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李師師的擔憂

說到這裡,他亦是覺得有些難以自圓其說,現在還有哪個國家比大宋更強大呢?如果是在陸地上,或許金遼二國和大宋有得一比,但在海上,那可以說,其他國家合在一起,也不是大宋海軍的對手。

万俟卨這時卻小心翼翼地說道:“薜大人,萬某想,會不會是源爲義發現了石見銀山的秘密,所以纔不顧一切地發動戰爭,想佔據石見銀山之後,就有充足的銀錢可供其招兵買馬,有望一統日本。在如此大的利益誘惑之下,源爲義如果再被幾個沒頭腦的家臣鼓動,倒是有可能幹出如此瘋狂的事來!”

薜源摸了摸自己下巴,亦是微微點頭道:“如此倒也有可能。雖然我們作了大量工作保密,但亦難免會走漏消息。只是這銀礦從佔領到開採治煉,再到招兵買馬,沒個半年以上卻是難以成行的。而且他還要面對關西平氏的反撲,源爲義未免也太孤注一擲了吧!”

万俟卨亦是頷首道:“薜大人所說的,也正是萬某所疑惑之處。不如我們將此事通知鞏夫人,讓她多派些人手往日本探聽消息。一來爲遠征軍的作戰提供情報,二來也探聽一下源爲義的虛實,特別是瞭解一下他如此大膽行爲的動機所在!”

薜源一想也是,便緩緩點頭道:“也好!如今漢王昏迷不醒,大家都好象失了主心骨一般,如今外部已經是事太緊急,但願內部勿要再生事端啊……”

……

而此刻,飄香閣內,兩名美豔絕倫的女子正在端坐在桌前,眉目中都有一股憂色。

“師師姐,您說的那個方法,真的有效嗎?夫君真能有望甦醒嗎?”年輕的女子握着年長女子的玉手,一臉急色問道。

年長的那女子輕嘆了一口氣,柔聲道:“秀寧公主,這偏方也是我從一本丹書上查到的。從未在任何病人身上試驗過,哪敢說十拿九穩啊?而且許神醫還連漢王的面都沒見到,只有他到了穎昌,診斷把脈之後,才心裡有個底。”

這兩女正是李師師和趙瀅兒。自得知岳雲遇刺昏迷的消息後。兩女都是心急如焚,在臨安遍尋名醫,可她們找到的所有醫生都對昏迷不醒的病人束手無策。宮裡的太醫也派了幾拔去岳雲所在的穎昌了,但傳回來的消息都是說。用盡了各種辦法,漢王還是不醒。

而李師師倒想起以前宋徽宗趙佶酷愛煉丹求長生,曾經給過她一本煉丹的書讓她研習,稱這上面的丹藥可包治百病。

於是她就抱着死馬當作活馬醫的想法,把這本丹箱裡翻了出來。而皇天不負有心人。她從這本丹書上還真發現了個丹方,它是用三十七種藥物煉製成的丹藥,這丹方上的說明稱,此丹藥對於治療重傷昏迷,或者中毒不醒的病人有奇效,可以將病人從昏醒中喚醒。

當然,李師師知道,宋徽宗找道士煉的那些丹,倒有半數以上是沒啥作用的。純粹是那些煉丹道士弄出來糊弄這個皇帝的。所以,她拿着這丹方後,並沒有如獲至寶,而是先拿給了認識的幾位名醫查看,看是否可行。

結果。幾位名醫看過之後,皆稱這丹方上的藥物,倒真是刺激病人大腦神經的,並非完全風馬牛不相及的。而其中一位許神醫。更稱如果用這種丹藥,再輔以他獨門的磁石金針。進行鍼灸治療,說不定還真有可能讓漢王從沉睡中清醒過來。

而這許神醫不是旁人,正是十年前,岳雲往楚州借糧時,碰見的許叔微,他當時還爲虞允文的父親治好了傷寒病。

只不過,這丹方是否靈驗,許叔微卻也沒有十足把握。畢竟象岳雲這樣昏迷不醒的病人,原本就很少,而且丹方不比醫書,它是不會記載臨牀病例反應的,用這丹方有幾成的成功率,他亦是心中無數。

不過在衆人都束手無策的情況下,也只能死馬當作活馬醫,賭一把了。

趙瀅兒見李師師如此說,心中也知自己太性急了。她只得鬆開了李師師的手,輕嘆道:“是瀅兒太性急了!只不知許神醫要幾時才能動身呢?”

李師師柔聲道:“許神醫昨日纔剛剛將煉製丹藥的材料湊齊,待煉製出成品丹藥,起碼也還有個一兩天吧。師師已經再三叮囑他,一待丹藥煉出,就即刻通知我們,然後趕赴穎昌!”

趙瀅兒方點了點頭,然後說道:“師師姐,那臨走前你通知我一聲,我跟你一起去吧!”

“你也要去?”李師師俏臉頓現古怪之色,似乎不太願意趙瀅兒跟她一起走。

“怎麼?師師姐,我去有什麼問題嗎?”趙瀅兒略微有些奇怪地問道。

李師師秀眉一蹙,幽幽道:“你可知爲什麼月漓、雨柔、秀麗、楊月她們四個都沒有提出和我一起去穎昌?”

“知道啊!那是因爲她們皆有要事,無法分身!”趙瀅兒雖然不問政事,但對眼前的局勢還是有些瞭解的。

鞏月漓正在指揮情報部的一干屬下去日本收集關東源氏的情報,而且現在臨安又有些局勢動盪,要安排人手查探有無他國奸細混入,她豈敢離開?

李雨柔現在是大宋的財神婆,要爲北伐大軍籌備糧草,加上石見銀山的白銀來源斷了之後,如何平抑這個巨大虧空,天天都忙得焦頭爛額。她一走,只怕這幾十萬北伐大軍就得餓肚子了,就算她想走,滿朝大臣也不會允許她走的。

黃秀麗原本是可以離開一段時間的。但偏偏臨安現在人心惶惶,謠言四起,民心不穩。而《江南時報》則正好可以起到平息謠言的作用,將前線的戰況和岳雲傷勢的真實情報公佈出來,免得人云亦云,讓別有用心的人鑽了空子。所以,她也不敢走了。

至於楊月就更不用說了,她現在還在回臨安的海船上呢。而且就算她回來了,也馬上得組織遠征軍去征討日本,畢竟石見銀山可是大宋和岳家的命脈,丟不得的。

所以,這種情況下,只有在朝中沒有任職的趙瀅兒,是岳雲五位夫人中唯一可以離開的。她們幾人之前的商量結果,也是決定由她代表幾位姐妹去穎昌探望守護岳雲。

李師師這時方嘆息道:“瀅兒,現在臨安風雨飄搖,情況比三年前更加危急。而且這一次,漢王可是真的不在臨安,如果一旦有人起事,只怕你們岳家就會處於極度危險之中了!”

“啊!師師姐,你的意思,是又有人要叛亂了?”趙瀅兒驚訝道。

三年前趙構發動的“德昭未遂叛亂”事件,給所有宋人心中的震撼皆是無以倫比的。這場叛亂之後,不但摧毀了大家心目中,對皇帝的崇拜和敬仰,更讓大宋的官場幾乎是完全洗了牌。自那之後的三年間,從中 央到地方,原趙構一系的官員全都被免職或下獄。新提拔起來的官員皆是對岳雲忠誠,而對宋室不那麼忠心之人。

至於軍隊方面的變化就更不用說了,現在的宋軍,幾乎全是以岳家軍爲班底,擴編而成的。可以這樣說,如果他們同時接到趙琢和岳雲的命令,幾乎沒有人會聽趙琢的,只會聽岳雲的。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有人要叛亂,那幾乎是自尋死路。所以難怪趙瀅兒有些不信。

“雖然我不知道敵人的計劃是怎麼樣的,但可以肯定,這個敵人絕對是趙琢!”李師師沉聲說道。

“哦?師師姐爲何如此肯定?我還一直認爲謠言是秦檜散播的,畢竟他對夫君和公公都是恨之入骨,現在又投靠了金賊……要不是他有外交使臣身份,我真想一刀殺了他!”趙瀅兒憤懣地說道。她對於秦檜這種漢奸,可比女真韃子還痛恨。

“因爲漢王有了什麼意外,最大的獲利人除了金國,便是趙琢了!”李師師秀眉一蹙,沉聲說道:“最近朝中不少大臣皆稱,漢王一直昏迷不醒,國家的許多大事不能就這樣一直束之高閣,應該另選一位代理首相出來。他們力推何鑄爲新相。何鑄此人曾在三年前的‘德昭未遂叛亂中’出了大力,因此漢王一派的官員均視他爲自己人,而他又是清流出身,兩面皆吃得開。而唯一在聲望上可以和他抗衡的虞允文、李若虛、陸游等人又皆在前線,無法迴轉。王童長期未從事政事,薜源是海盜出身,兩人皆無法與其相爭。如果照這事態發展下去,只怕何鑄真有可能成爲代理首相。”

趙瀅兒聽後,卻是不解道:“就算這樣,也沒什麼關係啊?何鑄此人小妹亦知道,能力還是不錯的,對我大宋也忠心耿耿,對金賊十分痛恨,斷無可能象秦檜一樣賣國的。”

李師師聽罷,卻是輕嘆道:“他賣國或許不會,但如今他卻和趙琢走得極近,現在他就在和範同、張擇端、薜弼等人在呼籲,讓皇帝也掌握一部分權力,不應該只是虛位之君。如果他真的成了代理首相,只怕十有仈激ǔ會推動趙琢親政。而如今軍中將領多在前線,而漢王一派的文官象万俟卨、薜源等人能力是有,但卻德望不足……只怕到時真讓他的詭計得逞……”

第605章 岳雲的三項條件第93章 秦檜的詭計第698章 張憲的重大進展第588章 吃定了你!第347章 大央嶼海戰(上)第10章 羣體性上訪第746章 逃跑無望第426章 逃出金國第643章 不單純的彈劾第108章 同歸於盡第365章 薩摩藩的覆滅(下)第520章 三國內部的混亂局面第420章 田獵舞會第148章 如何出洞第368章 席間比武第606章 黃秀麗來了第390章 談判開始第243章 混亂的臨安城第760章 二妃爭後?第66章 計劃沒有變化快第142章 汴京之戰(九)第727章 收了李師師第766章 德州之戰(中)第333章 楊月的心思第458章 危險時刻第20章 瘟疫的源頭第70章 人質危機第73章 定址琉球第674章 北伐會議(上)第692章 決堤淹城第666章 完顏雍的敗亡第338章 立足臺灣第338章 立足臺灣第121章 明確思想第776章 燕京的屠殺事件第174章 白家的秘密第544章 勢如破竹的遼軍第158章 分兵第283章 水戰名將李寶第656章 棘手的耶律普速完第229章 行營左護軍的覆沒第531章 相互試探第614章 對簿公堂(上)第574章 燧發槍的研製第509章 與趙琢攤牌第183章 安置百姓第47章 參加壽宴第25章 初次交手第781章 沙河之戰的序幕第486章 臨戰準備第593章 曾暢的落網第403章 二探浣衣院第346章 海盜雲集第67章 深入虎穴第267章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第214章 後果嚴重第96章 喊冤的蘿莉第356章 石見銀山第354章 與李師師一起賞雪第41章 楚州之戰的尾聲第599章 兄弟反目第274章 殿試(中)第767章 德州之戰(下)第548章 涪江之戰(中)第166章 決戰小商河(七)第434章 席間驚變第420章 田獵舞會第174章 白家的秘密第192章 掌控信陽第296章 攻島計劃第831章 處斬秦檜第348章 大央嶼海戰(中)第31章 各有算計第728章 宴會的異常情況第713章 岳雲遇刺第3章 巡視軍營第752章 曼德勒攻防戰(三)第68章 真假金使第361章 鹿兒島海戰第88章 中原民衆請願團第825章 剿滅蒙古的方法(下)第660章 江南時報第358章 劉光世赴任第533章 遼國的反應第656章 棘手的耶律普速完第四三十二章 掌控衛戍軍第256章 青龍逞威第620章 抵達河內第606章 黃秀麗來了第326章 瓦罐炸彈第510章 趙琢登基第93章 秦檜的詭計第58章 狹窄的空間第130章 讓人頭疼的公主第735章 衆臣的心聲第202章 回到鄂州第407章 兀朮的計劃第749章 兩面夾擊第508章 大宋新體制的確立第564章 原來是一位女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