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懿文太子(5)

“前日練侍郎他們幾人被貶回原籍,只有兩個人去送,知道是誰嗎?”京城鶴鳴樓上,兩位文士模樣的人,邊喝邊聊,藍衣文士問道。

旁邊那位青衣文士道:“誰啊,別賣關子!”

“遼王還有王府記善楊榮!”藍衣文士道,“真沒想到啊,整個京城如此多的官員,無人問津,居然是一個藩王去送,世態炎涼到這個程度。”

青衣文士道:“唉,沒想到遼王膽子這麼大。”

藍衣文士道:“什麼叫膽子大,這叫義氣,懂嗎?誰都知道練侍郎,黃侍郎,景御史三人是爲了什麼被貶的。那還不是因爲上諫阻皇上易儲嗎?”

青衣文士道:“是啊,皇上喜歡燕王,想封其爲太子,可是誰知道有練侍郎他們出來力爭國本。聽說那天在東閣門內衆位諍臣跟皇上死諫,幸虧皇上是個明君,最終還是立了皇太孫。那爲什麼要把練侍郎他們逐出朝廷呢?”

藍衣文士小聲道:“這你就不懂了,畢竟皇上喜歡燕王,練侍郎他們撫了龍之逆鱗,皇上當時還指其爲朋黨。只是見他們一心爲公,皇上才壓着火,可是死罪能免,活罪難逃。不把他們逐出,皇上顏面何在。所以滿城文武竟然沒有一個敢去送行。”

青衣文士道:“那遼王怎麼就敢去呢?”

藍衣文士道:“要不怎麼叫義王呢,遼王生性灑脫,重義氣。大家都知道,遼王和太子從小交好,這練侍郎保了皇孫而遭貶。你想,遼王那脾氣肯定得去送。真是路遙知馬力,患難見真情。”說着藍衣文士不禁豎起了大拇指。

青衣文士道一臉敬仰的神情:“這就叫太子待之以禮,遼王還之以忠。這一禮一忠真是當朝美談啊。”

練子寧、黃魁、景清三人出行那天,朱植特地趕到南城外十里長亭送行。可他做夢也沒想到,這個舉動在整個京城乃至全國儒林中掀起了怎樣一股熱潮。朝廷臣武將都爲這一行爲豎起了大拇指。

正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朱植最初的想法其實單純得不能再單純了,大清早跑,不過只想見見練子寧等三人而已,絕對沒有那麼多想法。

比如說練子寧吧,在科舉策對時,就敢指着朱洪武的鼻子罵:天下有才能的人是有限的,不能動不動就殺人腦袋。誰知道朱元璋反而覺得此人心地仁善,特地給了他榜眼的榮耀。後來成了建文朝的死忠分子,在李景隆兵敗之時,他力主殺此人以治其喪師之罪。等到燕王當了,把他抓到御前,練子寧倔着腦袋罵罵咧咧,最後被千刀磔死,誅了九族。

這景清更是個牛比角色,作爲洪武中的進士,先被洪武貶再被建文送往燕王處當了御史大夫。這人牛啊,一直等到燕王進了京城,大肆屠戮建文舊辰的時候才動手,胸懷兇器,想刺殺朱棣。誰知道被朱棣看出端倪,命武士搜身搜出了傢伙。這人還大叫:“老子就是要殺你爲故主報仇。”朱棣大怒,不但剮了他,誅九族,還創造性地滅了他鄉親鄉里,搞出了個臭名昭著的“瓜蔓抄”,所有跟景清有關係的人幾乎都被殺光了。當年朱植看到這個事蹟時還想,景清是不是打入燕王內部的間諜啊,看着事不成,最後想使刺殺的手段。

那個黃魁也是在靖難後被燕王殺了的大臣。這三人看來命運是早有安排,從來都是太子*的死忠分子,朱植對此三人根本沒有招攬之心。

本來朱植以爲,作爲三個因爲保護太子後代而被貶的官員,一定會得到同僚的愛戴,那麼送行的人也一定會很多。朱植不過想混在人羣中看看這位歷史上有錚名的練子寧、景清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物。

那天早上,朱植楊榮匆匆趕到十里長亭的時候,亭中只有三個士大夫模樣的人正喝着酒。朱植傻乎乎的誰也不認識,還以爲自己來晚了,人已經給送走了,留下幾個大臣喝酒。

朱植連忙上前拱手問道:“請問諸位,練子寧、黃魁、景清三位來了嗎?還是已經被送走了?”

一位三十多歲瘦削精幹的人擡起頭問道:“閣下是哪位?”旁邊一黑臉同樣是三十多歲的人拉拉同伴衣袖小聲道:“我看着怎麼像遼王?”

朱植見被人看出來,只得道:“正是在下,不知道幾位是?”

只見三人一同起身,在亭前排成一排,一同跪下就拜,精瘦之人道:“草民練子寧,”黑臉人道:“草民景清,”還有一位略胖中年人道:“草民黃魁。”“拜見遼王。”

朱植這會真的傻了,怎麼,怎麼就是這三人啊,其他人呢?怎麼沒別人來送行啊,他竊竊地道:“三位快快請起,其他送行的大人都走了?”

三人站起來,練子寧一臉淒涼道:“哪裡有其他大人。我等三人都是被貶爲民的人,怎麼還會有人來送?沒想到,殿下,居然還能來?”

朱植聽了這話,心裡甭提多後悔了。我靠,我狂靠,還以爲京城裡的大臣們都會來給三位死諫的大臣送行。誰知道大家都成了縮頭烏龜!!

本來楊榮得知朱植的打算並不是沒有勸阻過,只是朱植說遠遠看一眼,楊榮也就由他去了。可現在,朱植卻成了十里相送的孤家寡人。

朱植這個後悔啊,真想立刻回城。但事到如今,打死也不能表現出後悔啊,他只得挺着脖子道:“這是什麼話,三位大人是爲了朝廷社稷被貶的,豈能無人相送。我朱植沒讀過什麼,但懂得士爲知己者死的道理。多虧諸位了,我,我這是替九泉之下的太子感謝各位。”說着,朱植對幾人作了一揖。這番話說得大義凜然,連自己都激動得不得了。

那黑臉景清幾乎立馬給感動得流出眼淚,他連忙再度跪下道:“遼王!今日景清見識到我之義王,可死而瞑目。”

他這麼一說,其他兩人也一同跪下,練子寧正色道:“遼王說的哪裡話,太子仁德,我等雖九死不能報萬一。今日容遼王十里相送,子寧愧受。”

黃魁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請受魁一拜。”說着一頭磕在地上。

朱植趕緊把三人一一扶起,道:“三位皆我大明錚臣,如果我朱植不來,豈非說朝廷怠慢了忠心嗎?不過三位放心,皇上也是氣在一時,過些日子,必能體會三位之心,重招入朝的。這位是本府紀善楊榮。”楊榮這才走過來和三人見禮。

練子寧向朱植道:“日後,皇太孫還靠殿下多多扶持。”

朱植大義凜然道:“這個自然,太子從小看顧植,所謂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有我朱植一天,自當保護太孫周全。”

三人又是一揖到地,同聲道:“殿下高風,草民感激不盡,他日殿下有事,只管說話,我等定當效力。”

朱植覺得此番總算也沒白來,至少收買了三位大臣之心,趕緊拿起一杯酒道:“三位,我代不方便相送的大臣敬諸位。朝中大人們的苦處也請諸位多多擔待。”說着一飲而盡。三人此時已經是感激涕零了,一同舉杯。

朱植又道:“時候不早,幾位啓程吧。來得匆忙,沒有準備太多,這裡是一點小意思,不成敬意。請諸位笑納”說着從兜裡掏出了幾錠銀子。連這銀子也不是自己提早準備的,所以只有一錠十兩的樣子。三人哪裡肯收,趕緊推讓。好在楊榮在旁勸了兩句,三人才收下。

望着練子寧等三人逐漸遠去的身影,朱植心裡那個不是滋味。來到明朝後,自己最怕的就是過去張揚,被朱元璋盯上。誰知道這回可好,自己倒冒冒失失地跑來送行,居然還是一個人。我靠,到哪裡顯威風不好,非要當着出頭鳥。他日給老子知道了,自己還不立馬失寵啊。

朱植正哭喪着臉想跟楊榮檢討兩句,沒想到,楊榮突然跪了下來,一臉真誠道:“殿下,榮今日也見識了我大明義王之風采,高風亮節,禮賢下士,請受榮一拜。”說着也磕了個頭。天啊,這都哪跟哪啊。

許多年以後,楊榮纔跟朱植說了心裡話,自從進府之後,雖然覺得朱植一直對自己言聽計從,頗感知遇之恩。但一直到了朱植孤身送三臣的時候,楊榮才深感朱植身上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勢,徹底爲之心悅誠服,從此之後楊榮終於下定決心誓死跟隨朱植,生死同舟。

此乃後話,此時朱植哪裡想得到這些,但自己也不是傻子,心裡的擔心現在怎麼着也不方便講出來啦,真叫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啊。

朱植再富於想象力也想象不出,自己今日的舉動成爲京城乃至全國儒林的美談。朝廷上下官員無不打心眼裡佩服這個王爺。大家都以爲,遼王和太子交好,而這三位大臣爲了保太孫而被貶,遼王這種行爲就是爲了太子來感謝的。在明朝那種政治高壓下,可能只有遼王這樣義字當頭的人才能做得出這種不惜冒犯天顏之事。雖千萬人吾往矣,這種古之遺風,讓每個知道的人爲之肅然起敬。

果然沒過兩天,這事就傳到了朱元璋的耳朵裡,朱元璋立馬把朱植招入宮中,這回朱植真正知道什麼叫雷霆震怒了。

老朱的黑臉此時已經氣得變成了醬紫色,幾根稀疏的鬍鬚,恨不得直了起來。朱植跪在地上,感受着天威,伴隨着的還有朱元璋的唾沫星子:“你,你,你這個不肖的東西,你是拿朕去收買人心嗎?其心可誅,其心可誅。”朱元璋在房裡快速地來回踱步。

當聽到朱元璋召見自己的時候,朱植已經做好了一切心理準備。是啊,誰讓自己傻乎乎地逞了回義氣呢。此時他也顧不得臉上的唾沫,挺直腦袋跪着,靠,大不了掉腦袋。不過朱植心裡覺得還有點希望,至少朱元璋是把自己叫到跟前痛罵,沒有直接把自己扔進大獄。

朱元璋憋着氣紅了的臉停在他面前道:“說,這些人聯名上奏,是不是你指使的。”

朱植想到,這會是伸頭一刀,縮頭一刀,自己又沒在背後搞過陰謀詭計,何必心虛呢,乾脆有什麼說什麼:“沒有,兒臣從來沒有指使過誰上奏。”

朱元璋道:“沒有?!胡說,那你怎麼敢去送他們三個,是不是脣亡齒寒啊,是不是因爲被朕貶了他們,你不服氣啊!”

朱植跪得直直地道:“沒有,父皇,他們三人是爲了社稷被貶的,兒臣不過送三個忠臣而已。”

朱元璋道:“忠臣,是,他們是忠臣,那朕就是好歹不分的大昏君了!你呢,你就是沽名釣譽的大!”

朱植道:“父皇息怒,今兒兒子就說實話吧,反正兒子是你生的,這命也是你的,你要拿就拿去。太子臨終之時的確囑咐過兒子照顧太孫,兒臣知道受人之恩,當涌泉相報。但父皇說過不要兒子理這些事,兒臣也謹遵皇命。後來三位大臣爲了太孫惹怒了父皇被貶,兒子去送,就是代太子去謝謝他們。國有錚臣,纔是我大明之幸。我可憐的哥哥啊,嗚……”想想自己莫名其妙背黑鍋,也的確挺委屈的,朱植不禁嚎啕大哭起來,。

朱元璋看着朱植滿面的淚水,不像是假造出來的,頓時也不知道說什麼好。朱元璋的憤怒主要因爲兩條,一個就是自己貶走的人,你去送行不就是打自己這張老臉嗎?二是擔心這個兒子利用這點來收買人心。

沒想到,此時朱植說得情深意切,一點私心也看不到。朱元璋知道自己這個莽撞的十五兒和太子關係不錯,也知道太子臨終前一定囑託他照顧皇孫。沒想到,這個兒子居然這麼耿直,敢冒失寵的危險去送三位冒死上諫的大臣。

按道理說,自己已經指責三人爲朋黨,朝中大臣見保住了皇太孫,也都不在他們三人的問題上糾纏,在這個時候誰都怕和三人掛上關係,所以纔沒有一個人去送行。但自己這個兒子偏偏在這個時候送行,他可是冒着失寵的危險,如果僅僅是爲了收買人心,這個賭注下得也太大了,而且也真是沒有必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啊。此時朱元璋反而冷靜下來,走到案子後面坐下,任由朱植在哭。

但朱元璋偏偏沒有想到,朱植的確心中沒鬼,一切事情就那麼巧合而已,所以他才能說得那麼理?*場?br/

哭了一會,見朱元璋不再說話,朱植便收了哭聲,看己這麼賭是賭對了。他抽噎着道:“父皇,兒臣真的沒想過這樣做會讓父皇震怒。請父皇治罪。”說着磕了個頭。

朱元璋想通了一些關節,氣也消了一些,道:“朕也跟你說句實話吧,沒錯,朕的確想過讓你四哥當太子。可是思前想後,還是覺得需要定下嫡長繼承的制度,否則日後有生變之虞。而練子寧他們三個,朕覺得都是忠心不二的臣子,貶走他們是不想他們在朝廷中染了壞毛病,得給允炆留幾個能用的人啊。你可明白?”

朱植聽到這,心裡終於鬆了口氣,這才真正是朱元璋的想法,可是我去送送你對着我發的哪門子脾氣啊。

其實朱植不知道,朱元璋在文官集團面前吃了癟,一直以爲有什麼人在暗官們跟自己作對,但着錦衣衛調查,又沒查出個緣由來,這些天心裡本就窩火。沒想到朱植這傻小子偏偏在這個時候蹦出來,去送擼了虎鬚的三個大臣。

早先,朱元璋一下子沒把事情想明白,所以把火頭燒到了朱植頭上。但老朱是何得人物,只要冷靜下來稍微把前因後果串聯一下,立馬把事情想明白,火氣也就消了。還覺得自己這個十五兒當真是個講義氣的王爺,當然朱植這種行爲算是不給自己面子,但這話又如何能對他說得出口?

朱元璋又道:“起來吧,家,哭哭啼啼幹什麼。”

朱植擦着臉上的淚站了起來,道:“兒臣只是,只是想起太子哥哥悲從心起而已。”

朱元璋道:“你哥哥爲人比你要好不知道多少倍。他雖然薨了,可你看朝中有多少人爲了他死保允炆?唉。你呢,就跟愣頭青似的,什麼事都把心掏出來,不小了,得有點城府。”

朱植點頭答應着。

朱元璋此時的神情已經完全回覆平常,道:“朕見你天性純良,最怕你受小人挑唆,誤入歧途,所以朝廷的事你千萬不要插手,明白嗎?”

朱植一臉誠懇道:“謹聽父皇教誨。”

朱元璋道:“沒事多考慮一下遼東的事,上次你說到的遼東對策,朕考慮了一下覺得有一定的道理。所以你抓緊時間擬一個本子拿到朝廷議一議。另外你也該找點人幫你處理公務了,可以草擬一份名單交給吏部。現在離你之藩也沒有幾天了,你多把心思放到這上面來。遼東自從哈納出降了之後,一直是無主之地。你去了,要替朕抓住這一片江山。”

朱植想想道:“兒臣向父皇要一個人,不知道父皇舍不捨得?”

朱元璋道:“哦?你倒跟朕講起價錢來了,說說是誰?”

朱植道:“鐵鉉。”

朱元璋擡眼道:“我兒好眼力啊,跟朕一出口就是能人。”

朱植道:“兒臣聽說,鐵鉉剛正能斷事,還萌父皇賜名曰‘鼎石’既然是父皇都看好的人,一定不會錯,兒臣斗膽,府中長史一職空缺,請父皇割愛。”

朱元璋被朱植輕輕拍了一下,感到比較舒服,臉上也終於泛起了笑容,道:“好吧,不過事先說好了,就給你用五年,此人朕可有大用。”

朱植心想,五年,五年之後你老人家都翹辮子了,哪裡還有空管我要人,連忙跪倒謝恩:“謝父皇恩典。”

朱植從宮裡出來,只感覺到背脊樑上又是汗津津的感覺,這一關自己總算是熬了過去。看來日後自己一定要更加小心,京城之中,自己又是藩王,一舉一動都有着特殊的意義。不過通過這次事件,朱植得到這樣一個啓示,看來前身是一個行俠仗義的王爺,其實原來那個世界裡,唐梓也是一豪爽之人,平時同學朋友請他幫個忙,借個錢什麼的,唐梓無不應承。現在算起來,還有幾千的外債。身前身後這兩人脾氣還挺合得來,看來日後自己可多利用這個元素,義字當頭爲一些行爲打掩護。

第46章 飲馬長江(4)第40章 勾心鬥角(3)第24章 經略朝鮮(2)第17章 兵出遼東(3)第47章 浮生六劫(3)第26章 燕王邀戰(1)第17章 兵出遼東(4)第2章 遼王攻略(1)第35章 進退兩難(4)第4章 且聽風吟(2)第36章 圖窮匕現(1)第11章 暮鼓晨鐘(2)第24章 經略朝鮮(2)第31章 洪武駕崩(4)第12章 就藩遼東(4)第16章 女真來投(4)第7章 北風乍起(3)第5章 高麗亂局(6)第41章 螳螂捕蟬(4)第38章 大小通吃(5)第37章 邊塞鏖戰(3)第19章 一片汪洋(1)第13章 突然襲擊(4)第12章 就藩遼東(1)第28章 應天風暴(6)第24章 經略朝鮮(4)第1章 裂土封遼(4)第30章 韜光養晦(1)第32章 幡動心動(2)第27章 烈火荒原(1)第35章 進退兩難(1)第41章 螳螂捕蟬(3)第1章 裂土封遼(4)第37章 邊塞鏖戰(1)第15章 開張大吉(2)第36章 圖窮匕現(1)第31章 洪武駕崩(1)第21章 白山黑水(3)第47章 浮生六劫(2)第5章 高麗亂局(5)第29章 根本之爭(4)第28章 應天風暴(1)第21章 白山黑水(4)第36章 圖窮匕現(4)第11章 暮鼓晨鐘(1)第9章 奪門之夜(2)第5章 高麗亂局(6)第39章 真定大戰(3)第44章 手足相殘(3)第30章 韜光養晦(1)第12章 就藩遼東(1)第34章 龍出生天(2)第6章 漸入佳境(1)第14章 百廢待舉(6)第17章 兵出遼東(5)第5章 高麗亂局(6)第11章 暮鼓晨鐘(5)第22章 奠基東北(2)第18章 心事重重(1)第28章 應天風暴(6)第41章 螳螂捕蟬(1)第46章 飲馬長江(4)第6章 漸入佳境(1)第36章 圖窮匕現(5)第1章 裂土封遼(3)第15章 開張大吉(3)第14章 百廢待舉(1)第14章 百廢待舉(3)第39章 真定大戰(5)第24章 經略朝鮮(1)第24章 經略朝鮮(3)第8章 藍大將軍(4)第34章 龍出生天(1)第23章 艱難情事(3)第6章 漸入佳境(2)第47章 浮生六劫(6)第16章 女真來投(3)第10章 餘波盪漾(1)第22章 奠基東北(2)第38章 大小通吃(4)第35章 進退兩難(1)第43章 戰雲密佈(7)第23章 艱難情事(3)第14章 百廢待舉(4)第31章 洪武駕崩(2)第23章 艱難情事(2)第1章 裂土封遼(3)第34章 龍出生天(2)第1章 裂土封遼(2)第11章 暮鼓晨鐘(1)第12章 就藩遼東(2)第35章 進退兩難(4)第42章 多方博弈(6)第6章 漸入佳境(5)第6章 漸入佳境(2)第3章 懿文太子(2)第24章 經略朝鮮(2)第31章 洪武駕崩(4)第39章 真定大戰(5)第24章 經略朝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