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德昭朝廷

登基大典完畢後,趙琢又當衆宣佈,封收復江南的首要功臣岳雲爲大將軍,上殿可不跪拜,並啓用新的官制。

新官制中,並沒有設宰相職位。岳雲提出宰相這個職務權力過重,如果讓秦檜那樣的奸臣竊居此位,對朝政的影響太大,所以應該取消。

而他在此基礎上提出設立一個首相職位。首相是由九部尚書中的一人擔任,由議會提名,並經皇帝同意而確立。雖然表面上,首相的地位和其他各部尚書是一樣的,均爲正二品的官員。但實際上,首相卻可以組織召開內閣會議,商討國家大事。併發布命令。

雖然表面上,內閣的所有決策都需經皇帝蓋章同意才能產生效力,但趙琢的性命還捏在岳雲手中,他敢不同意嗎?

原本這個首相職位是留給趙鼎的,岳雲並不想這麼快就自己居於前臺,成爲衆目睽睽的人物。

但是讓衆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兩天前,趙鼎竟然去世了。而岳雲這時纔回想起,在原來的歷史時空,趙鼎貌似也是1147年去世的。這隻能說和歷史巧合了而已。

於是,這個幾乎可稱得上是總攬朝中大權的職位自然而然地就落到了岳雲頭上。除了趙鼎之外,能夠得到大部分官員和百姓擁護的只有岳飛和岳雲兩父子了,但岳飛卻是鄭重表態不會出任相位。因此,岳雲只好自己親自出馬擔任此要職了。

雖然有主和派官員認爲岳雲年紀如此之輕,竟然就位居這樣的高位未免會處事輕浮。但無奈形勢比人強。眼下臨安城內的軍隊全在岳雲掌控之下,且百姓們也對岳雲十分擁護,加上趙琢亦表態贊同。因此,首相一職還是順利地落到了岳雲頭上。

在首相之下,則設有九部,即原來的工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之外,增加了軍部、監察部和情報部。岳雲也擔心一下子變得太多。讓反對的人過多,而且也讓才歸附自己的官員無法適應。

不過九部的職責卻是作了一下調整。工部目前主管兵器製造及研究,全國水利城池、防禦設施修建。由劉一寧擔任工部尚書、陳規爲工部侍郎。

而吏部尚書則由王居正擔任,主要負責官吏的選拔任用,官員職位設置,以及官員俸祿覈定。而吏部侍郎則由薜源擔任。

戶部主要負責全國稅賦徵收,以及財政預算。全國戶籍人口登記等。戶部尚書由薜弼擔任,戶部侍郎則由李雨柔擔任。不過衆人皆心知肚明。李雨柔雖然只是戶部的二把手,但實權卻是掌握在李雨柔手中,因爲按之前約定的戶部內分工,薜弼分管戶籍人口登記,而李雨柔分管財政預算。同樣,在稅賦徵收上,薜弼分管對國內的稅賦徵收。李雨柔分管海外貿易的稅賦徵收。這樣一來,衆人皆看出李雨柔所掌握的權力遠遠大於薜弼。

而禮部則主要負責全國教育和外交兩項事務。禮部尚書由範同擔任,而禮部侍郎則由朱鬆和李清照擔任,三人的分工爲:範同主管外交,朱鬆主管祭祀,李清照主管教育。岳雲爲此專門拔出了款項,用於在已佔領地區修建學堂,要求適齡兒童必須入校學習,在臨安更是成立了一座臨安學院,作爲全國的最高級學府。而在教育上。也完全摒棄了只重詩詞古文的教學。分爲語文、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等具有近代意義的課目進行學習。而教材則套用兩年前由岳雲主持編纂的臺灣教學課本。

兵部尚書則是由岳雲自己擔任,但兵部侍郎卻換成了李若虛,現在的兵部其實更象是軍隊的人事後勤部,它負責對全國軍隊的軍銜覈定,官職任命,糧餉發放,武器裝備發放更新,新兵招募和退伍老兵安置。

刑部尚書則落到了原清流中的人物。前兵部尚書劉子羽身上,而刑部侍郎則是由原大理寺卿万俟卨擔任,這讓許多人都大吃一驚。因爲人人都知道万俟卨以前和岳雲幾乎可以說是勢不兩立的。兩人一直處於敵對狀態。但岳雲竟然能不計前嫌,用此人爲刑部尚書。可說很多人都大吃一驚。

只不過刑部的職責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但主管全國刑事、民事案件的偵察,還要負責對全國衙役進行業務指導、考覈。應該說它更象是後世的警察局了。所以,它原有的審理案件的權利被剝奪了。所有的案子都必須交由新成立的法院進行審理。

而新成立的兩個部在外人看來職權也不小。軍部主管全國軍隊的訓練、作戰,以及開辦軍校,進行軍事技能培訓,同時要針對周邊國家和地區擬定作戰計劃。軍部的尚書則毫無懸念地落到了張憲身上。軍部侍郎則爲虞允文,下面又分爲陸軍部和海軍部。部長分由陸文龍和楊月擔任。

從軍部和兵部的區別上看,軍部的主要官職由武將擔任,兵部則由文官擔任。避免文官不懂軍事,卻對訓練和作戰瞎指揮。同時,軍隊的新兵招募、武器糧餉發放、退伍軍人安置卻又掌握在文官手裡,避免武將將國家的軍隊變成了自己的私軍,以至於後來成爲藩鎮的可能性。

情報部則負責國內外情報的收集、刺探,同時對國外的間諜和潛伏在國內的奸細有權予以逮捕,但判刑則仍需交由法院進行不公開審理。部長依舊由鞏月漓擔任,但副部長卻換成了陸游,而非鞏義和鞏勇,這讓衆人不禁有些猜測。

監察部則主要負責對全國官員的檢查、偵察及瀆職行爲查辦。部長由清流中的著名人物,前御史中丞何鑄擔任,副部長則由王童擔任。監察部類似於過去的大理寺和御史,但監察部依然不能自己審理案件,只有起訴權。他們查獲的案件也只能交由法院統一審理。

除了這九個部之外,還設有法院和議會兩個機構。法院自不必說,就是負責全國所有案件的審理,不管是民衆告的民事官司,還是行政官司、軍事官司、商事糾紛,官員貪腐等等都必須由法院進行審理,並採用兩審終審制。最高法院院長則由原海外都護府的法院院長張擇端擔任。他已經在這個位置上幹了兩年多了,對於案件的審理和程序算是得心應手了。而各地州府縣的法院院長則由當地通判兼任。

而議會則是個讓很多人都感到無比新鮮的事物。除了臺灣系的官員對此有些瞭解外,其他官員和民衆皆不知這是個什麼機構。而聽岳雲解釋後才明白過來。這就相當於一個民間代議組織。就象當年許多太學生公車上書給皇帝一樣。爲這類事情的發生設置了一個常設場所。民間百姓對朝政有什麼建議都可以在議會裡向議員提出,再由議員向朝廷各部轉達,而朝廷各部必須在規定時限內給當事人作答覆,不然將被監察部追究瀆職罪。

議會的議員由各省民衆投票選舉產生,任期五年。目前朝廷控制的省份暫時劃分爲江南省(含蘇南和浙江)、福建省、臺灣省(含臺灣、呂宋、琉球、紅河)、廣東省和廣西省。議席分配則是按各省人口比例而來,暫定總數爲一百人。以後等朝廷控制區域增加了,再增加議席。而議會的議長則由議員選舉產生,超過半數即能擔任,負責主持議會工作。有五分之一的議員提出,便可產生罷免議長的提案,超過半數議員同意,則可罷免現任議長,進行改選。

雖然現在看來,這個議會沒有什麼實權,但岳雲卻是想通過議會的設置,在中國曆來的專制土壤中,種下一粒民主的種子,以後如果真的有那個機會,在中國實行民主制度,也未嘗不可。

這一系列官職的分配,都是商量了三天三夜才討論出來的結果。其中不少清流對於岳雲的三個老婆都在朝中擔任要職甚爲不滿,但他們的人數畢竟沒有臺灣系的官員多。而且岳雲現在手握兵權,李雨柔、鞏月漓和楊月又都有以前的工作成績擺在那裡,他們最後也不得不同意。

但爲了求同存異,岳雲也被迫讓出了幾個部的尚書職位,李雨柔、薜源、虞允文、王童等最後也只擔任了侍郎,沒有擔任尚書。

新成立的德昭朝廷,除了對原有的中央和地方制度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又將原有的督察院、御史、大理寺等機構全部撤消,並將言官、監察官等全部納入議會的範疇,稱要進言直接去議會即可。而所有案件全部由法院進行審理,避免了以往各州縣府,刑部、大理寺、御史均有權審理案子,造成多頭管理,冗員臃腫的情況。

這樣一來,極大的精簡了政府機構,提高了政府的運作效率。由此也使得政府官員的職責變得更加的明確。在地方上,則將行政區劃分爲省、州、縣三級。各級都設有政府、法院和議會三個機構。

而這方面的改革在宋朝較其他朝代更爲容易,因爲宋朝的地方政府本來就設有知府和通判兩個職位,一個主行政,一個主司法,所以推行起來沒有什麼阻力。同時因爲有了議會這個機構,減少了百姓動不動就到衙門反映問題,使官員疲於應付的情況。讓各地官員還是較爲擁護的……(未完待續……)

第529章 彭澤之戰(六)第528章 彭澤之戰(五)第27章 攻城計劃第188章 連續民變第64章 海上之盟第254章 生死狀第204章 神秘的鞏家第159章 危機乍現第111章 回到朱仙鎮第268章 女人也不容易啊第469章 盧容之戰(上)第302章 手按《古蘭經》發誓第42章 回到楚州第166章 決戰小商河(七)第579章 完顏亮的要價第426章 逃出金國第283章 水戰名將李寶第744章 出兵南洋的決定第14章 論商第691章 徐州難攻第429章 皇宮立威第524章 彭澤之戰(一)第172章 戰後安排第667章 逛青樓的公主第764章 秦檜獻計第156章 公主柔情第723章 臨安的動盪第622章 趁你病,要你命!第89章 遞交萬民書第693章 金軍的謀略第727章 收了李師師第699章 嶽霖之死第412章 潼關之戰(三)第337章 攻取淡水第777章 嶽震之死第730章 趙琢之死第332章 薜源相投第333章 楊月的心思第214章 後果嚴重第538章 遼軍攻四川第365章 劍指安南第495章 初戰橫山(下)第398章 再見銀鈴第330章 激戰薩摩藩艦隊第330章 激戰薩摩藩艦隊第246章 藩鎮協議第457章 潛進風波亭第313章 僞造國書第774章 蕩婦嶽小釵第130章 讓人頭疼的公主第756章 假途伐虢第626章 闍耶跋摩的決斷第43章 行軍日誌第139章 汴京之戰(六)第346章 海盜雲集第494章 初戰橫山(上)第586章 各方逐力第150章 曖昧的“棍子”第580章 趙構的還價第668章 陸文龍回來了第281章 水師的危機第278章 新婚之夜第354章 與李師師一起賞雪第790章 銀鈴公主當使者第749章 兩面夾擊第599章 兄弟反目第188章 連續民變第548章 涪江之戰(中)第773章 秦檜逃逸第183章 安置百姓第453章 幾方較力第141章 汴京之戰(八)第591章 火槍賣還是不賣?第571章 黃秀麗的逆推第348章 大央嶼海戰(中)第32章 一項美差第36章 動之以情第279章 明州赴任第54章 金使表演鐵背功第90章 三個政敵的密議(上)第348章 大央嶼海戰(中)第705章 金軍來襲第343章 新型風帆第199章 憂傷的誤會第622章 趁你病,要你命!第185章 月漓的本領第248章 宣撫司的變動第276章 秦檜的算計第622章 趁你病,要你命!第569章 趙構現身第674章 北伐會議(上)第271章 公堂激辨第287章 帳薄的問題第243章 混亂的臨安城第339章 欲擒故縱第185章 月漓的本領第427章 漢城危機第466章 向占城進發!第161章 決戰小商河(二)第688章 騷擾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