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施以恩惠

第86章 施以恩惠

“讓蘇鬆二府以鈔抵賦稅?!”

申時,當趕到東宮的黃子澄從朱允炆口中聽到朱元璋的決策時,他的第一反應是驚訝,隨後便本能想要阻止。

只是那話說到口邊,他想到了自己的身份,因此改換了口風,對坐在春和殿位置上,一臉陰霾的朱允炆作揖道:

“雖然蘇鬆二府賦稅佔據天下賦稅一成,但想來也不會有太多通行寶鈔。”

“況且,這件事情對於地方上的百姓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不過,殿下您需要在意的是,這件事情到底是由誰來主導。”

“自然是我……”朱允炆下意識回答,緊接着反應了過來,臉上瞬間掛上笑意。

他站了起來,走到黃子澄面前將他扶起:“先生是說,想用此策來爲孤收買人心?”

“非臣要殿下收買人心,而是陛下要殿下收買人心。”黃子澄看得透徹,寶鈔抵稅這件事情,從根本來講是朱高煦的功勞,可這份功勞太大,不可能讓他受着。

相比較朱高煦一個燕府嫡次子,如今急需穩固位置的朱允炆更需要這一份功績,而這便是朱元璋讓朱允炆去做這件事情的原因。

“這事情雖好,但我擔心少了蘇鬆二府的賦稅,國庫會入不敷出……”朱允炆有些猶豫。

黃子澄知道他在擔心什麼,說到底摘桃子這種事情,沒有人不喜歡,但問題是每一個桃子背後都有需要承擔的責任。

眼下大明國庫看上去是積攢頗豐,可大明朝如此大的一個王朝,誰也不知道這些國庫夠用多久。

萬一突發了什麼事情,導致國庫不夠用,蘇鬆二府以鈔抵稅的政策發生變化,那這到手的桃子,恐怕就要成一口黑鍋了。

面對這樣的問題,黃子澄自己也不敢篤定結果,但他可以從皇帝的態度看出來這件事情成功的可能大小。

“殿下請放心,陛下既然讓殿下去做這件事,那即便沒有十成把握,七八成也是有的。”

黃子澄諄諄開解,又給朱允炆打了一針預防針:“即便出了事情,殿下也不用擔心,陛下會爲您兜着的。”

作爲從洪武十八年走來的臣子,黃子澄別的沒有,單論經驗還是可以指點朱允炆的。

先太子朱標可不是完人,他也曾硃批過許多被人詬病的政務,但之後這些政務的黑鍋都沒落到他的背上,而是都被皇帝略施手段便將黑鍋背給了別人。

皇帝對先太子如此,自然不可能對同樣是儲君的朱允炆厚此鄙薄。

“如此便好……”聽到黃子澄的話,朱允炆鬆了一口氣。

只是在擔心過後,朱允炆卻又皺眉提起了這《錢鈔法》的事情:

“這《錢鈔法》出自高煦,蘇鬆此功被我所得,想來他或許會不滿。”

“不……”黃子澄搖頭反駁:

“臣雖未與這燕府嫡次子交往,卻也能從他的行跡和舉止中看出一些東西。”

“他既然敢提出《錢鈔法》,便是已經做好了將功勞呈給陛下的準備,至於陛下將這功勞給誰?這不是他能管的。”

“況且,燕府嫡長子熾仁善無錯,那燕府嫡次子煦即便立下再大的功勞,也只能止步郡王。”

“即便陛下愧疚,也最多將其拔高,讓其成爲郡王魁首罷了。”

“眼下殿下要想的,應該是如何將“蘇鬆抵鈔”這件事情小題大做,最好鬧得江南人盡皆知。” 不得不說,黃子澄對於權謀一事還是較爲擅長的,或許這也是朱元璋選他來教導朱允炆的原因。

面對他的話,朱允炆也在原地左右渡步,過了片刻他才停住腳步,與黃子澄對視開口道:

“蘇鬆二府能夠以鈔抵稅,還是因爲雲南之地發現了三處較大的金銀礦。”

“如果想要繼續將此事擴大,那雲南便是重中之重。”

“高煦在那圖上繪了不少礦山,眼下只找出三處,若是全部都能找到,朝廷興許能將以鈔抵稅擴大到蘇鬆常鎮揚與應天等處六府。”

“原來如此!”聽到朱允炆講解了來龍去脈,黃子澄眼前一亮。

朱允炆所提六府,幾乎佔據天下賦稅的三成,雖然只有六府之地,人口卻比許多行省的人口還要多,足有數百萬。

天下權貴,幾乎有一半都聚集在這六府之地,一旦惠及六府,那朱允炆就能在江東之地站穩腳跟。

想到這裡,黃子澄思緒萬千,想到了利益最大的辦法。

他走上前去,對朱允炆建議道:“既然如此,眼下應該督促雲南官員尋礦,同時將此事往六府之地引去。”

“一旦雲南各處礦山坐實,想來江東百姓之民心都會聚集到殿下身上。”

“臣在此,提前祝賀殿下了……”

黃子澄作揖行禮,朱允炆聽後也不由呼吸沉重,扶起黃子澄雙手,熱切交代:“此事,便託付先生了。”

“殿下放心,臣與漢中教授,蜀世子師方孝孺有舊,只需讓此人對門下儒生傳播此事,想來不用一個月,此事便能傳遍江南!”

黃子澄信心滿滿,朱允炆也滿心歡喜的點頭回應。

一時間,二人似乎已經想到了江東民心盡歸東宮之後的景象。

只是在遐想過後,黃子澄還是沒有被高興衝昏頭腦,而是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將話題引到了朱高煦身上。

“殿下,那燕府嫡次子煦雖說日後只能止步郡王,但如今從其看山點礦的本領來看,您理應與他暫時交好。”

“他既然能點出雲南礦山,或許還能點出其它地方。”

“只要雲南之礦盡數坐實,您理當從他手中獲得更多消息。”

“況且,如今晉王對您東宮之位不滿,理當聯燕制晉。”

“這孤知曉,先生不用擔心。”朱允炆鄭重其事的頷首應下,而後對身後的東宮太監交代道:

“李權,你差人從東宮府庫中選些東西贈與高煦。”

“記着,挑些實用的東西給他,讓他拒絕不了。”

“奴婢領命……”書案一側的太監聞言作揖回禮,而後帶人下去操辦此事了。

至於朱允炆和黃子澄二人則是對蘇鬆二府,以鈔抵稅的事情談論下去,畢竟這其中值得挖掘的還有許多東西。

(本章完)

第108章 諸王態度第129章 百廢待興第354章 伉儷情深第23章 爺孫較勁第453章 棒雞倭狗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第455章 人在囧途第62章 老丈難當170.第170章 野人來投第530章 世界局勢第13章 大樹營內第373章 廟堂局勢第366章 此子類父第24章 領功受賞第542章 以博直名第545章 風向南吹197.第197章 西南戰起第444章 天家無情第42章 旁敲側擊第446章 滅其國更其主第46章 爲孫補償321.第321章 南北夾擊第484章 把控輿論第397章 哀毀骨立第82章 拓土之論第500章 朱門父子第98章 但願海波平第379章 家國難掌第99章 閉門思過第76章 造船平倭第520章 與時俱進167.第167章 啃老趁早第462章 孤家寡人315.第315章 打開新世界第410章 倭奴叛亂第395章 厚德嘉貞第97章 龍江船廠第96章 孫幫爺背鍋221.第221章 出兵削藩第132章 得隴望蜀第365章 生擒阿魯臺第361章 輕敵冒進第422章 新年氣象300.第300章 滿載而歸第78章 何安瑤苗第91章 仁官不仁民271.第271章 兵圍京師第128章 城中皆白丁第512章 物是人非314.第314章 試點四川第465章 風浪不止第495章 孝子慈孫212.第212章 搭臺唱戲第52章 街頭鬥嘴第476章 大明銀行第429章 三徵蒙古第497章 洪熙八年第446章 滅其國更其主第338章 朝貢外交體系第420章 亦步亦趨279.第279章 永樂新政第436章 春風吹又生第63章 書房論兵第7章 便宜舅舅156.第156章 兵臨城下214.第214章 建文削藩244.第244章315.第315章 打開新世界第417章 京都保衛戰第428章 其勢可謂第353章 二下西洋258.第258章 楊清水驛之戰第373章 廟堂局勢第65章 上架感言第477章 拉幫結派請假第445章 解縉案185.第185章 東征西討177.第177章 南北榜案323.第323章 討債兄弟第424章 燕臺虎峪第499章 兄友弟恭第359章 自由貿易第50章 漢人皆說胡兒語177.第177章 南北榜案第136章 奴母婢也第33章 金陵街坊第55章 道德者死第342章 開港招撫第95章 身不由己第100章 燕府女諸生301.第301章 父慈子孝第532章 諸君慢行198.第198章 父慈子孝第404章 遠洋崑崙角256.第256章 蒙古來投第472章 瓦剌西遷162.第162章 死傷甚重213.第213章 大局始端307.第307章 東宮有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