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徐氏治戎

第8章 徐氏治戎

“你且說說,軍糧醋布鹽晶該如何製作?”

“嗯?”

院內、徐輝祖的一番話把朱高煦問懵了。

他一個練習不到三個月的新卒,問他騎馬射箭怎麼練習還好說,但問他什麼軍糧鹽醋,他哪裡知道?

“軍糧不就是糙米和大米?”朱高煦小心翼翼的看着徐輝祖臉色回答,卻不想徐輝祖臉色一黑:

“我就知道我給你的書你是一點沒看!”

徐輝祖在朱高煦入軍營前,給了他一本抄錄當年徐達手札的副本。

只是朱高煦當時剛穿越過來沒幾天,整個人的精力都用在準備考校上,哪裡有心思看兵書。

眼下他開口一問,朱高煦頗有一種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滋味。

“舅舅別擔心,我稍後一定認真研讀!”

前世職場上的經驗告訴朱高煦,這種時候不能和對自己不錯的領導對着幹,不能回懟和解釋,最好是直接認錯,然後再解釋。

果然,徐輝祖見朱高煦認錯如此迅速,當即也愣了一下。

以他對自家侄子的瞭解,朱高煦這人軟硬不吃,思緒固執,自己認爲的事情,別人說什麼都改變不了。

按照以往,朱高煦此時肯定已經大聲和自己唱反調了,但眼下……

“果然軍營是個磨鍊性子的好地方啊……”徐輝祖在心底唏噓,隨後才繼續話題,對朱高煦交代道:

“四月十五考覈,也就只剩一個月,伱這些日子老實學習,別濁了燕府的臉面。”

“小子知道,勞煩舅舅提醒了。”朱高煦眼看糊弄過去,臉色立馬恢復,嬉皮笑臉道:

“舅舅,我這生活在南京,離了王府也沒點收入,您看……”

“你大哥昨日知道了你的事,讓王府的人送來了二十錠鈔和十貫錢,讓你別苦到自己。”

朱高煦話還沒說完,徐輝祖就搖頭說出朱高熾讓人送錢給他的事情,而門口的兵卒也把十貫錢和二十錠鈔放到了前院的石桌上。

瞧着那些錢鈔,朱高煦臉上表情有些不自然。

畢竟他知道自家那個好大哥的未來兒子是弄死自己的兇手,因此即便朱高熾對自己再怎麼好,他也覺得十分奇怪。

如果靖難能成功,擺放在朱高煦面前的就是和朱高熾爭奪太子位,或者老實就藩地方,擁兵自重來保命。

因此自穿越以來,他一直是避着朱高熾的。

只是他不曾想,自己都到軍營了,朱高熾居然還掛念自己。

“之前你們鬧矛盾,幾日便可和好,這次我不知道你們又如何了,讓你如此避着他。”

徐輝祖瞧着朱高煦的不自然,不免嘆了一口氣。

他倒是沒有教訓朱高煦,因爲害怕適得其反,畢竟朱高煦轉性子也就這幾個月,萬一又給他逼回去就不好了。

“我只是想出來鍛鍊鍛鍊。”

朱高煦皮笑肉不笑的作揖迴應,瞧他那模樣的徐輝祖也沒有多說,而是搖頭看了一眼空蕩蕩的廚房和柴房:

“稍許,我且叫人駝些柴火,派個庖廚過來。”

見徐輝祖這麼說,朱高煦連忙作揖道:“柴火很好,但庖廚就不必了,小子有幾分手藝在。”

“那便隨你吧。”徐輝祖搖了搖頭,又擺手道:“這一個月你且好好習讀兵書,在軍營之中多多走動。”

“中軍都督府還有些事情,我先去操辦,你自己看着辦吧。”

說罷,徐輝祖起身便要離開,而朱高煦則是起身將他送出門。

徐輝祖走出院門,熟練的翻身上馬,隨後與他寒暄了一些話後,這才帶着二十幾名兵卒離去。

在他走後,朱高煦也拿着錢鈔返回了屋內,將它們放在桌上的同時,自己也從行李之中深藏的那本兵書翻了出來。 《徐氏治戎》

朱高煦瞧着這本沒有傳到後世的兵法,心裡不免想起了自己的外公,中山王徐達。

在朱高煦腦中殘留不多的前身記憶裡,朱高煦似乎沒有和徐達見過幾次面,對自家外公的記憶也僅限十分高大,並且不苟言笑的模樣。

“軍糧、醋布、鹽晶……”

朱高煦絮叨着翻開這本兵書,但只是稍微看了一會兒就有些頭疼看不下去了。

這不是朱高煦看不懂,而是這本兵書太雜亂了。

事實證明了,會打仗的人不一定會寫兵書,反正徐達的這本兵書有些亂。

朱高煦硬着頭皮看了下去,直到一刻鐘後才稍微看進去了一些。

總的來說,徐達的這本兵書倒是和《水滸傳》的行文有些像,字裡行間十分直白,即便朱高煦這種文言文淺薄的人也能看出個大概。

“抽空還得學學官文啊……”

朱高煦感嘆着,同時也瞭解到了徐輝祖所說的三樣東西。

一般來說、兵卒在城中駐守,吃軟和的大米、小米是不出奇的。

但要是長途奔襲,或者說深入敵境,在曠野交戰的話,糧食的體量要少,密度要高,還要方便攜帶,能吃飽纔是最佳糧品。

說白了,軍糧就是便攜式的口糧,例如近現代的壓縮餅乾就是。

在徐達的兵書裡,明軍的軍糧通常是在出徵之前取米一石、去殼洗乾淨,煮熟之後暴曬烘烤,晾乾之後取出雜質,再蒸一道。

如此反覆十次之後,便能獲得兩鬥硬米。

這兩鬥米需要士兵揹負行軍,每次埋鍋造飯,每人取硬米三錢,拋於沸水中,煮沸後便能得到一碗硬米。

這樣的兩鬥軍糧加上二兩鹽晶、一尺醋布,足夠一個兵卒吃十五天。

至於鹽晶便是軍鹽,正常製作流程需要取鹽三斤,下水入鍋煮沸,直至堅小不消的模樣,大概就會有三個指甲蓋那麼大的塊狀,重量二兩,每次做飯時用刀削去一絲便可。

醋布則是將粗布一尺浸泡入一斤醋中,暴幹後,每次做飯時,剪下一寸,泡入水中,待粗布變色再撈起。

除了這些行軍必備的物資外,如果朝廷財政富裕,那明軍還會取桑葚、野果、或者其他蔬果類食物,經過暴曬後泡水而食。

在書中,徐達還特別交代了這些東西一樣都不能少,若是少了一樣,便會讓士卒難以堅持。

“從科學角度來看,也就是補充鹽份和維生素……”朱高煦呢喃着,但又不忘誇讚道:

“這些東西製作成的軍糧,就算放在近代的十九世紀,也算是不錯的軍糧了。”

朱高煦來了興致,不免繼續沉浸到了兵書內容之中。

就這樣,等他下次回過神來時,已經聽到了後院門被打開的聲音。

“殿下!我們回來了!”

“好……”聽到楊展的聲音,朱高煦收起兵書,戀戀不捨的將兵書放到了書箱裡。

等他起身走到後院,映入眼簾的是駕着驢車入院的王瑄和楊展,而驢車之上還有一摞摞乾燥的柴火和一筐筐蔬菜果子和一些罈罈罐罐。

(本章完)

165.第165章 偷樑換柱第417章 京都保衛戰第104章 歸北不遠第414章 張弛有序第60章 嶽婿矛盾第532章 諸君慢行155.第155章 枕戈待旦322.第322章 應對自如第442章 環球航行319.第319章 南征安南第517章 國有疑難可問誰第433章 北征告終第483章 恩賞難爲第456章 衣錦還鄉322.第322章 應對自如第376章 貪心不足第30章 父子相似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246.第246章 末路盡忠第463章 永樂十七年241.第241章 歷史變動181.第181章 關外尚安第532章 諸君慢行第471章 西南事終第512章 物是人非182.第182章 坐井觀天147.第147章 崽坑爺糧第504章 各懷鬼胎146.第146章 水陸並進第476章 大明銀行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190.第190章 百步穿楊第399章 審時度勢第456章 衣錦還鄉第477章 拉幫結派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第458章 工業展開第26章 羽林左衛140.第140章 建功立業第106章 倭夷入寇第534章 耕耘海外第25章 春和宮內第467章 朝鮮特供281.第281章 螳臂當車者第488章 欣欣向榮第367章 調停諸國第127章 終抵吉林第421章 壩上江南第94章 朝夕禍福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第98章 但願海波平279.第279章 永樂新政201.第201章 喪子之痛第403章 養倭爲犬第373章 廟堂局勢289.第289章 鄭和下東洋329.第329章 感情甚篤第361章 輕敵冒進第507章 亂雲飛渡144.第144章 凱旋南歸184.第184章 火繩槍第6章 陰晴圓缺196.第196章 窮兵黷武第368章 明屬榜噶喇海第74章 二子善謀第400章 炮擊木骨都束第428章 其勢可謂第454章 北上之旅第79章 中元祭日第68章 武英理政第467章 朝鮮特供第414章 張弛有序第376章 貪心不足270.第270章 兵臨城下第472章 瓦剌西遷第42章 旁敲側擊261.第261章 軍民魚水237.第237章 寧王歸心258.第258章 楊清水驛之戰242.第242章 勢必不還第432章 生擒元裔315.第315章 打開新世界第40章 燕府三子226.第226章 攻守易形第353章 二下西洋第498章 萬國來朝第458章 工業展開第395章 厚德嘉貞259.第259章 兩線作戰239.第239章 負債累累280.第280章 安撫諸將313.第313章 老子多心第105章 匹夫無罪第344章 把船靠過去第464章 丁酉新政第128章 城中皆白丁第363章 誘敵深入263.第263章 馳騁淮南283.第283章 兄友弟恭第89章 孤家寡人