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蛙聚塔

張小辮兒猛然想起一事,當初在提督府密室之中,夜審白塔真人,使出酷刑折磨逼供,問出了許多塔教邪徒藏匿的所在。造畜放蠱一類的詭異勾當,早在唐代就已有了雛形,結成教門之後,又從南宋流傳至今,這夥人始終都尊靈州古塔爲通天神明,其始因到現在幾乎已經不可考證了。

後來督撫衙門根據白塔真人招供的線索,派出大批公人,到處搜捕造畜的妖邪之流,曾查獲了幾張教衆們燒香供奉的圖畫。那些畫中都有一座黑塔,塔影朦朧歪斜,不可細辨,那座怪異的黑塔底下,還有一頭啃吃死人的青牛,在牛背上盤着一條五花蛇。

這幅畫描繪的內容十分離奇古怪,誰也說不清畫中藏有什麼隱晦之意,只知道塔教信徒將其視爲教祖的真身,繪成影像,代代焚香膜拜。

張小辮兒雖然也見過此畫,但時間久了,就逐漸淡忘了,加上張三爺眼下是泥菩薩過河,正不知自身如何避禍度劫,哪有閒工夫思量這些不相干的事情。直到他在古剎瓦罐寺中殺了蛇母與那青牛,又發覺大雄寶殿地下出現異狀,這才念及前事,心想難不成那幅塔教教祖的畫像中,所描繪的地方正是青螺鎮?如今地動山搖,莫非是黑塔要現出真身了?

拴在殿前的馬匹都受了驚,急欲掙脫繮繩逃遁,雁營衆人自是察覺到了勢頭不對,各提刀槍從殿內出來。此時大雨傾盆,古剎瓦罐寺裡的積水成渠,雨水都已經沒過了腳面。前殿後殿之間是個鋪設青磚神道的庭院,就見那神道間的積水深處,有幾條寬大的裂溝,好像是早年間鬧旱災的時候,平地扒開的口子,裡面深不見底,不管有多少雨水淌入其中,也灌注不滿。

就見從那裂開的水溝中,忽地探出車輪般大的一隻巨蛙,全身碧綠,背上黃邊黑紋貫頂,猶如一片漆黑的塔影,怒瞪其目,閃爍如電,鼓動兩腮,從闊口中射出一條長舌,直接探入牛屍的腹中,翻探攪動之際,早將一枚拳頭大小的牛黃掏出,收舌吞入口中。

靈州自古多蛙,尤其是附近的甕冢山上有大量野蝦蟆。那蝦蟆也叫鱗蛙,是席上的珍饈美味。張小辮兒早先在山裡挖掘殭屍的時候,曾在山洞中遇過一隻雨蛙,可跟瓦罐寺裡這隻猙獰碩大的巨蛙一比。雁營裡其餘的哨官團勇,從來沒有見過此物,盡皆駭異莫名,一時之間目瞪口呆,竟都忘了使用手中的火器弓箭。

此時從地底涌出數千蛙屬,種類不同,鉅細混雜,難以盡數辨別,只粗略一看,其中就有土蛤、紫蛙、金蛙、蟾蜍、蝦蟆等,大的如同海碗,或如量米之鬥,小的不過拇指一般。羣蛙冒着瓢潑大雨,從地下洞穴裡爬至神道,砌牆似的聚攏起來,將爲首的巨蛙託在高處,鼓腮齊鳴,淒厲的蛙鳴之聲傳遍四野。

書中暗表,此事還真被張小辮兒猜着了。靈州百姓大多拜的是貓仙,而造畜的教衆視古塔爲尊,不過這塔可不是土木石頭搭建的,而是青螺山裡生存着的一種奇形怪狀之蛙。這是種依靠穴地食屍爲生的地蛙,此蛙背上有斑,酷似塔紋,它們實際上是山蛤的一種,因其羣聚之時猶如黑塔蠕動,故此在民間超度陰魂的水陸道場當中,又稱其爲冥塔。

山蛤平時不見天日,一旦從地下出來,必然成羣結隊地砌攏堆積,似乎是想要爬上天空,這就如同羣狼嗥月,是其生性使然。據說如果天底下將有改朝換代的鉅變,或是天翻地覆的大災難,纔會有地蛙聚塔的異象出現。當年南宋滅亡之前,臨安城裡就出現了羣蛙結陣遊城的怪事,而且各門皆有,三日始散,沒過幾年蒙古鐵騎南下,就徹底滅了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所以說這是絕惡的徵兆。

而塔教表面上是拜塔爲仙,實際上拜的是蛙仙。這種視蛙爲青神的風俗,最早源於苗裔,冥蛙是食腐屍的祖宗,所以造畜之輩都尊此蛙爲仙。塔教的蛇母畜養方良青牛,就是爲了等到牛腹中結出寶來,宰殺了投到地洞裡祭祀青神,以免山蛤從地下逃竄出來,使得世間災難蔓延,這是種罕見的奇風異俗。苗裔中從古就有,可傳到了明清兩代,當初爲善的念頭早就沒了,塔教至今仍然保持埋藏牛寶的舉動,卻是意欲爲禍作亂。

張小辮兒雖然對此事的細節無從知曉,但他看到瓦罐寺中羣蛙築塔,也知道這是天下大亂,難以平復的徵兆。自己連做夢都想着的清平盛世恐怕是沒指望了,心頭無明火起,高聲叫個“殺”字。四周的雁營團勇早已張弓搭箭,聽得營官號令,當即發箭如雨,照着高處的山蛤攢射過去。

靈州自古就有吃蝦蟆的習俗,當地民諺稱“大蝦蟆有酥在背”,這個“酥”是指巨蛙老蛤背上有毒腺,不可食用的意思。那車輪般大的山蛤背上斑紋如畫,中箭後腐液飛濺,有幾名團勇躲避不及,手背和麪頰上沾到了些許,頓時被劇毒噬骨入腦,慘叫着翻身倒在雨水中,只滾得幾滾,便沒了聲息。

雁營團勇都是久經沙場的精兵銳卒,見後殿前邊的庭園侷促,便在發喊聲中紛紛退讓。那山蛤是龐然蠢物,中了幾箭渾如不覺,從蛙羣堆積的塔丘上爬落下來,撞開殿牆後門,鑽入了大雄寶殿。

張小辮兒剛剛帶兵從四面圍住正殿,那山蛤就撞破了牆壁,頂風冒雨,莽莽撞撞地衝到街上。巨蛙口中以氣籲人,凡是碰到的團勇,便被這股腥臭的陰氣迷悶在地,雁營雖是人多勢衆,竟然也攔它不住。

雁排李四冷眼相看,知道山蛤雖然兇惡殘忍,但卻是個蠢物,既然爬入鎮子的街巷之中,房屋錯落阻隔,稍減其勢,當可以力治之。於是讓雁鈴兒帶幾名親隨護衛營官,他自己則縱身上馬,指揮手下團勇分頭登房上樹,遙踞屋頂樹冠,向下放箭擊射,隨即鞭馬狂馳,其行如風,徑直穿過門牆倒塌的殿堂,緊緊追在山蛤背後。

山蛤落在街心,剛轉過一處街角,身上就已被亂箭射成了刺蝟。它也慌了起來,東撞一頭,西撞一頭,可四面八方射下來的箭雨越來越密,最後只好退到一間民房裡,可那房牆古舊破敗,不勝重壓,被山蛤一撞就塌了半壁。

倒塌的牆壁將那山蛤蓋住,只能露出半個頭來,山蛤挺起前肢,剛想從廢墟中起身,就被雁排李四帶着十幾名團勇從後趕至,亂刀砍去,剁下半個蛤頭。雨水衝得鮮血遍地橫流,有人過去踢了踢那死不閉眼的蛤頭,只覺重如磨盤,怕是有不下數十斤的重量。

雁排李四用馬匹拖了那顆血淋淋的山蛤腦袋,回來向張小辮兒覆命,說此蛤腐臭如屍,並非常物,萬沒想到這座青螺鎮,竟會是塔教的老巢,多虧雁營弟兄們身手了得,又事先有些防備,否則還真難對付此輩。

張小辮兒趕緊抱拳稱讚道,四哥是常山趙子龍轉世,百萬雄兵也視如無物,料理這夥塔教的妖邪醜類哪在話下。如今塔教上下都被官府斬盡殺絕了,再也不足爲患,只是山蛤築塔可不是什麼好兆頭,這離亂荒誕的世道還不知幾時纔算完,看來今後的仗會越打越大,咱們雁營算是有得打了。

雁排李四聞聽此言,也不免神色黯然,正要命營中團勇在青螺鎮裡各處搜查,忽聽遠處號角嗚嗚鳴動,鎮外的山嶺上殺聲震天。這時有團勇一路奔過來稟報,說在嶺上遭遇了大股粵寇,雨天火器難以發射,雁營只好憑藉地勢,以強弓硬弩禦敵,但粵寇來得不少,又趁着雨勢來襲,佔了天時,照這麼打下去勝負難定。

雁排李四和張小辮兒聽得軍情有變,急忙帶人回到後殿,雁排李四把幾個哨官聚集起來,以黑炭草草畫出青螺嶺地形,又在地上擺了幾個柴枝石子,代替兩軍之間的兵力部署,藉此交代衆哨官:嶺子上正是狂風暴雨,倘若在這個時候拼死突圍,咱們雁營就得在半路上被粵寇殺散了個個擊破,如今別無出路,只好固守待援。各哨團勇應當踞住何處禦敵,又如何如何攻守進退,如何如何相互接應支援。衆人聽了官長佈置,就隨着雁排李四,急匆匆奔出去,分頭冒着大雨率部迎戰。

古剎瓦罐寺後殿裡,就只剩下張小辮兒和雁鈴兒等幾個護衛。張小辮兒一屁股坐在棺材板子上,心中暗自咒罵,不知今天是個什麼日子,先是暴雨如傾阻了路途,落腳落在這荒涼古鎮的破廟之中,又遇到刺客行兇,見了山蛤築塔的噩兆,現在更與大股粵寇遭遇,怎麼這些要命的事情都趕到今天了?

可轉念一想,張三爺畢竟是福大命大造化大的人,身邊有的是生死相交的弟兄,諒那些塔教粵寇之流雖狠,又能奈我何?只要這長面羅漢貓未曾開口,三爺我就能事事逢凶化吉,處處遇難呈祥。

張小辮兒又想起林中老鬼說過,只要自己能躲過命中這場大劫,別說是三四品的頂戴花翎,將來就是一品的大員也取如坦途,榮華富貴舉手可得。可有道是在劫難逃,這場天大的劫數究竟從何而生,到時候真能躲得過去嗎?

雁鈴兒站在張小辮身旁,手持雁頭彎弓,弦上扣着三支快箭,只等萬一有粵寇打入瓦罐寺,就發出連珠快箭射殺。她見張小辮兒的神色忽喜忽憂,以前多臨戰陣,從未見他如此心神不定,就勸三哥休要憂慮,雁營是百戰勁旅,眼下雖然陷入重圍,也足以固守三五天,再說此地距離靈州城不算遠,大雨一停,援兵必然趕到,到時裡應外合,還不殺這股粵寇一個片甲無回。

張小辮兒可不想在雁鈴兒面前自墜威風,強打着精神,硬充作談笑自若的模樣,說是“鳳凰沒毛飛不遠,虎無爪牙難發威”,我張三率領雁營轉戰南北,幸得有四哥和六妹在身邊,這就如同是鳳得羽翎,虎添爪牙。咱們雁營是橫掃千軍的虎狼之師,豈會把粵寇髮匪這等烏合之衆放在眼中,只是心下時常……時常爲了亂世難定而深感焦慮,又難免要惦念家中那八十歲的老孃。

張小辮兒說順了嘴,正待對着雁鈴兒繼續誇口而談,可忽見那隻臥在地上的羅漢貓,嗖地一下躥到棺材蓋上,雙眼精光閃爍,臉衝臉,面對面,緊盯着張小辮兒“喵嗚嗚”地叫了一聲。

只這一聲貓叫,就嚇得張小辮兒魂飛天外了,口中“啊呀”一聲大叫,一個跟頭向後翻下棺材,四仰八叉地重重摔在地上。他顧不得爬起身來,就先忙不迭地去掏藏在懷裡的竹筒子,想要看看林中老鬼留在其中的迴天之策,究竟是個什麼法子。誰知伸手在懷中一摸,卻是摸了一空,那回天之策竟然不翼而飛了。

有分教:“造化自有乾坤定,命裡安排動不得。”欲知後事如何,且聽《金棺陵獸》下回分解。

後記 冷酷的貓第五章 水鼠堤第二章 靈州七絕第二章 雲中塔影第八章 喜錢兒第七章 白骨將軍第八章 狐玉第九章 銀錠禍第二章 鬼掐頸第二章 劊子手後記 冷酷的貓第七章 白骨將軍第一章 啞子貓第八章 塔教妖邪第六章 貓兒臉第六章 靈異解第六章 雁冢第七章 人作狗第三章 貓仙爺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八章 狐玉第三章 金鱗鯉第七章 天墜第一章 掘子營第八章 喜錢兒第一章 神偷盜魁前言第五章 黑蟬第六章 貓兒臉第八章 狐玉第三章 富貴夢第五章 貓借命第四章 百貓迷魂圖第八章 塔教妖邪第五章 黑蟬第四章 竈上懶第三章 冥殿液第八章 貓兒巷第五章 貓借命第七章 羣鼠竊子第六章 雁冢第八章 排令開山第六章 雷雨夜第二章 鬼掐頸第六章 美人坑第七章 白骨將軍第八章 貓兒巷第五章 水鼠堤第二章 雲中塔影第八章 喜錢兒第七章 蛤蟆劫第七章 天墜第五章 貓狗道第六章 雷雨夜第一章 神偷盜魁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八章 喜錢兒第四章 竈上懶第七章 蛤蟆劫第七章 鐵公雞第四章 竈上懶第六章 雷雨夜第五章 貓狗道第五章 擒鼉魚第一章 啞子貓第八章 狐玉第三章 富貴夢第四章 貓兒藥第六章 雁冢第四章 貓兒藥第六章 美人坑第二章 劊子手第九章 銀錠禍第六章 靈異解第七章 人作狗第四章 貓兒藥第六章 美人坑第七章 鐵公雞第二章 鬼掐頸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一章 神偷盜魁第八章 狐玉第三章 冥殿液第十章 金剛禪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九章 銅盞油第七章 鐵公雞第三章 剔魂剮第三章 富貴夢第八章 喜錢兒第一章 神偷盜魁第四章 萬屍墳第八章 喜錢兒第八章 貓兒巷第一章 掘子營第六章 雁冢第九章 銀錠禍第一章 打孤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