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節 考較

魏徵擔心地回望一眼馬周,忙從中調和,勸李承乾說:“他們辦案,也是聽了陛下的聖命,不得不來查。現在,事情已經過去,陛下不僅沒有懲罰下臣,反而有所獎賞。清則自清,濁者自濁,時間總會給人們一個公道的,這不關查案人的事。”

李承乾一發問,馬周有些窘迫,既然問到自己身上了,不能一味的躲避,更不能讓魏徵替自己擺平,要把這個芥蒂當面解釋清楚,以後纔不會給太子留下陰影。

馬周便說:“回太子殿下,正是奉陛下之令,由下臣查辦的魏詹事。就在剛纔,臣從立政殿爲魏詹事帶來最新的消息,陛下已經不再追究此事。”

“哦?”李承乾有些意外,稚嫩的小臉上微微有些驚訝,他沒想到,置疑的查案官員正站在他的眼前,稍一考慮,就說:“你是何人?”

馬周深施一禮,回道:“下臣馬周,字賓正,博州人氏,現在是中書舍人。”

“中書舍人?”李承乾自言自語問了一句,又道:“舍人是個文官,制詔宣命,爲何橫插一手,辦起大理寺的差事了?——你說,是不是你向父皇舉報的魏詹事?”

馬周不慌不忙,回說:“被陛下提拔爲中書舍人以前,下官在御史臺做殿中侍御史。確實有諫舉百官的權力,但下臣並沒有這樣做。相反,下官從接受查覈魏詹事一事開始,就認爲魏詹事絕不會做下貪污之事。本着還魏詹事一個清白的目的,下官才從頭至尾的把這件事辦到底。結果與下臣預料的一模一樣,魏詹事果然是清白之身。”

這番回話。馬周不亢不卑,有理有據,直述事實,不誇大也沒縮小,整體表現十分得體。

李承乾聽完馬周的回答。心裡有些不爽,按馬周的意思,他李承乾問錯了人。因爲,馬周以前是御史,御史有檢察百官的職責,而這些職責正是由當今陛下李世民所賦予的。

李世民是誰?太子李承乾的父王。這使李承乾有種被馬周軟軟的頂回來的感覺。馬周的言下之意就是說。太子要是有所懷疑,不用爲難我們做官員的人,要問就去問你的父皇李世民,我們辦案都是奉陛下的旨意啊!

想到這裡,李承乾小臉被羞得通紅。聲音都變了調,質問馬周:“你有何本事做到中書舍人的官職?”

馬周還沒有回答,魏徵趕忙出面制止馬周,沒讓他說任何話,同時勸李承乾:“太子有所不知,皇城最近設置的大鼓,以及街坊上的警鼓都是由馬周向陛下提的建議。還有,晉陽地震的打理安排。也是由馬周向陛下提的建議。滿朝文武中,賢良層出不窮,正是大唐陛下的英明所致。太子不參與朝政,這纔對馬周的名聲有所不知。”

“哦?”李承乾臉色慢慢緩和下來:“既然如此,也是一個飽讀詩書的賢臣了?那本太子就來考較考較你。”

李承乾皺着眉頭沉吟一會兒,然後盯着馬周問道:“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語出何處?”

“回殿下。這句話出自論語第六則,意思是說: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要孝順,出門在外,就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少說大話,廣泛地去愛衆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讀書學習更多的知識。”

馬周對答如流,李承乾有些意外,頗不服氣地又問:“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又出自何處?”

“回殿下,這句話出自《尚書周官》,意思是說,號召大小官員認真工作,謹慎發令,言出即行,周公心之公正除去私慾,位尊不當驕傲,祿厚不當奢侈,修養恭敬勤儉美德,不可行使詐僞,此贏得人民的信任。做到這些,人民纔會心悅誠服。勉勵官員兢兢業業,勤勞政事,克己奉公,廉潔自律,清白不污,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好人。”

這次,李承乾有些滿意。一句話僅僅八個字,馬周迅速回答出來,解釋得清清楚楚,若不是對儒家經典倒背如流,也不會回答得如此順利。看來這馬周還是非常有本事的。不過,他隨即又想到,儒家經典掌握得這麼熟練,換一家又如何?

“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這句話作何解釋?”

這次,李承乾的發問又深入一重,不再問這句話出自哪裡,直接問什麼意思。

馬周微微一笑,若是問其他的典籍,也許不一定輕易回答上來。李承乾若是《道德經》豈不是正中下懷?還在茌平學館時,與一個學子打賭,就把這本書倒着背誦一遍,焉有解釋不出這句話的含義的道理?

馬周解釋完以後,又說:“水胸懷寬廣,包涵世間萬物,才無處不在。大道無形,大音稀聲,大象無形,爲既是不爲,不爲既是爲!”

不知道這句話戳中李承乾的哪根神經,使他臉色大變,向魏徵施了弟子禮,匆匆忙忙的離開詹事府,回他自己的東宮去了。臨走時,滿意地瞟了馬週一眼,不過沒有說任何話。

魏徵和馬周把他送到門口,目送他拐過街角看不到,纔回到屋裡。

馬周說:“太子爲人敏慧,在這一點上,非常像長孫皇后。而陛下善出奇計,想法超羣,在這一方面,太子並不像他。可是因爲李承乾是長子,陛下對他愛之入骨,才立爲太子。眼下,還沒有發現什麼不妥之處,這時間長了嘛……”

魏徵嚇壞了,臉都變白了,兩眼不可思議的瞪着馬周:“像這等話,在我面前說一說也就罷了。以後在任何人面前再也不要提起,不然的話,大禍臨頭啊!”

馬周深意深長的一笑,說:“在下謹記魏詹事指點。不過,日後,自然見分曉,我們拭目以待吧!”()

...??

第31節 橫刀奪愛第123節 解甲歸田第2節 虎跳崖第10節 狗啃屎第65節 榮歸故里第97節 火爆混戰第43節 讀天書第164節 武才人第67節 空手套白狼第2節 虎跳崖第21節 念念不忘第59節 眼都紅了第2節 虎跳崖第29節 一次邂逅第81節 疑無路第39節 一敗塗地第157節 告御狀第182節 萬萬沒想到第18節 兩隻活寶第38節 文人決鬥第97節 火爆混戰第63節 誰告秘第60節 一口濃痰第165節 奪鏑第93節 專等爾來鑽第33節 殺人不見血第63節 誰告秘第173節 對決第138節 赤誠相見第124節 是非之地第150節 竹躺椅的象徵第103節 恍惚如夢第129節 滿城風雨第75節 美人計第57節 重口味第132節 反打一耙第188節 艱難修道第12節 詭異的約會第83節 風雲變幻大王旗第169節 木牛流馬的啓示第180節 龐然大物第81節 疑無路第89節 過山車第141節 審查魏徵第6節 借刀殺人第112節 縮頭烏龜第158節 道士攔路第110節 好粗的腿第105節 英雄落淚第168節 用藥如用兵第85節 見鬼說鬼話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130節 移花借木第106節 李代桃僵第42節 靈魂飛昇第25節 一種手段第135節 與人分享第93節 專等爾來鑽第140節 洞房花燭第168節 用藥如用兵第125節 城門作亂第137節 不爭之爭第156節 皇帝賜婚第70節 真真假假第43節 讀天書第94節 風滿樓第7節 貓膩第87節 人間妖孽第168節 用藥如用兵第20節 原來如此第45節 咄咄怪事第88節 石化第79節 吵架第163節 十八學士第112節 縮頭烏龜第80節 意外的戰鬥第66節 交椅之變第145節 重操舊業第7節 貓膩第121節 兩尊門神第185節 殺與藏第147節 地下水工程第131節 順藤摸瓜第190節 功德大圓滿第45節 咄咄怪事第48節 一波三折第161節 佈局第60節 一口濃痰第15節 約法三章第170節 馬拉火車第126節 枯木盤根第74節 暗中調動第26節 下崽兒的錢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56節 誰下的手第170節 馬拉火車第69節 癌症第107節 四請聖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