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斬----平劍,向右橫出,高在頭和肩之間,力達劍身。如“初級劍”的“提膝平斬”;“武當太極劍”的“叉步平斬”;“乙組劍”的“弓步斜上斬劍”、“穿劍騰躍歇步斬劍”。
9。截----劍身斜向上或斜向下爲截,勁達劍身前部。上截劍斜向上;下截劍斜向下。如“初級劍”中的“提膝下截”;“六段劍”的“盤腿均衡截劍”。
10。託----立劍,劍身由下向上橫行爲託。手心向裡,腕與頭平,勁貫劍身中部,如“42式太極劍”的“丁步託劍”;“32式太極劍”中的“獨立平託”。
11。按----劍刃與空中平行,由上向下切按。力點在劍刃中部或後部,滿掌握劍。如“武當太極劍”的“蓋步按劍”。
12。掛----立劍,劍尖由前向下向同側或異側貼身掛出,勁貫劍身前部,其目的是掛開敵兵器,如“武當小花劍”的“紫燕抄水”、“甲組劍”的“轉身蓋步掄掛劍”;“六段劍”的“翻身掄掛劍”
13,削----平劍,自異側下方經胸前向同側上方斜出爲削。手心斜向上劍尖略高於頭。如“初級劍”中的“弓步斜削”
14。撩----立劍,由後向前上方或由前向後上方撩出,力達劍刃前部。按撩擊方向分爲前撩、後撩、正撩和
反撩四法。撩劍多用螺把,力發於腰臂,力達間的前中刃。如“初級劍”中的“坐盤反撩”、“回身後撩”;“武當太極劍”的“叉步反撩”、“行步撩劍”、“仰身撩劍”;“六段劍”的“跳提膝撩劍”和“望月式均衡撩劍”。
15。挽----“挽花”又稱“腕花”。劍身繞腕部繞環,有“剪腕花”和“撩腕花”之分。“剪腕花”爲以持劍伎倆爲軸,使劍貼身由前向下,向後迴環。可以在身前(前剪腕)或身後(後剪腕)。而“撩腕花”與前者同但運動軌跡相反,使劍由後向下再向前劃立圓。在身前可叫“前撩腕”,在身後可叫“後撩腕”。其根本要求均是“活把”握劍並儘量使劍身作貼身的立圓運動。如“武當小花劍”中的“鸞舞蛇驚”和“金蛇狂舞”(三面花)。
“挽花”的變化:
“橫8字剪腕”即右手持劍先後疾速作“前剪腕”和“後剪腕”,劍尖的軌跡爲橫寫並摺疊的“8”形。用法:以劍前端的“上三鋒”襲擊敵腕部或其他部位。
“橫8字撩腕”即右手持劍先後疾速作“前撩腕”和“後撩腕”,劍尖的軌跡爲橫寫摺疊“8”形。用法:以劍前端的“下三鋒”襲擊敵腕部或其他部位。
“挽花”舉措的變種:“兩面花”、“三面花”、“雙手兩面花”、“雙手剪腕花”、“雙手撩腕花”等。
16。穿----立劍,劍貼身向下弧形運動,勁達劍尖,如“武當太極劍”的“行步穿劍”;“甲組劍”的“撤步穿劍”、“撲步反穿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