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怒斥齊王 二合一

“讓開!”

路上的人實在太多,多到張同舟根本無法繼續前行。他只能怒喝一聲翻身下馬,一路小跑着向着被人重重包圍的“復仇者聯盟”所在地趕去。

“哈哈,不知特使大人大清早地要去哪裡?何必如此興師動衆呢?”

張同舟不知道唐安的用意之前,拱拱手打了個哈哈。處在憤怒狀態的人最需要的就是柔和的安撫,而且自己好聲好氣地當和事老,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這位唐大人應該會賣自己一個面子吧?

哪知他自以爲天衣無縫的表演,唐安卻根本不買賬。冷冷瞥他一眼,道:“滾!”

唐安的囂張態度不僅讓張同舟愣了愣,甚至周遭圍觀的百姓都開始竊竊私語。

一個大唐來的外鄉人,居然敢在大齊撒野,他吃了熊心豹子膽麼?

張同舟臉上閃過一抹怒色,卻終究不敢發作,反而陪笑道:“唐侯爺,這其間是不是有什麼誤會?您看咱們是不是先放下武器,萬事好商量嘛!”

唐安臉上的寒意有增無減,斷然一揮手,道:“沒什麼好談的!夏國胡人來勢洶洶,是要攻下我大唐河山。大唐獨木難支,因仰慕大齊仁義的名聲,故而不遠萬里前來求援。哪知齊國欺名盜世,嘴上掛着仁義道德,實際上卻見死不救、陰險卑鄙!此次東行簡直就是浪費我的時間和生命!滾開,別耽誤我們回去救我們的同胞!”

“呵呵,這個……唐大人息怒,唐大人息怒。”

聽了唐安一席話,張同舟總算明白他的怨氣從何而來。

由於家族的地位,朝堂之上發生的一切張同舟有所耳聞,對於李玉模棱兩可的態度,他也知之甚深。

大唐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好不容易拉下面子來求救,這邊卻連個準話兒都沒有,恐怕換做誰也會心生不岔。

只是他怎麼也想不到,這位唐大人脾氣居然這麼火爆,選擇了一種無比極端的方式來宣泄心中的不滿,鬧得街知巷聞滿城風雨。

看看周遭百姓驚詫的面孔,張同舟知道,這事已經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了。

“唐使這是說的哪裡話,我大齊一向以仁爲本,斷然不會做出這等事來。”

輕輕擦了擦額頭的汗漬,張同舟一邊安慰着隨時都有可能暴走的唐安,另一邊悄然對屬下囑咐道:“快,去通知陛下,就說西城門出大事了,大唐使節團要強行硬闖城門回到大唐!”

根本無需彙報,李玉的御駕已經在往西城門趕了。

儘管空氣中仍帶着些許寒意,李玉卻一個勁擦拭額頭的汗水,看起來緊張極了。

這幾天時間,他一直徘徊在出兵與否之間。

不可否認,唐安給出的條件很有誘惑力。出兵,便能成就仁義之名,不費吹灰之力而得遼闊山河。

幾乎已經打定主意,他卻又想到另一個問題:就算出兵,大唐就能打得贏麼?若是敗了,損失掉十萬雄獅,那可是連他都承受不起的代價。他會被整個齊國唾罵,成爲遺臭萬年的昏君!

雖然他現在已經是了,可最起碼,他還沒有這種覺悟。

心亂如麻的李玉一籌莫展,而爲了利益分成兩派的臣子七嘴八舌地痛陳利弊,更是讓他舉棋不定。

他總以爲再過幾天就會想到兩全之策,卻沒想過自己只想佔便宜不想吹虧,無論多久也不會有一個理想的答案。

更何況,唐安也不會給他充足的時間。

一想到那個二愣子特使,李玉便氣不打一處來——他怎麼能如此衝動?怎麼能如此粗暴?他難道不知道,大唐一行人這麼一走,會讓全天下怎麼看待齊國朝廷、怎麼看待他這個皇帝麼?

他們會認爲齊國無德、見死不救,那塊小心翼翼維護的“仁義”招牌,將會成爲全天下的笑柄!

更可怕的是,外國使臣憤然遠離,甚至還要揮刀硬闖,對於以仁治國的大齊來說,簡直就是莫大的恥辱!

他不會想唐安爲何會選擇這條路,只會覺得他讓自己難堪,讓大齊蒙羞!

悲哀的是,哪怕他現在滿心憤怒,卻在衆目睽睽之下不敢動唐安分毫,反而要用懷柔的手段去安撫他,在民間維繫住“仁義”的名聲。

戴着面具的虛僞之人,纔是讓原本的強國衰弱至今的本源。

正想着該如何消解唐安的怒氣,馬車已然來到西城門。

見陛下親臨,百姓們大驚失措。身着甲冑的宮廷侍衛揮舞着冷冰冰的武器開到,在無比擁擠的街上硬生生地開闢出了一條路。

張同舟看到了皇帝的御攆,簡直如同見到了救星,暗暗鬆了一口氣。

方纔他一直在和唐安磨嘴皮子,企圖拖延時間。聽到唐安列舉了一條條大道理,瞧瞧人家視死如歸的決心,再看看周遭百姓們態度的轉變,連他自己都覺得臊得慌。如今陛下親臨,總算卸了他肩頭的擔子。無比恭敬地行了一禮過後,他便老老實實站到了一邊,化身成了空氣。

李玉下了御攆,故意擺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模樣,吃驚道:“寡人驚悉城門出了大事,不想竟然會是特使你引發的騷亂。這些天來寡人一直將特使奉爲上賓,特使卻這般讓寡人難堪,所爲何由?”

唐安根本沒有下馬的意思,也沒了和他虛與委蛇的興致,冷冷一笑,道:“唐某因何做出這種決定,陛下心裡應該比誰都清楚。”

李玉眨眨眼,故作茫然道:“特使這話怎麼說?”

“到現在了,陛下還有心情和我打啞謎麼?”唐安嘴角牽起一絲不屑,對着周遭百姓朗聲道:“各位齊國的鄉親,我乃大唐特使唐安。我們一行人千里迢迢來到大齊,乃是久仰大齊‘仁義’的名聲,以爲同爲華夏子孫,齊國可救我大唐陷入危難之際,解救萬民於水火——可是結果呢?”

不要低估百姓們的八卦能力。唐安他們因何前來,老百姓們早已知悉得一清二楚。原本見鳳之瑤和柳傾歌比舞時,齊王對唐安如此重視,衆人還道從事已是板上釘釘。可聽唐安的意思……貌似出了什麼岔子。

想到有機會探聽到朝廷秘聞,百姓們的八卦之火又開始熊熊燃燒起來。

他們毫不懷疑唐安這番話的真實性,因爲人家本來就佔據劣勢,又是抱着求人的目的前來,若非朝廷給出的答覆不能令人滿意,他們何須表現的如此極端?

唐安見衆人瞪着一雙雙好奇的大眼睛看向自己,心中暗喜,表面卻無比憤慨地道:“唐某已經把道理說得很清楚了:西域的胡人大舉來襲,我大唐內憂外困獨木難支,絕非夏國敵手。而夏國狼子野心,若是吞併了我大唐,下一步齊國必定也難以倖免!他們就像草原上的狼,兇狠,貪婪,永不滿足!陛下一定要等到胡人大軍兵臨城下才會幡然醒悟麼?他們會藉助大唐的土地和財富休養生息,學習中原文化壯大自己,待到來日再戰齊國之時,你們拿什麼對抗如此強大的敵人!”

唐安這番話說的大義凜然,冷酷的眼眸掃視一週,發現百姓們眼中盡是惶恐。

身爲“上國”之民,齊國人打從心底看不起夏國胡人。在他們眼中,那些人粗鄙野蠻不堪教化,是最劣等的民族。但同時,他們又異常懼怕這些野人,因爲無論在文獻還是在他們的想象中,胡人都是凶神惡煞、茹毛飲血的怪物。

如果唐安不提及這些,他們很多人恐怕不會想到自己能過眼下的太平日子,是因爲他們的西面有一個國家替他們承擔了抵抗外族的痛苦。

而現在,這個國家已經快要倒下了。當他們發出求援信號時,身爲鄰國的齊國卻選擇了視而不見!

齊國朝廷爲什麼要這麼做!他們難道要放任一個友好的鄰邦倒下,眼睜睜看着一個可怕的敵人崛起麼?

糊塗!荒唐!

李玉被他說的臉上陣紅陣白,見周遭百姓都向自己頭來質疑和憤怒的目光,緊張道:“這個……唐使誤會了……”

“誤會?不見得吧。”唐安臉上嘲諷意味更重,他指了指隨自己前來的這些弟兄,道:“這些人都是我的手足親人,他們之所以選擇放棄去戰場而陪我來到這裡,是因爲想要爲鍾愛的國家出一份力。可是呢?他們沒死在戰場上,卻把命留在了這裡!”

說着,他遙遙指向西面,大聲道:“就在那座皇宮裡,有一羣人爲了自己的利益而絲毫不顧全大局!他們不希望我們借到雄兵,只希望我們和夏國繼續廝殺下去,而齊國則可以坐享其成!他們天真的以爲我們可以和夏國不斷消耗,殊不知哪怕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我們怎麼可能拋棄尊嚴跑到這裡來借兵!!爲了達到他們的目的,他們悍然出動殺手,幾次三番想要把我們殺個乾淨!!可憐我的那些兄弟,沒有用鮮血換來幾個胡人的頭顱,卻倒在了你們齊國內部的爾虞我詐上!!”

此言一出,衆人皆驚!

在百姓們心中,他們是儒家文化的繼承者,理應本着“仁”字兼濟天下。而且誠如這位大唐特使所說,皮之不存,毛將安附?哪知道表面光鮮的朝廷居然會有如此可怕的一面——殺手?那是齊國該有的羣體麼?難道百姓們所以來的國之賢臣,就是這麼一羣鼠目寸光的東西?

許多人瞪着眼睛,難以置信地看向李玉,似是想從他面部表情的變化,來判斷他們所信任的朝廷是不是真的如此黑暗。

唐安這番話,無異於打齊國朝廷的臉了。他們一直刻意營造的儒沐形象,在幾句話間頃刻坍塌。

李玉面色大窘,卻爲了維護朝廷臉面,道:“唐使此言差矣,那些殺手絕非——”

“絕非朝廷的人,是麼?”唐安毫不客氣地打斷了他的話,道:“陛下,都不是三歲小兒了,有些話你知我知即可。不過我有一點想不明白——到底是我們的誠意不足,還是價碼不夠?我說過,只要齊國肯出兵解我大唐之危,糧草物資皆由我們承擔。爲了千千萬萬黎民百姓,我們陛下更是忍痛割讓了東部大片土地,難道這些還不足以打動你們?齊國朝廷,什麼時候變得如此貪婪無度了?”

百姓們震驚更甚。

發兵救援本就是仁義之舉,就算不收取任何報酬也在情理之中。因爲幫大唐,也就相當於幫齊國自己。可是沒想到大齊朝廷竟會開出這等價碼,將義舉變成了赤裸裸的交易!

再看李玉時,百姓們難掩臉上的厭惡。

他們怎麼也想不到,口口聲聲兼濟天下的君主,竟然是個背信棄義、心口不一的小人!

被一雙雙鄙夷的眼神盯着,李玉吞了口唾沫,心中把唐安罵了個遍——這種事能在大庭廣衆下說出來麼?

不過透過唐安的態度,李玉卻能明白一件事:這羣人真的已經打定了離開齊國的主意!因爲自己的猶豫不決,開疆拓土的功績、大片土地的誘惑,還有仁義之師助拳鄰邦的好名聲,都已經和他揮手作別了。

唐安說到動情處,“抽了抽鼻子”,帶着顫音不比心酸道:“這麼多年來,我們何曾和貴國有過紛爭?我們知道,齊國的百姓和我們一樣,都是熱愛和平、痛恨戰爭的人。我們從沒想過侵略和佔有,只想安穩太平地生活下去。我們拼命抵禦着異族得威脅,從來沒有抱怨過什麼。可是在最危難的關頭,難道想從我們所尊敬的齊國所要一點幫助,都要變成骯髒的利益交換麼?”

李玉心中懊悔不迭,同時在唐安的雄辯之下節節敗退,只能尷尬地笑笑:“特使……這話說的嚴重了,寡人從未說不出兵……”

見李玉妥協,還有百姓們同情中伴着憤怒的目光,唐安心中越發篤定。

做出這樣的決定,對於他來說一點也不輕鬆。這番極端的動作無非產生兩種結局:第一,李玉妥協;第二,激怒朝廷。

第一種結果自然皆大歡喜,可若是李玉震怒,他們恐怕也將難逃一死。

唐安是在賭。而賭資,便是聽上去虛無縹緲,卻被所有齊國人視若生命的名聲。

齊國人對於“仁”的追求,已經到了一種近乎偏執的地步。而朝廷也正是用這種虛僞的東西,贏得了百姓的尊重。所以哪怕這個國度孱弱不堪,老百姓卻依舊保持着強大的內心。

而現在,李玉的猶豫不決、朝廷的左右搖擺,已經耗掉了唐安最後一層耐心。他可以等,但西域的將士們卻不能等了。

他要用齊國僞仁的矛,攻擊流傳至今的仁義之盾!R1058

第274章 暴力的大小姐第546章 四個女人(四)第643章 舞林盛宴,竹林殺生第432章 似是故人來第562章 豈敢小覷百戰兵第290章 齊國戰書(下)第74章 爲你一舞第251章 大戰前夕第609章 猜心高手第196章 小書童逆襲第346章 疑點第296章 汴京一夜聽風雨(4)第430章 大局已定第196章 小書童逆襲第290章 齊國戰書(下)第614章 艱難的選擇第216章 天威難測第291章 你真像我爺爺第265章 狼狽爲奸第497章 破城之日,功成之時第663章 盛會開始第620章 兩大聖地,傳人之爭第142章 侯爺秦闖第84章 決戰前夕第237章 陰謀第169章 弒天第648章 殺盡鬼第47章 聰明絕頂第498章 棄卒第583章 自由,愛情,孔雀第583章 自由,愛情,孔雀第225章 迎仙子第160章 震驚全場第418章 好戲上演第560章 恭喜你,你被綁架了第629章 大唐來的大表哥第147章 決戰開始第437章 你真是個孬種第三百八十八 掌一邊天堂一邊地獄第399章 久別重逢第636章 忙碌的小蜜蜂第128章 麻煩找上門第207章 千鈞一髮第229章 第二關第297章 仙子也騙人第39章 天下第一第608章 老鼠博象第627章 兩日之後,巔峰之戰第586章 裙中曲(上)第607章 虎豹剛走,豺狼又至第505章 誰纔是兇手?第438章 見雪封侯,見血封喉第382章 赤蛛第580章 相思夢中人,相見不相識(下)第603章 心間海棠朵朵開(下)第113章 形勢迴轉第493章 搶男人第15章 程府丙等小書童第376章 借獅博虎第670章 我進天堂,你入地獄第12章 程家的請帖第366章 猜疑第28章 你是處女座的吧第657章 恐懼陰影第337章 美人沐浴第401章 阿里的試探第491章 黑衣女人,白衣女人第370章 後會無期第143章 田公子第236章 一劍斷恩情第444章 白首不相離第475章 你想多了第453章 程雲鶴的往事(下)第674章 壽終不過百第542章 鳳魁計劃第638章 大戰之前第228章 你很煩第682章 大唐影帝(上)第550章 四個女人(八)第548章 四個女人(六)第381章 危機叢生第72章 唐海,海棠第60章 程雲鶴的警告第344章 仙子的報酬第540章 秘密任務(上)第59章 會飛了不起啊第632章 救仙子的好辦法第280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1)第255章 靈藥現世第315章 自毀長城第594章 王的男人第520章 讓世界給你陪葬第366章 猜疑第340章 因爲我們是人第93章 大殺四方第433章 英雄第257章 智奪金陽參第91章 教思孰重?海棠中正第701章 鮮紅色的愛第357章 回到家鄉、回到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