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政治表態

戰場打掃完畢之後,邵勳很快離去,前往考城。

統一思想是現在最重要的事,沒有之一。

數日後,他抵達了考城西郊的鎮軍將軍府。

在看到風塵僕僕的邵勳時,裴妃嚇了一跳。

“贏了?”裴妃問道。

“贏了。”邵勳點了點頭:“陣斬苟純,苟晞單騎走免,俘其潰兵五千餘人。”

裴妃定了定神,道:“我這便召集僚佐。”

邵勳點了點頭,然後坐在房中默默等待。

召集幕僚花費了一些時間,及至傍晚時分,人才陸陸續續到齊。

邵勳聽到蔡承稟報後,整了整衣袍,舉步走向正廳。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

他們的神色異常複雜。

有幸災樂禍的。

有憂心不已的。

有事不關己的。

有苦思投機的。

總之,就沒人爲這件事氣憤。

司馬越的幕府,果然沒什麼忠臣,都他媽是和天子對着幹的。

幕僚們按照身份落座。

左長史潘滔、右長史趙穆、左司馬裴邵、右司馬鄧攸,這幾位是秩千石的,

從事中郎劉疇、何遂、馮嵩、沈陵、眭邁,秩比千石。

主簿裴遐、江春。

東西曹掾光逸、程收。

東西閣祭酒王、曹胤。

參軍鄒捷、劉蔚、李興、冠軍夷。

記室督瞿莊、蔡鳴。

監軍裴邈。

督護糜直。

除這些人外,還有諸曹掾、令史、舍人等。

除外放的、公幹外出的外,在考城的僚佐基本都來了。

軍將方面,帳下督何倫、營軍督滿衡、刺奸督唐劍、東海中尉劉洽等都不在。

原本在府中擔任各色府吏的宗王們,已被天子勒令還京——司馬越把宗王們帶在身邊,有時候也會給他們點事做做。

邵勳大咧咧地坐在裴妃下首,讓衆人有些側目,就連嗣王都驚訝了一會。

“妾聽政數月,深知做事不易。軍民庶務,龐雜難斷……”靜了一會後,裴妃率先開口:“陳公智慮恢弘,精忠滿腹,今願聘其爲軍司,襄贊庶務,君等以爲如何?”

衆人一聽,都沒說話。

片刻之後,左長史潘滔、從事中郎裴邈、督護糜直三人幾乎同時起身。

“兗州九郡,閭邑成墟、鄉里亡散,非大智慧、大勇武之人不可整頓,僕贊同。”潘滔說道。

作爲曾經勸說司馬越誅殺天子黨羽的幕僚之一,潘滔沒有任何理由投向天子,他起來說這話,屬實正常。

“陳公行義素高、才兼文武,實爲軍司之良選。”裴邈說道。

作爲裴氏一員,裴妃親眷,裴邈在越府的時間不短了,且深受司馬越重視,給他的名頭是“假節、監東海王諸軍事”,是整個司馬越一系各種軍事力量的大監軍。

他深度參與過各種謀劃,其中不少是針對天子的,會不會被清算,他也沒底。

“僕亦贊同。”糜直最後說道。

糜晃的兒子,繼續了父親當初在幕府的職位,但形勢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糜晃入越府,實在是司馬越無人可用,於是從封國內拉人,糜直現在算是承父蔭。

三人說完之後,其他人陸陸續續起身表態,基本都是贊同。

邵勳看了一眼,絕大部分都起身了,只有寥寥十餘人沒起來,看樣子是不太贊同。

不過沒關係,大局已定。

於是他也站了起來,道:“我事務繁忙,重任在肩,只是暫攝此位,諸事還是幕府英掾做主,我不過問。”

說完,他看着衆人,從懷中取出一物,當衆展開。

衆人臉色一變。

誰他媽不認識這個啊!聖旨?

邵勳將詔書遞給裴妃。

裴妃看完之後,不動聲色,又遞給嗣王司馬毗。

司馬毗看了也沒什麼反應。

其中有一段是寫他父親司馬越“蓄奸作惡”、“悖違君命”,但他太“孝”了,竟沒產生什麼憤怒的感覺。

邵勳將詔書取回,又交到左長史潘滔手裡。

潘滔飛快看完,輕笑一聲。

作爲天子報復名單上排在前幾位的人,潘滔早知道無法倖免,這時候讀起來,頗有種異樣的快感——我就在考城,剛納了房小妾,天天好吃好喝,位高權重,你能奈我何?

潘滔看完,直接起身,請示裴妃允准後,當衆宣讀。

讀着讀着,衆人臉上的表情就精彩了起來。

天子說有人“構陷忠良”、“沮國大計”,一下子就讓不少人對號入座。

這大概是說殺何綏那一幫人。老實說,幕府中參與的不少,有人走了,有人還在,這會就坐立不安了。

天子又說有人“棄我厚德”、“助其奸謀”,繼續讓人對號入座,尤其是那些曾有朝職在身,後投奔司馬越的人。

天子最後還說要“窮其醜行”、“嚴申國刑”——絕殺,一下子讓越府僚佐們如坐鍼氈。

不過,大家還是把目光投注在邵勳身上,因爲詔書裡一半以上在說他,是別人沒法比的。

“天子欲盡誅我等,諸君有何良策啊?”邵勳掃了一圈,問道。

“天子定受歹人矇蔽。”雖然在天子的必殺名單上,潘滔還是小心地引導着節奏,不讓人把矛頭直接指向天子。

“潘長史所言極是。”邵勳嘆道:“昔年我在洛陽,觀天子乃淳厚之人,此中必有奸人作梗。”

衆人聽了,暗暗思索。

“不過,此事我等不宜插手,須得朝中公卿出面。”潘滔又道。

“長史言之有理。”邵勳笑道。

“軍司若允准,我可跑一趟洛陽。”

“辛苦陽仲了。”

二人一唱一和,很快確定了此事。

司馬毗看得有些迷糊,欲言又止。

邵勳怎麼當幕府軍司了?還毫不客氣地當衆行使職權?

很多人可能都忘了邵勳是禁軍將領這回事,但趙、鄧二位曾經和他說過,邵勳的本官是督牙門軍——也就他出身低,如果是世家子,“督牙門軍”瞬間變成“中護軍”,此爲統領除宿衛七軍(駐城內)外所有駐防在京畿近郊的禁軍的大將。

以督牙門軍(本官)、南中郎將(美官)的身份鎮樑縣,遵循的是三國以來的舊例,即在重要縣份派將軍出鎮,如呂蒙(鎮廣德)、朱然(督山陰等五縣),國朝成都王帳下亦有殄寇將軍喬智明督林慮、共二縣。

樑縣是洛南重鎮,附近有廣成關,邵勳鎮樑縣,按理來說和兗州沒任何關係,他怎麼來當軍司(軍師)了?

軍司這個職務,總攬軍事全局,募兵、練兵、定策、指揮無所不包,另有軍諮祭酒若干作爲助手。

他一來,整個幕府的軍事全歸他管了。

阿孃爲何這麼做?司馬毗又看了母親一眼。

裴妃沒有任何表情。

司馬毗心中不是很舒服,聯想到趙、鄧二位最近的教導,微微有些失落。

阿孃這是鐵了心與陳公捆綁在一起了嗎?當衆聘其爲軍司,退路都沒有了。

“僕還有一事。”邵勳又對裴妃、司馬毗行了一禮,說道。

“軍司請講。”裴妃說道。

邵勳拍了拍手,不一會兒,便有幕府小吏端着一個木盒走了進來。

邵勳接過木盒打開,然後取出一個散發着臭氣的乾癟頭顱。

司馬毗一下子吐了。

裴妃臉色不是很好看,但還算鎮定。

幕僚們則神色各異,但還維持住了體面,沒有大驚小怪。

“此爲苟純之首級。”邵勳說道:“苟氏兄弟入範縣時,驚擾先司徒之寢園,砸斷墓碑,損毀銘文,可謂罪惡滔天。”

邵勳說這話時臉上沒有任何異樣。

究竟是砸墓碑這種事情惡劣,還是睡大嫂更惡劣,很難講。

所有人都靜靜地看着他,等待下文。

“僕以爲,當以此頭顱祭祀,告慰幽壤之下的司徒。”邵勳說道。

裴妃眼圈有些紅。

人是複雜的感情生物。她和司馬越確實沒什麼感情,但到底是夫妻,看到亡夫的墓碑被損毀,難過是肯定的。

而在情緒激盪之時,她依然找準了重點,只聽她說道:“軍司所言極是。幕府僚佐,除必要留守之人外,當盡往範縣,修繕寢園,告祭先夫。此事拖不得,儘快起行吧。”

“諾。”幕僚們陸陸續續應道。

聰明人都知道,這不是單純的祭祀行爲,而是集體政治表態。

誰不去,誰就自絕於這個集體。

一旦去了,身上的標籤就被強化了,天子也會以異樣的眼光看着他們。

太妃鐵了心支持陳公,怎麼說呢,在大家看來,不算壞的選擇。

特別是那些得罪過天子的人,更是極力支持,如果不想南渡建鄴,他們是真的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司馬毗下意識看向趙穆、鄧攸。

二人此時低頭俯首,沒有迴應。

第一百十三章 澗水第九十八章 肅清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變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壞第一十二章 爭第三十五章 後悔來了第八十三章 水與旱(下)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三十三章 猜測第一百二十五章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第一百四十章 全線出擊?第一百三十二章 爛透了!第六十五章 微妙的態度第三十章 塑造第九十五章 政績第四十章 人設(月票加更6)第八十六章 “反賊”巢穴第六十二章 舉薦第五十章 走(爲盟主大筒木月加更)第一百零七章 授官第四章 攤子第五十三章 建言(月票加更8)第十四章 統戰價值急劇提升第一百三十章 策略第一百二十七章 姐弟第六十九章 好處第二十一章 財富第八十章 消息第一百五十三章 遊戲第一百零九章 前出第一十三章 爲什麼那麼熟練第一百三十九章 高朋滿座第一百四十一章 加深第六十一章 滎陽第六十四章 蟲豸第一百零八章 河谷第二十五章 奉帝“出巡”第一百四十一章 殺張第六十四章 擺駕河內第一百三十六章 封國第一百四十九章 糊弄過去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俊異(爲盟主wangzechao8加更)第三十二章 有那麼傻嗎?第四十章 那個男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低頭第九十一章 入見第三十一章 佯攻第三十一章 讖謠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人行第一百十一章 耕戰第二十七章 庶務第九十七章 囂張(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豬隊友們第一百十八章 分工第一百七十章 新戰術第一百零六章 洛陽保衛戰第一百三十章 出鎮第一百十七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九十二章 墟市第七十五章 偶遇第六十七章 衣食客第一百三十八章 整合的意義第五十五章 形勢第一百零五章 雲中塢第二十二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第九十二章 吉兆第三章 潘園第六十八章 風雪之中的追襲第一百十四章 無能爲力第十二章 無題第三十九章 怎麼打第二十三章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一百四十一章 殺張第一百三十六章 封國第四十八章 斬出個未來第四十九章 涼州鴟苕第一百二十章 決定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成第十六章 利速戰第六十五章 微妙的態度第四十八章 斬出個未來第五十一章 善後第八十九章 吞併友軍是優良傳統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八十六章 走不開第九十一章 入見第一百五十五章 集結第三十五章 後悔來了第三章 先下一城(爲盟主盲眼狙擊手加更)第十一章 成果彙報第三十九章 問對第五十九章 夜宴之二第一百十九章 威脅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優選擇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七十九章 白櫻桃下紫綸巾第一百十五章 老父親第一十一章 人選第七十八章 體系上第二十章 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