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上中下策

岳雲其實也開動腦筋想了一策,那就是將百姓留在此地,給他們三天干糧充飢,然後自己率軍突圍出去。

他暗忖自己等人離開了後,金軍見百姓失去了作用,應該也就不會再爲難他們了。

只是這樣一來,阻擊兀朮的斷後任務恐怕就難完成了,失去了堅固的營寨防守,他們能逃走就不錯了,哪還能和兀朮的十萬大軍硬抗啊。

虞允文一雙細長的眼睛眯了起來,嘴角露出一絲略帶陰險的笑容道:“大公子,上策就是將這些進入我大營的百姓全部坑殺,這樣我軍就再無後顧之憂,亦不會有糧草短缺之危。可繼續留守此處,完成牽制金軍的斷後任務……只要下令所有人守口如瓶,發下毒誓,當可保無恙……就算有個別人不小心說漏了嘴,亦可稱那人是受奸人指使,故意陷害大公子的。想必朝廷也不可能派人到朱仙鎮來調查有無此事,要過關並非難事。”

岳雲一聽,不禁大吃一驚,雖然他也不曾想過帶這些百姓回大宋,但也沒想過要置他們於死地。

嶽雷立刻失聲叫道:“虞先生,那怎麼行?我們岳家軍可是仁義之師,怎麼能作出那種禽獸之事來呢?”

虞允文卻是冷冷一笑道:“現在是兩國爭戰,戰爭原本就是一種最殘酷的爭鬥行爲,手段無所不用,只是爲了勝利而已。要在這種殘酷的行爲裡談仁義道德,豈不是自縛其臂?如果金軍也是一隻仁義之師,倒也可以和他們來個堂堂正正地對決,可二公子,你覺得兀朮是一個崇尚仁義禮智信,品德高尚的人嗎?”

嶽雷頓時語塞,兀朮雖然說崇尚漢人的文化,可卻對儒家的仁義思想不屑一顧,僅從他能驅趕百姓爲肉盾就看得出來,和這樣手段毒辣之人去講愛護百姓的道理,豈不是對牛彈琴。

岳雲聽了也不禁皺了皺眉頭,要他舉起屠刀殺戮百姓,他覺得自己還真是作不出來這種事。

而且當真這麼下命令的話,背嵬軍的將士們會怎麼看自己?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萬一傳到岳飛耳朵裡,自己還有活路嗎?

他猶豫了片刻後,輕輕搖了搖頭,又問道:“允文,那中策又是怎麼樣的呢?”

虞允文見了岳雲的舉止,知道他不忍心舉起屠刀,不禁心中有些失望,但亦有些輕鬆。

理智上,他是希望岳雲是一個果斷、狠辣的人,這樣的人當主君纔能有個更好的前途,值得自己追隨。

但這樣的人卻必然將利益看得高於一切,象救治自己患病老父、冒着生命危險深入敵軍,襲殺敵軍主帥,就是爲了保住友軍城池……等等有情有義之事,就絕不可能去做了。

一個隨時可以犧牲別人的主君,值得自己追隨嗎?

虞允文自己也覺得有些矛盾了。他不禁嘆了一口氣,繼續說道:“中策就是帶着百姓向南往蔡州方向退卻,由五千步軍護送百姓,三千騎軍斷後保護,我們的糧食可供百姓們吃十來天左右,足夠支撐我們撤到荊襄一帶,但到了那裡就得另想辦法湊足糧食才行了。”

頓了一下後,他方繼續說道:“此策實施下來,百姓雖然可以得保安全,因爲不管結果是我軍護送他們平安抵達荊襄一帶,還是金軍追上來將我軍全殲,他們都可得保性命無憂。畢竟我軍如滅,金軍應該也不會再爲難他們了。只是這樣一來,我軍卻會遭到慘重損失,在金軍優勢兵力的全力進攻下,斷後軍和護送的步兵很有可能全軍覆沒。所以元帥那裡也需通知他們作好防備,金軍極可能比預計的時間提前十多天追上來。這中策基本上是犧牲咱們背嵬軍了!”

嶽雷這時卻是忽然插口說道:“大哥,我覺得虞先生的中策不妨一試,這斷後軍就由我來率領吧!大丈夫戰死沙場也無甚可怕!死則死矣,但不能讓百姓受苦!”

岳雲愣了一下,方不動聲色地說道:“先別忙,再聽聽允文的下策是怎麼樣的。”

“下策……”虞允文這時苦笑了一聲:“下策就是不管百姓,我們自己撤走。只是這樣一來,在金軍優勢鐵騎追擊下,恐怕五千步兵就難以逃脫,而且大公子也會背上一個捨棄百姓的罵名,大帥交代的阻截任務也無法完成。且如此行事,後果恐怕堪憂,在大帥那裡只怕無法交代得過去。”

原來自己想出來的妙計,在虞允文眼中只是最不可取的下策而已,岳雲不禁暗暗苦笑一聲,他開始在營帳中渡着方步,進行着理智與情感的較量,計算着利害得失。

嶽雷也是屏住呼吸緊張地盯着他,等他作出決斷,現在他們三個人算是背嵬軍的核心了。他們作出的決定,就基本上是背嵬軍的命令了。

岳雲這時卻覺得有些心亂如麻,一時之間難以決斷。

不過就在這時,營帳門口的衛兵卻叫道:“大公子,關鈴將軍來了!”

“讓他進來吧!”岳雲不經意地說道。

這時,只見從帳篷門口的簾布被人揭開,鑽進來一名年輕的白盔小將,此人脣薄眼細,皮膚白楷,正是關鈴。

他進來之後見到三人,方大喜道:“大公子、二公子、虞先生,你們三個怎麼到個空置的帳蓬裡來了?如果不是偶然聽到巡邏的衛兵提起,我還滿營地抓瞎呢!”

岳雲隨口回答了一句:“我們在商量事情呢。關鈴,你有什麼發現嗎?”

關鈴這時方臉色略急地說道:“我安排在外圍的斥候發現了一個重大情況:金軍分兵了!”

岳雲有些奇怪地問道:“金軍分兵了?是怎麼回事?他們怎麼分的兵?”

關鈴行了一禮後稟報道:“剛纔我屬下的斥候發現:十萬金軍分成了三部分,大概有五千多人回了汴京城防守,其中三千是有較強戰鬥力的北地步兵。估計他們也看出咱們沒有什麼攻城器械,不可能硬攻下汴京,所以城內兵力較爲薄弱。而兀朮留下了一萬金軍在城外也建起了一座大營和我們對峙,其中有三千是戰鬥力很強的女真騎兵,另外七千則是北地步兵和漢軍混雜。而其他金軍共八萬餘人已經向南開拔,估計追大帥的南撤人馬去了。”

岳雲這下心中又是一緊:金軍分兵後,岳飛原先交代的斷後計劃就必須馬上作更改了,而且還得派人去通知岳飛早作防備。

他目光掃視了一下虞允文和嶽雷,然後對關鈴道:“關鈴,你速將大家都叫來這裡吧!這個新情況十分重大,我們必須早作決斷!”

第816章 大決戰(下)第566章 德昭盟約第620章 抵達河內第797章 金國投降第413章 潼關之戰(四)第202章 回到鄂州第707章 西姜口之戰的序幕(下)第436章 離別前的纏綿第671章 南洋的治理方案(下)第124章 新的決擇第792章 完顏亮的垂死掙扎第321章 精彩的花魁大賽第332章 薜源相投第207章 馬擴的提議第186章 潛入府衙第306章 花魁大賽第380章 千鈞一髮第754章 曼德勒攻防戰(五)第141章 汴京之戰(八)第438章 南宋劇變(下)第350章 臺灣軍節度使第292章 平清盛的請求第537章 初戰巴東(下)第462章 海外都護府第584章 趙構的陰謀第23章 定計(上)第446章 出兵決議第739章 登基大典(下)第469章 盧容之戰(上)第664章 法院斷案第426章 逃出金國第732章 臨安政變的結局第786章 岳飛得救第532章 吳璘的對策第608章 與黃秀麗的曖昧晚餐第820章 漢遼合併第785章 慘烈的勝利第18章 瘟疫的防治措施第781章 沙河之戰的序幕第29章 突襲泗州第792章 完顏亮的垂死掙扎第238章 葫蘆谷之戰(七)第368章 席間比武第161章 決戰小商河(二)第55章 冤家路窄第146章 伏擊(下)第617章 宣判結果第244章 金國內亂第61章 逆轉第480章 張澤端訪紅河州第151章 秦熺回京第413章 潼關之戰(四)第486章 臨戰準備第443章 臺海大戰(上)第145章 伏擊(上)第635章 討援兵第707章 西姜口之戰的序幕(下)第102章 進抵襄陽第255章 比武開始第371章 遼國東征了第13章 四處借糧第75章 返回之路第211章 岳雲的計策第416章 兀朮身亡第138章 汴京之戰(五)第438章 南宋劇變(下)第675章 北伐會議(下)第289章 雨柔失蹤第140章 汴京之戰(七)第233章 葫蘆谷之戰(二)第468章 攻佔河內第778章 真相大白第457章 潛進風波亭第757章 大理國王段譽第728章 宴會的異常情況第350章 臺灣軍節度使第829章 秦檜被擒第781章 沙河之戰的序幕第775章 紅貓的奸計第778章 真相大白第624章 逃之夭夭第264章 別院廝殺第70章 人質危機第158章 分兵第631章 威脅利誘第120章 兀朮的佈置第190章 將計就計第460章 死裡逃生第36章 動之以情第337章 攻取淡水第254章 生死狀第60章 反擊第300章 落難公主第153章 谷中遇險第122章 百姓衝營第181章 秦檜的陰謀第698章 張憲的重大進展第489章 趙構退位第366章 抵達京都第643章 不單純的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