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舌戰羣儒

建春門外東一里,有東石橋,南北向,太康元年(280)建造。

橋南有洛陽三大集市之一的馬市,因位於城東,又稱東市。

馬市不僅買賣各類牲畜,同時也是斬刑之處。

嵇康、夏侯玄、王經等人皆刑于此。

這一日,洛陽縣押着“劇賊”王彰來到了馬市刑場。

囚車路過之時,百姓爭相圍觀,唾罵不休。

“狗賊,你也有今日!”

“還我兒命來!”

“千刀萬剮了纔好。”

百姓們罵着罵着,猶不解氣,甚至有人投擲瓦片。

王彰也不躲避,雙目無神地看着前方,只求速死。

他身後還有十餘將校,卻神色各異。

有人殺人如麻,死到臨頭之時,卻臉色發白,戰戰兢兢。

有人殘忍暴虐,眼見着即將受刑,甚至痛哭流涕。

還有人嘴裡唸唸有詞,不知道在說些什麼。

他們只是活到現在的。

還有一部分人早就在牢裡病死了。

馬市刑場之上,已搭起高臺,王衍還在有一搭沒一搭地與人閒聊。

“若能不興兵戈,而軌度自貞,又何至於此?”因王彰身份較高,王衍親自監刑,身邊還有七八位朝官,都默默聆聽着。

“洛陽這個爛攤子,老夫勉力維持,兢兢業業,常懼失墜,逮今十年矣。”

“全忠起于越府,而用兵如神,東征西討之際,賊寇剪滅相次。若無他,洛陽早陷矣,卿輩哪得安坐哉?”

“今請授職官,不過是體恤將卒,激勵士氣,以更好地報效朝廷罷了。”

“爾等有的來自河北,久淪寇境,家被傷殘,將來若想歸鄉,還得全忠出力。”

“又有出身關中、兗徐者,賊勢大張之際,人心惶惶。賊若攻來,不還得全忠提兵抵禦?鋒刃所交,言念傷殘,寧不憫惻?”

“些許官職罷了,唉。”說到這裡,王衍嘆了口氣,道:“相忍爲國,切記。”

王衍這話倒也說得有理有據,不全是偷換概念,信口胡謅。

尤其是家在敵佔區的士族官員們,更有感觸。

石勒固然不是賊匪,事實上他對河北士人還不錯,建“君子營”,拉攏他們做僞官,但戰亂之際,又怎麼可能一點不受影響?

再者,現在很多人的思想還沒轉過彎來,對匈奴是有點看不起的,還想着將他們打跑,收復失地,畢竟這會洛陽只是多次被圍,可沒有陷落,匈奴也沒能在河南站穩腳跟。

基於這種思想,要想光復河北、幷州,確實只能靠邵勳了,不宜過分刁難他。

“吾聞邵全忠貪財好色,剝脅宗室女眷,甚至多有淫虐之舉。破匈奴者,真能是他?”有人滿臉擔憂之色,問道。

“中傷之語罷了。若爲此,全忠焉能成事?”王衍反駁道:“張方成事了嗎?”

提問者慚愧不語,心下還是有些嫉妒。

有些司馬宗王,平日裡囂張跋扈,看不慣他們的人非常多,都想報復。

王妃們漂亮不漂亮是一回事,但那高高在上的身份卻讓人心癢癢,若能壓在身下,快意撻伐一番,一泄胸中鬱氣,實乃人生極樂。

“邵太白行事有分寸,我本不擔心。”另外一人說道:“但他弄出的這些事,恐遺禍無窮啊。武人一旦跋扈起來,不把規矩放在眼裡,會發生什麼事,委實難測。”

“天下鼎沸之際,真壓得住武人?”王衍反問道:“事已至此,不如順勢而爲,還能栓得住這頭猛獸。若一味抵制,彼輩難道不能自取?屆時邵全忠也無法違拗衆意,猛獸出籠,誰能製得住?”

提問者語塞。

王太尉的意思是規矩、法度看不見摸不着,但還是有用的,因爲它存在人們的內心之中。若真把武人逼到不得不自取的份上,可就什麼規矩都沒有了。

沒有了規則束縛,人性之惡盡情釋放,你承受得起嗎?

現在給,朝廷還能有點體面,規矩還不會被破壞得體無完膚,已經是無奈之下的最優選擇了。

“邵全忠乃世兵出身,他如何看待士人?”又有人問道。

“全忠是明白人,知士人之好,也離不開士人。”王衍說道:“其妻庾夫人乃樑國內史庾琛之女,妾樂氏是故尚書令樂廣之女,妾盧氏出身范陽巨族。幕府之中,多有豫兗徐三州士人,委以重任,視作股肱,無需擔憂。”

提問者默默點了點頭。

邵勳在地方上重用士族。

豫州諸郡國,基本都是士人掌權,很多甚至由地方大族自闢屬吏、自募兵士,全權委任。

他還大力支持尚書令庾珉,並把盧志推到朝堂任侍中,妾樂氏之兄樂肇則在年前被闢爲給事中……

這麼看來,他還是挺重視士人的,並非張方、苟晞那種與士人關係極僵之輩,可以打交道。

或許,王夷甫說得是對的。邵勳也是沒辦法,壓不住手下軍將,必須給他們官位、富貴。

唔,其間或有機會。

邵勳能給軍將們富貴,他們也能給啊。

“太尉……”第四個人開始提問。

王衍來者不拒,舌戰羣儒,一個個把他們都辯倒辯服了,可謂威風八面。

而且,他這次並未使用“口中雌黃”的絕技,從頭到尾沒有邏輯方面的問題,輕鬆取勝。

功力確實深厚。

當然,也少不了名氣的作用,很多人被他耀眼的光環所懾,心理上自覺矮一頭,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如何能辯贏?

但疑慮也是存在的,大家都在觀望,事情並沒有算完。

辯論告一段落後,王彰已被押到刑場。

王衍起身,看着被軍士壓跪在地上的王彰,微微嘆息。

“王夷甫?”王彰擡起頭來,喚了一聲。

“正是老夫。”王衍袖手而立,看着王彰,道:“昔年你隨成都王來洛陽,其時意氣風發,富貴滿身。八年過去了,可曾想過有今日?”

王彰是太原人,但並非出身太原王氏,他是正兒八經的匈奴。

早些年,司馬穎還在的時候,王彰任大將軍府參軍。

在府時指出,陸機甚得成都王信重,遭河北將佐嫉妒,反爲弱敵(長沙王司馬乂)所敗。後隨劉聰北歸,任劉漢中軍將軍。

王彰對劉淵、劉聰父子是非常忠誠的,本身也有在中原當官的經歷,不是那等愚昧之輩。不然的話,劉聰汾水觀漁的時候,他也不會冒死進諫了。

奈何奈何,世道如此,他的選擇也談不上對錯,成王敗寇,沒什麼好多說的。

王衍嘆息一聲,轉身離去。

洛陽縣的官員見太尉離開了,看了看時辰,下令行刑。

劊子手是人精,看到犯人居然能和太尉說上話,拿出畢生絕技,一刀就斬下了王彰的頭顱,沒給他更多的痛苦。

圍觀的百姓們紛紛叫好。

劉漢數圍洛陽,和匈奴有仇的人多了去了。抓到一個僞中軍大將軍,恨不得分食其肉——唔,這是衙門小吏的業務範圍,不是不可以買賣,出夠錢就行。

王衍則看着衆人,嘆道:“若匈奴破洛陽,焉知我等不是王彰的下場?”

衆人聽了盡皆失色。

有些道理,光靠嘴巴來說可能說服力有限。但王彰被斬首的場面,卻太有衝擊力了。

衆人臉色都不太好看,心中的某些堅持就慢慢動搖了。

是啊,這麼亂的世道,還有什麼可說的?可能這就是命吧。

命不好,沒法和祖輩、父輩一樣生活在太平年景,註定要付出些什麼代價。

如今他們希望的,只是這個代價少付一點罷了——不知不覺間,他們的底線已經被突破了,從付不付代價變成付多少代價。

行刑結束之後,王衍便乘牛車回了城。

今晚還有一場宴會,邀請了很多士人蔘加。

沒有明說是什麼事情,但爲女婿——不是,邵全忠——消除負面影響是必然的。

他會當衆算一卦,以增強說服力。

另外,必要的安撫還是得給。

塞點好處,堵住一些人的嘴,比如幫他們點評一下子侄輩。

另外,一些官位運作也很費神,消耗的都是他幾十年積攢下來的人情和臉面。

每每想到此節,他也有點繃不住。

老夫年少成名,何曾想過有朝一日要爲一個軍戶奴兵出身的人擦屁股?而且還下了血本,消耗了人情,甚至被人暗地裡譏嘲。

有些時候,他都不想做這個官了,憋氣。

但也只是想想罷了。

隨着邵勳日漸成勢,他心中的想法越來越多。

怎麼讓此人知道老夫的巨大付出呢?

第一百零八章 兩園第九十一章 會議(爲盟主柿子很香加更)第九十二章 墟市第一百五十五章 寶藏第六十二章 舉薦第六十五章 吩咐第一百十九章 威脅第一百零五章 入宮第三十八章 慰問第一百十六章 最後的牆角第五十九章 夜宴之二第二十章 撤離第一百十五章 禽獸第十章 契機第一百十八章 分工第一百十三章 澗水第二十九章 規劃第九十章 變天第一百十六章 來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鬼啊!(給盟主蓋世之平凡加更)第一百四十章 政治解決第六十二章 出征前的陳郡第八十六章 嘴炮第四十七章 堅定守住(月票加更7)第一百七十一章 二百四十里第五十八章 夜宴第三十三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變第十三章 臨走前的佈置第一十一章 人選第一百五十五章 真·南陽王(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封國第八章 項目推介第四章 行宮第二十六章 讖緯第四章 攤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東燕第二十九章 規劃第三十三章 猜測第五十二章 南陽與秦州第二十章 密詔第三十一章 起風第七十九章 一日破一寨第三十三章 猜測第五十二章 南陽與秦州第五十章 大都督還要逃嗎?(給盟主金角半島加更)第一百七十八章 失勢與方伯第十四章 統戰價值急劇提升第一百零四章 後方(爲盟主漢明帝加更)第六十七章 翻天覆地的變化第六章 裴氏第一百八十九章 口才第一百四十二章 兩路進兵第七章 新人舊人第五十九章 關中與平陽第九章 各項安排第一百二十三章 主動權第一百六十五章 朝歌第六十七章 翻天覆地的變化第一百零八章 河谷第一百二十五章 酒家第六十一章 蠶桑與河陽第三十章 塑造第一百五十章 金谷園的海棠第一百二十二章 試探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成第八十章 最後時刻(上)第一百十四章 唯一做準備的人第一百十六章 入城(爲盟主吾命維新加更)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一百零六章 杜尹第一百六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一百九十三章 九華臺第一百七十七章 軍議與分化第一百七十八章 失勢與方伯第一百零六章 洛陽保衛戰第一百十六章 入城(爲盟主吾命維新加更)第一百五十五章 真·南陽王(下)第一百零七章 富婆通訊錄第八十一章 最後時刻(下)第九十七章 囂張(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守望互助第二十章 我意已決第六十章 談妥第三十六章 莫敢敵者第一百三十八章 賣命第三十四章 噩耗第一百六十八章 波浪第三十七章 搞一下第一百二十章 分贓第一百六十六章 風險與機會第四章 攤子第十七章 先鋒第一百三十一章 守望互助第六十三章 最實在的東西第六十七章 翻天覆地的變化第一百十四章 無能爲力第四十五章 大事第一百零二章 景福園第八章 項目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