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鄧建國的收穫

江老坎沒有料到堂堂的市委副書記會要求住在自己家裡,吶吶地道:“睡倒是睡得下,就是條件有點簡陋,實在招待不了貴客。”

鄧建國毫不在意地道:“你的家是樓房,有電燈,還有土豆。以前有一句老話,叫做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再加上牛肉燉土豆,這就是共產主義社會。你已經提前達到了這個水平。”

鄧建國親切笑容和恢諧語言,消除了江老坎內心拘束,江老坎表態道:“如果鄧書記不嫌棄,就住在這裡。傢俱簡陋了些,但是衛生沒得問題。”

鄧建國道:“你不要把我想象成什麼大官,大官也是人,也是從娘肚皮裡生出來的。不坐到那個位置上,和你一樣一個鼻子兩隻眼。”

當鄧建國提出留宿要求後,宋鴻禮感到有點爲難。按照常理,自己是城關鎮黨委書記,應該由自己陪住在江老坎家裡。可是江老坎家裡只有四張牀,鄧建國睡一張,邱洪睡一張,只剩下最後一張牀,若是自己陪睡了,王橋就沒有地方睡了。或者,只能跟邱洪擠在一起。這樣都不太妥當。

鄧建國似乎知道宋鴻禮在想什麼,道:“晚上宋書記就不用陪我,我、小邱和小王,再加上江老坎,我們四人正好打雙扣。”

領導點了名,宋鴻禮便不再糾結。

宋鴻禮從鄧建國提議的細節中,瞧見了王橋在其心中的地位,也預感到王橋在這幾年內絕對還會有一個進步,想到這一點,不禁感到王橋運氣之佳。

午飯結束後,鄧建國習慣性要睡午覺,就到二樓客房休息。宋鴻禮和王橋將鄧建國送上了樓。

宋鴻禮見到江老坎洗得發白的鋪蓋。就悄悄看鄧建國的臉色。

鄧建國對舊鋪蓋毫不在意,道:“我中午必須要睡覺,特別是喝了點酒。不睡覺,下午血壓就要高。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你們也休息一下吧。”

下樓後,宋鴻禮把黎陵秋叫到身邊,道:“晚上你去買幾牀新鋪蓋來,江老坎家裡的鋪蓋還是不行,太舊了。還要買毛巾、牙刷、洗髮香波。”

接受任務後,黎陵秋匆匆回城。宋鴻禮在底樓找了個房間,睡起午覺。他身體偏胖,血壓也有點高。睡個午覺是極好的。

王橋、邱洪是年輕人,精力旺盛,沒有睡午覺,坐在樓下堂屋聊天。

王橋道:“鄧書記午睡一般要多長時間?”

邱洪道:“如果不喝酒,一個小時就夠了。喝了酒,估計得一個半小時。今天這種情況,他心情放鬆,得睡兩個小時。鄧書記是理論水平、領導水平都很高的領導,也是一個性情中人,爲人很本色。”

王橋理解“本色”的意思。本色的前提是鄧建國職務夠高,否則處處看別人臉色,哪裡能夠本色得起來。

江老坎抓了些花生。倒在桌上,讓兩人剝。又拿着茶缸去換新茶。

王橋叫住往外走的江老坎,道:“從三社往下走,有一個回水沱,釣魚的不少,能釣到魚嗎?”

江老坎道:“這個小河沒有什麼污染,能夠釣魚,只是魚不多,得有耐心和技術。”

王橋道:“那就找幾根竿。我們去甩兩杆,釣魚晚上吃。”

江老坎道:“桶裡還有兩條魚。晚上夠吃。”

王橋是河邊長大的孩子,素來不喜歡吃池塘魚。道:“你那些肥魚,不管加多少佐料都有飼料味和土腥味。我去鉤兩條河魚,親自操刀,味道絕對霸道。”

在江老坎去找魚竿時,王橋與邱洪坐在一起聊些知心話題。

邱洪用手解開領帶,道:“以前讀大學的時候,我就習慣了打領帶。到了陽和工作後,經常朝村裡跑,反而把以前在大學的習慣完全搞掉了,整天穿得很隨便。現在到了鄧書記身邊,出入正式場合比較多,必須要穿西服打領帶,太憋氣了。”

王橋看着自己滿是泥土的運動鞋,道:“我們很難改變環境,必須要適應環境。放心,很快你就重新打領帶,到時沒有領帶反而若有所失。”

邱洪取下領帶,放在隨身帶的包裡,感慨道:“人真是現實動物,以前在陽和鎮工作的時候,找朋友被人嫌棄,屢次談不成。現在調到市委辦就成了搶手貨,給我介紹朋友的人不少,介紹的都是條件不錯的人家,我看過幾張照片,說實話,漂亮得我直流口水。蠻哥,你說我要找那一種女孩?”

王橋想起自己的遭遇,不停地搖頭,道:“我這人沒有女人緣,這個參謀當不了。”

邱洪腦子裡浮現起李寧詠的形象,道:“我和李寧詠當過一段時間同事,說實話,李寧詠工作能力很強,爲人處事也不錯,你們兩人沒有成功,真可惜。我有一次在吃飯時無意中提到你,她還很憤憤。我覺得她很憤憤就說明還沒有忘記你。”

王橋想起邱寧勇不懷好意的行爲,道:“我們兩人沒有任何可能性了既不成爲朋友,也不成爲敵人,就成一個陌生人吧。”他不想多談男女之事,道:“鄧書記對今天現場滿意嗎?”

“肯定很滿意,否則不會主動要求留下來住一晚上。我陪他有一次去調研,有一個單位居然對單位有多少黨員答不準確。鄧書記也不客氣,批評一頓後,堅決不吃飯就走。”邱洪見院子裡沒有外人,將板凳拉到王橋身邊,低聲道:“靜州和昌東都缺政府主官,估計這兩個地方的政府主官都要由分管黨羣的副書記來出任。”

這是一個極爲敏感的消息,靜州分管黨羣的副書記是鄧建國,昌東則是華成耀,這兩人如果成爲正職,對王橋是有利的。

王橋壓低聲音:“真的?”

邱洪道:“市裡的消息是偶爾知道,縣裡的消息比較確定。”

王橋道:“對於我來說,這事就太湊巧了。市、縣、鎮三級政府主官都曾經擔任過副書記。”

邱洪點頭道:“果然如此,還真是巧。你這個位置相當好,平時要多給鄧書記彙報。”

王橋伸手與邱洪握了握手。道:“我們都要努力,一起進步。”

兩人正要深入地談。江老坎提着魚竿來到院子裡。魚杆是那種竹子做的簡易杆,恰好是王橋喜歡的類型。

王橋提着魚竿,又將竹編的魚簍掛在腰間,頓時化身爲一個漁家子。

行走在河邊,曬着還算溫和的太陽,看着田園風光,想着鄧建國要由副書記提升爲市長,王橋覺得生活還是不錯的。

河邊有幾個村民在釣魚。見到王橋來了,都過來打招呼。這幾人都是三社河西的村民,早就盼着修這條路,如今修路終於有了希望,他們自然高興。

聊了幾句,江老坎帶着王橋和邱洪到老窩子,灑了些加有酒糟的餌料,三人便開始正式當起漁夫。

坐在河邊,嗅着青草香味,盯着浮瞟。時間就一點點過去。一個小時後,王橋釣了三條魚,收穫不錯。邱洪平時很少釣魚。偶爾釣一次都是在池塘,與王橋相比就顯出了技術差距。由於鄧建國還在江老坎家裡睡覺,王橋和邱洪不敢在河邊呆得太久,當王橋釣起三條魚後就收了杆。

江老坎對河邊釣魚的村民道:“王鎮釣的都是小魚,晚上不夠吃,你們整兩條過來。”

幾個釣魚的村民就提着桶、拿着魚簍過來,讓江老坎自己選。

王橋在河邊給黎陵秋打電話:“黎書記,你過來沒有,沒過來更好。你記得帶幾袋昌東酸菜,晚上我給酸菜魚給大家吃。還有。割點豬肉。”黎陵秋笑道:“王鎮,你這個單身漢會做飯?”王橋道:“不僅會做。水平還可以。”黎陵秋笑道:“是不是喲?”王橋道:“晚上嘗一嘗就知道了。”

回到江老坎家裡後,王橋興致勃勃地主動要求去剖魚,他親自剖出的魚片做酸菜魚,片形更好看。

江老坎道:“王鎮,你就別剖魚了。這次村民大會選了修公路的出納、會計、保管和質監,我想了想,這個還得張榜出去。村裡寫字的都不行,你能不能幫我們寫兩張。上次在你辦公室,看見你的毛筆字太好看了。”

王橋也不推辭職,道:“沒問題,你弄點紙和筆來。”

江老坎道:“早就準備好了。”

宋鴻禮睡了一會,聽到外面說話聲,也就起了牀。小睡一覺,他的精神好了許多,端起大茶杯,走到屋外。

王橋正在寫關於三社社員大會推薦修路保管、會計、出納和質監的通報。書法是王橋的長項,他站在桌邊,略爲凝神,然後筆走龍蛇,一幅書法作品便躍然紙上。

鄧建國此時也醒了,他沒有立刻下牀,而是站在窗口朝下觀察。如今鄉鎮幹部與村民的矛盾十分突出,最惡性的是靜州城郊的一個鎮,數百個老百姓與村幹部發生衝突後,圍攻了鎮政府,將黨委書記和鎮長關在屋裡,限制自由長達十個小時。

與農村此起彼伏的衝突相對比,城關鎮黨委書記和鎮長卻與村民關係十分融洽。通過觀察,鄧建國判定這不是演戲,而是實實在在的關係不錯。在了這個印象,他對老成持重的宋鴻民和衝勁十足的王橋都深有好感。

下樓後,鄧建國道:“老江,你能不能找幾個村社幹部到院子裡,我們開個院壩會,我想聽一聽大家的想法。”

江老坎道:“鄧書記,要喊那些人?”

鄧建國道:“今天選出來的爲大家服務的保管員、會計、出納和質監,還有今天發言的老村長,以及兩個黨員、兩個社長、村委會主任、文書、婦女主任、團支部書記,這些人差不多了。晚上就在你這裡吃個便飯,飯錢由市委辦來付。”

宋鴻禮趕緊道:“鄧書記,你能來開這個座談會,就是對城關鎮工作最大的支持。這頓飯肯定由城關鎮來請。”

江老坎爭着道:“今天來到青橋村,我就是主人家,如果由鄧書記和宋書記請客,就是瞧不起我們青橋村,以後我出去擡不起頭。這頓飯花不了多少錢,魚是在河裡釣的,臘肉是殺的年豬,雞是自家喂的,菜是自家種的。”

鄧建國笑道:“那我們今天就吃江老坎。”

到了四點鐘,陸續有村民來到江家壩子,大家圍坐在壩子裡,聊起農村現狀、基層組織工作情況。村民們談話都挺積極,除了講了村裡的現狀,還談了些具體事情。

到了五點五十分,王橋進廚房煮魚。

當酸菜魚端起來時,一股濃烈香味就在院子裡飄散。

王橋煮的酸菜魚、江家的雞湯、吊了半年的老臘肉、新鮮的蔬菜、加上黎陵秋做的青椒肉絲,道道菜都不錯,讓大家食慾大開。

江老坎拿出珍藏的高梁酒,揭開酒蓋,倒進每人面前的土碗裡,酒香四溢。

鄧建國平時很少喝高度酒,今天心情比較好,破了戒,就沒有推杯。

正在喝酒時,從外面走過來一個村民,道:“老坎,你貼的那個榜被人揭了。”江老坎臉喝得紅紅的,道:“那個揭的,有意見當面提嘛,揭榜作啥子。”村民站在門外陪笑:“不是有意見,我家媳婦看見那個字寫得好,撕下來給娃兒當字貼。我覺得不太好,給你說一聲。”

王橋豪爽地道:“沒事,揭了就揭了,我再寫一張。”

天漸漸黑了,江老坎拉了一條電線到院子裡,大家繼續在院子裡吃飯。喝酒持續到了九點,酒席才漸漸散了。

晚十點,宋鴻禮離開了江老坎家。

鄧建國、邱洪、王橋等人就在堂屋裡聊天。

鄧建國道:“今天收穫很大,一是親眼看到青橋村民議事規則得到了村民支持,等試點成功以後,就可以推廣;二是我對農業稅有所思考,現在沒有想成熟,暫時不跟大家說了。”

晚上,鄧建國在樓上奮筆跡書。在凌晨一點,《關於取消農業稅的建議》初稿完稿。他放下筆,心情十分愉悅。

(。)

第68章 受困第469章 不是結尾的結尾第378章 李寧詠的新目標第161章 樂彬赴任第359章 接近真相第19章 再送情書第364章 鄧建國的收穫第201章 迎接代表團第82章 偶遇宿敵第388章 假的真記者第二百五十三 杞人憂天第403章 與李寧詠吃飯第275章 斷崖人生(二)第237章 修路第103章 羊背砣第4章 第一輛小車第176章 車禍第340章 又過春節(完)第19章 再送情書第251章 低頭第297章 新的生活(三)第87章 軍訓開始第316章 祭祖(二)第115章 搗鬼第287章 工地生活(七)第208章 三兄弟第300章 相見(二)第375章 兩塊石頭第345章 決策與控制第10章 第三輛汽車第452章 驚雷第63章 建哥回來了第290章 工地生活(八)第177章 烏鴉嘴第427章 ******第464章 這是我的未婚妻第63章 建哥回來了第63章 建哥回來了第229章 酒品(二)第7章 結拜第76章 上線第321章 祭祖(七)第275章 斷崖人生(二)第45章 不在乎第83章 牛清德第246章 社會關係(二)第466章 絕不估息第205章 親熱第202章 蟲咬第402章 與晏琳談工作第441章 暴雨將至第51章 紅旗廠第373章 諸事繁多第353章 與書記的共識第167章 李寧詠第310章 報道(四)第9章 妙手奪刀第134章 意外第374章 族譜第3章 無妄之災第113章 婉拒第354章 談心第780章 又談心第九十六 比賽第307章 報道(一)第207章 突破禁區第143章 家鄉第33章 偶遇包家人第175章 心真硬第30章 包家大事第194章 毛腳女婿第451章 黃瓜和啤酒瓶第184章 又黑又臭第135章 權在手第175章 心真硬第24章 搶地盤第106章 砸中第242章 筆談第18章 包強回來了第192章 偶遇改變命運第455章 四人夜聚第186章 暫時妥協第428章 夜談第348章 焦心事第425章 內憂和外困第196章 借力打力第781章 張大炮的夢境第6章 社會青年第127章 單騎第171章 拍板第325章 祭祖(十一)第二百六十六 晏琳六第421章 病例來了第243章 故人第137章 驚人之語第131章 誤解第306章 突破點(三)第332章 又到春節(二)第440章 夜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