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萬里長城真自壞(十六)

這不是一個平靜的夜,當樊知古從那些被梟了首級的禁衛屍身處,撿起一卷沾污了鮮血的聖旨遞給呂布時,被陷陣營兩百勇士掌控的城門處,如長龍一般的火把,快速席捲入城,馬上騎士持着火把高呼着:“武襄宣城縣候將令!宋軍奸細侵入江寧城中,僞造旨意調遣我大唐軍士。武襄候麾下鐵騎正在清查宋人細作,江寧一衆軍民,天明之前安居守崗,不得上街遊蕩,違者視爲通敵,殺無赦!”

伴着他的話,便傳來幾聲慘叫,過後又聽那馬上騎上吼道:“遇通敵衙役七人,已梟首!”那騎兵鐵蹄奔騰穿梭而去,足足三千騎,把整個江寧踏着價天響,不久又傳來:“遇通敵軍士兩百,盡梟首!”、“通敵五品官一員,已戮!”、“通敵員外郎一員,斬!”……

呂布端坐在莊門內一張大椅上,許堅和樊知古點了牛油巨燭,正在黑白枰中手談覆盤,楊氏安人和劉員外,早被無情的軍士守在屋裡,這些虎賁只知呂奉先,不知大唐皇帝,哪裡管是什麼爹孃?呂布下了軍令,無關人等一凡呆在屋裡,他們便執行了。本來柳秀那淚眼,很讓呂奉先有點猶豫不決,但他一望許堅那酷似陳宮的面孔,心腸卻就硬了起來,前世不聽婦人之言,何以落得白門樓下場?把手一揮,便不再理會柳秀泣聲了。

此時許堅擡起頭道:“主公,屬下以爲。應速速起草一書檄文,命軍士於江寧城內四處張貼,以曉民聽,以證大義。這樣以後青史上,也有個說法。”

樊籬知古卻不認同,笑道:“青史者,爲尊者諱。若今後再無李唐家國,青史上我等想怎麼寫。便怎麼寫!先生迂了。”

呂布揮手止住樊知古,淡然道:“好,磨墨,某自理會!”他面上氣定神閒,心裡卻是沸騰不止,他轉世後的希望,隨着時間地推進。在一點點的崩坍,終於要在今夜,完全作一個了結的,他是不願意的,但他也是無奈,這樣的結局,可以說是呂奉先催化的,但也可以說。遲早都會來的,無論他多恭順都好。

他這世,是真心要作霍驃騎地,然,恨不生於漢武年間!偏偏遇見這麼一個皇帝!他着實是不想叛的!他心中有一腔憤慨,本來這起草檄文地事。該是帳下謀士去做,可是呂奉先卻自伸手去取狼毫。

樊知古自被呂布一言逼到改名,便認這主公文武全才,見他要親自執筆,自不敢造次;許堅雖不曾見呂奉先文墨,卻也知劉文紀蒙李煜提拔爲宮中禁衛,便是文采風流,當下也不二話,卻不知這身軀卻已不是那文采風流之人。

呂奉先前世做過主薄的人,文墨倒是通的。但實話說。論寫檄文,他卻有點勉爲其難。若平時,他必不會自己做這個事,但呂奉先一時激昂,全然不理此節,見墨磨好了,拉過宣紙,便筆走龍蛇。

一紙檄文,一揮而就,一氣呵成,文不加點。把許堅和樊知古看了個目瞪口呆,因爲檄文一股行伍之氣躍然紙上,駢麗徵引或有不足,但無疑卻是呂奉先的心聲,呂布把筆一拋,淡然道:“教人抄了,用印,張貼四處。”

樊知古連忙去叫識字的軍士來幫手,幸好陷陣營的士兵,都由許堅教授了一些文章,倒也粗通文墨,起碼照抄紙上文字還是可以的,安排了十來個軍士去抄,樊知古迴轉便一臉疑惑地道:“主公,何不借這一鼓之勢,挾唐帝以令諸候!”

“不可!”

“不可!”

呂奉先和許堅不約而同喝道,呂布示意那許堅自說與樊知古聽:“此時唐有外敵強豪,不足重演漢末舊事,若挾唐帝,必成衆矢之地,也使各路有了降宋平逆的理由,所以萬萬不可!”樊知古連忙深深揖下,方知自己大勢上,實不如許堅。

不一刻,已抄寫完妥,呂布卻不披甲,冷然道:“某便要看看,那小兒輩還有甚麼手段!”

但到了天亮,李煜派了兩隊禁衛,皆被騎兵當街誅殺,哪裡玩得出什麼花樣,天微亮了,呂奉先換了火紅百花戰袍,披了山字文獸口吞肩甲,把束髮金冠戴了,兩條雉尾招展,只覺心中鬱積,不禁一聲長嘯,那青聰馬也龍嘶相和,一人一馬,響徹江寧上空。

直到天亮,呂布早已率了所部軍馬出了江寧,百姓起來,張頭看了街上寧靜,又過了許久,纔敢出來,卻見蓋着武襄宣城縣候大印的檄文,在各街口都張貼着,有識字的秀才,便上前看了念與周圍人聽:

“應天順時武襄宣城縣候將令昭於民:聞聖人畏天命,帝者奉天時,故號爲天子者,其德足以安樂民者,天予之,其意足以賊害民者,天奪之。某以精兵八百,戰蘄春,取和州,止精騎水師之覆滅,破宋軍之數萬精銳,斬將八員,卻換一紙賜死文告!今江南唐天子於天道有傷,自壞河山,無故誅殺大臣,置庶黎於刀兵,毀良將於毒鳩……”

唸到此處,周圍民衆無不稱是,武襄候於國有大功,這是大家都有的共識了,邊上許堅和樊知古安下的細作,不失時機便把李煜如何在宮中毒死林仁肇的事,也宣揚了出來,百姓無不扼腕長嘆的。

那秀才示意衆人莫要喧囂,才唸了下去:“故本候承五德轉移之運,屈君伸天,爲挽江南於水火,解萬衆於倒懸,獨鎮潤州。紹膺駿命,不聽亂命之宣調,纂承天序,精忠於江南之百姓。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故某盡留家眷門人於江寧,以示非某叛唐,是爲唐叛萬民!當今唐道凌遲,綱弛網絕,君不挽民,民當自救。爲臣者,民爲先,忠臣忠民不忠君,此乃忠臣肝腦塗地之秋,烈士立功之會也。可不勖哉!”

民衆一聽,無不樹起大拇指,這武襄候真個忠臣,要不是忠臣,何必留下家眷門人?當下有仰慕呂奉先地青壯,有許堅狀下的細作的挑畔下,便紛紛奮勇當先,要去給武襄候爺守衛莊子,更有人高呼:“候爺是忠臣,我等當爲烈士!”一股股青壯,糾集在呂奉先那莊子外,不知怎麼的,組了一個名目,喚作:自救會。自願輪值守衛這莊子。

等到禁軍派人來揭檄文,其時江寧已民心大亂,有人以詩詠道:“昨日虎兒賜鳩死,今朝武襄辭帝君,江南棟樑皆盡失,窅娘能御百萬軍!”窅娘,李煜的新寵,問的是,李煜毒殺林仁肇,逼走呂奉先,難道要憑窅娘,去敵強宋地百萬大軍麼?

(計到九十票,我去睡,諸君實在強,明天起來,超過九十票多少,我該諸位多,一定依諾還清。這兩日已辭了其他事務,專心碼字,來還諸君盛情了。)

[無廣告小說奉獻]

第七章 萬里長城真自壞(二十二)第四章 脫手斬得小樓蘭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四十二)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四十四)第七章 萬里長城真自壞(一)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四十一)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八)第一章 一封朝奏九重天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四十一)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十九)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四十二)第七章 萬里長城真自壞(十一)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四十六)第七章 萬里長城真自壞(二十八)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二十六)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十)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二十三)第七章 萬里長城真自壞(十五)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三十九)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四)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三十八)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四十四)第七章 萬里長城真自壞(二十七)第七章 萬里長城真自壞(八)第七章 萬里長城真自壞(二十六)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四十九)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三十三)第七章 萬里長城真自壞(十七)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三十)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三十七)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四十三)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四十六)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三十一)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八)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三十一)第七章 萬里長城真自壞(一)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五十三)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二十八)第三章 錦襜突騎渡江初奈何英雄是末路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十八)第五章 南唐聖主真長策第二章 背嵬壯士豈等閒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七)第七章 萬里長城真自壞(一)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十一)第七章 萬里長城真自壞(十)第七章 萬里長城真自壞(二十四)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三)第七章 萬里長城真自壞(八)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四十二)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十)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十八)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二十五)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二十二)第七章 萬里長城真自壞(八)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三十三)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四十七)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六)第四章 脫手斬得小樓蘭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二十二)第七章 萬里長城真自壞(十四)第七章 萬里長城真自壞(二十五)第一章 一封朝奏九重天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三十三)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七)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二十八)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四十四)第四章 脫手斬得小樓蘭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二十七)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十六)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四十四)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四十二)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六)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二十三)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三十五)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一)第七章 萬里長城真自壞(十)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五十三)第七章 萬里長城真自壞(二十)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三十七)第七章 萬里長城真自壞(十二)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三十二)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七)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一)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十二)第七章 萬里長城真自壞(九)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十五)第七章 萬里長城真自壞(四)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四十二)第六章 不許馬革裹屍還(上)第七章 萬里長城真自壞(十二)第七章 萬里長城真自壞(二十五)第七章 萬里長城真自壞(九)第七章 萬里長城真自壞(十一)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五十九)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二十一)第八章 教坊猶奏別離歌(十四)第九章 死骨春秋新戟影(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