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節 一杆打淨

刺史葉熾善萬萬沒有料到馬周提出這樣古怪的要求,連說張蒿薪把郟縣治理得井井有調,只有功勞沒有失誤。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哪能沒有失誤呢?仔細想一想?”馬周引導着葉刺史往話題上想。馬周以爲葉刺史也被張蒿薪矇蔽了,並不明白事情的真像,指點提醒他一番,將來懲罰張蒿薪時免得捎帶着他一起懲罰。

“沒有,沒有,這個真沒有!”葉刺史十分肯定地說。

“真沒有?”馬周的表情非常有意味。

“真沒有!”葉刺史再次說了肯定的話。

在這問題上馬周沒繼續追究,勸葉熾善一吃飯。馬周明白,葉熾善不是不知道張蒿薪的爲人爲政,而是太知道了,但還替他主動包庇遮掩,是他也想借“百鳥朝鳳”的祥瑞之風乘機撈一把。提拔張蒿薪的建議就是他上報給中書省,二人可謂是一拍即合,當然不會主動揭發張蒿薪的不是。

汝州調查告一段落,第二天,馬周帶着張旺材迴轉長安。一路緊趕,十幾天時間便回到常何府中。連夜趕寫“百鳥朝鳳”調查始末,把張蒿薪欺世盜名、沽名釣譽、苛嚴猛於虎的事實一一擺明。把同村人張旺材也寫入奏摺當中,捎帶着把葉熾善包庇屬下極力向上爬而不走正途的企圖也參了一本。

仔細考慮,馬周並沒提宇文士及與張蒿薪的舊關係。這樣有兩個好處,不提宇文士及可減少阻力,把張蒿薪之案儘快結了,儘快還郟縣百姓一個朗朗乾坤清平世界。第二是因爲不是宇文士及主動提拔的張蒿薪,而是葉熾善在中間起了重要作用,這方面的證據並沒坐實。當然,如果交給刑部嚴加審問,興許就能問出蛛絲螞跡來。可是刑部恰恰在宇文士及管轄之下,刑部投鼠忌器不敢也不會用全力辦事。

第二天早朝後,李世民在掖庭宮批閱奏摺,馬周向李世民稟報了此事。

看完奏摺李世民重重摔在御案上,勃然大怒:“讓馬周進來見朕!”

馬周趕忙進來請安。

“馬監察史奏摺上所寫可否屬實?”李世民餘怒未銷。

“回陛下的話,句句屬實,有張蒿薪同村村民作證!臣已經把他從汝州帶到長安。考慮到他身份低微,不便面見聖上,臣纔沒把他帶進宮中。”馬周據實回稟。

這次李世民倒是挺意外:“哦?你把他的同村村民也帶到長安了?馬監察史考慮如此詳細,朕心甚慰!現在就帶張旺材來。”

馬周稍稍考慮後,說:“他一介草民,臣以爲直接面見聖上不妥,是不是讓刑部代爲審問?”

“刑部那幫人張牙舞爪的嚇着人家怎麼辦?我也早就想接觸底層百姓瞭解一下他們的生活。只有瞭解了百姓的心事,才能把大唐的政策調控得更符合實情!爲了天下百姓過上好日子,還有什麼不妥當的事?”李世民不容置疑地命令道。

馬周心裡一暖,妥了,要的就是這種局面!皇帝親自過問,宇文士及也無力迴天了!

馬周隨着千牛衛一起來到常何府中,帶上張旺材又返回掖庭宮。

那張旺材做夢也沒料到,這輩子還有機會見到皇帝尊容!激動得手足無措。一路之上,不斷向馬周請教,當如何跪拜如何說話。馬周給他稍加指點,給他打足了底氣,說據實回稟就是最大的禮節!

張旺材是個老實人,一進宮門立即跪倒磕頭,以頭觸地,把青石板磚磕得咚咚響。

李世民沒有直接問“百鳥朝鳳”之事,從家裡幾口人,以什麼爲生,莊稼收成如何,鄉風民俗等張旺材熟悉的事一一問起。問了足有半個時辰,才問到張蒿薪之事。

張旺材還以爲皇帝一定威風八面有着通天的本領,一見李世民如此和藹,吊着的心慢慢放下來,也敢於直言利弊,把當地的情況竹筒倒豆子講得清清楚楚。

他的回答與馬周奏摺寫的幾乎完全一致,只不過馬周在奏摺上沒有提及張蒿薪和宇文士及的舊關係,而張旺材卻講到了。問明情況後,李世民讓人賞他兩匹布帛,在當時這等於兩錠銀子,足夠他半年生活費用了,然後讓人把他帶下去。

“奏摺爲何不提宇文士及之事?難道你還想替他包庇不成?”李世民臉色一沉問馬周。

馬周不慌不忙回道:“回陛下的話,臣也知道此事。從頭到尾,只是葉刺史一個人主動上請,並非宇文士及主動提拔張蒿薪,證據不足,臣便隱去不提。”

“作爲中書令,掌管家國要事,不經調查,輕信下人胡說八道,這就是他的失職之處!假如提拔的不是張蒿薪,他會不會派人去調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就是他用人不明,辦事不清的證據!”李世民一針見血指出宇文士及在這件事中的失誤。

馬周諾諾,知道李世民正在下一盤很大的棋,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控制朝廷用人的可信度。宇文士及與太上皇李淵交情密切,又辦了這件錯事,恐怕中書令之職難保,極有可能下到地方做刺史去。這恰恰印證了以前在鄂國公府喝酒時推測的事情。

李世民一表態,馬周覺得時機成熟了,趕忙奏請說:“隋帝楊廣在揚州被殺,宇文士及等人都曾參與。臣曾查閱地方任職情況,發現除宇文士及以外,還有同黨萊州刺史牛方裕,絳州刺史薛世良,廣州都督長史唐奉義,辰州刺史裴虔通,武牙郎將元禮等人。這類人臭名昭著,是不是一同免職處理?”

李世民一聽有這麼多人,有些猶豫,說:“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朕考慮考慮,明天早朝再做決議。”

馬周諾諾,又道:“臣還有一事需要向陛下當面奏明。”然後,馬周把在汝州辦案時大吃大喝,收人“馬踏飛燕”之事講了出來。表明當時爲了引蛇出洞,使狐狸露出尾巴,只得做那順水推舟之事。說着,把“馬踏飛燕”的精美瓷器交給李世民。

李世民一生喜歡玩鳥,一見那精緻的藝術品,當即笑逐顏開,收下之後,連連誇獎馬週會辦事。

馬周見事情正朝自己有益的一面轉變,請安之後退出掖庭宮。

第二天早朝,百官到齊,李世民朗聲宣佈:“郟縣縣令張蒿薪欺世盜名,假報祥瑞,欺騙朕恭,罪不可赦,免去官職流放嶺南三千里。汝州刺史葉熾善雙眼昏黑,識人不明,從刺史降爲郟縣縣令。”

“萊州刺史牛方裕,絳州刺史薛世良,廣州都督長史唐奉義,武牙郎將元禮,辰州刺史裴虔通等人,雖是煬帝故人,但親做弒逆之事,不能再讓他們親自參與朝政,當除名流邊。”

“中書令宇文士及一同參與篡逆,革去中書令,降爲汝州刺史!”

“監察御史馬周辦理‘百鳥朝鳳’之事,不辭辛勞,旅途勞頓,兩袖清風,着實可嘉。自今日起,擢升爲殿中侍御史之職!”

聖旨一下,全朝震驚!陛下一次免去這麼多當地要員,力度空前。馬周在這次降職潮中卻逆流而上,實力當仁不讓。接下來,看來還有一場更大的風雨啊!

宇文士及聽完臉色如紙慘白,憤怒盯着馬周,恨不得把馬周吃掉。但聖旨已下,此時他只能先替自己的出路做打算,哪還有精力找馬周的麻煩?

與馬周關係好的山東同鄉,在鄂國公府一起吃酒的秦瓊、尉遲敬德、程咬金、魏徵等人心裡那個舒暢,猶如吃了人蔘果!馬周曾說接下來要有一場大風雨,如今果然應驗,對馬周萬分佩服。一幫人對他更加親近,無形之中也爲他們日後免除了諸多無妄之災。

...??

第18節 兩隻活寶第163節 十八學士第101節 一字之差第76節 狗男女第50節 學霸第30節 活潑的玫瑰第172節 培養第96節 短兵相接第29節 一次邂逅第129節 滿城風雨第53節 不信你不笑第180節 龐然大物第26節 下崽兒的錢第31節 橫刀奪愛第151節 避暑第17節 出氣筒第13節 原來是她第157節 告御狀第137節 不爭之爭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75節 美人計第79節 吵架第132節 反打一耙第62節 告秘第175節 虛僞的儒家第177節 減法第20節 原來如此第110節 好粗的腿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105節 英雄落淚第178節 焦點第57節 重口味第5節 族長的面子第16節 第一桶金第113節 六親不認第129節 滿城風雨第41節 純屬意外第103節 恍惚如夢第77節 馬跳鍋第98節 一波未平第30節 活潑的玫瑰第33節 殺人不見血第78節 倒貼第87節 人間妖孽第138節 赤誠相見第95節 別開生面第110節 好粗的腿第62節 告秘第95節 別開生面第16節 第一桶金第116節 馬踏飛燕第131節 順藤摸瓜第39節 一敗塗地第98節 一波未平第71節 敲竹槓第177節 減法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4節 堂兄的陰謀第150節 竹躺椅的象徵第136節 公主求婚第42節 靈魂飛昇第172節 培養第23節 必有迴響第127節 身處漩渦第84節 淮安王第177節 減法第5節 族長的面子第44節 拼酒第81節 疑無路第113節 六親不認第21節 念念不忘第92節 佈下天羅網第73節 化敵爲友第11節 竹林約會第122節 喝酒撒潑第57節 重口味第168節 用藥如用兵第179節 爭執第159節 天機第153節 祛疾第101節 一字之差第38節 文人決鬥第97節 火爆混戰第90節 絕妙之計第184節 誅心殺第108節 一鳴驚人第174節 外儒內法第43節 讀天書第15節 約法三章第55節 要命的酒席第69節 癌症第66節 交椅之變第60節 一口濃痰第63節 誰告秘第167開藥第3節 真相第110節 好粗的腿第173節 對決第121節 兩尊門神第143節 打抱不平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