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態度反轉

馬曉樵搖了搖頭道:“你說得有道理,不過我聽幾個用戶領導說,科思公司的銷售經理直接找到他們,說了有爲產品的一大堆質量問題,並且有鼻子有眼地說了幾個因爲有爲的產品故障而給電信戶用造成了損失的事例。造成這些用戶的領導們現在一聽到有爲這個品牌就直搖頭。”

姚建依然有些不甘心,說道:“這可是科思的一面之詞,難道這些用戶的領導就聽信了?我們完全可以讓有爲的銷售也去見見這些領導,向他們解釋這是科思的污衊,甚至可以帶着這些用戶去電信用戶那裡實際去看看也行的。”

對於姚建這種急切的態度,王晨宇有些擔憂,他擔心姚建歸於幫着有爲說話而引起馬曉樵的懷疑。所以他想開口緩和一下這場談話的氣氛。

但是馬曉樵卻先開口對姚建說道:“沒用的,看來科思公司的銷售人員沒有給你打電話吧?他給我直接打了電話,明說有爲目前只能生產相當於科思的2900系列的二級交換機,4300系列的核心交換機有爲還沒有研發出來。而且有爲的交換機是完全抄襲科思的產品,連BIOS都是一模一樣,最近科思將在國內起訴有爲公司侵犯他的知識產權。你也知道,一個證券營業部要組建計算機網絡,核心交換機很重要。如果我們採用有爲的二級交換機,那麼科思公司將會停止向我們供應核心交換機,你說我們能怎麼選擇?”

姚建一聽直接泄了氣,他比王晨宇和馬曉樵都更懂技術,深知科思的核心網絡交換機現在正在從百兆端口向千兆端口進行升級,而目前的二級交換機還停留在10兆到桌面。

可見科思公司的技術實力是目前的有爲所無法立即追趕上的。這就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用戶也別是證券也用戶,對於網絡的速度有着很高的要求,特別是對後臺交易服務器的低延遲響應看得很重,如果赤天公司不採用科思公司的產品,那麼極有可能會被用戶拋棄,一個單都拿不到,這才應該是馬曉樵態度大變的主要原因。

同樣,王晨宇也聽明白了馬曉樵的話,現在因爲網絡交換機特別是核心交換機完全是科思公司在壟斷,赤天公司這樣的系統集成商如果得罪了像科思這樣的壟斷廠商,那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所以難怪科思公司的銷售敢於直接威脅馬曉樵這樣的系統集成商老闆,而馬曉樵還一點辦法都沒有。

見姚建不再爭辯,馬曉樵想了想又說道:“我今天看你們系統集成部打了一個測試環境,是測試有爲的產品?現在撤掉吧,不要做無用功了。”

王晨宇這時想起了磁盤陣列和雙機熱備軟件這兩個新產品,建議道:“馬總,是這樣的,我們還在測試一個新的設備,是關於數據存儲和保證服務器高可用性的新技術方案。我覺得這個可能是我們以後能給用戶推薦的,用戶也能接受,畢竟這個技術方案對於用戶的價值不小。關鍵是這套方案不僅是對於新建營業部有價值,對於我們以前做過的老用戶同樣是有價值的。相當於給用戶的業務連續性增加了一個保險。”

“哦?具體說說?姚建,你來講。”馬曉樵覺得既然網絡交換機這裡沒有了突破口,如果有新的能讓用戶接受的技術方案,倒是可以拿來試一試,只不過他在技術方面更信任姚建,所以點名讓姚建來說。

被點名的姚建來不及計算不採用有爲的產品自己會有多麼大的損失,只能老老實實地用最爲直白的語言向馬曉樵介紹了雙節熱備方式的工作原理和對於用戶的價值,同時也簡單說了說外界磁盤陣列的好處。

馬曉樵越聽越覺得可行,他又問向王晨宇道:“這套系統我們的成本價會是多少?”

王晨宇這時回答道:“這套系統目前我們公司的成本大約是在十幾萬,當然賣給用戶的價格可以賣得高一些。”

聽到這個價格,馬曉樵有些泄氣,他原本以爲這套系統會能賣個及時上百萬,但是成本如果只有十幾萬,他頂天了翻倍賣也就是三十萬左右。這點利潤他真的是有點看不上眼。

不過王晨宇剛纔說的倒是不錯,這套系統如果在用戶的新建營業部項目中加上,倒是一個可以增加成功拿單的因素。

想到這裡,馬曉樵又問道:“那據你們所知,這種系統其它的競爭公司有沒有向用戶提起過?”

姚建搖了搖頭道:“從銷售部門反饋的情況來看,倒是沒有其他公司向用戶推薦過這種方案。但是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因爲一旦我們成功銷售幾個這種系統以後,競爭公司肯定也會想辦法尋找到向我們提供這種技術方案的廠商,到時候我們依然會陷入同質化競爭。畢竟廠商的最終目的是要多銷售他們的產品,也許在最初打開一個市場的時候會和我們公司的利益一致,一旦有了突破,廠商的利益和我們公司的利益就會不一樣了。說到底,這種技術掌握在廠商手裡,而不是掌握在我們公司自己手裡,算不上什麼核心競爭力。”

王晨宇這是第一次聽姚建闡述廠商和系統集成商之間的利益糾葛,不得不說姚建對於這些利益方面的理解無形中給他上了一課,如果系統集成商沒有自己核心的技術,廣商用各個廠商的技術,最終將會落入一個非常不利的同質化競爭中去,利潤將會大幅度下滑。

馬曉樵倒是完全能理解姚建這番話的意思,因爲以他的經驗,是很能明白姚建說的這個道理的。

因此他更加迫切希望赤天公司的軟件能遷移到BMI的小型機平臺上,畢竟BMI公司的小型機是那麼的高大上,很多用戶還真就只吃這一套,只要是國外廠商的產品,技術含量就是高,哪怕價格貴點也是能夠接受的。這是目前國內用戶的通病。

第558章 態度大變樣第665章 有苦難言第245章侯世傑猜中了第598章 李軍的第一次獨立上陣第392章 蔣煜禮的提醒第473章 消息靈通第306章 初見段志勇第216章 需要緊急溝通第582章 依然有疑慮第572章 找到正主了第349章 專家級的表現第213章 解決辦法第402章 不顯山不露水第478章 送禮的方法和時機很重要第371章 郭永恆接手第47章 價格談妥第527章 狂喜第420章 判斷項目情況要以事實爲依據第603章 考勤問題第208章 倒打一耙第123章 演示和測試第288章 誰忽悠誰很難說第147章 抓住需求第72章 交換條件第60章 矛盾的心態第53章 分析第346章 突擊花錢的盛宴第376章 新助力第215章 一個額外的補償第559章 銷售培訓(上)第555章 飛機上的緣分第223章 用戶的定心丸最有效第101章 張靜的小心思第362章 郭永恆開始行動第171章 王晨宇的小算盤第620章 你不仁我就不義第581章 一個讓人滿意的銷售人選第20章 汪成函出主意第302章 棘手的技術難題第378章 真正的考驗來了第423章 總算老實了第345章 翟渝帶來的好消息第628章 一個不妙的變化第44章 商務談判第473章 消息靈通第254章 內部規則第540章 陳雁其人第663章 王晨宇的對策第665章 有苦難言第181章 讓人摸不着頭腦的盛傑第505章 高牧的策略第157章 劉筱想要合作第554章 付勇很守信第241章 完全衰敗第600章 巧遇熟人第244章 別具一格的面試第533章 有所動作第142章 張靜在行動第418章 結果立馬顯現第77章 出人意料的理由第345章 翟渝帶來的好消息第341章 市場宣傳很重要第384章 反應不同第174章 姚建的再次忠告第180章 雷旭東的想法第398章 於莉的建議第581章 一個讓人滿意的銷售人選第42章 黃明生的試探第423章 總算老實了第279章 大家都有壓力第18章 競爭看樣子很激烈第616章 主動送上門來第352章 專業性對於銷售來說也很重要第490章 靈機一動的解決辦法第443章 艱苦的勸說第156章 有人請吃飯第153章 又掙一筆(繼續求訂閱!)第465章 李軍的反饋第343章 做事大氣的侯世傑第264章 業內潛規則第117章 做人要有原則第328章 侯世傑的機會第582章 依然有疑慮第175章 壓力增大第357章 黎敬的突然襲擊第178章 吳曦的小算盤第481章 初見蔡忠第461章 讓人哭笑不得第164章 幕後工作不能停第21章 第一單談成了第192章 老闆的吩咐第115章姚建的分析第38章新信息第473章 消息靈通第407章 疑惑第94章 來回的博弈第388章 外企人員總是牛哄哄的第53章 分析第252章 例會第289章 領導認可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