七章 仿古浮雕山水瓶第二百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即將到來第二十六章 三月不知肉味的素包第一百二十章 出自鄱陽湖底的水撈瓷中國古代的瓷器窯第二百四十八章 風光的背後第四十七章 四扇屏鈞瓷第一百一十八章 男人之間的決鬥第一百九十七章 素肌玉骨的冬青釉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同凡響的捐贈者第二章 點石成金的試金石第二百三十六章 雙贏的合作方式第二章 點石成金的試金石第二百零八章 與模特公司的合作第二百一十四章 邁向成功的第一步第七十五章 高仿的青花人物紋花觚第一百四十一章 皇家定點採購單位第二十章 《好太古碑》法帖歷史悠久的瓷器發展史第一百九十八章 例行公事的鑑寶大會第四十七章 四扇屏鈞瓷第一百零三章 西北向北的求購第三十二章 借筆識得的錢幣珍品第一百八十六章 高風險的瓷器第五十一章 吳冠中的山水畫第一百六十四章 都是麻侖惹的禍第一百七十六章 招聘過程中的風波第一百零六章 治病救人要緊第三章 絕版的榧木棋盤第六章 美麗爭豔的雙姝第一百五十一章 神奇的彈指聽音第一百三十四章 千年陰沉木第二百四十八章 風光的背後第一百五十九章 清沽美酒經瓶第一百二十二章 漏寶的明器第四十三章 記載恥辱的銅柱墨第二十七章 四道溝淘寶第一百一十五 意料之中的鑑定結果第二百零三章 大膽的創意和構想第九十二章 定窯孩兒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