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讖謠

邵勳離開洛陽之前,佈置了募兵任務,並交由從樑縣趕來的吳前主持辦理。

太傅幕府東閣祭酒庾亮因爲與邵勳往來密切,漸漸無事可做,便告了個假,從許昌趕來洛陽,會同辦理——他已經不是第一次協助募兵了,可謂駕輕就熟。

門令史徐朗已經離府,即將入禁軍右衛出任強弩營主官,即俗稱中的三部(前驅、強弩、由基三營)司馬之一。

徐朗官職低微,他也就是個殿中司馬罷了,不可能像當初王秉那樣以虎賁中郎將領前驅營。但也是不錯的官場起點了,對他這種喜愛讀兵書的人而言,更是對胃口,因此即將高高興興地去赴任。

而因爲禁軍人數大增,前驅、強弩、由基三營恢復舊制,不再由宿衛七軍的將軍直領,中間設了個三部督,右衛三部督是朱誕,天子司馬熾提拔的新人。

徐朗還有旬日纔會赴任,於是跟着吳前一起募兵,積累經驗。

此二人之外,還有一位出身汝南周氏的子弟,名周謨,小名阿奴,二十來歲的樣子,看着沒甚特異之處。

他的父親周浚曾做過安東將軍、揚州都督,叔叔周馥是現任揚州都督,兄長周顗周伯仁曾是先帝近臣。

邵勳與汝南周氏搭上關係,最早可追溯至辟雍攻防戰。

但那會關係較淺,來往較少。隨着他聲名鵲起,汝南周氏加大了與他來往的力度,到了這會,周謨這種名氣較小的嫡脈子弟都來了——邵勳懷疑這些世家大族內部有個“評分系統”,你取得什麼樣的成就,人家就給出什麼樣的支持,童叟無欺,價格公道。

周謨應該就是汝南周氏投資他這個方向的代表了。

對大家族而言,這只是他們投資的諸多人選中一個小方向,但就像羊曼說的,對家族來說,這只是一個很小的投注,對他這種具體執行人而言就是全部。

他成功了,以後周家就以他爲主。

他失敗了,周家就與他撇清關係。

亂世中的規則,就這麼簡單粗暴。

庾、徐、週三人跟着吳前,帶着數十隨從,先去了城東洛水之畔的一處地方。

這裡有一座河伯廟,衆人到時,但見人頭攢動、摩肩接踵,數百名面色黝黑的縴夫擠來擠去,夠着頭向前看。

“那不是胡毋輔之嗎?”吳前眯起眼睛,看了半天后,問道。

“正是胡毋彥國。”庾亮瞄了一下,眼現怒火。

雖然他對魯陽侯邵勳非常佩服,很多時候下意識跟着他四處跑,以至於被人認爲“邵黨”中堅分子,他還是不能接受妹妹嫁給邵勳。

但令他泄氣的是,父親居然不是很反對了,母親也不說話,這——難道我錯了嗎?

胡毋輔之這廝,沒有半分酒品,實在可恨。

“下水了,下水了!”縴夫們一陣騷動,有人高喊了起來。

不一會兒,卻見胡毋輔之跟着兩個船工,登上一艘小木船,划向河中央。

胡毋輔之坐在船艙內的案几後,一邊端起酒碗抿一口,一邊筆走龍蛇,好像在寫什麼東西。

稍頃,胡毋輔之寫完了信,站起來朗誦一番後,將信拋入河中。

做完這些,他又將壺中酒灑入河內,嘴中唸唸有詞:“幽明共贊,神祇護佑,禮畢!”

船工向岸上揮手,立刻引來一陣歡呼。

“泰山胡毋班(胡母班)曾被山神召喚,請其爲婦婿河伯帶信,信者衆多,傳揚甚廣。胡毋輔之被人請來祭祀河伯,並不奇怪。”庾亮熟讀經史、誌異,對各種奇聞怪談也有所瞭解,當場解釋道。

“元規,你信嗎?”徐朗問道。

庾亮遲疑了一下,沒說信還是不信。

徐朗笑道:“此事必以訛傳訛,我所信者,唯經世濟國之道。”

周謨來的時間短,這時沒插話,只默默看着。

“好了,該募兵了。”吳前這人不識字,沒文化,但走南闖北大半輩子,立刻就岔開了話題,道:“走吧,過去看看。”

三人自無異議,帶着一幫隨從走了過去。

“趙槐?”一名身強力壯的縴夫正在與人分祭祀用的酒肉,看到一行人過來時,先是目光一凝,待看到熟人時,立刻喊了出來。

“季收?”被喊做“趙槐”的人站在吳前等人身後,乃銀槍軍第一幢的什長,聽到喊聲時,定睛一看,原來是當初一起拉縴的老熟人。

季收將祭肉交給別人分發,擦了擦手後,走了過來,先對吳前等人行了一禮,然後眼神複雜地看着趙槐。

趙槐變了。

人站在那裡,身姿筆挺,目光湛然,不再是以往那種微微躬着腰,一副謹小慎微、唯唯諾諾的模樣。

他腰間懸着一把環首刀,左手自然地搭在刀柄上,右手虛握成拳,垂於腿側,走起路來,微微前後晃動,甚有章法。

身上的袍服也是新的,好像還是錦袍,不知道誰賞賜的。

總之,一別數年,整個人由內而外地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彷彿完全是另一個人了,差點沒認出來。

“季君三四年沒見到趙槐了吧?”吳前自來熟地上前,拉過季收的手,笑道:“趙槐現在是銀槍軍什長,手底下管着十個兵呢。長安之役,斬鮮卑首級兩枚,肥鄉之戰再立新功,就連魯陽侯都誇讚他‘勇猛驍銳’。”

“魯陽侯?”季收疑惑道。

“便是材官邵將軍了,去年派我等過來募兵的,這就忘了?”

“哦,原來是降世神人。”季收與身後幾人對視一眼,不知道在交換什麼意見。

“嗯?”吳前一愣,這幫人怎麼知道的?

彷彿看到了吳前的疑惑,季收低聲道:“昨日有童謠,‘太白降世,許昌庫開;洛水斷流,真人乃出。’”

吳前還沒反應過來,身後三人卻齊刷刷地看向季收,臉上神色各異。

太白主兵,主殺伐,這似乎解釋了某人爲什麼要搶許昌武庫,這是天性啊!

“洛水斷流,真人乃出”這句話有點難以理解。

但最近十年,先是關中連續大旱,再是幷州大旱,誰知道哪天會不會來個河南大旱?

這段“童謠”不知道是誰散播出來的,很明顯是針對魯陽侯,因爲他是太白星精降世的傳聞已經在部分士人圈子內傳播了。

別覺得時人不信這個。

杜預爲《左傳》寫注時,曾提到:“童齔(chèn)之子,未有念慮之感,而會成嬉戲之言,似若有馮者,其言或中或否。博覽之士,能懼思之人,兼而志之,以爲鑑戒,以爲將來之驗,有益於世教。”

杜預這種朝堂高官認爲,小孩子心思單純,天真無邪,不會受太多幹擾,嬉戲童謠可能對也可能錯,有識之士應當仔細分析,以爲鑑戒,或有用處。

另者,此時的天文學中,認爲熒惑星降世變成童子,歌謠嬉戲,這被稱爲“讖謠”。

這就是個迷信的社會啊!

見吳前等人交換眼色,盡皆無言,季收又看了眼威風凜凜的趙槐,心一橫,道:“既是邵太白募兵,我等自當從之。”

他身後還有七八人,見“帶頭大哥”這麼說了,紛紛說道;“我等願追隨邵將軍。”

吳前回過神來,憂心忡忡。

季收卻不放過他,恭恭敬敬喊了一聲“吳公”,催促不已。

吳前嚇了一跳,連連擺手,道:“我何德何能,敢稱‘吳公’。”

季收不理,只問道:“此番募兵幾何?”

“暫募一千二百人。”

“那得多跑幾個地方。”季收笑道:“我家中有些親朋好友,在外做莊客,形同奴婢。我將其偷偷喚來,舉家投奔邵將軍,如何?”

“須得老實本分才行。”吳前說道。

“那是自然。”季收拍胸脯保證道:“常年吃苦,能下地幹活,可上河搬貨,若不聽話,隨便打。不似那等老賊悍卒,不服管教。”

“可。”吳前點了點頭,道:“不過有言在先,若不成,還是會罷遣,不可能什麼人都收的。”

“好,好。”季收連連點頭,滿口答應。

隨後,他喊來幾人,令其各自呼朋喚友,頃刻之間,便拉出了百餘人,吵嚷着要當兵。

他們不傻,不會僅僅因爲一句童謠就爭着當兵。

更大的原因是吳前每次來募兵,都會帶上一些銀槍軍士卒現身說法,用他們的經歷來吸引這些縴夫、苦力們。

人終究是嚮往好日子的。

不當兵就不會死了嗎?你太天真了,死的可能性也很大。

既如此,不如當兵搏一搏——僅限禁軍和銀槍軍,其他人若來徵兵,他們保管躲起來。

當天下午,由季收帶路,吳前等人又跑了幾處地方,募得四五百人。

整個過程之中,庾亮、徐朗、周謨三人心事重重,愁眉不展。

庾亮甚至想到了是不是有人陷害魯陽侯,並把目標鎖定在了太傅幕府的一些人身上——有些時候,不需要上位者直接下令,自有急着倖進之人主動跳出來,施展腌臢手段,會是誰呢?

唉,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奈何奈何。

但另外一方面,他心中也有幾分動搖,萬一這個童子歌是真的呢?有沒有可能是真的?

第三十三章 鼓起餘勇第八十二章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張方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置第七十一章 推演第一百零二章 磨刀霍霍第五十四章 親迎第九章 各項安排第一百零四章 後方(爲盟主漢明帝加更)第六十五章 微妙的態度第一百五十三章 遊戲第五十三章 籠絡第二十一章 政治表態第四十三章 興廢在此一舉第一百七十五章 低頭第五十六章 大婦第一百十四章 大虎第六十八章 造橋第九十九章 辦公第二十章 密詔第八十章 最後時刻(上)第三十一章 起風第七十六章 怎麼辦第二十章 我意已決第一百零一章 兄妹第七十六章 怎麼辦第一百零四章 試探第三十三章 鼓起餘勇第五章 學生第一百四十六章 好胃口第一百十四章 唯一做準備的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寶藏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勝(上)第十章 契機第一章 行路(上)第一百十八章 分工第五十三章 籠絡第二十章 密詔第二十二章 決勝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成第一百四十九章 恐怖平衡第二十七章 庶務第三十八章 手段第三十九章 怎麼打第八十六章 嘴炮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變第一百四十章 全線出擊?第二十五章 老登行(下)第一百章 中邪第十四章 統戰價值急劇提升第九十七章 擎天保駕功臣第八十一章 最後時刻(下)第五十八章 收手吧!第八十六章 走不開第五十六章 大婦第十五章 幕府第七十五章 新兵第五十章 看望第三十二章 有那麼傻嗎?第一百三十八章 賣命第十七章 先鋒第五十五章 形勢第一百三十三章 深夜第一十三章 爲什麼那麼熟練第三十八章 慰問第五十三章 集市第七十七章 挺進第四十章 人設(月票加更6)第四十三章 興廢在此一舉第七十九章 體系下第四十四章 高平城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我仍然忠於司空第五十章 走(爲盟主大筒木月加更)第五十章 走(爲盟主大筒木月加更)第五十三章 集市第一百四十二章 親情第九十一章 會議(爲盟主柿子很香加更)第一百四十六章 逃之何急也!第一百三十六章 山中猛虎第一百十一章 圍魏救趙(下)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五十二章 南陽與秦州第十一章 成果彙報第五十三章 建言(月票加更8)第一百五十三章 遊戲第一百三十五章 攻守之勢第六十五章 朝堂安排第六十六章 蹲坑第十九章 一魚兩吃第一百章 官身第二十八章 大漢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設第一十二章 爭第七十六章 怎麼辦第三十一章 起風第六十章 有事真上第九十七章 擎天保駕功臣第一百七十一章 二百四十里第一百零一章 潘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