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南陽與秦州

十一月底,有客自許昌來。

范陽王妃盧氏在看到南陽王妃劉氏的時候,還是比較尷尬的。

不過,在裴妃的開解下,兩人之間的芥蒂很快消除了。

畢竟,劉氏經歷了那麼多,對有些事沒那麼執着了。

“你還在寫思婦詩麼?”劉氏一邊縫製着小兒用的衣物,一邊問道。

盧氏有些臉紅,怎麼大家都知道她這個愛好?

思婦詩是一個詩壇流派,曹植就很喜歡寫。

范陽王虓常年在外征戰,盧氏閨中寂寞,就喜歡讀寫一些思婦詩,有時候還會寄給范陽王,只可惜甚少得到迴應。

“小禾,你怎麼也……”盧氏看向劉氏,輕聲問道。

劉氏覺得自己應該悲傷一點,至少眼圈一紅,但可恥地失敗了,於是輕輕搖了搖頭,不想多說。

“你那兩個家臣都投郎君了,帶着兩百護兵,在廣成澤看管屯丁俘虜。”盧氏又說道:“流華院我也不要了,就給你吧。”

劉氏沒有推辭。

帶過來的錢幾乎用光了,不然的話,韋輔、樑臣至於爲陳公幹活麼?

她唯一的住所南陽王府,位於洛陽城東,並不安全,甚至可能已經毀於戰火。而在洛陽城中,南陽王並沒有置宅,不然當初她也不會住到范陽王府去。

薰娘願意把廣成澤的流華院送給她,再好不過了。該院有田地,有莊客,至少衣食有着落了。

“薰娘,當初我對你說了些重話……”劉氏這下的眼圈是真的紅了。

“無妨。”盧氏抱住了劉氏,亦有些哭音,道:“我們幾人,當年情同姐妹,一起遊藝。亂世來後,就只剩下你我還有花奴三人了。”

司馬越四兄弟之中,新蔡王騰的正妃於鄴城不知所終,高密王病死後,正妃返回青州,亦不知所終。

如果劉氏沒來洛陽爭奪家產,南陽王妃的下場估計也好不到哪去。

盧氏自范陽王死後,更是過得戰戰兢兢,怕被人吃絕戶。

五個好姐妹,現在只有三人在此聚首。

盧氏、劉氏想到此事,忍不住哀傷哭泣。亂世之中,即便貴爲王妃,亦不得免。

“現在苦盡甘來了。”哭完之後,盧氏抹了抹眼淚,感嘆道。

她的無心之語,卻讓劉氏臉有些紅。

她感覺到自己的意志防線已經岌岌可危,尤其是在好姐妹的瓦解下,快要徹底崩潰了。

她覺得不該這麼沉淪,於是軟弱地掙扎了一句:“陳公也不是好人,他把我們這一系的女人都弄了回來給他生孩子。”

說完,似乎感覺不妥。

對面的盧氏果然鬧了個大紅臉。

她昨天來的,直接被郎君抱入房中,當悠長滿足的嘆息聲響起後,後面完全迷糊了。

體型嬌小的她好像被郎君抱在懷裡,在房間內走來走去,最後怎麼睡着的都不知道。

“別亂說。”盧氏啐了一口。

劉氏低下了頭。

其實,她有些不太喜歡薰娘過來,心底總有那麼一絲若有若無的失落。

“花奴喊我過來,伱可知是爲了何事?”盧氏問道。

“她——可能想一步步讓你們知道些什麼吧,我也說不好。”劉氏嘆了口氣,失落感愈發嚴重了。

如果花奴不顧他人看法,入邵府爲妻妾,這邊可就她一個人了。

想到這裡,已經不是失落,好像是恐懼了。

偏偏她還沒名沒分地爲陳公生了個女兒,卻什麼都沒有。

她覺得該找個機會,私下裡去狠狠罵一下那個人。

“小禾。”盧氏抓住了她的手,道:“待花奴生完孩子後,我們再一起踏青遊藝。不,不光明年,以後年年如此,如何?”

“好……”劉氏軟弱地回了一句。

說這話時,她感覺自己的臉莫名地燒了一下。

完蛋了,所有人都在拉她下水,自己還不是很想掙扎的樣子。

“嘻嘻。”盧氏一笑,又道:“聽聞郎君很欣賞樑臣、韋輔,打算委以重任呢。”

“啊?”劉氏清醒了過來,問道:“他倆能擔綱什麼重任?”

“小禾,你當了那麼久南陽王妃,就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有多重要麼?”盧氏恨鐵不成鋼地說道。

劉氏似有所悟,又似乎有些不太明白。

“南陽國是你家的!”盧氏氣鼓鼓地說道:“樑臣乃關西大將,雖然是梁氏疏屬,但在衛將軍樑芬面前也可腆着臉敘一敘家誼。韋輔是南陽王心腹家臣,出身京兆韋氏,乃關中豪族。你帶來的二百護兵,亦是關中驍銳。服侍你這個關中主母的婢女,甚至都是各大家族、氐羌酋長送來的,你整天都在想些什麼?”

劉氏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樑臣、韋輔若要外放爲官,一定會來向我辭行的。”劉氏突然想起了什麼,說道。

盧氏突然語塞,只好實話實說:“昨晚我才向郎君提議的,沒那麼快。”

“誰教你的?是不是花奴?”這個時候,劉氏突然聰明瞭起來,問道。

“是……”盧氏說道:“郎君昨日收到軍報,王如被手下斬了頭顱,送往樑芬營中,襄陽已爲其所克。花奴聽完後,給郎君支了個主意,讓韋輔、樑臣帶人前往南陽國,招撫關西流民,制衡一下樑芬。如果你願意,南陽王太妃也可去封國。”

劉氏這才明白了過來,暗歎這些時日一直陷入在某種情緒中不可自拔,根本沒關心外間的局勢。

丈夫被匈奴抓走了,傳聞已被劉漢所殺。

她的長子、南陽王世子司馬保今年滿十六歲,在匈奴入侵關中前,擔任西中郎將,出鎮秦州上邽,現在應該還在那裡,聽聞已襲爵南陽王,並未投降匈奴。

“小禾。”盧氏湊近了過來,低聲說道:“花奴說郎君最實在不過了,你若有用處,他馬上就會過來噓寒問暖,對你好的。”

“呸。”劉氏啐了一口,道:“我……我恨他還來不及。”

“小禾。”盧氏又道:“亂世之中,女人總得有個依靠,不然會是什麼下場?”

劉氏默然不語。

她想起了考城人心惶惶的時候,那個人躍馬高崗,一呼百應的樣子,英武男兒的氣息幾乎充塞天地間。

想到這裡,她有些心煩意亂,道:“他就靠女人成事麼?”

盧氏聞言,偷笑了一下,道:“郎君落魄的時候,從我這拿了好多錢。”

劉氏噗嗤一笑。

她知道,說什麼靠女人成事,只是笑談罷了。

陳公領軍征戰,屢破頑敵,功勞都是一刀一槍拼出來的。

再會逗女人開心,如果不能在高平城下摧垮匈奴騎兵,一切都是白費。

“小禾。”盧氏拉着她的手,道:“以後我們三個,可以手挽着手一起踏青,誰都不要走散,好不好?”

劉氏沒有回答,只道:“陳公只當我是僕婢……”

說完,感覺這語氣有些不對勁,頓時臊得慌。

盧氏看她臉上的表情,暗暗鬆了口氣,嫂嫂交代下來的任務終於完成了。

“他就是個勢利之人。”盧氏吐槽道:“安心等。”

******

爲了等待樑臣、韋輔二人,邵勳推遲了行程。

十二月初五,韋輔、樑臣二人快馬趕到鎮軍將軍府。

“關中局勢又有大變。”邵勳攤開了一幅地圖,道:“劉曜兵不過萬人,屢吃敗仗。(賈)疋等連戰連勝,聲勢浩大。看樣子,光復長安指日可待。”

現在關中有兩路反漢勢力。

其中之一是安定太守賈疋的部隊,號稱五萬,實際數字估計在兩萬以內。

另外就是以扶風太守樑綜、雍州刺史麴特、新平太守竺恢爲首的部隊,號稱十萬衆,實際估計三四萬人。

劉曜、趙染二人加起來也就兩三萬兵,劣勢十分明顯。

而且,賈疋、樑綜起兵後,關中晉、胡之人紛紛響應,他們的騎兵固然比匈奴人少,但也少不了太多,因此沒那麼好對付。

劉聰如果不增兵關中,光靠劉曜頂不住。

“關中光復後,朝廷會讓南陽王都督雍秦樑益四州嗎?”樑臣一聽,精神大振,問道。

邵勳好笑地看了他一眼。

想什麼好事呢?誰打下來歸誰。

司馬保蝸居秦州,他有膽量來長安嗎?賈疋這種人,會甘心把關中交到一個少年手中?他就沒有野心?

樑臣很快就想明白了,嘆了口氣。

“關中之事,其實仍有可爲之處。”韋輔說道:“武關在朝廷手中,若經此西行、北上,可至京兆藍田。”

邵勳讚許地點了點頭,道:“南陽王鎮秦地數年,多有舊部,你等能不能招攬?”

樑臣、韋輔對視了一眼,都能看出對方眼中的驚喜。

若能得陳公幫助,他們也能在關中分一杯羹?

“或可一試。”韋輔說道。

“唔……”邵勳說道:“我這兩日便回許昌,你二人把部衆都帶過來,讓我瞧一瞧。”

“遵命。”二人齊聲應道。

“南陽嗣王在上邽,可能聯絡一番?”邵勳又問道。

司馬模沒死之前,爲了給兒子搞位置,驅逐秦州刺史裴苞。

裴苞無奈,奔安定,但刺史之位一直沒變,還在他身上。

後來,司馬模舉薦自己兒子司馬保鎮守上邽,朝廷准許了。

所以,司馬保這個十六歲的少年可不簡單,他與邵勳的身份差不多:“西中郎將東羌校尉鎮上邽”。

因秦州無都督,司馬保的這個職務就是事實上的秦州都督。如果再搞定賈疋、裴苞等人,司馬保就能控制秦州全境。

“賈疋與嗣王不睦,怕是難。”韋輔說道。

“嗣王才十六歲,孤身鎮守上邽,你等覺得可能長久?”邵勳又問道。

樑臣、韋輔難以回答。

嗣王纔去了上邽幾個月而已,確實不好說。

而且,有些事別人不知道,他們還不清楚?嗣王身體巨肥無比,一天到晚不是睡覺就是看書,別說御下的本事了,他連這個想法都沒有,說白了,就是“闇弱無斷”。

再者,可能是體肥的關係,嗣王好像有點痿疾,不能御婦人,這就是當初南陽王次子黎明明已經過繼給范陽王了,卻一直被留在長安的原因。

“司馬黎還在流華院?”邵勳問道。

“是。”

“你等先去拜會下太妃。”邵勳說道:“開過年來,或奉太妃之國,招撫關西流民,好生守着封地,若有什麼困難,自可找我分說,能幫的一定幫。”

“陳公高義,感激不盡。”韋輔、樑臣二人說道。

“不是白讓你二人幫忙。”邵勳笑道:“在南陽積蓄完實力後,如果關中有變,局勢向好,你等便去一趟秦州,聯絡嗣王。順便——幫我買馬,如何?”

“此事易耳。”二人鬆了口氣,應下了。

邵勳也鬆了口氣。

沒有馬肯定是不行的。與匈奴的戰爭結束後,算上繳獲,尚餘馬一萬六千餘匹。

北宮純、王瑚等人已率軍離開,邵勳爲他們補足了馬匹戰損,甚至額外給了一些酬謝,如此只剩一萬二千餘匹。

高平國設立府兵後,本來要全部給馬,後來沒捨得,只挑了一部分相對精銳的,給馬一千五百匹、賜鎧千副——這批府兵,大部分人既無鐵鎧,又無馬,拉低了府兵的平均素質。

以前安置的府兵馬匹也有缺損,再給數百匹。

如此一來,差不多就剩一萬了。

挑出一部分有生育能力的母馬或未去勢的公馬,與廣成澤沒捨得調撥出去的千餘匹馬合作一處,總計三千餘匹,繼續在廣成澤放牧,繁衍生息。

最後剩下的不到八千匹,全部供義從軍——抓了部分俘虜後,已擴充至三千騎——及親兵日常訓練、騎乘用。

馬是消耗品,還是得買,最好建立長期交易渠道,秦州是一個很不錯的窗口。

忙完這些事後,十二月初七,邵勳離開了考城,返回許昌,開始籌備迎娶之事。

第八十七章 過河第一百八十章 不要讓我失望第九十五章 政績第九十七章 擎天保駕功臣第五十六章 好聚好散第五十一章 善後第十五章 幕府第四章 總要種地的第五十七章 故地重遊第一章 縣令第七十六章 討價還價第八十一章 慵懶的年節第五十四章 拜訪第一百零一章 兄妹第五十二章 敲定第一百零三章 後媽養的小團體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人行第一百四十九章 恐怖平衡第六十七章 翻天覆地的變化第八十四章 掀桌子第二十八章 大漢第七十五章 偶遇第二十一章 用什麼腦子打仗,拼了!第九十一章 插手第十四章 統戰價值急劇提升第一百十三章 送糧第五十九章 夜宴之二第一百十七章 司空出山第一百十五章 老父親第一百二十九章 對耗第七十九章 一日破一寨第一十四章 不快第一百八十三章 決斷難做第一百三十九章 高朋滿座第一百三十九章 滎陽第二十八章 農官兵田,阡陌相連第八十九章 吞併友軍是優良傳統第一百三十一章 守望互助第一百四十九章 恐怖平衡第一百六十六章 落幕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勝(上)第七章 新人舊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能走第一百零八章 瞬息萬變第二十九章 規劃第八十五章 認清形勢第七十五章 偶遇第二十五章 先去看看再說第二十八章 農官兵田,阡陌相連第一百十三章 送糧第八十八章 會見第三十九章 問對第一百十章 夜襲第六十九章 好處第九十七章 囂張(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勝(上)第一百三十章 策略第九十三章 諂媚第一百四十六章 好胃口第十四章 成長第五十一章 我還會回來的第一百二十六章 湯池第八十八章 會見第五十七章 垛田第七十章 韓陵山第五十三章 建言(月票加更8)第二章 部曲第十章 契機第一章 徵辟第一百五十九章 就是追,就是幹!第一百零三章 歌舞昇平第一百十四章 大虎第七十一章 名不見經傳之地諸州都督、刺史(一)第一百七十章 新戰術第五十四章 親迎第四章 行宮第二十四章 比爛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二十五章 老登行(下)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二十八章 大漢第八十八章 會見第五十九章 關中與平陽第七十七章 紀功碑第一百零八章 兩園第八十四章 掀桌子第三十三章 猜測第四十二章 我有多少兵?第一百零七章 授官第一百七十七章 軍議與分化第六十章 有事真上第一百三十章 出鎮第一百四十六章 逃之何急也!第十四章 成長第一百七十一章 二百四十里第一百十二章 農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醞釀第一百十四章 無能爲力第六十章 關中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