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引導

其實方建軍說的這些情況,有些是王晨宇事先就從李偉東那裡瞭解到的,但同時有一些情況是王晨宇來之前所不知道的。

不過一個好的銷售必須要有很強的臨場應變能力,王晨宇思索了一小會,這才笑着說道:“情況既然是這樣,我想提出一個問題,還請方主任方便的話解答一下。目前貴公司生產業務系統的數據既然增長那麼快,已經給貴公司這套系統的運行帶來了一些未知的風險,那麼方主任爲什麼只考慮進行數據備份這種方式呢?莫非是這些以前的數據以後很少需要再次查看?”

方建軍聞言一愣,他倒是一門心思只想解決目前服務器上的數據容量問題,所以考慮這些以前的數據備份只要不丟失就好,沒有對這些數據以後會不會被再次查看和使用進行過深入的思考。這算是他的一個思維盲區,只不過王晨宇已經提出了這個問題,他不得不順着王晨宇的這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

這種以前的數據重要性是肯定有的,不然方建軍也不會考慮用備份的方式保存下來,而且很多時候也需要對以前的數據進行查看,特別是以前生產出來的藥品如果出現什麼質量問題,公司內部的質量控制部門是一定需要檢查該批藥品在生產時是不是按照規範來生產的。

因此方建軍回答道:“以前的生產數據肯定是需要查看的,只不過並不是需要實時查看而已。所以我考慮上個數據備份系統,將以前的生產數據保存起來備查。”

王晨宇似乎對於方建軍的這種回答不以爲意,笑着說道:“既然是這樣,那方主任考慮上數據備份系統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根據我們以前的經驗,無論採用哪家的備份軟件和磁帶設備來保存備份後的數據,在需要恢復數據的時候流程很多,這中間的過程是有一點麻煩的。比如說,在備份系統建好以後,備份軟件將以前的數據進行備份到磁帶設備上,這個時候的數據格式是各個磁帶設備廠商的專有數據格式,而各個磁帶設備廠商之間的數據格式並不通用,無法被應用系統所識別,只能進行數據恢復,而且恢復過程所需要的時間也很長。不過可以肯定,這些數據是一定能被恢復出來的,問題是貴公司的服務器上硬盤容量都會被新產生的生產數據填充,那麼被恢復出來的以前數據會存放到什麼地方呢?沒有空間可供這些被恢復數據的存放。所以,我個人認爲,貴公司考慮數據備份這個思路是沒有錯的,但是並不能完全解決貴公司信息系統上的所有問題。”

方建軍仔細琢磨了一下王晨宇的說法,發現還真是有些道理,但是他同樣有點疑惑,如果連上一套數據備份系統都不能完全解決問題,那麼應該怎麼辦?難道還需要採購一些什麼其他方案所需要的產品和系統?可是要知道,就單單是買塔斯備份軟件這一項,就已經超出了他們公司以前設定的預算了。

於是方建軍疑惑地問道:“那按照王經理的意思,我們上一套數據備份系統還不夠?”

王晨宇還是沒有正面回答,繼續啓發道:“其實按照方主任的介紹,我發現貴公司目前真正面臨的難題是生產數據的增長速度超出了以前的預期,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問題出在哪裡,我們就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存放數據的容量不夠,那我們就增加存儲數據的容量就好了。”

方建軍直接搖頭道:“我們6臺服務器的硬盤已經是購買滿了的,全部抵達了這些服務器所能容納硬盤顆數的上限,而且每塊硬盤也都是採用了服務器硬盤容量的最大規格。你應該知道,服務器的硬盤插滿了以後是不能擴展的,而且服務器上的硬盤全部都是採用的SCSI硬盤,最大容量也不會有IDE硬盤那麼大,因爲我們還得考慮硬盤的讀寫速度,IDE硬盤響應外部讀寫請求的平均時間大大高於SCSI硬盤。所以你提出的這種辦法不可行。”

李軍自從進了方建軍的辦公室後就一直坐在王晨宇的旁邊沒有說話,因爲王晨宇是他的上級,方建軍的注意力一直是放在王晨宇的身上,所以李軍沒有說話的機會。

不過李軍聽到了現在,心中已經明白了王晨宇今天在方建軍面前說的話全都是有其用意的,他已經看到現在方建軍已經一步步被王晨宇引導到了王晨宇所希望的方向上,心中不禁對王晨宇暗自佩服,同時也對方建軍不知不覺的入甕暗自感到好笑。

王晨宇一本正經地說道:“不不不,方主任,其實我們不要陷入一種思維盲區,認爲數據只能存放在服務器上。我們可以換個思路來思考問題,這些數據爲什麼不能存放到存儲數據的專業設備上呢?比如磁盤陣列這種產品方主任應該聽說過吧?”

方建軍有些意外地問道:“這種產品我倒是聽說過,但是沒有深入瞭解過。磁盤陣列這種產品會不會有故障的風險?畢竟生產業務系統所有的數據都存放到一臺設備上,總歸風險較大,不如分散存放到服務器上保險。”

王晨宇費勁心思一步步引導方建軍的思路到了自己所熟悉的領域,現在終於有了發揮的機會,他微笑着否定了方建軍的這種考慮,解釋道:“這個問題我們公司作爲專業性公司,是有很強的發言權的。磁盤陣列這種產品的出現,主要就是要解決大容量數據的存儲問題,不然這種產品也不可能問世了。現在不管是哪個廠商,都有磁盤陣列這樣的產品提供給用戶,因此您對磁盤陣列安全性的疑慮完全沒有必要。而且實話實說,其實從數據安全存放的角度來說,數據存放在服務器上比存放在磁盤陣列這樣的專業設備上風險更大!”

第446章 最後的幕後交易第267章 敲定和姚建的合作模式第319章 被認可是個好跡象第499章 態度敷衍第221章 信心十足第446章 最後的幕後交易第158章 合作是要有基礎的第488章 找上門來的代理商第550章 深夜來訪的杜東第656章 指點迷津第591章 兩個新消息第332章 都認爲不可能第83章 合同終於簽了第269章 老道第598章 李軍的第一次獨立上陣第516章 最終入圍名單第377章 大老闆的召見第520章 劉筱堵門第384章 反應不同第258章 有了目標第350章 有時說實話纔是正確的選擇第600章 巧遇熟人第406章 不歡而散第575章 態度再變第9章 初到春城第393章 人才是最根本的問題第32章張航的新消息第237章 讓人眼前一亮第70章 再次接觸肖曉光第406章 不歡而散第592章 異常強勢的用戶第413章 事出有因第423章 總算老實了第380章 責權重大第314章 褚主任的態度第57章 又有項目信息第555章 飛機上的緣分第547章 阮廣民的真實意圖第137章 態度反轉第339章 抓住機會就要順勢而爲第266章 錯覺第600章 巧遇熟人第427章 立即動作第397章 其言也善第224章 要特價的方法第375章 改革措施第646章 有利有弊第613章 挑撥離間第108章 最終談妥第543章 初見阮廣民第655章 深談第85章 有些糾結第548章 自爆弱點也是一種手段第624章 支持與否有點難選擇第512章 牛人的威力第503章 對競爭對手的刺探第575章 態度再變第85章 有些糾結第252章 例會第347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167章 質疑和解釋第1章 晴天霹靂第608章 面子肯定是要給的第149章 設計第468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36章培訓第476章 一個重要的信息第535章 第一感覺不怎麼樣第516章 最終入圍名單第395章 好的切入點第452章 李軍的問題第483章 周例會第297章 宋明的項目出狀況了第356章 就差一點了第323章 出了個大問題第575章 態度再變第487章 一個奇怪的電話第170章 擋槍的陳漢生第532章 開拓被忽略的市場第206章 氣急敗壞第33章 魯封有了反應第372章 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第549章 效果極好第659章 專家發力第587章 最後的確認第305章 登堂入室的機會來了第480章 抽絲剝繭的分析第625章 楊青的用戶關係到底如何第198章 冷靜地分析第279章 大家都有壓力第564章 解決工作效率的手段第191章 試探性合作第440章 用戶的意圖必須要遵守第481章 初見蔡忠第479章 事情有變第421章 急得跳腳第513章 戴軍的邀請第361章 各有各的考慮第564章 解決工作效率的手段第513章 戴軍的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