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槍老太婆”——鄧惠中

“雙槍老太婆”

——鄧惠中

爲了革命的勝利,不要畏懼犧牲!

——鄧惠中

鄧惠中(1904~1949),原名張惠中,四川省嶽池縣高埡鄉人。1920年,16歲的鄧惠中與進步青年鄧福謙結婚。在報考嶽池縣立女子中學時,出於對丈夫的愛,特將名字改爲鄧惠中。1948年嶽武起義失敗後被捕,在獄中她堅貞不屈,誓死不出賣黨與戰友。1949年11月27日,國民黨秘密屠殺共產黨人,鄧惠中壯烈犧牲,時年45歲。

傳奇的一生

鄧惠中的事蹟感染着無數人,著名小說《紅巖》與電影《烈火中永生》中的“雙槍老太婆”的原型之一就是鄧惠中。而“雙槍老太婆”也成了家喻戶曉的英雄形象。

鄧惠中的父親是個私塾先生,她受父親影響對學習文化知識非常感興趣,不幸的是,父親突然逝世,家庭因父親的離開而生活拮据,鄧惠中只得被迫輟學。

鄧惠中16歲時,與嶽池縣糖果店職員鄧福謙結了婚。鄧福謙是個接受了新思想的進步青年,也是個共產黨員。二人結婚後相互尊重,恩愛有加。鄧福謙還向鄧惠中灌輸了進步的新思想。在丈夫的影響下,鄧惠中開始掙脫原有的封建思想束縛,努力學習文化知識。1930年,鄧惠中雖然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但依然考入了嶽池縣立女子中學。入學時,出於對丈夫的愛以及感謝,她將原名張惠中改爲鄧惠中。

鄧惠中經過三年的刻苦學習,於1933年完成學業。畢業後,鄧惠中進入當地小學教書,幾年後又因表現突出,做了學校校長。

抗日戰爭期間,她的丈夫鄧福謙受黨組織安排前去延安工作,鄧惠中一人帶着三個孩子留在家鄉,白天教書,晚上辦農村夜校。她經常利用教師和校長的身份,深入羣衆內部,秘密從事共產黨的地下工作,進行抗日宣傳。鄧惠中還組織了婦女抗敵後援會,團結了衆多進步羣衆一起投身到抗日救亡運動中去,在她的帶領下,很多羣衆都接受了愛國主義思想,紛紛募捐支援抗日前線的戰鬥。

1938年4月,中共川北工委組織部長黃仁來嶽池視察工作,瞭解了鄧惠中的優秀表現,接受了她的入黨申請,並將她的組織關係轉到嶽池特支。鄧惠中就此先後擔任婦女特支書記、縣委婦女委員以及第八工委聯絡員等職。

成爲了一名共產黨員的鄧惠中更加積極地投入到黨的事業當中。抗日戰爭結束後,鄧惠中依舊一邊教書,一邊秘密進行革命宣傳。她深入農村,發動羣衆,從中發展了一批先進分子入黨,壯大了共產黨的力量。

1946年,鄧惠中在嶽池加入中國民主同盟,第二年,她前去川北學習軍事。等從川北學習回來,鄧惠中已經是個能文能武的全能型優秀戰士。鄧惠中已經不年輕,體力無法跟年輕人相比。她纏過腳,三寸“金蓮”讓她走路非常不方便,但是她努力鍛鍊,克服了身體的不足,經常化裝到各地檢查工作,日行幾十裡。除此之外,她還發動羣衆進行戰術演習、練兵、習武,與羅仁杰、羅禺喬等組建了一支地下武裝,參加了華鎣山地區的嶽池、武勝起義。

1948年,嶽池、武勝起義失敗,但鄧惠中作爲華鎣山游擊隊的組織者、培訓者和指揮員,成爲令敵人聞風喪膽的人物。

起義失敗後,鄧惠中繼續籌備資金,集結力量,爲下次起義做準備。爲避人耳目,鄧惠中帶領全家暫時隱居於鄉下。8月初,次子鄧誠前去武勝新場執行聯絡任務,途中不幸被捕。8月4日,鄧惠中與其長子鄧永義、女兒鄧葉芸、侄女張淑珍因遭叛徒陷害,泄露了蹤跡,被捕入獄。同年10月4日,鄧惠中與次子鄧誠被押解至重慶渣滓洞監獄。

在獄中,國民黨反動派對鄧惠中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嚴刑拷打。面對灌辣椒水、上老虎凳等酷刑,鄧惠中面不改色,咬緊牙關不泄露一句黨的秘密。反動派最痛恨鄧惠中這種“硬骨頭”,爲了逼迫她招認,他們將鄧惠中捆起來,用竹籤從指甲釘進去,每往指甲縫中釘進一點就問一句:“招不招?”

鄧惠中因爲疼痛渾身都是冷汗,豆大的汗珠從她的額間滑落。她輕蔑地看着敵人,還是一句話也沒說,直至昏死過去。

wωw_тTk an_¢〇

此種折磨一直伴隨着鄧惠中的牢獄生活。即便如此,她也從未放棄過對革命的信念。她團結獄中難友,相互傳遞解放大軍節節勝利的消息,一直秉持着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與敵人作鬥爭。

1949年11月27日,在敵人制造的大屠殺中,鄧惠中與她的兒子鄧誠同時被押赴刑場,壯烈犧牲。

雙槍成就威名

鄧惠中能作爲“雙槍老太婆”的原型是有道理的。鄧惠中雖然

犧牲時還不到50歲,以現在的眼光看,完全算不得是個“老太婆”。但在當時,她已經是幾個孩子的母親,的確是接近“老太婆”了。

鄧惠中是一個纏腳的舊式婦女,同時也是執行力非常強大的優秀共產黨員。她可以克服三寸“金蓮”帶來的不便,日行幾十裡,更重要的是,她還接受過軍事訓練,是一位使刀弄槍的能手。現在,我們就來具體講講鄧惠中與槍的故事。

自從參加了革命,鄧惠中一直渴望得到一支槍,好讓她拿着槍去消滅敵人。但當時槍支彈藥極爲緊缺,就連游擊隊都沒有多少。面對這種情況,鄧惠中效仿兒童們的辦法,用竹子做了一支假槍。她用這支假槍練習瞄準、射擊。這還不夠,學校的童子軍用木棒當槍操練的時候,她也拿着一根木棒跟着一起練習:槍上肩、槍放下、臥射、跪射、立射等等用槍動作,她都學得有模有樣。

當時鄧惠中的身份是小學校長,不能明目張膽地練習射擊,只能偷偷在家後門的巷道里練習。爲了安全起見,她每次練槍法時都會關上後門,叫自己的兒子們在前門放哨,一有風吹草動就用說好的暗號通知她,以便立即停止練習。

這種練習方式雖然“笨”,但在一定程度上爲鄧惠中練就如神槍法奠定了基礎。1948年以後,上級黨委派她去指導地下黨支部工作時,鄧惠中終於得到了她人生中第一支槍。鄧惠中拿着領導給她的手槍愛不釋手,幹起工作都比往常更加賣力。沒多久,上級黨委書記蔡衣渠又發了一支手槍給她。鄧惠中一下子有了兩把手槍,這也是她成爲“雙槍老太婆”原型的原因之一。

單單只是拿雙槍也許並不能讓鄧惠中成就一段戰鬥傳奇。真正讓她成就戰鬥傳奇的是她精湛的雙槍技法。鄧惠中憑藉之前用假槍練習的基礎,沒多久就熟練掌握了用真槍的要領。在多次游擊戰中,她的槍法如神,彈無虛發,成爲了讓敵人聞風喪膽的“雙槍老太婆”。

游擊隊不比正規軍,獲取槍支彈藥非常困難。一次戰鬥前夕,游擊隊增添了十幾名戰士,游擊隊沒有多餘槍支分配給新隊員,這可急壞了党支書。鄧惠中瞭解到這個情況後,就去找党支書商量對策,党支書說:“現在形勢很緊迫,只好去向幾個有槍的財主借了。”

鄧惠中聽到党支書的提議後有些爲難,借槍比借錢還要難,鄉里幾個財主想必不太願意借槍出來,但考慮到現在的緊迫形勢,只能去借了。當天,鄧惠中帶着幾個游擊隊員去了幾個財主家。大多數財主雖然不願意,但也還是借出了幾支槍,但有一個財主卻很不高興,威脅鄧惠中說:“你今天敢拿走槍,我明天就到鄉公所告你們搶東西!”

鄧惠中聽後,只是微微一笑,說道:“我們今天借槍,一沒破門而入,二沒傷害你及你的家人,你憑什麼說我們是搶?你不告還好,告了,小心被鄉公所的人趁機敲詐一筆。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鄧惠中的一番話說得不卑不亢,句句在理,財主聽了以後也終於體會出其中道理,只得苦着臉當爲革命貢獻一次,讓游擊隊員借走了槍。自此“雙槍老太婆”的威名傳開了,成爲當地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

革命的一家人

鄧惠中嫁與鄧福謙後生有兩兒一女。大兒子叫鄧永義,二兒子叫鄧誠,女兒叫鄧葉芸。1938年,爲了抗日救國,她的丈夫鄧福謙從重慶去了延安。丈夫離開之後,鄧惠中勇敢、堅強地承擔起撫養和教育三個孩子的重擔。鄧惠中帶着三個孩子生活十分艱苦,家庭一切開銷都靠她教書來維持。

1939年,鄧惠中加入中國共產黨,秘密從事共產黨的地下工作。爲了更好地完成革命任務,展開抗日鬥爭以及確保家人安全,鄧惠中將大兒子鄧永義、小兒子鄧誠託給母親照管,自己帶着女兒來到農村,一邊教書,一邊暗中爲黨的工作奔走於鄉間。

隨着時間的流逝,鄧惠中的工作也越來越危險,鄧惠中將女兒也託付給母親,自己一人在外奔波。等到鄧惠中的母親去世,三個孩子身邊再無親人,鄧惠中也沒有回到孩子身邊。三個孩子只能獨立生活,經常飢一頓,飽一頓。三個孩子非常想念媽媽,但只有逢年過節以及媽媽來送生活費時才能與母親見面相處。鄧惠中自知對兒女們虧欠太多,但爲了國家與民族,她只能將自己個人的情感放在一邊,繼續投身到革命事業當中。

1948年8月,華鎣山游擊隊武裝起義組成部分之一的嶽池縣伏龍暴動後,國民黨嶽池縣反動當局對游擊隊進行瘋狂鎮壓,大肆逮捕地下黨員和革命羣衆。華鎣山周圍瀰漫着白色恐怖氣息。當時,鄧惠中的次子鄧誠也追隨母親成爲了一名共產黨員,並擔任嶽池縣地下交通員。白色恐怖開始後,當地黨組織中出現了叛徒,鄧誠遭叛徒出

賣被捕。

鄧惠中得到次子被捕的消息後,立刻喬裝打扮悄悄回到家中,將鄧誠被捕的消息告訴了兒女們,並叫他們立刻撤離躲避。

女兒鄧葉芸、侄女張淑珍與大兒子鄧永義一見鄧惠中回到家中就驚喜地圍了上去。大兒子鄧永義告訴鄧惠中,特務已經來家裡搜查過。鄧惠中聽後眉頭輕皺,心知自己此次回家敵人肯定有所察覺,連忙對大兒子說:“你守住大門,葉芸來幫我銷燬文件。”

不出所料,鄧惠中這次秘密回家已經被特務們探聽得知,敵人很快便集結來到嶽池城關江西館小學校鄧惠中的家門前。一個特務擡手大力敲打着木門,並高聲吼:“搜查!快開門!”

鄧葉芸聽到特務們的叫喊,有些慌亂,不知如何是好,慌張地催促鄧惠中:“他們又來了!媽,你快逃!”

鄧惠中將最後一份文件銷燬,對女兒及兒子囑託了幾句,就從後門走了。鄧葉芸見母親已經離開,前去開門,十幾個特務一窩蜂地衝進家中。一個領頭的特務凶神惡煞地詢問鄧葉芸:“你母親人呢!”

“沒回來。”鄧葉芸不忘母親臨走時“遇事不要慌張”的囑託,沉着應答。

“沒回來?哼,我看着她進屋的。”說着就吩咐其餘特務,“給我好好地搜!”

這時鄧惠中已經離開,特務們當然不會搜到人。一無所獲的敵人極爲氣憤,爲了交差,將鄧葉芸、鄧永義以及張淑珍抓進了監獄。

遺憾的是,鄧惠中並沒有成功逃脫,她被埋伏在城中的特務抓獲,進了監獄。獄中,敵人多次提審鄧惠中,妄想從她口中套出共產黨的秘密。鄧惠中寧死不屈,堅決不承認自己是共產黨員,不泄露黨的任何一個秘密。特務從鄧惠中口中無法得到情報,又將罪惡之手伸向鄧惠中的孩子們。之前被逮捕的鄧誠已經受過嚴刑拷打,這個年紀輕輕的共產黨員和他的媽媽一樣堅強不屈,在酷刑下沒有供出任何情報。

特務們雖然知道鄧惠中的大兒子鄧永義、女兒鄧葉芸以及侄女張淑珍沒有直接參與過地下黨工作,爲了逼迫鄧惠中就範,殘忍的特務向無辜的鄧永義與鄧葉芸用刑。兄妹倆不愧是英雄兒女,面對敵人的酷刑沒有求饒,像他們的母親一樣,爲了大義咬牙堅持。鄧惠中不願看到家人受刑。但是爲了革命,她只能在心中默默忍受,沒有向敵人屈服。

鄧惠中一家人的表現讓特務們氣惱萬分。特務頭子曹佛之見硬的不行,準備採取懷柔政策。他對鄧惠中和顏悅色地說:“你自己是無所謂,但你忍心讓你的孩子受苦嗎?他們年紀輕輕,身上留下點疤可不好。我答應你,如果你投靠國民黨,我保證讓你和你的家人平平安安,過上好日子。”

對於曹佛之的話,鄧惠中只是輕蔑一笑,完全不予理會。曹佛之被鄧惠中的態度氣得臉色青黑,大叫着讓人將鄧惠中的女兒鄧葉芸帶來。

鄧葉芸被帶到鄧惠中面前時,身上已經傷痕累累。看到同樣是傷痕累累的母親,鄧葉芸便撲向母親懷中,泣不成聲。

鄧惠中看着在自己懷中哭泣的小女兒,心如刀絞。她很想給予孩子溫暖與安全,遠離疼痛與傷害,可是她無能爲力。她此時不僅是一個母親,更是一個革命者,身上肩負的不是她一個人的生命。鄧惠中輕柔地撫摸着女兒的背,像是要用盡自己所有的溫柔,她對女兒說:“芸兒,不要哭,擡起頭來。”

曹佛之看着抱在一起的母女倆,惡聲威脅道:“還不招認,我就把你們一起槍斃!”

鄧惠中扶起懷中的女兒,看向曹佛之,說道:“我沒有什麼可招認的。孩子什麼都不懂,更沒有什麼可以招認的,要殺要剮,你都衝我來。”

見鄧惠中還是拒不招認,曹佛之暴跳如雷,大聲叫囂道:“好哇,鄧惠中!你連母女情都不講了!”說完,曹佛之就派人將鄧惠中帶走,轉移至人間煉獄——重慶渣滓洞監獄。

這之後,鄧惠中只託人悄悄給兒女們留了一張紙條,上面囑託他們要好好生活,照顧好張淑珍。從此,直到她與次子鄧誠犧牲,都再未見到過大兒子鄧永義與小女兒鄧葉芸。

1949年11月27日,鄧惠中和次子鄧誠在大屠殺中殉難。而鄧永義、鄧葉芸、張淑珍被送往合川監獄關押,一直到解放大軍南下重慶解放。

鄧惠中也許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盡職盡責的母親,但是她卻是一個英雄的母親。她的兒女們也是英雄的兒女。他們胸懷天下,理解母親,有着無比高尚的情操。

電視連續劇《雙槍老太婆傳奇》在全國各電視臺播放後,作爲“雙槍老太婆”原型之一的鄧惠中,幾乎家喻戶曉。鄧惠中及其家人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其英雄形象也將永留人民心中。

(本章完)

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視死如歸的女政委——吳富蓮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紅巖上紅梅開——江竹筠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智勇雙全女英雄——林心平正氣凜然——李青林視死如歸的女政委——吳富蓮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閃耀的青春——陳鐵軍紅巖上紅梅開——江竹筠英雄母親——陳若克“雙槍老太婆”——鄧惠中女游擊隊長——毛澤建視死如歸的女政委——吳富蓮“雙槍老太婆”——鄧惠中女游擊隊長——毛澤建英靈不朽——八女投江智勇雙全女英雄——林心平“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共產黨員中的女傑——何寶珍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正氣凜然——李青林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女游擊隊長——毛澤建堅貞不屈巾幗志——郭隆真左聯志士——馮鏗“雙槍老太婆”——鄧惠中英靈不朽——八女投江堅貞高潔井岡蘭——伍若蘭閃耀的青春——陳鐵軍紅色花木蘭——區夏民南粵的紅棉樹——高恬波堅貞不屈巾幗志——郭隆真甘願征戰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李林女游擊隊長——毛澤建智勇雙全女英雄——林心平甘願征戰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李林智勇雙全女英雄——林心平萬里長空且爲忠魂舞——楊開慧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南粵的紅棉樹——高恬波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萬里長空且爲忠魂舞——楊開慧紅巖上紅梅開——江竹筠左聯志士——馮鏗“雙槍老太婆”——鄧惠中紅巖上紅梅開——江竹筠智勇雙全女英雄——林心平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萬里長空且爲忠魂舞——楊開慧左聯志士——馮鏗堅貞高潔井岡蘭——伍若蘭甘願征戰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李林堅貞高潔井岡蘭——伍若蘭智勇雙全女英雄——林心平婦女的星,大衆的牛——茅麗瑛“雙槍老太婆”——鄧惠中甘願征戰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李林共產黨員中的女傑——何寶珍婦女的星,大衆的牛——茅麗瑛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劉胡蘭紅色花木蘭——區夏民紅巖上紅梅開——江竹筠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紅巖上紅梅開——江竹筠婦女的星,大衆的牛——茅麗瑛視死如歸的女政委——吳富蓮正氣凜然——李青林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女游擊隊長——毛澤建英雄母親——陳若克英靈不朽——八女投江英雄母親——陳若克智勇雙全女英雄——林心平七月榴花開——張露萍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紅色花木蘭——區夏民女游擊隊長——毛澤建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女游擊隊長——毛澤建七月榴花開——張露萍“雙槍老太婆”——鄧惠中“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視死如歸的女政委——吳富蓮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閃耀的青春——陳鐵軍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劉胡蘭“雙槍老太婆”——鄧惠中智勇雙全女英雄——林心平萬里長空且爲忠魂舞——楊開慧閃耀的青春——陳鐵軍英雄母親——陳若克視死如歸的女政委——吳富蓮南粵的紅棉樹——高恬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