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二章 誰能阻我?

洛陽連番激戰的消息並未能夠及時傳出去。

勝了,無法鼓舞其他戰場的士氣。

敗了,敵人給你大肆宣揚。

這就是信息傳遞問題。

好在邵勳及時封閉了洛南三關,讓賊衆主力被限制在洛陽盆地之內。偶有滲透到三關以南的,立刻被騎馬的府兵及部曲們圍追堵截,最終被一一消滅。

匈奴人後來也知道了,如果不能打破這三道關城,派再多的小部隊滲透南下,只是給晉軍送人頭,沒用的。

不過他們現在也沒興趣南下,洛陽盆地內已經開了多個戰場,無心他顧。

在陝縣、硤石這一片,王彌部衆撤得飛快,彷彿十分不情願與邵勳部激戰似的,哪怕對面的忠武軍戰鬥力十分可疑,望之不似邵軍。

劉景還待在這一片,一開始無所事事,但最近遇到了一點麻煩:鎮守關中的南陽王司馬模在軍諮祭酒韋輔的勸說下,派將軍淳于定、趙染率軍二萬東行,似要出潼關擊劉景,又似要自蒲阪津渡河,攻入河東境內。

無論走哪個方向,都足以讓劉景感到緊張。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他們更怕關中的晉軍,因爲他們經常利用錢帛招誘諸胡,聚集大股騎兵,比洛陽禁軍的步兵更難纏。

滎陽太守裴純遣李矩率軍西進,攻趙固等人的塢堡,誓要消滅這些逆賊。

因爲石勒沒有南下,許昌都督王士文、車騎將軍王堪在洛陽冒死突圍而出的使者嚴令下,率軍一萬五千,北渡黃河,進入汲郡地界,似要攻河內,斷匈奴歸路。

荊州都督山簡,聽聞洛陽被圍,下令諸郡揀選勇武之士送往襄陽,打算聚集五千精兵,北上救援洛京。

徐州刺史裴盾整頓了一萬兵馬西行,意圖入援京師,但剛出門沒多遠,因爲錢糧沒給夠,加上裴盾在當地嚴刑峻法,不得人心,軍衆鼓譟,各自散去,裴盾無奈返回徐州。

揚州去年被送掉了兩萬人(長平之戰),但都督周馥素來忠貞,心向天子,即便與司馬越不和,依然派五千人北上,這會已經出發。

司馬越的親信、陳留太守王讃聚兵三千,進入滎陽境內,打算過成皋關,進入洛陽盆地。

總而言之,在匈奴驟然殺至,洛陽被圍之後,天下諸州郡立刻派出了力所能及的援兵,打算勤王——他們真不一定是爲了幫司馬越,事實上司馬越沒這麼大號召力,這些人幫的是朝廷、是天子。

這其實也算是一次“意志檢定”。

至少在永嘉三年十月,大晉王朝勉強通過了意志檢定,人心還在!

邵勳在九曲,陸陸續續收到了一點消息。

老實說,他有點驚訝。這個殭屍般的朝廷,居然還能號召起這麼多勤王大軍,從四面八方彙集而來,真是見鬼了!

於是,他的野心收斂了一點,人也變得“忠貞”起來……

第一通鼓聲在九曲之地響起。

輔兵們立刻行動了起來。

沒喂的役畜趕緊喂,沒收拾的器具趕緊收拾,沒準備好的乾糧趕緊拿出來放到好取用的位置,總之一堆雜事……

第二通鼓聲響起。

所有役畜都被上了套,車輛開始移動,輔兵們也開始分至各個營區,由軍官們帶着集結,做好出發準備。

戰兵們則開始檢查器械。

一時間,抽刀入鞘之聲不絕於耳。

備用弓弦被綁紮在了箭囊之上,每個人都在數壺中箭,少於三十支的立刻找輔兵取用。

戰馬也被牽了出來溜幾步,算是熱身。

第三通鼓聲響起。

戰兵們開始兩兩互相披甲,並互相檢查對方的器械。

上好弦的步弓懸在腰間左側,環首刀掛在右側腰間,長槍在手裡,沒有問題。

行軍隊列旁邊的幾輛輜重車上放着長柄斧、鉤鐮槍、木棓、步槊以及備用器械。

軍官們開始確認哪一伍上哪輛偏廂車,誰和他們輪換,支援這兩伍的預備隊又是誰……

一切井井有條。

戰至今日,銀槍軍這支部隊算是有點精銳的模樣了,雖然邵勳總覺得他們還不行,水平還是太差,還要再練……

******

當第一輛偏廂車緩緩下坡,出現在眼簾中的時候,匈奴人一下子騷動了起來。

這兩天,他們把四千騎分成三部分,輪番上陣騷擾,除了付出百餘人死傷的代價外,幾乎一無所得。

還把自己累得夠嗆!

聽聞軍中糧草已不足半月所需,又打不下洛陽,每個人都很焦慮,不知道還留在這邊的意義是什麼。

就比如眼前這支步軍,全部加起來可能也就一萬出頭的樣子,但非常老練。

是的,就是老練。

或許在其他人眼中,技藝、紀律、器械很重要,但在這些匈奴騎兵看來,眼前這些兵的老練最煩人,知道什麼時候做什麼事,知道誰做什麼事,而且越打信心越足,越不怕他們的騷擾。

即便在萬軍之中,該吃飯就吃飯,該睡覺就睡覺,哪怕外圍的袍澤打得血肉橫飛,殺聲震天,他們依然能安之若素地席地而坐,吃食水恢復體力,甚至躲在大盾、軍糧袋後面和衣假寐。

這支部隊成軍年頭應該不短了,至少四五年,而且經歷的戰鬥非常多,一個個都他媽成殺才了,輕易不會崩潰。

前天,徵虜將軍呼延顥令他們轉道向西,輪番襲擾這支部隊,讓他們吃不好、睡不好、大耗精力、大虧體力,然後他親自率主力前來,一舉圍殺之。

標準的草原羣狼捕獵戰術。

就是一路跟隨、騷擾,時不時上去咬幾口,讓獵物流血,驚慌之下自亂陣腳,耗盡體力,最終轟然倒下,被羣狼分食。

但陪他們“練”了一天一夜,好像沒有任何效果。

總計四千騎,分成三部分,一次衝上去襲擾的只有千餘騎,人家都不帶正眼看你的。

他們還有精於肉搏的騎兵,沒機會就養精蓄銳,有機會就突然殺出,搞得大漢騎兵在不斷流血。

爾母婢!

車轔轔,馬蕭蕭,長龍般的大車一路向前,無可阻擋。

邵勳穿着大晉天子御賜金甲,手持大漢天子御賜寶弓,威風凜凜,顧盼自雄。

沒有什麼戰術是完美無缺的。

車陣只能對付純騎兵部隊,如果是步騎混合的大軍,就有點麻煩了。

比如,人家埋伏在道路兩側,用投石車砸你怎麼辦?

劉裕就想過這個問題。

他的解決辦法是在兩側的車上張掛布幔,緩衝落石。

車陣是移動的,只要扛過這個路段就安全了,畢竟投石車幾乎無法移動。而且投石車的射程十分感人,準頭更是感人中的感人,且用不了多久就散架了。

所以這個戰術基本無用,況且匈奴人現在也用不了這個戰術,他們的步兵在哪裡?

火攻比投石還要無用,因爲防火更容易。

真正麻煩的是對方有善戰的步兵,不計傷亡,輪番攻打,讓你無法休整,最終崩潰。

說白了,就是以優勢兵力包圍你,耗死你,最終傷亡也不一定比伱小,其實就是賭一口氣——也不是一點不值得,蓋因能使用車陣長距離機動的,一定是訓練有素的精銳步兵,殲滅他們能極大打擊對方的士氣。

眼下的劉漢大軍,還不具備殲滅這支由銀槍軍、府兵、驍騎軍混編而成的部隊的能力,哪怕他們只有六千多戰兵。

三十日夜,車陣宿於壽安山下。

十一月初一夜,至甘水口宿營。

所謂甘水口,即甘水入洛水之處。

甘水發源於南邊的鹿蹄山,山上有城,不過已廢棄——陸機《洛陽記》:“河南縣西南二十五里甘水出焉,北流入洛。山上有甘城,即甘公菜邑也。”

其實就是春秋時甘國故城。

杜預曾注左傳:“甘召公,王子帶也,食邑於甘。”

值得一提的是,這座城一直到後漢年間還有人用,且是石板砌就的堅固城池——就是不知道城牆上的條石是不是春秋時代的“文物”了。

入睡之前,邵勳還特別記了條“備忘錄”,後面如果有機會,一定要重新修繕甘城,改建爲一座軍事基地。

甘水流經甘城之側,城池不缺水,山上還有少量耕地,山下平原的荒地更多,這是一個天然塢堡。

至於說佔了此城意味着把勢力深入河南縣,這都不叫事。

初二一大早,拔營啓程,繼續往東北而去。

甘水口距離洛陽的路程,大概只有四十里上下,在騎兵環飼的情況下,即便走得再慢,也就兩三天的路程罷了。

匈奴人再傻,也要全力堵截了。

但奇怪的是,他們並未增兵,這兩天到底發生了什麼?

邵勳不管他,繼續前進,當天傍晚時分推進至澗水西岸紮營,遙望對面的漢河南故城——東漢河南縣治,於東周王城的基礎上營建,位於今洛陽市王城公園內,此時(晉末)已廢棄,河南縣治遷入洛陽城內。

這個時候,匈奴人終於反應了過來。

四千騎仍留在西岸騷擾,澗水東岸又奔來了萬餘騎,虎視眈眈。

當天夜晚並不平靜。

由偏廂車、輜重車、木柵欄組成的臨時營地外,馬蹄聲從未斷絕過。

時不時有匈奴人靠近射箭,或者敲鑼打鼓,以爲襲擾。

而在蒼茫的夜色之中,大隊步軍趁着夜色悄然掩至,西渡澗水之後,就地紮營。

更遠處,則有王彌挑選的會騎馬的步卒數千人,連夜趕路,往澗水而來。

邵勳中夜起身,登上高臺俯瞰曠野。

營地紮在澗水以西,東岸就有匈奴騎兵,而在西岸營地後方,還有一路跟隨而來的匈奴人。

前有虎,後有狼。

這是想阻止自己渡河,還是發了狠,想一鼓聚而殲之?

他不知道。

他只知道,隨軍攜帶的糧草可支二十七日,一路上還收穫了近兩百匹傷馬、死馬。

匈奴人的糧草,卻不知能否支撐七日。

來吧,我明天就渡河,誰能阻我?

第一百六十二章 撤軍第一百三十九章 他回來了第一章 行路(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逃之何急也!第二十五章 老登行(下)第四十七章 堅定守住(月票加更7)第一百二十二章 試探第一百四十四章 責任第一百三十六章 山中猛虎第一百章 中邪第九十八章 他好會啊!第八十四章 規劃與變化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人行第一百四十七章 我仍然忠於司空第四十五章 大事第六十七章 河渚第五十章 大都督還要逃嗎?(給盟主金角半島加更)簡單介紹下南北朝騎兵第一百十章 本土勢力第一百六十一章 軍議第一百五十章 金谷園的海棠第十八章 孤魂野鬼第九十四章 汝南行(下)第六十九章 王家第一百零三章 歌舞昇平第二十六章 但隨我行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優選擇第七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六十八章 造橋第一百零四章 試探第一章 行路(上)第九十八章 肅清第五章 學生第六十四章 蟲豸第四十八章 服從性測試第一百零六章 暴躁的籠中鳥第九十三章 垃圾時間第四十一章 偵查第四十一章 偵查第七十四章 影響第一百二十章 決定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壞第一百六十六章 風險與機會第九十八章 肅清第二十五章 老登行(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賣命第九十章 變天第七十二章 歡喜與哀愁第六十四章 獵物第七十四章 太傅有福氣啊第一百七十九章 對付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口鍋誰敢背?第二章 部曲第三十六章 客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牢籠第一百十二章 捐資助糧第二十一章 用什麼腦子打仗,拼了!第八章 你怎麼報答我?第三十五章 後悔來了第一百零三章 歌舞昇平第六十章 關中閒子第三章 先下一城(爲盟主盲眼狙擊手加更)第六十八章 統一思想第三十八章 轉變第一百三十七章 共同記憶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人行第三十五章 後悔來了第三十六章 客人第七十八章 圍攻第二十八章 大漢第四十一章 結交與重整第二十九章 遲恐晚矣第一百二十章 山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東燕第五十八章 崔公第七十八章 體系上第十四章 統戰價值急劇提升第五十一章 大王但內裡坐第十五章 汲桑小賊,何足憂也第一百三十章 出鎮第十五章 汲桑小賊,何足憂也第三十一章 讖謠第五十九章 關中與平陽第三十四章 都是弟弟(月票加更4)第一百零五章 舌戰羣儒第一百二十六章 突入第二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一百三十三章 深夜第一百四十七章 我仍然忠於司空劉裕滅南燕之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兩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牢籠第四十五章 大事第二十二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第一百零九章 軍議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口鍋誰敢背?第七十五章 渡河第三十八章 手段第一百六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七十章 左膀右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